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流氓美国,终于在华为这里翻了车

没有人比美国更懂“真香定律”

几天前,6月15日,美国商务部证实,将修改针对的华为禁令,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共同制定5G网络标准。

知情人士称,这项修正案是为了“确保美国公司全面参与5G标准制定机构的工作,来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

消息一出,有人就迫不及待出来解释,这是美国要放华为一马了。

真是这样吗?

500

在科技问题上,只有谁技术实力强,谁才能说了算。

在最新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排名中,华为以3147排名第一、中兴以2561排第三,整个中国企业的专利数量是美国企业的两倍。

2019年3月,在深圳举办的3GPP第83次SA全会上,华为候选人Georg Mayer击败高通对手当选3GPP SA主席,领导接下来的全球5G系统和业务方面的技术规范制定。

结果就是,美国的企业根本无法绕开华为参与5G技术标准制定,也搞不清那些技术可以细节和华为谈哪些不能,所以只好退出了相关讨论。

500

 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这还没完,6月13日,华为官方还在推特上直接开怼:

“80%的5G科技专利归6家公司所有——华为是领头羊,只有一家是美国公司。所以,尽管美国切断华为供应链,但美国将继续为知识产权付费。”

500

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美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威瑞森(Verizon)。

原本,华为与高通合作,高通的设备上用了华为的专利,设备再提供给Verizon

所以Verizon自己不需要支付华为专利费,高通那边就付了。

没想到,美国这里的制裁,直接打破了华为与高通的合作,本该躺着收钱的Verizon已经使用华为了230多项专利,现在不得不面对14亿美元的专利费赔偿。

500

无奈,美国商务部只好把说出的话咽回去一部分,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继续合作5G。

500

美国还有人不服,多次拿“知识产权”给中国找茬的美国参议员卢比奥就跳了出来,说华为是 “专利流氓”,甚至声称向美国国会提交修正案,要求禁止某些被制裁的公司(比如华为)通过美国法院向美国企业索要专利费。

但是卢比奥说错了,要论“专利流氓”,美国人才是正经的专利流氓。

事实上,现行的专利制度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美国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

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个小镇,叫马歇尔小镇。

要说哪里“专利流氓”(patent troll,直译:专利怪物)最多最难缠,这个小镇当仁不让。

500

马歇尔小镇位于德州东部边境,当地居民大多是红脖子,祖上是南方奴隶主,很多人把特朗普当成美国的大救星。

小镇人口只有2.3万人,依靠种棉花、伐木、铁路运输维持经济命脉,没有什么高科技产业。

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小镇眼看就要陷入经济衰退。

然而,一个法官的到来,却让这个镇子摇身一变,成了最让硅谷程序员们头疼的地方。

1999年,一个叫T·约翰·沃德的律师,被克林顿派到了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马歇尔分院。

500

沃德法官是个风风火火的德州人,急性子,最讨厌长篇大论,他设立了新的诉讼规则,被称赞为“火箭速度”

本来,专利问题都是很繁复的技术问题,律师在辩论时往往要说上很久,但是沃德法官新规则卡得特别死,谁敢超时就重罚,让技术分析流律师们措手不及,复杂的专利问题都讲不细致,沦为口水立场之争。

而陪审团成员一般都是当地没啥科学知识的红脖子,往往把专利权简单看做神圣的私人财产问题,不看复杂的细节只看立场,他们的判断总是有利于专利权所有人。

所以,沃德法官一来,这个法院断案就开始变得奇怪了,在他的小锤锤下面,专利权所有人胜诉率竟然高达88%,大大超过全美68%的平均水平!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1999年,在这个法院断的专利案子只有14件。

但是到了2015年上半年,全美一审专利案件3122件,德州东区联邦法院就有1387件,占了44%,绝大部分又都集中在这个马歇尔分院。

500

这一下就让这个小镇火了,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德州东区马歇尔分院的专利案件不仅判得快,有利于专利权人,平均赔偿金额还高居全美前五!

于是,专利律师们蜂拥而至,这里简直就是他们刷战绩的天堂啊。

那些要打专利官司的公司很快也懂了,一些常常坐上被告席的大企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在当地搞活动,投资赞助,希望陪审团们关键时刻能手下留情。

三星就在这里修了个溜冰场,游客是络绎不绝,三星还各种给当地的节日投钱,混个脸熟。

500

这小镇的经济就以这么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拉起来了。

2013年,BBC算了一笔账,一笔专利案件平均花费在600万到1200万美元之间,光诉讼费,马歇尔分院一天就能给小镇带来200万美元的收入,再加上餐饮、娱乐、酒店产业,这个法院简就是当地的印钞厂。

但是,来的人多了,也有很多专利流氓。

什么是专利流氓呢?

