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宁自动步枪BAR(上)
导言
勃朗宁自动步枪是美国军火库中最重要的步兵武器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期间。这款自动步枪以其标志性和极具影响力的发明者约翰-摩西-勃朗宁命名,过去和现在都被称为BAR,读作B-A-R。BAR是一种强大而可靠的自动武器,深受使用它的人的喜爱。自动步枪是一种相对轻便的肩扛式武器,利用标准步兵步枪子弹,但与步枪口径的机枪不同,自动步枪并没有进行持续射击的优化。 这个概念的产生是为了对抗机枪在战场上的致命影响,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早期--第一次大规模的机枪战争中,传统的步兵步枪手在靠近敌人的机枪之前就已经被消灭了。自动步枪战术被开发出来,让步枪手或手榴弹手在自动步枪手布下的保护性火力下前进,直到队伍能够靠近到足以消灭一挺敌方机枪。当时的机枪杀伤力相当大,但也很重,难以在战场上快速移动。许多机枪都是水冷式的,它们的水套和水箱给武器增加了不少重量。三脚架和弹药箱增加了更多的重量,枪支有时需要用车来运输。
至少在理论上,自动步枪将机枪的疾速自动射击与步兵步枪的精确性和便携性结合起来。为了抵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处不在的德国马克沁机枪的杀伤力,法国人在Louis Chauchat上校的指导下,研制出了8毫米的fusil mitrailleur或者叫自动步枪。这样装备后,步枪排可以向德军的炮位推进,同时自己提供自动火力。
在正确的情况下,勃朗宁自动步枪的便携性和重型自动火力的结合是毁灭性的。1944年在法国拍摄的照片中的这位第二步兵师的BAR枪手,用他的枪单枪匹马杀死了27名德国人。
BAR是一种可选择射击、风冷、导气式自动步枪,通过可拆卸的20发或40发盒式弹匣供弹。 勃朗宁最初的BAR被美国军方采用,命名为M1918,有两种射击模式:半自动或全自动,每分钟550发。二战、朝鲜战争期间使用的BAR的更新版本被命名为M1918A2,不再采用半自动的射速。M1918A2只能以两种射速全自动射击:350发/分钟的全自动-慢速模式或550发/分钟的全自动-快速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超过10万支BAR,虽然由于战争结束得比预期早,驻法美军很少用BAR真正用于实战。BAR和一战期间美军使用的法式自动步枪一样,起初是作为三人一组的武器使用的,包括一名射手、一名装填手和一名弹药携带者。自动步枪班组由一个步枪排内的一个班组成。
装备两脚架的M1918A2是勃朗宁自动步枪的升级版,曾在二战、朝鲜,甚至(在一些人手中)在越南服役。它比原来的M1918重4磅(1.8公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AR伴随着海军陆战队前往尼加拉瓜、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麻烦地点,并前往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AR得到了最大的应用,它在所有涉及美军的主要战场上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填手已经被取消,BAR班组由射手和弹药携带者组成。BAR也分布在整个步枪排,因此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BAR,作为 "基础火力 "的武器,所有小队的活动都以它为中心。二战后期,海军陆战队将他们的13人小队分解为4人火力小组,并将每个小队的BAR数量增加了三倍。对他们来说,BAR不再是小队的自动武器,而是火力组的自动武器,每小队有三支。
当它仍然作为一种反机枪武器行动时 它也被证明是对付狙击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一个BAR的人可以而且有时确实造成了与步枪排其余人加起来同样多的敌人伤亡。它的价值如此之高,以至于在突出部战役中作战的老牌美军师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配备的BAR远远超过了官方授权携带的数量。只有第106师携带了分配的BAR,而事实证明,这远远少于保卫捉襟见肘的战线所需的数量。朝鲜战争结束后,BAR从正规步兵部队退役,但直到1980年代中期才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在这张照片中,15.5磅(7公斤)的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的重量是显而易见的,清楚地显示出实木的枪托和前护木。这是一战时期温彻斯特制造的武器。
研制美国的自动步枪
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几个独立的发明家往往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争先恐后地在竞争对手打败他们之前,将自己的设计或专利公布出来。通常一个名字被人们记住了,其余的名字就被遗忘了;然而,在第一支自动步枪和机枪的研制过程中,有几个名字仍然具有相当的分量。海拉姆-马克西姆,一个后来成为英国公民的美国人,一般被认为在1885年发明了第一支真正的机枪,从而使多管手摇加特林枪过时。另一位美国人,美国陆军海岸炮兵的艾萨克-刘易斯上校,比约翰-勃朗宁只小三岁,他的1911年的刘易斯轻机枪以及其他自动武器被人们熟知。
在美国内战后的和平年代,美国军方与俄罗斯和西欧同行不同,他们一直令人难以置信地不愿意接受军事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现代机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战后的几十年里,世界上一些最好的自动武器发明者都是美国人,当然,他们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发迹。其中就有约翰-摩西-勃朗宁。
