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看中马反目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执笔/无影刀
已经93岁高龄的马哈蒂尔总理今天就要来了。
这次老马来,会到北京和杭州两座城市,北京不用说,我们的领导人将会见他,从大方向上定调中马未来几年关系的基调。杭州之行则值得玩味,据说马哈蒂尔将和阿里巴巴接触,这凸显了马来西亚发展数字经济、提振大马经济的雄心。
但在此之前,马哈蒂尔是“反华总理”、要严控中资的消息很多,继而引发中马关系要变天的担忧。对这些事,很多人想要一个确定的回答。
“反华”总理
要给马哈蒂尔戴上“反华”的帽子,不是难事。
就在4天前,他还又强调了一遍:马来西亚想要取消一些前政府签署的中资基建项目,特别是能源管道项目以及东海岸铁路项目。理由是马来西亚根本不需要。
马哈蒂尔对中资的质疑由来已久,从2015年他开始将矛头指向前总理纳吉布时,中资就几乎是他手中的利器。而因为纳吉布执政期间,中马在基建、制造业等各领域合作快速增长,中资一时间也成了纳吉布的软肋。
除了中资项目,马哈蒂尔刚上台烧的第一把火也引起了中国的震动,那就是取消了新加坡到马来西亚的高铁项目。马哈蒂尔觉得,现阶段马来西亚用不着高铁,但却要砸进去1100亿林吉特(约1850亿人民币),运营得不好还可能血本无归,看起来不太划算。
在一些人眼里,这是“一带一路”受挫的最新例证。中国曾有计划通过高铁和铁路将整个东南亚相连,而吉隆坡到新加坡的这段是不可或缺的。
有些人嘿嘿一笑,发出幸灾乐祸的质疑:马哈蒂尔这么干,究竟有几个意思,这是剑指谁呢?
拿中资说事似乎已经坐实了马哈蒂尔“反华”的底色,如果再提到南海,那就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马哈蒂尔偏偏也提了。
在竞选期间,马哈蒂尔说一旦当选,要重启南海谈判,因为马来西亚在这个区域也有岛屿,自己的权益是必须要坚持的。
马来西亚的确是南海争端国,但长久以来都不在人们视线中,因为相较于之前菲律宾、越南等国的表现,大马可谓相当低调。马哈蒂尔冷不丁抛出这样的声音,又是几个意思?
南海(资料图)
这些话无疑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让有心人可以各取所需。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似乎都对马哈蒂尔的当选心存疑虑,觉得中马关系可能也会随之变动。
很难说这种担忧毫无必要,联想菲律宾就能知道,换了一位领导人就能让整个国家对华政策彻底翻转的事,在东南亚是有先例的。
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资料图)
但我们很难将马哈蒂尔和那些人对号入座。先从他指责中资项目、要重启南海谈判这两点来说,人们很少注意到,马哈蒂尔的诉求实际是,让那些项目可以惠及更多马来西亚人,让马来西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不仅如此,马哈蒂尔还对“一带一路”持非常明确的支持态度。
在谈及南海问题时,马哈蒂尔明确说了会在确保与所有国家“友好关系”的前提下进行谈判。而坚持双边协商解决争议,不正是中国的原则吗!马哈蒂尔也同时说过,不希望看到大国军舰在南海晃来晃去,展现了反对域外大国干涉的态度。
无论是中资项目和南海,能在竞选时和当选后被马哈蒂尔反复提及,说明在马国内这些议题确实引人注目,老马作为一位经验老到的政治家,很容易捕捉到这些情绪,并为自己所用。那么,即使其中有针对中国的权重,也是大打折扣的。
“亲中”'总理
好笑的是,如果想为马哈蒂尔洗洗地,打破对他“反华”的印象,似乎也不是难事。
马哈蒂尔来中国,是他重新上台3个月来对东盟之外的国家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虽然前段时间他刚去过日本,但那只是级别较低的工作访问。一国最高领导人上任首访一般都具有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马哈蒂尔选定中国,要释放的是反中信号还是积极信号,应该不用多说。
早年在马来西亚生活的华人。(资料图)
93岁的马哈蒂尔曾经在位22年多,期间多次跟中国打过交道,那时候马哈蒂尔对中国而言是什么形象,国人已经有些模糊了。
刀哥翻看了一些资料,发现马哈蒂尔那些年对中国一直很友好。1981至2003年,马哈蒂尔曾7次访华。中马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双边关系的进展也很顺利。
还有,如果只看西方媒体,会觉得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毫无例外全是戒备。但是马哈蒂尔这些年来却多次表达了相反的态度,他认为东南亚尤其不应该将中国当做一个威胁,他以马来西亚为例称,中国离得那么近,双方交往了2000年,中国从来没侵略过大马,但欧洲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却在发现马来西亚两年后就发起了侵略。
马哈蒂尔同样觉得,现在,一个日渐崛起的中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它可以帮助世界解决更多的问题,也会给马来西亚带来更多的游客,马来西亚应该做的是跟中国学会共处与互信。
因为老马的这些观点,有人称他为第一位出来反驳“中国威胁论”的亚洲领袖。
中国领导人也一直对马哈蒂尔保持着尊敬,即使他已经卸下总理的职位,中国领导人在访问马来西亚时,时常会特意见见这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老朋友”,感谢他为中马关系做出的贡献。
马哈蒂尔1985年访华时,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比如,马哈蒂尔曾在人权问题上力顶中国的立场,认为西方不能把自己那一套强加于他国,亚洲不需要西方来上课。
这样的马哈蒂尔,15年后突然成了东南亚对抗中国力量的新代言人,想必老马心里是不会认同的。
当然,老马离开权力中心的这15年,世界格局、亚洲格局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民粹主义这两年更是风起云涌,改变许多国家的政治版图。