就是这种公司往往就是一个空壳子,他们不做正经生意,专门从个人和破产公司手里收购各种各样的专利,然后找人碰瓷,去法院打官司,能捞一笔是一笔。

500

中国企业也吃过专利流氓的亏,2015年11月19日,美国专利流氓Blue Spike起诉小米大量产品侵犯其专利,选的也就是这家马歇尔分院。

如同程序员奔赴硅谷朝圣一样,德州东部的马歇尔小镇成了“专利流氓们”心中的圣地,连华盛顿都要靠边站。

500

专利流氓中最出名的一家公司,当属Uniloc。

Uniloc本是一个澳大利亚肥宅创立的软件开发公司。

但创始人敲着敲着键盘,就发现了新的财富密码,觉得辛苦写代码来钱太慢了,还不如专门收购专利然后打专利官司。

500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潜力股

2003 年,Uniloc一出手就是拿微软试刀,起诉微软的反盗版技术侵犯了其相关专利权。

那个时候,马歇尔小镇还没有出名,双方是在罗德岛州不断上诉反诉,大战三百回合,最终闹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前后耗费了九年多时间。

2012年3月,微软受不了了,付给Uniloc一笔和解金了事。

 

500

马歇尔小镇崛起后,Uniloc简直是如鱼得水,他一口气起诉了几十家公司,每次都选在马歇尔分院打官司,大部分都赢了,获利超过十亿美元。

很快,Uniloc在各大公司那里就臭名昭著,谁都知道他是专利流氓。

据统计,Uniloc及其子公司在美国共发起约200起专利诉讼,其中包括亚马逊、Google、索尼、暴雪、Facebook、《半条命》母公司等中国人也听着耳熟的科技公司。

中国的腾讯、华为、小米也常常被送上被告席,树大招风的苹果更是享受到了一月被起诉一次的VVIP待遇。

500

在专利流氓们的围攻下,科技巨头们都损失惨重。

据前谷歌专利部门负责人的统计,2000年后直至现在,谷歌超过了1亿美元的赔偿已至少达15次,至少5起专利赔偿金额超过了5亿美元。

至于有些被专利流氓盯上的初创公司,更是如被小鬼缠身一般,不得不面临裁员甚至直接倒闭的恶果,不死也要脱层皮。

硅谷创业者提到这个马歇尔小镇,那都是咬牙切齿,让多少创业者饮恨的梦魇之地。

500

在专利流氓的带领下,为了钱,各路奇葩专利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Uniloc就曾声称拥有“谷歌商店”这个创意的专利,所有使用“谷歌商店”的开发者和开发商甚至个人用户都侵犯了 Uniloc 的专利权。

有一次,他们甚至把一个基本数学函数当成计算机算法申请了专利,荒唐到连德州东区法院都判了败诉。

一位叫Raymond Nairo的流氓专利律师,把WiFi使用方法注册成了专利,打算去起诉那些使用了WiFi的人。

连如何使用扫描仪,如何荡秋千,甚至连如何溜猫都有人注册成了专利。

500

专利流氓的泛滥,一方面是法律与专利制度孕育出的怪胎,但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业自己种下的恶果。


2

美国现在很喜欢指责中国“窃取”他们的技术,有时候甚至是窃取美国都没研究出来的技术。

但是,美国自己工业的崛起,恰恰是依靠大规模专利侵权起家的。

1789年,一位农村雇工打扮的英国人准备登上了开往美国纽约的客船。海关人员审查了几遍身份信息之后,终于放行。

然而,这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放行,葬送了英国苦心保守的技术机密。

那时候,美国刚独立没多久,还是以农业为主。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专利制度的工业国,为了保住工业领先地位,严令禁止工匠、纺织业主和熟练工人移民国外,也不许纺织机、图样或模型出口,违者重罚。

500

 英国动力纺纱机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美国建国国父之一的汉密尔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派出了大批商业间谍前往欧洲,许诺重金厚利,让技术工人来美国。

那位农夫打扮的英国人,叫塞缪尔·斯莱特,是一位纺织工程师。

他在汉密尔顿派出的商业间谍的许诺下,连家人都没怎么打招呼,就带着脑袋里的技术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复制出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水力纺纱工厂。

斯莱特在美国这里,被称为“美国工业革命奠基者”。

当然,英国这边毫不留情地痛骂斯莱特是一个“叛徒”。

500

叛逃者何止斯莱特一人?