在他家乡犹他州奥格登的商店里,约翰-勃朗宁与他的兄弟马特以及他们同父异母的兄弟埃德、萨姆和乔治合作,开始了枪支设计的生涯,并获得了128项专利,涉及80多个独特的型号。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军用轻武器设计师之一之前,布朗宁的事业就很成功,销售各种运动武器,尤其是步枪和猎枪。1902年之前,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购买了勃朗宁的44项设计,当时他和温彻斯特因为勃朗宁的新型自动猎枪的专利权而分道扬镳。与勃朗宁打过交道的其他一些军火制造商提出了特许权使用费,而温彻斯特却没有提出。勃朗宁很快就会把他的自动猎枪交给与他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制造商之一。位于比利时列日的国家军火厂。
1889年,勃朗宁通过改装一把温彻斯特73型杠杆式霰弹枪,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导气式系统实验。通过在枪口上设置一个特殊的导气口,并将导气口连接到固定在改造后的杠杆上的杆子上,他创造了一把粗糙的.44cal自动步枪。导气装置包括一个直接位于枪口上方的枪栓。当第一发子弹发射时,子弹通过枪帽中心的一个孔。大部分高压火药燃气从这个孔中逸出,但膨胀的气体也有足够的力量推动枪栓。这个动作带动了枪机,枪机将改装后的闭锁装置翘起,上膛,然后发射下一发子弹。射手不再需要手动拉动枪栓就能继续射击。这种利用发射药气体为机械循环系统提供动力的方式,是自动武器发展的重要一步,现在大多数步枪口径的自动武器都采用某种形式的导气式操作。
经过更多的实验,很快就会有几项专利申请,第一项是在1890年1月。到了1891年,布朗宁开发出了他的第一支导气式弹带供弹机枪,他把它拿给柯尔特的专利火器制造公司,即加特林枪的制造商。柯尔特公司的官员对这种重量不到加特林枪90磅(41公斤)的一半的新机枪表示了兴趣。柯尔特公司为一小群美国海军军官安排了一次非官方的新武器演示,他们对这种武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约翰-布朗宁(左)在温彻斯特步枪专家弗兰克-伯顿的注视下,检查刚从装配线上下来的BAR。布朗宁没有活到足以看到他的BAR,或者他的任何机枪的真正影响。1926年感恩节后的第二天,布朗宁在比利时列日看望儿子瓦尔时,患上了心脏病。他死在了Val在国家工厂的办公室里。
在柯尔特的鼓励下,勃朗宁开始开发改进型,包括在枪管上靠近枪口的地方钻了一个孔,以迫使通过的子弹的气体作用于活塞。修改后的导气系统是对实验性的温彻斯特73 "喇叭口 "自动机的巨大改进。1893年,海军正式测试了新的弹带供弹.30cal,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到了1895年,柯尔特开始制造后来被称为柯尔特1895型,也就是 "土豆挖掘机"。当时美国海军订购了50支M1895,并在1897年交付时,"土豆挖掘机 "成为美国政府购买的第一支全自动武器。M1895在西班牙-美国战争和中国的义和团战争中见识了它的战斗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还进入了欧洲,虽然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认为是过时的,但M1895的枪机系统由导气活塞驱动的,是BAR所利用的系统的直接先驱。
勃朗宁并不满足于M1895,他在1900年开始研制水冷式.30cal机枪,并将继续对其进行改进。虽然这一时期美国陆军对任何机枪都不太感兴趣,但正如希拉姆-马克西姆也发现的那样,布朗宁知道其他政府正在购买机枪。到了1910年,他又研制出了另一种型号,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时,他开始研制他的轻机枪版本,可以由一个士兵携带和操作。
8毫米的Chauchat机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生产最多的自动武器,它的敞开式弹匣会让泥土进入--这是堑壕战中的一个问题。配发给美军的改用.30-06子弹的型号特别不可靠的,经常卡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机枪第一次被广泛使用。重机枪在德军手中特别有效,因为德军的马克沁机枪对盟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一种反制措施走上了前线。法国人发展出了 "行进间火力 "的概念,即携带轻型自动步枪的士兵可以对机枪阵地进行压制射击,让他的战友和他一起前进,用手榴弹或其他武器消灭机枪手。法国人使用的是8毫米的M1915 Chauchat机枪--这是战争中最常见的同类武器。同样,英国人也在使用刘易斯轻机枪作为自动步枪,但数量比法国人的Chauchat轻机枪少。两种武器都有各自的问题。刘易斯枪相当沉重和过于笨重,一些人认为Chauchat的结构粗糙,其开放式的20发弹匣在前线的泥泞条件下不实用。此外,后来发给美军的.30-06口径的Chauchat枪问题特别多,往往只打了几枪就卡壳。
1918年2月27日,在华盛顿特区外的国会高地,BAR首次在一群军事和文职官员面前公开亮相。在枪手腰带的右侧,可以清楚地看到弹药袋。注意,助理枪手还佩戴着BAR背带--一个挂在胸前,一个挂在背后。BAR的弹匣袋分左右两部分携带。每个部分有三个小袋,总共可以装六个BAR弹匣。
美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找一种比Chauchat更令人满意的替代品。1917年2月,在美国正式参战前两个月,约翰-勃朗宁在现场演示了一个后来成为BAR的原型样枪。美国参战后进行了更多的试验和演示,政治肯定不可避免地起到了作用。刘易斯上校曾希望美国的军事计划人员能选择他的.30口径型号的轻机枪,但虽然美国订购了近2万支刘易斯机枪,但它们被降级到飞机上服役,被认为不适合步兵服役。六年前,美国政府已经选择了约翰-勃朗宁的柯尔特.45口径半自动手枪M1911作为军方的配枪。1917年5月,布朗宁的机枪被接受为美国的标准步兵自动步枪。
BAR比Chauchat更可靠,而且没有美国.30-06子弹的卡弹问题。BAR使用封闭式弹匣,重量比Chauchat轻约4.5磅(2公斤),并采用导气式系统而不是长后坐系统。最初的M1918还有半自动射击方式,一些枪手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很有用。许多人认为Chauchat和M1918的全自动射速太快,无法提供精确的射击,这使得勃朗宁在战后开发了一种射速减速装置。