作为一位洞察力十分敏锐的老牌政治家,老马会注意到马来西亚民众——尤其是那些普通民众在15年间利益得失和诉求上的变化。在纳吉布与中国展开多项合作却激起了一些民粹主义的声浪后,老马这次上台很可能会先与中国保持在一段“安全距离”。
“亚洲”价值
反华、亲中的概念都太过简单,如果仅从老马的零星话语就对其下了判断,也是看低了这位纵横捭阖、驰骋政界超过70年的老者。
马哈蒂尔出生于贫寒之家,通过个人奋斗先是做了医生,后又跻身政界。早年经历了二战、马来西亚建国以及新马分家等地区大事件,这个过程塑造了老马的国家情怀和地区视野。
吉隆坡地标建筑物双子塔,这是马哈蒂尔之前任期里打造的明星项目。
在国内治理上,之前老马基本遵循了自己在《马来人的困境》中所表达的理念,也就是“马来人至上”。他的基本观点是:在政策上向马来人倾斜,对于塑造马来西亚这个特定种族结构社会的公平是必要的。
所以上世纪80年代马哈蒂尔政府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确实让马来人受惠不少。当时,华人和其他族裔确实有些意见,但那些年马来西亚经济稳步增长,大家都能分到一杯羹,社会比较稳定,各种族之间虽有小摩擦,但没大冲突。
年轻时的马哈蒂尔夫妇
国内治理是一把好手,老马在国际议题上也坚决站亚洲一边,比如老马信奉亚洲价值观。用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的话说,亚洲价值观就是“社会第一,个人第二”,这种价值取向在整个东亚、东南亚儒家文化圈都很受认同,但与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却有距离。马哈蒂尔觉得,这种不同于西方的行事方式,并不意味着我们错了。
上世纪80年代,马哈蒂尔没有将视角望向欧美,而是提出“向东学习”,主要是向日韩学习,在东盟国家中算是另辟蹊径。
上世纪80年代的马来西亚槟城。(资料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马哈蒂尔执政期间,美国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投资国,但老马经常是以“反美斗士”的形象亮相。
1997年他猛批《世界人权宣言》,说它是西方的工具,试图强加给亚洲人西方价值观。在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当口,老马的批评也毫不留情。
此外,和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一样,马哈蒂尔在任期间尽最大努力维护着马来西亚自身利益,也竭尽所能地玩着平衡,使大马不至于过度倒向某一边。
在中国看来,这是三观极正了。
老马变了?
对比现在的马哈蒂尔,他并没有太大改变,只是其他因素有些不同了。2003年他辞任时,中国的GDP总量是1.66万亿,2017年的数据是12.23万亿。
这些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很快,也带动了中马在各个层面的交往。这是摆在马哈蒂尔面前的新情况。
马哈蒂尔(资料图)
老马不希望马来西亚社会过度倒向某一种力量,过去那种力量可能是美国,但现在恰好中资正在逐渐壮大,也成了需要被平衡的对象。站在马来西亚的立场上,他最近的言论和行动或许没错。
这种思维已经对中国对马投资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从老马的表述看,这更多像是一种要价,希望经过重新谈判,让马来西亚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将债务降到最低。具体的项目接下来怎么办,中马的职能部门应该已经在接触。
至于中马关系,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已经有几个信号透露出来了。
第一,在马哈蒂尔访华之前,7月份其特使达因访华,还带来了老马的亲笔信,王毅外长在8月初访问马来西亚并见到了马哈蒂尔,这两次见面对中马关系的定调都很积极。就在昨天,老马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还着重提及,“期待继续推动马中关系向前发展”。
8月1日,马哈蒂尔会见王毅外长。
第二,马哈蒂尔重新提出了“向东看”政策,这被认为是老马之前政策“向东学习”的2.0版本,只不过这一新版本的内涵里,除了向日韩学习,还有向中国学习。
第三,马哈蒂尔之前任期的对华政策,都十分务实,每次访华都带了大量的经贸团,据说这次也不例外,随着老马来华的有不少商界人士。看得出来,马来西亚和马哈蒂尔本人都希望与中国继续合作。
去过东南亚的都知道,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曾经超过1万美元,但之后有所回落)。它的基础设施很不错,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但也很曲折,这可能是马来西亚的困境。如何借助数字经济时代的红利,突破国家的发展瓶颈,马来西亚似乎正在从中国这里寻找经验。
前不久,马哈蒂尔会见马云,被认为释放向中国学习,要在数字时代迎头赶上的信号。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个经验老到的政客,必然会以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我们不能奢望老马在这个时候会以“中国利益优先”。
但只要是公平、合理的开放合作,或者与其他国家在马来西亚这个市场展开竞争,中国从来都是欢迎的,中国从来不怕竞争。
中国有句俗语“姜还是老的辣”,但老马再“辣”,凭借中国今天的实力和体量,以及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我们也会应对自如。
(特别感谢:广西民族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葛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