​边防那么苦,为何总有人选择默默坚守?

近日,一段几年前央视记者含泪采访边境解放军战士的视频再次在网上热传。不少网民感概: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恶劣环境下,边防战士们用钢铁般的意志保卫着祖国,实在让人敬佩。

500

是的,走在祖国的边陲,你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会感叹生命的格外珍贵。中国的陆地边界线很长,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不少地区被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环绕,自然环境相当复杂多变。例如高寒、缺氧、低压是西部边陲的“标配”,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的50%,风力也常年在七八级以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但就是在这些望而生畏的地方,常年驻守着我们的边防战士。

500

“界线即是底线”,代表着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丝毫不能侵犯。几十年来,一代代戍边人一边克服着自然环境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各种不适,一边应对着严峻复杂的边境防控形势,写下了无数胸怀家国、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壮丽诗篇。

西部边防哨所往往设立在远离人烟、海拔较高的地方。河尾滩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印度、阿富汗等边境的交界处,这里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是祖国边防的重要哨所之一。此外,该哨所海拔5418米,创下了全军最高记录,自然条件也极为恶劣。但在这缺氧的“生命禁区”,从来不缺励志的故事。一代代哨所官兵始终保持昂扬斗志,以最高标准坚守全军海拔最高哨所,圆满完成边防执勤和军事训练等任务。

500

察隅边防线,蜿蜒几百公里,是我国少有的没有划定国界的边境线之一,也是西藏边境非常危险的一条边防线。1956年,解放军在这里扎下营地,从此不畏艰难困苦,用生命坚守着祖国的西南大门。

边防线没有界碑,战士们就成为“行走的界碑”,用血肉之躯一次次拓开巡逻的道路,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大好河山。巡逻之路往返要一百多公里,路况十分复杂严峻。说是巡逻路,很多地方根本不算是路,于是翻雪山、淌冰河、攀悬崖、过沼泽成为边防官兵的家常便饭。

500

为了守护好祖国的土地,他们要带着几十斤重的荷枪实弹从凌晨走到深夜,从两脚宽的四千米悬崖爬过去,从垂直倾斜接近80度的乱石坡翻过去,期间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于常年巡逻,很多边防战士都患上了风湿病,身上的“光荣疤”更是不计其数。

500

500

老班长杨红曾在一条巡逻路上统计出200多处危险路段,但即使这样,真实的数字还是无法精确,往往第一次走时还是坦途的地方,等返回时就可能变成了天堑,可见环境的恶劣。

并不是每一次出征都能化险为夷。10年前,巡逻途中突遇大雨,泥石流和雪崩冲断了巡逻路,尖兵班战士王恩银为了帮助战友建立安全通道,被滚落的大石砸中不幸牺牲。后来,战友们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呼喊英雄的名字……最好的纪念,就是怀着共同的信念一起走下去。

500

有人问,边防这么苦、这么累,又充满危险,战士们是怎样忍受过来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和信仰,支撑他们坚守到现在?

我想,几年前一位边防战士的话给了大家答案——

“如果好的地方都有人去,坏的地方没人去,那祖国的西大门谁来守,边防线谁来守?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在这待一辈子。”

500

这位边防战士的话虽朴实无华但铿锵有力,代表着无数驻守边防战士的心声。

即便很苦很累,边防战士们也从不主动提及自己的艰苦和奉献。

“脚下的土地都是我们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领土守小了,不能把领土守丢了。”这是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500

500

望着巍巍雪山,守着寸寸高原,那里没有万家灯火,没有家人陪伴,但是头顶星空,国旗飘扬,家乡就在身后,祖国就在脚下。

天空无言,边防官兵们把万语千言化作挺立的坚守。

群山无言,边防官兵们把艰难困苦化作对祖国的满腔热血与忠诚。 

500

500

部队从来都不是享受的地方,危险与艰辛才是寻常。军装从来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件衣服,它代表着军人的身份和职责,象征着军人的精神和灵魂,意味着坚守、奉献和牺牲。

边防很苦很累,但总有一批 “理想主义者”不求名利、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用青春描绘着祖国的年轮,用生命捍卫着庄严的国门,只因他们深爱着祖国,心中时刻装着人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