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广寒宫基地
题目《广寒宫基地》
作者:杜继飞
时间:2020年6月16日
2050年6月25日,海南文昌基地。一架巨大火箭在凌晨6点整发射升空。
与其说是火箭,这个更像是航天飞机。一架像大型运输机模样的航天器下是一个巨大的液氢液氧燃料火箭。伴随着一声巨响,白色烟雾爆炸开来,火箭托着航天器徐徐升空。“月宫”号月球航天器朝着38万公里外月球奔去。
6点 15分,“月宫号”进入地月轨道,在环绕着地球飞行几圈后,“月宫号”朝着月球奔去。此时,航天器下的几个火箭燃料耗尽,自动导航降落在南海上的海上发射平台。而“月宫号”航天器与主火箭在离开大气层后继续前进。
“呼叫航天中心,月宫号已经进入太空。一切正常。”
“航天中心收到。祝你们好运。”
600年前,明朝人万户手举两只风筝,坐着绑了47枚火箭的椅子实验飞行;150多年前,凡尔纳的小说,梅里埃的电影幻想人类坐着炮弹被大炮轰射到月球,而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载人理论;100年前,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太空竞赛,冯布劳恩与科罗廖夫争先比拼;81年前,美国人坐着土星五号火箭来到月球。31年前,中国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往事千年,弹指一挥间。
16点30分,航天器在月球表面一处月海降落。就像飞机在机场跑道降落一样,“月宫号”在月球表面降落着陆。在人类阿波罗登月近一个世纪以后,人类又一次登上月球。
“月宫号”航天器上一共有三名宇航员:杜龙心,张常伟和李美玲。他们此次计划是在月球表面建立一个外太空基地,便于在月球表面长期生活,为今后科研探测和实验提供一个稳定后勤基地。
张常伟是“月宫号”驾驶员,他呆在驾驶室操作航天器,并且保持与地面中国航天指挥中心保持联系;李美玲来到预测点考察基地地点。杜龙心则操作“广寒宫”一号基地从“月宫号”航天器上进入月表。
“广寒宫”一号由两个房间连接而成,总面积约150平方米。每个房间下有四台履带。等到了李美玲所在预定场所,“广寒宫”一号停止运动。八台履带上的支柱落下插入月壤。
随后,杜龙心和李美玲穿上了机械外骨骼,开始从“月宫号”航天器上搬运相关器材物资。他们驾驶着“玉蟾号”搬运车,“玉蟾号”像是一台皮卡车,前台是驾驶室,后面有一个露天平台用来装货,和“广寒宫”一号一样也是履带。杜龙心将带来的太阳能电池板放在“广寒宫”周围,在月昼时太阳能发电,为基地电池充电。“广寒宫”一号自身携带电池储存只够为基地提供大约一周的电力。
李美玲启动基地程序,电力系统开始供电;注入液态水;基地内部开始充气,保障基地房间内有足够呼吸的氧气和一个兆帕的大气压。
在基地建设完成后,杜龙心取出两个旗杆插在基地前的地上,旗杆上一面是蔚蓝色的联合国旗,一面是火红色的五星红旗,两面旗帜一蓝一红与周围月表黑白灰色形成鲜明对比,旗杆上两面巨大旗帜与宇航员手臂上两面旗帜标志互相照应。三人一边注视敬礼一边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纪念中国与世界这个伟大的时刻。
一切准备就绪,张常伟,杜龙心和李美玲进入“广寒宫”一号基地。在换衣室脱掉了厚重的白色宇航服,换上了蓝色的室内宇航服。地面指挥站传来欢呼声,自太空空间站以后,人类终于可以在地外星体表面建立基地。
辛苦了一天,三人开始准备晚饭。袋子装着太空食品与太空饮料,在加热器内电加热。因为月球有引力,即使是只有地球表面六分之一的引力,食品也不会像在空间站那样四处飘浮,水和饮料也不会变成一个个四处飘浮的圆球。第一次在外太空吃不会飘动的食物和水,让老宇航员张常伟和李美玲感到有些新鲜激动。
张常伟和李美玲曾经在中国天宫空间站长期工作,有丰富的宇航经验。张常伟是工程师,擅长驾驶航天器,操作机械;李美玲是天文学家地质学家,负责各种空间科研实验。
而与之相反,杜龙心可谓太空菜鸟,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太空。
