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博和刘景源教授应当及时纠正错误

500

昨天,@人民日报 发布了一篇文章《中医药专家:不能照搬武汉治疗方剂》,文中报道了中国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关于夏天新冠肺炎治疗的看法。刘景源教授说:现在不能再沿用当时武汉治疗新冠肺炎的方剂,要根据现在的情况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他的理由是:“夏天气候和冬天气候完全不一样,目前是高温炎热干燥,人的体内环境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发病就不会再是寒湿了,临床表现应该是燥热。”

我认为,刘教授关于到了夏天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就成了燥热而不再是寒湿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错误的。

其一、关于新冠肺炎夏天临床表现是燥热的说法,我们看不到任何一线的证据,根据刘教授原话中“应该”二字,就可以推知,刘教授是自己坐在家里凭着想象在说话。

其二、我们可以看到,5月以来,新冠肺炎致死率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明显降低,而且,科学家们也在实验室证明新冠病毒在高温下会降低活性,这都说明,新冠肺炎的本质是寒湿,因为只有在疾病本质是寒湿的情况下,气温升高,才能让病毒活性降低,从而使疾病有所减轻、致死率降低。如果如刘教授所说,到了夏天,新冠肺炎临床表现就变成了燥热,那么,在夏天,高温只能让疾病加重(燥热的临床表现需要湿寒的气候才能让其减轻),怎么可能让疾病减轻,病死率降低呢?所以,新冠肺炎的寒湿本质是确定无疑的,不管冬夏,这个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到了夏天,用药可相对冬季稍稍偏凉一些,因为夏天的高温本身也在发挥热性药的作用。这才是新冠肺炎在夏季需要区别于冬春进行辨证论治的原因所在。

其三、疫病虽然是感染“时行乖戾之气”而生,但在生成之后就基本稳定了,而且,传染出去后,不同的人临床表现都是相似的,虽然根据个人体质会有不同变化,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更不可能相反,也不会一会变成这样一会又变成那样,无论冬天还是夏天,疾病的属性是不会有本质的变化的。所以,即使夏天变得燥热了,也不会让疾病的临床表现变成燥热。环境只能对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绝不会改变疾病的本质。就像癌症本质是虚寒湿,它绝不会到了夏天变成燥热,去按清热降火去治。再譬如,一个本身火旺的年轻人,他得了新冠,寒湿的病毒会难以生存,从而形成轻症,而绝不会是燥热的临床表现。当然,疾病在发展到某个阶段时,也会因为湿盛化热而在外部呈现一定的燥热的症状,但病根为湿的本质却是不会变的。如果本质变了,那就不是新冠肺炎了!

其四、如果疾病的临床表现从寒湿变成了燥热,等于说疾病的本质已经与以前完全相反了,症状和治疗也应该跟以前相反,但是,这么大的变化,一线的医生,不管中医西医,不会毫无反应吧?正常情况下早就应当见诸新闻了啊!不管是中医、西医,早就应当把这当做特大新闻向外界公布了啊!但是为什么不见任何媒体报道呢?可见,到了夏天,与冬春相比,疾病的本质以及临床表现并没有根本的变化,治疗也没有大的变化。

其五、在新冠肺炎初起之时,本人就写了篇近两万字的文章,通过对新冠病毒宿主的深入分析,确定了新冠病毒的五行属性,然后根据新冠病毒的五行属性,推断新冠病毒在不同运气和气温环境下的变化,并对疫情进行了预测,迄今为止,这些预测都是与事实符合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新冠肺炎的属性一直是寒湿(我的分析是湿而偏寒),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综上所述,刘景源教授关于新冠肺炎临床表现到了夏天就变成燥热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人民日报微博报道了刘教授的言论,传播很广,会严重误导大众,甚至误导前线治疗,希望@人民日报 及时纠正错误,消除不良影响。

李舟公众号:李舟的庄稼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