那个年代,成千上万英国纺织、采矿、钢铁行业的技术工人,在汉密尔顿的重金诱惑下漂洋过海,把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一一复制到了美国,开启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

到19世纪后半叶,打完内战的美国工业部门已经成熟,才逐渐建立起越来越完善的专利制度。

对外国人专利的保护,美国拖到了1891年的《蔡斯法案》的通过。

进入20世纪三十年代,垄断大公司又成为了美国经济的痼疾,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寡头,新生创业者的环境越来越差。

在那个时候,专利制度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造成垄断甚至是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

一位叫哈来尔顿的经济学家,直接在《专利权与自由企业》一书中鼓吹:

如欲促进有用技术发展,必须取消专利权!

500

从罗斯福推行了“限制专利权”的政策开始,美国进行了长达五十年的反垄断、反专利法运动,大量专利权被判无效。

二战中,欧洲动荡,美国成了安全的资本避风港。

各国流失的技术与人才源源不断涌入美国,引爆第三次科技革命,再次让美国企业界尝到了“盗版”的甜头。

然而,在美国之后,又一个“盗版狂魔”出现了——日本。

二战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允许日本再工业化,扶植日本工业,日本抓紧时间发展。

从1950年开始,欧美的汽车、相机、家电、通信产品甚至动画、玩具,从里到外统统成了日本的抄袭对象。

在日本这里,还诞生了一个今天我们很熟悉的词汇——“逆向工程”。

当然,对于这种复制,美国出于战略需要一开始是默许甚至纵容的。

500

日本人凭借逆向工程外加不断优化改良的努力,硬生生让自己的工业产品成功崛起,反过来杀入了美国本土市场。

进入80年代,美国人不干了,与日本的贸易战从关税烧到汇率,在一度被忽视的知识产权问题上,也开始了一场专利大战。

1990年,德州仪器以侵犯专利的名义,在东京地方法院起诉富士通,拉开了美日半导体产业专利诉讼战序幕,战火迅速蔓延到各个行业。

IBM起诉富士通;

英特尔起诉日本电气;

摩托罗拉起诉日立制作所;

阿塔丽游戏公司起诉任天堂;

霍尼韦尔起诉佳能、尼康、美能达等照相机巨头.....

美日这些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的根本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阻止日本企业继续做大!

500

专利战是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延续

那些如日中天的株式会社们一个个无奈地陷入司法泥潭,一些美国发明家、科研院校也如看到腐肉的秃鹫一般对日本人扑了过去。

比如发明超小型演算处理装置的美国发明家哈特,一口气告了6家日本公司,衣阿华州立大学则警告日本电气等数家公司的侵害了该校有关传真照片符号化的专利。

日本公司打了几场就发现,日本公司虽然也申请了很多专利,但在法律上自己明显处于劣势。

第一,日本是美国扶起来的,很多基础专利来自美国企业,日本人手里多数是派生专利,打起官司来吃亏。

第二,更重要的是,八九十年代,“仇日”的思潮在美国泛滥,打砸日本汽车、电视的新闻时有发生,而美国法庭是陪审团制度……

民意泛滥下,美国法庭的陪审团制度让日本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500

在连番法律攻势下,明明手中握有大量专利的日本公司招架不住了,纷纷选择庭外和解,息事宁人。

500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丰厚的赔偿金让美国企业灵光闪现——既然专利这么赚钱,为什么不干脆拿专利直接赚钱呢?

可以躺着数钞票,为什么要站着拧螺丝呢?

于是,“专利流氓”就此诞生。

英特尔的一位高管曾经警告称,美国两亿人不可能靠软件和知识产权吃饭。

但美国人显然没有听进去,挥舞着“专利霸权”的大棒,动辄发起对他国企业的调查,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90年代,如今寂寂无名的台湾半导体企业威盛在CPU与主板芯片上一度威胁美国英特尔的市场地位,英特尔毫不犹豫把威盛拖入了长达十年的专利诉讼,最终结果就是威盛迫于压力彻底退出了计算机CPU市场。

2000年后,知识产权也一直是中美贸易往来中最为争议的核心问题。中国企业不断走出海外,中国自然成为遭受美国知识产权起诉与调查最多的国家。

500

肆意挥舞“专利大棒”,不仅滋生出了无数不做实事的“专利流氓”,还直接伤害了美国的制造业。

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曾经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研究开发公司”,但由于过分依赖半导体、电视、录像等专利收入,坐吃山空,忽视科技研发与市场竞争相结合,放弃生产制造。

结果随着技术迭代,80年年代后期专利纷纷失效,该公司不得不并入其他公司。

500

纵观美国专利流氓诞生到肆虐的历史,他们很好地给全世界起到了警示作用,提出了一个人类技术发展中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专利权原本是出于保护创新的目的诞生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很多时候它反而成了阻碍人类技术发展的绊脚石,变成了某些公司牟取暴利的工具,某些国家打压他人的武器。

如何改进这种制度,让它可以在保护原创者的同时,又避免专利被大公司趁虚而入牟取暴利呢?