关于杜龙心,张李二人略有耳闻:杜龙心是军人,原西部战区某部特战人员。曾经在西北反恐中被炸弹炸伤。军方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将他大脑与神经等移植到一具义体上。杜龙心是全身义体化的人。这样他不仅摆脱了全身瘫痪可以自由活动,还有超出常人的各种力量速度等。根据内部资料档案显示,杜龙心后来参与全球海外特殊作战行动,在中东参与撤侨,在中亚解救人质,在非洲反恐,在墨西哥参与打击毒枭等,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次任务派杜龙心前来执行,国家有两个理由:1 杜是少有的义体人,发射前义体替换为太空专用义体,科研机构要研究人工义体在太空尤其是其他星球上适应能力,为机器人,新材料等提供数据。
杜龙心是一位优秀军人,应对突发事件经验丰富,冷静果断;擅长与AI,机器人,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
晚饭结束后,三人开始讨论“广寒宫”计划:
1 “广寒宫”一号,也就是这台像大卡车一样基地。这是实验性基地,为了实验人类在月球表面建立运转月球基地的可能性,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第一阶段为期三个月,主要三人执行。
2 “玉蟾宫”计划。在“广寒宫”一号基础上扩建,修建如航天器起降机场,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厂,太空大棚种植养殖,建立维修工厂,月表实验室等。第二阶段历时三年。
3 “广寒宫”二号,在“玉蟾宫”计划基础上建立大型国际月球基地。专业化航空机场,大型工厂,月表资源开采矿区,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等。到时候月球基地会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桥头堡,会有人类殖民月球,在月球基地长期生活工作。这是一个长期计划,等人类社会可以在月球表面能长期维持运转。
“我们已经有空间站这个太空基地,建立月球基地肯定没问题。”张常伟激动地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摇篮,但现在我们已经走出摇篮,向星辰大海前进!”
李美玲微笑着点点头:“此次广寒宫计划,我们可以做更多实验。几十年前阿波罗登月时,在月表总共呆的时间不到一天。当时都能有那么多科研成就,现在我们呆的时间更长,机会更多。”这时,李美玲注意到了在一边安静听的杜龙心。“杜同志,你怎么看?”
“我?我只会执行任务。”
“没关系,说说你的看法嘛。你是战士,说不定和我们这些搞科研的比有独特见解呢。”
杜龙心看了看李美玲,又看了看张常伟,然后低头想了想。
“李同志,张同志。此次广寒宫一号工程预算是多少?”
“300亿人民币,近60亿美元。现在我国预算最多的科研工程,比大型粒子对撞机还高。”
“毕竟有三个月,我们三人在基地各种物资,食品淡水,航天器燃料,各种机器仪器等都要从地球发射运上来。”张常伟叹了口气。“虽然现在可回收火箭技术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但登月成本依然高的吓人。化学燃料火箭就这样。要是有可控核聚变与太空电梯那该有多好。”
杜龙心这时直勾勾盯着二人眼睛:“我个人认为,如果按照目前情况继续下去,基地后续扩建计划会受限或搁浅。”
杜龙心没有理会二人惊讶表情,继续说:“目前广寒宫一号基地已经可以进行基本科研活动。国家这次启动广寒宫月球基地计划,是为了推动我国太空探索,在与美国太空竞争中取得突破。一号已经达成目标。”
“现在一个小基地,三个人,三个月的成本就高达300亿。以后扩建基地,几十上百人更多设施长年累月,那成本只会是天文数字。”
“可是太空探索不能只看钱啊,这关系到我们人类的未来。大航海时代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海洋,才会有鸦片战争后屈辱。我们现在不能再错过太空。”
杜龙心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仿佛刺出一道光。义体中芯片开始搜索相关资料。
“常伟,美玲。你有没有想过人类为什么要大航海?为什么要宇航?为什么要探索未知新世界?”