M1918
约翰-勃朗宁的.30口径水冷式机枪也在这一年被定型,为了区分这两种新武器,机枪被命名为M1917,而自动步枪则成为M1918。在一战期间,M1918有多个名称,包括勃朗宁机枪、勃朗宁气冷机枪、轻型勃朗宁等。M1917被称为重型勃朗宁。1918年8月军械部为M1918编写的手册将这种新武器称为勃朗宁自动步枪,这个名字最终被沿用,还有它更非正式的绰号--BAR。
M1903年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取代了老式的克拉格-约根森步枪,成为美国正式的步兵肩扛武器,它发射的是0.30口径的子弹。 1906年,军方推出了威力更大的.30口径标准弹的型号,它的枪口初速更大,弹头的穿透力更强。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枪膛就是为新式子弹设计的,至今仍被称为.30-06(发音为 "thirty-aught-six "或 "thirty-oh-six")。除普通弹外,.30-06口径还有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M1918是一种像肖查特一样的可选射击方式步枪,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射速约为550发/分钟,初速为817米/秒)。BAR的弹药是通过一个弹簧供弹的20发或40发的盒式弹匣装填的。该武器空载重量为15.5磅(7公斤),装上20发弹匣后重量为16.9磅(7.7公斤)。
这支M1918的样枪是由温彻斯特制造的。请注意选择开关上标有 "S "表示安全,"F "表示 "开火"(半自动),"A "表示自动。有点令人困惑的是,这个标记在M1918A2上被保留了下来,尽管它用350发/分钟自动-慢速射击代替了半自动功能。
后来的测试表明,BAR的子弹可以穿透0.375英寸厚(9.5毫米)的钢板或50块0.875英寸(22毫米)的松木。可以轻易地将一发子弹击穿砖墙,并消灭另一侧的目标。轻装甲对BAR的保护作用不大。穿甲弹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了,它在铜镍套内装有一个硬化的钢芯。标准的150格令.30-06子弹的弹丸是由包在铜镍套中的铅芯组成的。
1918年4月,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温彻斯特工厂,这里看到的年轻妇女正在组装扳机护板。 这种工作都是由妇女完成的。
这名年轻女子正在组装弹匣零件。 她的左边是一堆弹匣从动装置,右边是一组弹匣底座,而就在她的前面是一排相当大的弹匣弹簧。BAR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非常有限,然而,这位女士和其他像她一样的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洛克岛兵工厂的人发现他们还有超过200万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生产剩余的弹匣时,BAR的弹匣生产被取消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生产
约翰-摩西-勃朗宁和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可能在1902年分道扬镳,但在战争的压力下,美国政府很快就让他们再次合作。虽然美国陆军部长牛顿-贝克在1917年5月全心全意地赞同勃朗宁的新型自动步枪,但距离实际生产还有几个月的时间。1917年7月,柯尔特公司获得了军械部的第一份合同,生产12000支自动步枪,但他们最初的生产型号要到1918年2月才能下线。美国的枪械制造商已经在大量生产各种机枪和其他武器,为英国和俄国的军队服务。由于无法满足美国政府的要求,柯尔特被迫与温彻斯特公司和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分享M1918的许可权。1917年秋,军械部将2.5万支轻型勃朗宁的合同交给温彻斯特公司,并争取到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再生产2万支。在这种情况下,柯尔特有义务将其样品模型、工具、量具和图纸借给和平时期的昔日对手。
由于他的三款设计都签订了政府合同,并在大量生产--M1911手枪、M1917水冷式机枪和BAR--勃朗宁一直非常忙碌。按照与军械部的协议,他必须监督这三种武器的生产并排除故障,并定期到6家不同的工厂进行考察。 他决定把柯尔特主要办公室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作为他的行动基地。从那里,他将前往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温彻斯特和马林-罗克韦尔工厂,以及柯尔特在康涅狄格州梅里登的工厂,监督BAR的生产。他还前往位于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新英格兰西屋公司工厂和位于纽约州伊里昂的雷明顿武器公司工厂,这两家工厂和柯尔特一样,都负责制造M1917。
另一个温彻斯特的员工,一个铆工,正在为一个BAR做最后的修锉。
温彻斯特工厂的每支BAR都进行了试射,以确保动作正常。这些枪支在运输时都附有一个弹匣。
勃朗宁在哈特福德租了一间公寓,带着妻子和两个最小的孩子过来,并找了两个兄弟过来帮忙。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只见过故乡奥格登一次,即使是那一次也是为了紧急事务。除了把时间和专业知识奉献给战争事业外,他还把爱国主义放在了生意的前面。由于美国政府急需将可靠的自动武器送入美军手中,新武器的适当专利以及与多家制造商的谈判都存在法律上的困难,这将导致不必要的延误。勃朗宁同意在战争期间采取固定的解决办法,不仅免除了通常的专利费,而且暂时免除了专利本身的费用。有一种估计认为,以1918年的钱计算,他在专利费方面的损失为1270万美元。根据勃朗宁和金特里所著《约翰-M-勃朗宁》一书中所写:美国枪械制造商,当他的兄弟马特抱怨说,他们可能可以从美国政府那里赚到更多的钱时,勃朗宁回答说:"是的,如果我们年轻15或20岁,我们就会在那里陷入泥潭!"