高通和华为的经历,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3

高通收专利费的方式一直被业界吐槽为“霸道”,因为只要用了高通技术的手机,高通是按照手机售价的百分比收专利费的。

其实一开始高通也不是这样的。

在2G时代,高通推动的CDMA技术慢了一步,市场被欧洲主导的GSM(全球通)抢占。

于是,当其他公司都在拼抢2G的大蛋糕时,高通另辟蹊径,埋起头把所有CDMA相关技术专利统统纳入麾下,打造起了难以逾越的专利墙。

此外,高通将通信基带、CPU、GPU、声卡网卡全部集成到一起,端出了一整套系统单芯片解决方案。

于是,手机厂商们一个个加入高通阵营 ,也接受了加在每台手机上的专利成本 。

随着垄断地位的确立,高通背靠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谁也拿他没办法。

500

2017年,就因为专利的事,高通与苹果彻底撕破了脸。

持续两年的专利战,让高通市场前景暗淡、股价大跌,还让苹果手机因为通信基带的问题遭遇“信号门”事件,谁也没落好,最后还是手机用户倒霉。

2019年4月,高通向苹果索赔300亿美元,双方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联邦法院陷入鹬蚌相争的僵局。

刚好在4月15日,任正非在接受美国财经媒体CNBC时表示:

在向智能手机竞争对手出售高速5G芯片和其他芯片方面,华为持“开放态度”。任正非还特地强调,其中就包括苹果。

买家只要支付一次性费用,就能永久使用华为现有的5G专利、许可证、代码、技术蓝图。

华为在关键时刻的表态,给高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促成了与苹果和解的达成,双方都暂时摆脱了危机。

任正非还在接收采访时表态过,华为有很多专利,但是他不想把专利这个东西武器化。

概括一下就是出售专利,但不会当成武器,滥收专利费,或者故意卡着谁不给。

500

500

为什么呢?

任正非说的是,出售全套5G的目的为的是制造一个能在5G上与华为竞争的对手,是希望在5G领域,华为与全世界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继续起跑。

通信技术总是不断迭代,5G专利不可能让华为吃一辈子,卖掉5G技术,不仅可以让美国威胁国家安全的借口失去了靶子,也能让自己不至于坐吃山空 ,陷入创新乏力与市场枯萎的危机。

我无意去讨论任正非这段话背后,华为主动释放的善意,在美国这种国家面前会不会吃亏,因为对于这一点,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

但我想,华为的做法,有效与否先不说,起码指出了一条和大部分公司不一样的路。

它试图打破行业竞争的传统路子,在“山寨抄袭”与“专利霸权”两个极端间寻找一个平衡,重新思考如何对待“专利”这件事。

有一个传奇程序员,叫做约翰·卡马克。

他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之父,《重返德军总部》游戏的创作者。

和乔布斯不同,他一直倡导软件开源,旗帜鲜明地反对“软件专利”,《重返德军总部》《毁灭战士》的源代码就被他自己公开给所有人研究。

只不过,在那个年代互联网大佬的世界里,他注定是孤独的。

只有大家被“专利流氓”整得烦不胜烦时,才会重新开始思考,他的主张到底有没有道理。

500

面对现实,美国商务部也不得不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在5G标准上合作。

在人类的科技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全球化的集体研究,通力协作的大背景下,“专利大棒”和“互利共享”,到底哪种态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到底哪个方向,是全人类的未来发展的必然?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参考资料:

美国专利审判哪家强,德克萨斯东区马歇尔 新浪博客 蒋利玮律师

李玉新.日美技术专利之战的来龙去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2,7-11.

翟羽伸.日美知识产权的纠纷[J].国际科技交流,1993,39-44.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黄育川.相比美国历史,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早走上正轨 观察者网 

余丰慧.苹果与高通和解  库克应感谢任正非[J].中国外资,2019,No.432,12.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