李美玲愣了一下。她嘴唇轻轻张开,又缓缓合上。咽了一下。
“我只是觉得太空很美很神秘,想看看宇宙的样子。我想,以前的人们也是想看看海的那一边是什么。”
张常伟挠了挠头。“我想,宇航是为了科技进步。只有有了这些大科研工程,才能投入巨额资金资源去做各种研究。养活了我们这些工程师科学家不说,太空技术产生很多产品技术。”
“美国阿波罗计划衍生出1800多项技术,我们吃的脱水蔬菜水果,脱水饼干谷物,”张常伟激动地不停用手比划:“NASA为宇航员吃到新鲜蔬菜发明冷冻脱水计划,能减重20%,保留98%的营养;为了给循环水消毒,NASA开发了碘消毒银铜合金电极消毒的水净化系统,现在运用于城市自来水净化。”
不等张说完,李美玲也接过话:“是的。杜龙心,你看我们用的内置电源工具,比如便携式吸尘器,当时就是为了方便宇航员舱外作业发明的。我在天宫空间站外边维修太阳能电池板时还用过内置电源工具。”
“资料显示,我们使用的厚度均匀,耐压力强的太空服头盔内胆,用的是空气吹塑成型技术——给模具中软化的苏醒材料吹入高压气体,使其快速均匀成型。”杜龙心念着电子眼上搜索到的相关资料。 “像我儿子买的运动鞋,气垫鞋帮就是这样制作的。”张常伟咧着嘴笑。“其他什么检测身体数据传感系统技术运用到ICU,处理月表图片数字影像处理技术运用到医学核磁共振图像,光伏发电技术,卫星系统,环境管理传感器等等,都是当年阿波罗计划产物,是太阳神的遗产(1)。”
三人讨论了很久。最后进入睡眠舱休息。
远处,蔚蓝色的地球静静地注视着小小的基地。
八个小时后,三人从睡眠舱苏醒。
透过窗户,看到外边依然一片明亮。现在正处于月昼周期,月球上一天相当于二十八个地球日。月球上一个白天相当于地球上14天,一个夜晚也相当于14天。他们抵达月球表面时,月昼已经过去三天。他们必须在剩下11天尽量活动。一旦进入月夜,太阳能电池板将无法工作。
“广寒宫”一号周围的太阳能电池板正在给电池充电,“玉兔”号月球车正在方圆一公里的地带巡逻探索。和它在四十多年前的最初前辈一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驶,上面照相机360度拍摄清晰图片,每隔一段距离,“玉兔”号月球车上面的机械臂就会伸到月壤中采集样本,分析成分。而“玉兔”号月球车足垫和轮子上有测量温度的热敏电阻,通过测量月壤温度来纪录月球温度变化。
早上起来,三人开始洗漱。“广寒宫”一号基地上有两个独立卫生间,能收集排泄物到专门地方保存;尿液洗浴水等水经过过滤消毒等循环过程后继续使用。早饭是加热的太空食品。张常伟吃了袋子里的面条,李美玲吃的面包,杜龙心吃的是米饭。饮料则是牛奶。太空食品都是经过精心准备,里面有各种人体所需的糖类,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
早饭后,三人进入健身区进行晨间锻炼。张进行拉伸运动,李在跑步机上跑步,杜则是在地上进行仰卧起坐与俯卧撑。月球表面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长期低重力环境会造成肌肉萎缩,钙元素流失。宇航员必须定期进行锻炼。
在月球上空,之前发射的十几颗卫星正在月球轨道上运行,霍尔推进器的氙气散发着淡蓝色光芒。其中有六颗“北斗—月球”导航卫星,负责给月表基地与宇航员提供卫星导航与简单信号传输;三颗通讯卫星,负责月球基地与地球,与天宫空间站之间的通讯,传输信号;一颗“天工”号资源遥感卫星,负责探测月球的资源,如固态冰、稀土矿,氦3等;一颗科研卫星,负责观测月球周围数据,如各种射线辐射,磁场等。
按照计划,后期会再带来一台集装箱大小的核电池——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以满足三个月期间月球“广寒宫”基地的巨大电量需求。长达半个月的月夜让“广寒宫”基地无法像天宫空间站一样单靠太阳能发电;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实验,托克马克已经能持续运转72小时。尽管进步明显,但现在依然是试验阶段,可靠电力保障还是依赖核裂变。
在“广寒宫”基地里,三人启动了AI“天华”。这是一个军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机器人,无人机等进行联动,为国家人员执行任务时提供服务。
“启动开始”李美玲发出指令。
“天华”将卫星测量数据,基地外传感器测量资料汇总,向三人报告:室外温度,射线辐射程度,周围小行星运动情况等等。
“呼叫航天中心,这里是广寒宫一号基地。现在一切运行正常。请求执行舱外任务——探索月球表面。”
“航天中心收到,允许执行。”
张常伟留在基地,杜龙心与李美玲换上了月球宇航服,开着“玉蟾号”,带上“玉兔号”开始远行。