1918年10月,一群来自第80师的美国人正在展示缴获的德军头盔和防弹衣。左边的两个人拿着他们的.30-06 "美式 "Chauchats--一个有弹匣,一个没有。左边第三个人拿着毛瑟步枪,第四个人拿着13毫米毛瑟反坦克步枪。这些人可能是在对着镜头摆拍,但战争仍在进行;他们把防毒面具挂在身边。
制造延误的另一个原因是华盛顿的军械部和生产武器的工厂之间设置的官僚障碍。每家工厂都需要一位指定的军械部官员进行检查,每当勃朗宁对他的某项设计进行修改时,该官员都必须拿到修改的蓝图,并将其送往华盛顿进行必要的批准,这可能会使生产推迟数周。勃朗宁最终直接找到军械部,并获得了对自己武器设计生产的最终批准权,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
到1918年7月底,三家公司共生产了17000支BAR。 温彻斯特公司生产了9700支, 马林 -洛克威尔公司生产了5650支, 柯尔特公司生产了1650支. 军事规划人员预计战争将延续到1919年,许多人预见到美国将在击败德军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美国步兵师的需要,美国政府下达了战时共计288174支BAR的订单。幸运的是,很多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战争结束的时间比预期的要早;不过,新式 "勃朗宁机枪 "的生产虽然大大减少,但并没有因为停战协议的签订而完全停止。美国政府取消了18.6万支的订单,同时仍然履行其余的订单。到1918年底,共生产了69,960支BAR,生产一直持续到1919年初的几个月。 在此期间,总共建造了102174支军用BAR。
美国政府购买M1918的成本在报告中有些不同,但平均成本在112.00美元到123.20美元之间。腰带和帆布子弹袋又增加了16.22美元,而备件和其他配件,不是按一对一的方式发放,而是按每几支步枪一个套件的方式发放,也增加了成本。
一支民用柯尔特M1925勃朗宁自动步枪。 这支BAR枪管上安装了沉重的散热片,以改善冷却和持续射击能力,像这一时期的其他民用改型一样,它安装了一个手枪握把。 这支样枪被卖给智利,口径为7毫米。
商业发展
战争结束后,仍然保留着BAR的许可权的柯尔特公司不失时机地将这种武器从军用枪支转变为民用产品。停战后几天,柯尔特就敦促美国政府批准布朗宁的BAR专利。1919年2月,美国专利局终于批准了这项从1917年8月1日开始申请的专利。两个月后,有史以来第一支民用化的BAR,即 "柯尔特自动机枪,1919型 "被售出。
1919型与军用M1918仅有细微差别。 民用BAR没有枪口消焰器,而后坐弹簧现在位于枪托内,而不是像军用BAR那样位于气筒管内。几年后,柯尔特推出了另一款民用型号,其特点与军用BAR明显不同。1924型配备了一个手枪握把,更重要的是,前护木较短,不再部分封闭枪管,以便更快地冷却枪管。1924型还包括勃朗宁专利的抛壳口盖和铰链式弹匣井盖,都是为了防止灰尘、雪和任何其他异物进入机匣。柯尔特还在1924型上引入了勃朗宁的另一项专利--射速减速器。 当时,许多人认为全自动的射速太快,枪手在从腰部或肩部射击时无法保持目标。
考虑到BAR最终可能更多的是作为轻机枪而不是班用自动步枪,柯尔特提出了另一种设计。虽然1925型(也被称为R 75)具有以前商业型号的所有新的和改进的功能,但它也包括一个沉重的散热片枪管,以便更好地冷却,以及一个安装在导气管前端附近的钉状两脚架。新型号在装上空弹匣后,重量超过20磅(9.1公斤)。
妨碍军用BAR作为轻机枪的设计特点之一是缺乏一个快速更换的枪管,即可以让射手或工作人员在战场上很容易地拆卸和更换新的枪管。柯尔特用他们的最后一款民用BAR--R 75 A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枪于1942年底投入生产。在大多数方面与早期的R 75相似,R 75 A也包括一个重新设计的枪管,以适应新的枪管,以及一个直接连接到枪管的更换手柄。R 75 A的重量为21磅(9.5公斤),带空弹匣。
这款可能最受关注的柯尔特民用型号也是产量最小的一款。1931年,为了应对有组织犯罪集团利用禁酒令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暴力事件,公司推出了R 80柯尔特 "监控者 "自动机枪。Colt公司打算将"监控者 "几乎只卖给执法机构或银行和其他雇用武装警卫的公司。
1936年FBI枪械训练期间拍摄的柯尔特"监控者 "的绝佳视角。请注意开槽的Cutts枪口防跳器,它减少了短枪管步枪的枪口上跳。
比利时王子利奥波德测试FN Modèle 30,1930年。请注意位于扳机护罩下方的 "扳机 "式弹匣释放装置。由于减速装置位于扳机护罩內,所以必须移动弹匣释放器。快慢机位置的标记与美国BAR不同。"S"(Sureté)代表安全,"R"(Répétition)代表自动慢速350发/分钟,"M"(Mitrailleur)代表自动快速500发/分钟。当杠杆设置为 "R "时,快速释放扳机,理论上可以实现单发,实现半自动射击。
和R75型一样,“监控者”也配备了手枪握把、抛壳口盖和下垂的前护木,但与R75不同的是,它并不包括重型散热片枪管。军用M1918的枪管为24英寸(610毫米),而“监控者”的枪管则为18英寸(457毫米),配有Cutts防跳器--枪口处的槽状装置,可将火药燃气向上引导。它增加了约4英寸(102毫米)的武器长度,但防跳器大大降低了后坐力,也许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全自动射击时的枪口上跳。“监控者”也没有两脚架和弹匣井盖,这有助于保持其重量降低到16.2磅(7.3公斤),仅比原来的BAR重11盎司(0.3公斤)。由于其较短的枪管和相对较轻的重量,“监控者”是有史以来最便携的BAR版本之一。它发射的150格令.30-06弹与军用弹相同,初速为2,600fps(792m/s),与M1918的2,682fps(817m/s)相比几乎没有下降。
尽管它的规格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从1931年到1940年生产了近9年,但只有大约125支“监控者”被生产出来。柯尔特完整的“监控者”套装--包括R 80、6个弹夹、清洁工具和备件--售价为300美元,这在大萧条时期是一个相当昂贵的数字。柯尔特的第一批“监控者”销售给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Charlestown监狱,该监狱在1931年3月购买了两支“监控者”。纽约州罗切斯特的警察学院购买了一把“监控者”,柯尔特显然将一把“监控者”送给了著名的德克萨斯游侠Frank Hamer。还有一些被卖给了银行和私人保安公司;然而,到目前为止,“监控者”的最大买家是调查局,后来的调查司,1935年3月22日正式更名为联邦调查局。调查局购买了90支“监控者”,并很快使这种武器成为联邦调查局首屈一指的 "战斗步枪"。