“玉蟾号”在广阔的月海上徐徐行驶。月球地下浅层结构,地下12米为细粒月壤,内部有少量石块;12米到24米为大量石块,包括碎石层与碎石堆;24米以下到40米深度,细粒月壤与石块混杂在一起,再往下就不得而知了。“玉蟾号”的履带行驶时溅起一阵细壤。在旅程中,周围不时有几个巨大的陨石坑出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赵美玲情不自禁感叹道。“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第一次发现月球表面坑坑洼洼。这些山,”她指了指远处,“就被伽利略命名为环形山。”
“玉蟾号”搬运车现在是自动驾驶。将目的地输入后,“北斗——月球”会提供实时定位,而“玉蟾号”上的雷达会扫描周围五百米范围内的路况,根据信息决定是否加速,减速,转弯等。
自动驾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普及,在高铁地铁,卡车公交,甚至私家车里都能广泛运用。乘客不必考取驾驶证,也不必因为年龄健康等担心不能驾驶;得益于6G技术,北斗导航与大数据,车辆可以自己行驶。
“这次任务很简单,我们到目的地后采集月壤样本,探测深层结构。杜同志你帮忙运转仪器。” “是!”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奔波,“玉蟾号”来到目的地——A撞击坑。撞击坑足足有直径一公里多。
“航天中心,我是李美玲。我和杜龙心已经顺利到达A撞击坑,现在开始任务。”
“航天中心收到。开始执行。”
“玉蟾号”上的机械臂把“玉兔号”缓缓放到月表。杜龙心义体内网络开始运行,连接到了“玉兔号”车,杜龙心大脑信号通过义体发射给“玉兔号”,让它围绕着A撞击坑进行巡回探测。杜龙心义体是个改造后物联网,可以连接AI,无人机,机器人等其他机器。在之前地球上作战任务中,杜龙心经常指挥无人机机器人去打击敌人。
杜龙心和李美玲将一台仪器从“玉蟾号”上搬下来,搬到了撞击坑中心位置。仪器上首先伸出一个管子,像“洛阳铲”那样插入月球表面。管子中间是空心的,可以把不同层次月壤完整取出。
取出样本后,仪器将一枚小型炸弹放入坑中。通过引爆炸弹形成冲击波,仪器探测反射回来的冲击波来分析月球深层结构。地球上会用炸药来探测石油等地下矿藏,也会用天然冲击波——地震来分析地球结构。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二人也听不见爆炸声。不过双脚能感受到震动。
过了一会儿,仪器上的显示屏出现了数据,关于月球地质结构的探测数据。
杜龙心大脑里此时是电脑显示不同数据:周围实时温度,卫星监控的附近轨道陨石风险,身体各项指标,以及仪器收集数据等等。
李美玲则是通过头盔上投影分享各自数据。AI“天华”则自动生成实验报告与分析。
在二人外面忙碌的时候,张常伟正在广寒宫一号基地里。他在此期间先是穿着宇航服来到“月宫号”航天器检查,看飞船火箭剩余燃料情况,航天器仪器情况;然后来到基地周边,检查太阳能电池板运转。因为没有大气层云层分散阻挡,太阳辐射能源源不断照在单晶硅电池板上面。发出来的电则不断为基地钠离子电池充电。
外出检查回来之后,张常伟回到基地里。
“航天中心呼叫广寒宫,收到没有?”
“广寒宫收到。这里是张常伟。李同志与杜同志正在外边执行实验任务。目前离开基地已经45分钟;月宫号已经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做得好,张常伟同志。现在为你连线空间站,同事们想要了解情况。”
“好的。”
“天宫呼叫广寒宫。我是联络人赵天罡。”
“广寒宫收到,我是驾驶员张常伟。”
“老张啊,你们那边怎么样啊?”“很好,一切顺利。”……
张常伟和赵天罡算老熟人了。老赵是联络人,负责天宫空间站各位成员之间联系,空间站与地面联系等等;张常伟则是老驾驶员了,负责驾驶航天器往返于空间站与地表之间,运送宇航员上下与补给物资。自从可回收大火箭技术成熟后,航天器得以重复使用,像民航飞机一样有定期航班。张常伟就是这航天器的机长。
中国天宫国际空间站,有超过200吨重,展开有一个体育馆操场大小。目前已经连续运行23年。现在全球有两大空间站,美国国际空间站与中国天宫空间站。在天宫里除了中国航天员科学家,还有其他国家地区科研人员,主要来自亚非拉第三世界。
“老张,你等一下。辛格想了解一下月球基地情况,”
“Nice to see you,Doctor Zhang.This is Mr Signh.”(很高兴见到你,张博士,我是辛格。)
“Nice to see you,too.”(很高兴见到你。)
“What about Guang Han Gong Lunar base?”(广寒宫月球基地怎么样?)
“All is well.We have done experiments about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moon.”(一切都好,我们已经做了关于月球地质结构的实验。)
张常伟英语很好,他以前经常去海外参加交流研讨;科大讯飞翻译系统也能将陌生词汇准确翻译。尽管这位印度宇航员有一些印地语口音,大家还是正常交谈。
“老张啊,谢谢你提供信息。”
“张常伟同志,这里是航天中心。第一个月昼后,月夜那几天,你和李美玲会先离开基地来空间站,你负责运几名宇航员回地球。补充燃料装好物资,在第二个月昼时再和赵美玲回基地。”
“张常伟收到。杜龙心同志怎么办?”
“杜同志我们有其他任务交给他。”
“你看这结果,月球地质结构第一手数据出来了!月壳,上月幔,中月幔,月震带,下月幔与月核都有。上面是岩石层,到了下面,这一块变了是软流层。之前只有美国阿波罗研究和玉兔车的数据,但深层的结果现在有更加详细的。太好了。”
李美玲兴奋地一边盯着仪器屏幕上数据,一边说着。而杜龙心脸上只是略显困惑的表情。科研这块他不了解,也不好插嘴,只能听李美玲安排。
“比如月壤,”李美玲从地上捧起一把月壤,有少量从她手套指间缝隙徐徐滑落。“月壤颗粒直径小于1毫米,由不同比例结晶状岩石,角砾岩碎片,矿石颗粒与玻璃颗粒组成。”杜龙心看着那把月壤,脑中AI已经搜集解释相关科普知识。他指了指管子中月壤样品:“那么请问那几块深色石头是什么?”
李美玲微笑着,用手轻轻抚摸样本管子。“具体是什么矿物质我现在也不好下结论,等回去用实验仪器检测才知道具体是什么。”她抿了一下嘴顿了一顿,继续说:“已知常见月球岩石类型,有月海玄武岩,非月海玄武岩和富克里普岩。人类目前发现月球上有3种地球上没有的新矿物:静海石,铁三斜辉岩与低铁假板钛矿。和地球岩石比,月岩不含水,无三价铁,但含金属铁与陨硫铁(FeS)。”
“谢谢博士,您懂的真多。”“不客气。”
此时,“天华”响起声音,提醒二人应该返回基地了。杜龙心发出指令,“玉兔号”返回了“玉蟾号。”杜和李把仪器与月壤样本搬到“玉蟾号”车上,“玉蟾号”开始返回“广寒宫”基地。
与此同时,“玉蟾号”返回的信息由“天华”告诉基地里张常伟。他开始准备午饭。张常伟取出三盒营养套餐放入加热器内加热,又从冰箱里取出几袋子果汁牛奶等饮料。在桌子上摆好食品饮料,一切准备妥当。
过了一会儿,李美玲和杜龙心回到了基地。三人收拾好后开始吃饭。李美玲和张常伟热情谈论着之前发生事,张转达了空间站大家对基地的问候。杜龙心则是默默吃饭喝水,只是偶尔交谈几句。
杜龙心穿着宇航服,在外边月表屹立着。他面朝地球,若有所思。
昔日的回忆涌上心头:从童年玩耍的广场,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教室,到西北的戈壁沙漠;从上海的摩天大厦,到中东的沙漠绿洲,非洲的大草原,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春夏秋冬,花红绿树,自己曾经习以为常。
然而现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已成回忆,自己身处幽黑的宇宙和黑白灰色的月球。曾经多少悲欢离合的五大洲四大洋,如今只是眼前这颗蓝白色的地球。
杜龙心坐了下来,在月亮上盘腿而坐,面朝地球;李美玲和张常伟则是在基地里默默注视着他。杜龙心打坐的背影在地球映衬下显得是那么渺小。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2)
张常伟看着杜龙心的背影,听着他的吟诵,沉默不语。他在思索着什么。张常伟眼前浮现了多少情景,看到了万户手举着风筝绑着火箭腾空而起,看到了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看到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看到了东方红卫星划过夜空。他看到了空间站在宇宙里漂浮,看到了探测器孤独地与冥王星擦身而过,看到了远方的银河黑洞。