这款1925年试验的.303口径的BAR机枪曾被英国陆军考虑采用,作为其新的轻机枪。然而,在1930年的最终试验后,英国人决定改用布伦机枪。10年后,几乎所有的Mk I布伦都在撤离法国的过程中丢失,这促使美国转让了25000支M1918。
即使大萧条笼罩着世界经济,1919年至1942年间,柯尔特仍能在全球市场上售出5000多支民用BAR。这些民用型号的枪膛可容纳当时大部分的军用子弹,从6.5毫米到7.92毫米的毛瑟弹,包括英国的.303口径军用子弹。柯尔特与约翰-勃朗宁在比利时的老同事合作,向国家工厂(FN)出售了数百种民用型号,后者再将武器转售给欧洲和非洲的客户。柯尔特直接销售给中美洲和南美洲、古巴、土耳其、俄罗斯和英国的买家。FN还与柯尔特谈判了一份合同,生产他们自己版本的BAR,最终形成了FN Modèle 30,同时出售给比利时政府和FN的外国客户。
在此期间,FN公司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份来自波兰政府的1万支BAR的大合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零四分之一的外国占领后刚刚独立,需要建立一支国家军队。波兰军方对BAR提出了自己的规格要求,包括防空瞄准器的配件。FN在1929年投入生产,自己生产了第一批1万支波兰BAR,被波兰军方指定为wz.28(1928年型)。波兰政府后来与柯尔特和FN公司商谈了一份合同,由他们自己在华沙的国家步枪厂再生产12000-13000支wz.28。波兰wz.28在西班牙内战、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1944年华沙起义以及各种抵抗行动中都有使用。作为约翰-勃朗宁设计的证明,被缴获的波兰wz.28很乐意被德国和苏联军队用于前线。
德军手中的BAR。当波兰被占领后,许多波兰wz.28转到了德军和苏军手中。
美国的军事发展
骑兵模式
在20世纪20年代,尽管在日益机械化的世界里,骑马的美军骑兵有明显的局限性,但仍被认为是一支可行的军事力量。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坦克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乔治-巴顿在坦克军团解散后,又回到了骑兵部队,成为第3骑兵团的一名少校。
为了满足骑兵的特殊需求,军械部开始对原有的M1918进行改造。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要求有一种令人满意的自动突击武器,能够轻松地随着部队的前进而前进。所有对BAR的改装,乃至任何自动步枪的改装,都涉及到轻巧的肩射武器的便携性和机枪的持续射速之间的妥协。无论何种配置的自动步枪都无法同时完成这两种功能。
军械部先是试验了1919型,又试验了1920型,最后才确定了M1922型骑兵机步枪。为了提高射击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半自动模式下,在前护木前方的枪管上安装了一个尖头两脚架。沉重的散热片枪管和较低的前护木有助于改善枪管冷却,从而延长持续射击时间。此外,还增加了一个改进的后瞄准器,但对骑兵来说,最重要的变化可能是枪背带后环,它从枪托底部移到枪托左侧,以更好地适应骑兵。两脚架和新的枪管使重量达到了20lb(9.1kg)。
除M1922外,骑兵部队还配发了特殊的驮装或挂架,安装在备用马匹上。每个挂架可以携带两个M1机步枪弹药箱或一个M1弹药箱、一个备用零件箱和用棉绒步枪套包裹的M1922。每个M1弹药箱可以装15个弹夹的300发.30-06子弹,装满子弹的箱子重量不到30磅(13.6公斤)。
BAR剖视图
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
1. 消焰器 2. 准星 3.枪管 4.导气口 5. 导气活塞 6. 排气口 7. 弹膛中的弹壳 8. 进弹坡道 9. 枪栓 10. 撞针 11. 弹匣抱弹口 12. 撞针头 13. 枪机锁(在凹槽中) 14. 操作手柄 15. 连杆 16. 击锤 17. 后瞄准器 18. 缓冲头 19. 缓冲杯 20. 缓冲锥 21. 缓冲弹簧 22. 钢制枪托板 23. 枪托 24. 快慢机 25. 扳机 26. 扳机护板 27. 弹匣释放按钮 28. 反后座弹簧 29. 弹匣锁 30. 弹匣锁弹簧 31. 弹匣 32. 改良后的M1907枪背带 33. 弹匣弹簧 34. 弹匣从动装置 35. 后坐力弹簧 36. 滑轨 37. 活塞管 38. 活塞头 39. 导气室 40. 调节器 41. 压力释放口
BAR的操作
BAR的使用者将枪栓向后拉,然后松开,就装上了第一发子弹。枪栓、撞针和供弹钩位于滑轨上。在它的向前运动下,子弹被从弹匣中取出,并装入供弹斜坡。在机匣弹簧的复进力作用下,机匣从动件被向上推。
枪管上有四条膛线,10英寸长右旋一圈。射击时,火药燃气在枪管口被导入活塞气室,气体活塞头承受着进入气体的初始推力。在压力的作用下,活塞向后移动,复进弹簧被压缩后有足够的能量,然后再把活塞向前送。气体通过六个气口和气室的泄压口逸出。在运动过程中,后坐弹簧最终会磨损,造成故障。
位于枪托中,BAR的缓冲组件吸收了大部分的后坐力。当滑块推到缓冲头时,相对较软的黄铜杯,也就是 "摩擦杯",在推到相对较硬的钢制缓冲锥或 "摩擦锥 "时膨胀,从而沿着缓冲管内壁产生摩擦或减速作用。虽然缓冲弹簧也能吸收部分后坐力,但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循环结束后将杯体和锥体返回到静止位置。在后来的M1918A2上,枪托里还会有一个射速降低机构,可以选择以350发/分钟的速度缓慢自动射击,其操作也有吸收后坐力的作用。
当按下机匣释放按钮时,机匣卡簧将机匣卡口释放。弹匣会从枪身上掉落,但有时必须由使用者去抽出。
快慢机有三个档位。在M1918上,"S "代表 "安全","A "代表 "自动"(550转/分),"F "则代表 "射击 "或半自动。M1918A2保留了这些标记,但 "F "表示 "慢速自动","A "表示 "快速自动","S "表示 "安全"。
M1918A1
约翰-勃朗宁自动步枪的下一个重大改进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几个实验性型号,最终导致了一种改进的步兵型号M1918A1的出现。M1918A1由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厂开发,其特点是设计了一个铰链式枪托板,以提高从肩部射击时的准确性。与骑兵型号一样,它也包括一个缩短的前护木和一个带钉脚的两脚架,在这种情况下,它连接到前护木前面的导气管上,但它没有一个沉重的散热片枪管。