李美玲听着这吟诵,情不自禁哽咽了,几滴泪水从脸上落下。她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海洋里蓝细菌与藻类第一次出现,看到了三叶虫和鱼类在海洋里游弋,看到了雪球万里冰封,看到了森林与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看到了小行星,看到了古猿第一次站立起来;她还看到了金黄的麦浪翻滚,万里长城矗立,看到了蒸汽火车在大地上奔驰,看到了蘑菇云在大漠上升起。
杜龙心停止了吟诵,他的背影与地球融为一体。
起初是宇航员,然后是“广寒宫”基地,再往后是月球,而后是地球,地球后面是太阳,太阳后是太阳系,再往后拉到了银河系,最后从银河系拉到了整个宇宙。
整个宇宙,满天星河,照映在杜龙心眼睛里。
杜龙心合上了双眼,继续盘腿而坐。周围一片寂静,只剩下头盔里仪器发出的嗡嗡声。
太阳光照在他身上,在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四周一片安静,只有红蓝旗帜在基地上方飘扬。
“广寒宫”基地进入第三天(地球一天)。在基地外,低频射电频谱仪正在源源不断接收宇宙中的低频电磁波信号。地球表面有大气层电离层阻挡这些低频信号,而地球轨道附近有人造卫星低频电磁噪声干扰,月球就成为了观测太空低频信号的绝佳地方。
今天,大家要干一个创举:在月球上种菜。
植物进入太空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几十年前,就有把果蔬种子放在卫星里发射进入外太空,通过外太空射线辐射使种子基因变异培育新品种,之前也有国际空间站种红生菜,中国天宫里种生菜,嫦娥四号在月球种植拟南芥等实验。但这次是人类第一次亲自在其他星体表面培育植物。
张常伟首先搬出来一个培养箱,培养箱像个大鱼缸,下面有几个格子用来固定植株,上面则是几个LED灯用来模仿太阳光。在培养箱一边有一个显示屏,上面显示实时箱内如光照,温度,湿度,氧气 与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格子下是管子。滴灌技术可以把水和营养液精确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用最少合理的资源就能保障植物成活生长。李美玲小心翼翼地将生菜种子在格子里放好,调好温度与灌溉时间。
在培养箱中,生菜下面是一个盛着蛭石土壤的盒子。里面养着几条蚯蚓。这些“地龙”一边蠕动着身躯一边大口吞着土壤,在盒子里产生一条条轨迹。以后生菜光合作用为蚯蚓提供呼吸氧气,而蚯蚓也呼出二氧化碳供生菜吸收。
“真不敢相信我们要吃虫子。”张常伟皱着眉头盯着培养箱,努了努嘴。“光是看这些我就想吐。”
“大型动物现在在太空中不好养活。”李美玲把种子放好,合上了培养箱的门。“就算是老鼠和鸡这些小动物,每天消耗食物,水和氧气就够受的。养鱼?天哪我们没这么多淡水。但未来我们总需要蛋白质来源吧。昆虫,环节动物等虫子是个值得考虑选择。”
“就像电影里地下城吃的那种蚯蚓干?”杜龙心问道。
“电影?啊,老电影了。(3)有点类似,但太空和地表还是不一样。”
张常伟还在盯着培养箱,用手轻轻抚摸着透明箱体:“有养动物就有肉吃,我倒是希望有一天在太空也能吃上新鲜的猪牛羊鸡肉。这些太空食品和罐头午餐肉一样吃多了也腻得慌。还有新鲜蔬菜水果。以后在月亮上也要有养殖场和温室大棚。”
杜龙心则是看着蚯蚓,用手摸了摸下巴:“有没有考虑那种工厂人造肉?或许我们把细胞培养成一块肉,也不需要养动物那么麻烦。”
“真要嫌麻烦,我们就一直从地球上直接运来食品了。”张常伟叹了口气。“从地球到月球运东西成本很高。这还是那么近的卫星月球,要是在更远的行星比如火星上建基地,那运输更远,天舟等没有几个月一年半载运不了一两次。那等的黄花菜都凉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李美玲接着话说;“这也是实验啊,我们研究动植物在外太空星球上如何生存,这些资料很珍贵的。”
“最重要的一点,”张常伟竖起食指,眼神锐利了起来:“人造肉难吃的一批,我宁愿吃虫子。”
“广寒宫”基地进入第六天。
这六天以来,三人每天都忙着各种实验活动:驾驶“玉蟾号”到周边探索月表,在月表架设望远镜观测太空,在基地内种植植物养殖动物,用3D打印机制造零部件等等。