虽然M1918A1和M1922的生产数量非常有限,但它们的各种设计特点将影响到最广泛生产和使用的BAR,二战中著名的M1918A2。
M1918A2
春田军械库的研发人员并不满足于1937年标准化的M1918A1,他们继续努力。到了1939年,他们研制出了第一支M1918A2,包括一个民用风格的手枪握把,尽管这很快就从整体设计中被取消了。改良后的BAR的特点包括一个铰链式枪托板,虽然比以前的枪托板稍短,和一个新的滑橇式两脚架直接安装在改良的消焰器上,以提供更好的平衡。新的后瞄准器以M1919勃朗宁的后瞄准器为基础,并可调节风向,取代了旧的M1917恩菲尔德步枪后瞄准器。在扳机护板组件上增加了T2弹匣导向器,使枪手更容易重新装填武器。设计师对枪托进行了凹槽处理,并增加了一个可容纳铝制枪托的衬套。和M1922一样,M1918A2也加装了枪托,以提高射手在俯卧或固定姿势下的精度。当时军方正在试验把BAR变成轻机枪的想法。M1922,用它的重型散热片枪管,被证明可能是最成功的BAR实现轻机枪地位的化身。1944年12月,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的T4提手被批准为升级版BAR的辅助装备。
也许最重要的变化是采用了射速减速器,将自动射击的射速从550发/分钟左右减慢到350发/分钟左右。新的M1918A2可以以全自动快速(550发/分钟)或全自动慢速(350发/分钟)射击,但与一战中最初的BAR不同,它不能再进行半自动射击。二战爆发时,美军已经采用了优秀的导气式半自动.30-06 M1 加兰德作为标准步兵步枪,当时的策划者认为步兵不再需要半自动BAR,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地面上的陆军不一定同意。虽然一个特别熟练的BAR手可以利用缓慢的射速打出一发子弹,但许多其他人却不能。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准尉居然对扳机装置进行了改造,以恢复半自动射击以及自动-慢速和自动-快速射击。军械部对这种改装进行了自己的试验,并在1946年拿出了实验性的T30改装套件。
1951年在朝鲜的一个游骑兵连的三个人与他们的M1918A2在一起。虽然许多在二战中作战的美国大兵拆掉了他们的一些或所有的辅助部件,如铰链式枪托板、两脚架、闪光罩和提手,但照片记录表明,在朝鲜,这种情况较少,在那里,BAR人员通常保留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BAR部件。
二战中,M1918A2的BAR有两种基本类型:新制造的型号和按照新规格简单改装的旧M1918。最早发给美军步兵师的BAR当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 "现代化 "型号。"二战 "期间,美国政府将M1918、M1922骑兵型号和短命的M1918A1定为过时型号;这使得M1918A2成为军方的标准BAR,尽管各种不同的BAR实际上出现在美军手中。1939年,美国的BAR库存量超过87000支。这个数字包括已经改装成M1918A1型的4160支BAR。有趣的是,这500支M1922骑兵BAR全部是改装后的M1918型,而不是按M1922型制造的,在二战期间,许多M1922型将得到额外的升级,达到M1918A2规格。
M1918A2,配备了提手、两脚架和铰链式枪托板。新的后瞄准器是改良后的勃朗宁M1919A2机枪框形瞄准器,在射击者右侧刚好可以看到一个风向调节旋钮,顶部有一个仰角调节器。枪托板是为了增强卧姿射击时的稳定性。
1940年6月,在敦刻尔克差点发生灾难后,美国向英国运送了25000支BAR,这些BAR发给了英国国民军。虽然这让自动步枪的库存量大打折扣,但现有的8.7万支BAR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美军步兵师的战时需求。当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厂一直忙于M1918的现代化改造时,早在1941年12月就开始了全新BAR的生产计划。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BAR是由国内一些最知名的轻武器制造商制造的,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BAR就不能这么说了。美国政府与新英格兰轻武器公司(NESA)谈判达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商业安排,该公司是一个由6家不同公司组成的临时财团,而该公司又雇佣了39家不同的分包商来生产各种新的BAR零件。在和平时期,原来的六家公司曾生产过主食、Ray-O-Vac手电筒、银器、体育用品、寻址机和空白书等商品。现在他们将制造战争武器。美国政府将一战后一直存放在洛克岛军火库和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的老式马林-罗克韦尔和温彻斯特工具、量具和固定装置清理出来,交给了NESA。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老旧的工具与其说是帮助,不如说是阻碍,因为其中一半以上的工具甚至不能用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化机器上。必须制造新的工具。
1942年,在佐治亚州本宁堡的军官学员班上进行M1918A2的训练。这把M1918是现代化的M1918,安装了早期的两脚架,它的伸缩式下支腿收在上支腿内。在后来的两脚架上,调整器被上移,现在下支腿在上支腿外伸缩;这个方式更容易单手操作。
1942年8月,当NESA设施正在准备生产时,美国政府与国际商业机器(IBM)公司谈判,生产多达10万支BAR。IBM在纽约州波基普西的工厂正在完成一份生产20毫米机炮的合同,很快就可以转入BAR的生产。IBM公司同意生产68400支BAR,但美国政府后来放弃了除2万支以外的所有订单,以便IBM公司将生产资源转移到更急需的M1卡宾枪上。
作为战时短缺的直接结果,另外两家公司为这个时代的BAR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缺乏核桃木,无法满足数千支枪托的需求,凡士通橡胶和乳胶制品公司想出了一种特殊的碎布浸塑工艺,可以代替核桃木枪托。1942年3月,军械局批准使用凡士通的塑料枪托。同时,由于高等级钢的大量短缺,通用汽车公司下属的Saginaw Malleable Iron公司的开发人员想出了一种替代品,命名为ArmaSteel。利用废钢和生铁,ArmaSteel其实不是钢,而是一种可锻铸铁。从制造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极好的机匣材料,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加工时间,减少了浪费。IBM和NESA都欣然接受了ArmaSteel,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尽管它是废钢和生铁的产品,但它的性能还是很好的——无论是用于预期用途,还是偶尔超出预期用途。在韩国,一名BAR枪手在弹坑里作战,当中国士兵向他的弹坑里投掷了几枚长柄手榴弹时,用他的BAR的巨大ArmaSteel机匣作为盾牌,在手榴弹爆炸前挡出了六七个,但当他无法及时挡出最后一个时,他把他的BAR压在了手榴弹上。机匣吸收了爆炸的威力,虽然BAR被毁,但却救了他的命。
1943年1月,IBM和NESA生产了他们的第一批BAR,以供检查和批准。有几个错误必须被修复。例如,IBM的塑料枪托的壁太薄,在运输过程中就会断裂。早期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并在1943年春天开始全面生产。在停止生产之前,NESA总共生产了168,363支BAR,IBM生产了20,017支。然而,在朝鲜战争期间,需要更多的新M1918A2来装备美国和联合国军,美国政府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皇家打字机公司谈判,要求再生产61,000支BAR。皇家打字机公司生产的最后一批BAR是在美国军队服役的,它采用了与二战前辈相同的高效制造技术,枪托和扳机护板由ArmaSteel铸造,枪托由强化塑料制成。
使用--BAR的四十年服役史
1904-05年的日俄战争表明,现代机枪可以作为一种优秀的步兵武器。在被认为是第一次大规模机枪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特别是大规模地致命地使用了他们的重机枪。在步兵层面,自动步枪、轻机枪、现代手榴弹和枪榴弹都被用来对抗重机枪。
事实证明,欧洲和俄罗斯在20世纪初的几年里对新式轻重机枪的接受程度很高,但美军仍然严重落后。如前所述,美国海军购买了几挺约翰-布朗宁的柯尔特M1895机枪,但当时陆军并不感兴趣。美国内战后,陆军采用了手摇十管加特林枪,但对现代机枪的接受仍然非常缓慢。一战爆发时,德国拥有12500挺更新的马克沁机枪,一战期间还会有50000挺机枪下线,近三年后的1917年4月6日,当美国正式对德宣战时,美国的自动武器库中只有1100挺过时的机枪,没有自动步枪。在现代轻重机枪能够得到测试、批准并投入批量生产之前,美国只能依靠他们的英法盟友来填补空白。虽然美国可能对武器技术的最新进展反应迟钝,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拥有大量的储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机枪和自动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这种储备将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约翰-布朗宁的儿子瓦尔-A-布朗宁暂时放弃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工程研究,在陆军中担任少尉。在陆军的明智之举中,瓦尔被安排到军械部,这样他就可以在法国建立的新式机枪学校指导教官。在这些学校里,瓦尔指导军械军官正确使用和维护BAR和新型M1917勃朗宁.30口径机枪。
英国向驻法美军远征军提供了160门榴弹炮、26辆坦克和1400多门战壕迫击炮,但是,绝大多数坦克、飞机、野战炮、铁道炮、自动武器、炮弹和马匹都是由法国政府提供的。除了227辆雷诺坦克、近5000架飞机外,法国人还为新到的美国盟友装备了5255挺霍奇基斯机枪、15988支 "法国 "8毫米Chauchat机枪和19241支 "美国版 "Chauchat机枪,这些机枪的枪膛为美国.30-06军用子弹。美军还配备了10411挺美制维克斯机枪,在停战后的几天内,超过3万挺勃朗宁重机枪和4.3万多支BAR在法国或正在运往法国的途中。根据Leonard P. Ayres上校的《对德战争。战后刚刚出版的《与德国的战争: 统计摘要》,美国远征军实际使用了17,664挺BAR,尽管大部分用于训练。其中有4,608辆在前线与美国作战部队一起作战。
自动步枪手的作用
虽然对抵达欧洲的美军来说,使用自动步枪手似乎是一种新的实验,但这个位置已经形成了法国步兵的一个重要而持久的组成部分,就像现在轻机枪手在英国步兵中的地位一样。一旦到了法国,这些在国内接受过美式武器训练的生手美军,就必须接受进一步的训练,以熟练掌握新的武器和战术。对于美国远征军的总司令约翰-J-佩辛少将(后来晋升为陆军将军)来说,使用自动步枪手完全符合他的计划。佩辛绝对不希望他的部下在战壕里陷入困境。他希望尽可能地参与公开的战争。
众所周知,自动步枪在二战及以后的战争中,都是在班组层面上发挥作用的;但是,在一战期间,无论是Chauchat还是BAR还是Lewis,自动步枪都不是作为班组武器,而是自成一个专门的班组。1917年,美国远征军步兵营由营部、三个步兵(步枪)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步兵连的兵力为200名士兵加4名军官,除总部组以及补给组和伙食组外,又分为4个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个小组(到1918年称为小队)组成一个半排,每排共四个小组。每个半排由一名中士领导,每组由一名下士领导。第1半排包括第1和第2组,第2半排包括第3和第4组。第1组全部由携带手榴弹的榴弹手组成。第2组由两个自动步枪小组组成,包括两名炮手、四名弹药搬运工和下士。步枪手专家组成第2半排的两个小组。第3组有8名步枪手、2名步枪榴弹手、1名弹药搬运工和下士组成。第4组除了多了一名步枪手外,其他专家与第3组相同。第1半排的中士既可以担任手榴弹手,也可以担任自动步枪手,后一种行动方式使该排共拥有3支自动步枪,尽管经常保留一支自动步枪作为预备队。
到1918年,步兵营和连队的这些兵力水平都被认为是不够的。各营加强到4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步兵连本身也增加到250人和6名军官。每个连还增加了4个自动步枪队和至少6名狙击手。在突击中,无论是连长还是副连长,都要带着3名军士和12名步枪手留守,以便在连队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核心的集结部队,避免全线溃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军械部总部,一名男子演示肩部射击姿势。他佩戴着射手的BAR弹药带,还有两个装M1911.45口径手枪弹匣的小袋。其余的袋里装的是BAR弹匣。
鉴于每个组或班的专门功能,主要战斗单位是排。按照佩辛少将的战术指示,四个排的小队将以独特的波次进行攻击。佩尔辛希望他的步兵,在参与公开战时,以不规则的队形分散前进。他们被建议使用他们能找到的任何掩护,只要他们不过度地减慢前进的速度。 如果有火炮的话,移动的炮击会掩护第一次前进。不管有没有火炮支援,侦察兵... 分散在彼此之间的10到50步之间... 将组成第一波。侦察兵可以在排前500米的地方前进,不定时地移动,并尽可能地进行掩护。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敌方机枪手的位置,并立即形成一条火线。接下来,一个或多个自动步枪小组将上前支援侦察兵。第三波,步枪手、步枪榴弹手和任何剩余的自动步枪队将开始绕过主射击线的两翼前进,以便干掉敌人的机枪手。从远处看,步枪榴弹手将对敌人的炮台进行猛攻。佩尔辛计算过,一个排可以消灭敌人一到两挺机枪。对于一个大型的机枪巢穴,突击排需要在其侧翼的支援排的协助下才能包围敌人的阵地。
在这里,同一位军械师演示了当枪手从腰部射击时,BAR的枪托是如何装入金属罩中来稳定武器的。虽然从腰部射击的技术可能看起来不是最准确的武器使用方法,但事实上它确实一次又一次地产生了巨大的结果。但金属罩很快就被淘汰了,因为它并不是真正必要的,而且它也妨碍了射手的左右移动。
第一批BAR在1918年7月开始随第79师抵达法国,但直到9月才会出现在战场中。在佩辛的直接命令下,新的BAR从美军手中接过来,送到军械库,在那里可以积攒起来,以便以后广泛配发。然后,美军各师都得到了法国或英国的自动步枪。根据艾尔斯的统计报告,珀兴认为M1917和M1918型勃朗宁都优于当时使用的自动武器,并担心如果在战场上缴获这些武器,德国人可能会开始制造自己的版本。他想等到他在法国有足够的BAR和勃朗宁机枪来装备几个师,再加上手头的补给,作为替代品。
虽然对 "德国BAR "的真正恐惧可能影响了潘兴推迟使用勃朗宁自动机枪的决定,但他还有许多其他的顾虑也可能起了作用。佩辛面临着一个后勤和行政上的噩梦。虽然他可以依靠步兵带着春田步枪从军舰上下船,但他不能依靠其他什么东西与他的师安全抵达。在1918年8月10日的一份备忘录中,佩尔辛说,勃朗宁机枪出现时,没有三脚架、水箱或推车。他别无选择,只能用维克斯机枪重新武装部队。为了避免重复,甚至更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动武器,他发现最好的办法是把新来的各师的组织装备全部剥掉,从已经在法国建立的仓库给他们发放替换装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18年8月的法国哈蒙维尔,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海军陆战队第6排训练攻击德军机枪阵地的奇妙视角。 所有四波攻击队形或小队都清晰可见。三个自动步枪小组,成双成对的配合,和四个卧倒的狙击手组成了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由携带手榴弹的榴弹手组成,正蹲在他们身后。画面左侧移动的第三小队和右侧移动的第四小队由步枪手和步枪榴弹手组成。第三小队和第四小队试图从侧面攻击隐藏的机枪,而自动步枪手和狙击手则直接提供火力。自动步枪手装备的是法国Chauchat轻机枪。
直到战争后期,在很大程度上,美国远征军的职能与其说是美军,不如说是英法两国军队的延伸。美军每次行军到一个新的驻地时,他们的装备经常被剥夺。例如,第80师来到法国时装备的是美国的维克斯机枪。当被派往英国区时,他们被发给了英国的维克斯机枪和英国的路易斯机枪。离开英国区后,他们得到的是美国的维克斯和.30口径Chauchats。后来,这些自动枪被收走了,第80师得到了轻型和重型勃朗宁。其他几个师甚至被剥夺了他们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发放了英国的恩菲尔德步枪,在转入法区后又重新发放了他们的美国步枪。1918年9月,也就是BAR首次见诸行动的那个月,佩辛正式担任了美军区的指挥,实际上也有一些法军在听从他的调遣。
另一个关注点涉及服务和维修。在美军抵达法国时,装备处理损坏的Chauchat的军械修理厂已经很完善了,而为BAR提供同样类型的维修设施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流动军械修理所对于保证步兵师的自动武器供应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根据A.E.菲利普斯上校1918年11月11日给军械部的报告,一旦投入战斗,一支步兵部队将在几天内损失一半以上的自动步枪。自动步枪手过去和将来都是敌军的主要目标。军械军官们发现,将损坏的自动步枪用铁路运到后方地区修理,然后等待它们运回来是不切实际的。作战部队没有发放自动步枪的备件,为了使自动步枪迅速得到补给,流动军械修理所应保留在靠近前线的地方。每个修理所还应备有20支可维修的自动步枪,以便立即更换或替换。
1917年,一群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在接受法国盟友的Chauchat机枪保养指导。8毫米Chauchat的枪管已被拆除。
自动步枪并不局限于反机枪活动,还被用于其他方面,包括突击队突击。二等兵唐纳德-D-凯勒(Donald D. Kyler)留下了非常详细的回忆录,他指出,他和在南希附近孚日地区作战的第2师第16步兵队的一小队士兵被派出战壕进行夜间伏击,消灭一支德军巡逻队。侧翼的两个人配备了自动步枪,而中间的人则携带了手枪和匕首。他们用烧焦的软木塞和油的混合物涂黑脸部后,从自己的铁丝网缝隙中爬向德军战壕,等待巡逻队的到来。虽然巡逻队如期而至,但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惊动了他们,因为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德国人立刻转身跑回了自己的战壕。凯勒的中尉开了枪,给美军其他突击队发出了进攻的信号。几名德国人被打死或打伤,但大部分巡逻队都逃了出来。凯勒的队伍自己仓促撤退,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的人离开火线,德军的机枪就会向他们开火。最后回来的凯勒,在机枪向他开火的时候,跳进了一个弹坑。
瓦尔-布朗宁中尉在法国演示BAR的使用。少尉Julian Prade正在担任他的第一助理射手或装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