今天,其他实验活动将暂停一天,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等着他们:中国航天部门要求三人做一期月球公开课,到时候公开课将进行全球直播。
利用影视对太空活动进行宣传,这已经是很常见的。奥运圣火传递坐着火箭上太空,富豪体验商务太空飞行,空间站上宇航员进行太空授课,甚至有美国好莱坞在空间站上拍电影,等等。太空探索耗费巨大,航天部门需要向国民科普宣传太空探索的重要意义。各种纪录片,电影,动画,短视频等层出不穷。
李美玲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太空课堂的场景。那是几十年前的老视频了,女宇航员王亚群在天宫一号上对中小学生讲述科学知识:失重条件下液体表面张力啊,牛顿定律啊,物体质量与重量啊等等。尽管那时中国航天条件和现在已经大不一样,李美玲还是对此激动不已。
这次太空授课,分为三个部分:基地内科学授课,基地外月表展示,回答提问等。这次是视频网上授课,有四个对象:来自上海某中学的中学生,来自贵州安顺农村的小学生,来自美国纽约联合国的各国大学生代表团,来自非洲肯尼亚内罗毕一个小学。总共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李美玲担任主讲,张常伟担任助手,杜龙心则负责摄影。
“我,我好紧张。”李美玲一边捂着脸一边喃喃道。“我还没给学生们讲过课,现在要在全球50亿观众面前讲课,万一……”
张常伟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用一个大哥哥口吻安慰李美玲:“放松,美玲。你瞧,我们这两天已经排练了十次,这些演讲你都能倒背如流。这次也一样,按照平时训练那样来就好。”
“我知道,可我”李美玲心跳加快,额头上有汗珠,紧握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
“李美玲,你没事吧?”杜龙心脑中展示“天华”的医疗健康监测数据,李美玲的心跳呼吸明显加快。他递给她一杯水。
李美玲接过水,一点一点喝了下去。然后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她缓缓睁开眼,眼神多了一丝坚定。
“如果你看摄像头感觉不习惯的话,可以看我,就像我们平常工作聊天一样。”杜龙心安慰道。
临近开讲了,杜龙心手持摄像机,李美玲和张常伟则是在基地内站好,静静等待。
此刻在地球上,大家也在等待这一刻。
在非洲肯尼亚内罗毕的一个小学里,此刻还是上午。学生们坐在一个操场里。眼前是一个巨大的投影布,摄像机与投影仪放好。学生们兴奋地交谈着。在一旁,肯尼亚总统官员,非盟官员,中国驻肯尼亚大使,联合国工作人员等也在等待着。
在中国上海某中学的教室里,一面墙是巨大的屏幕,中学生和老师坐在教室里等待,现在已经是下午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中国贵州安顺一个农村小学,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大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老师告诉大家下午有叔叔阿姨在月亮上给大家讲课。月亮上?月亮上有嫦娥玉兔么?有蝴蝶妈妈么?小朋友们可高兴了。
而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里,各国大学生代表团正在默默等待。现在已经是晚上了。
在远处的“天宫”空间站里,宇航员们也是停下手中工作,在大屏幕前聚精会神看着。
还有一分钟,月球公开课就要开始了。
“大家好,这里是月球广寒宫基地。我是中国航天员李美玲。今天的月球公开课,我来担任讲解。”
“大家好,我是中国航天员张常伟,我来担任助理。”
“同学们好。”杜龙心立定敬了一个军礼。“我是中国航天员杜龙心,我来担任摄影。”
李美玲:“现在,我们身处距离地球38万公里外月球广寒宫基地里向大家问好。”
这一刻,全中国央视CCTV1综合频道,CCTV13新闻频道,CCTV14少儿频道电视台,优酷,腾讯,爱奇艺,哔哩哔哩,抖音等各大网站,全世界如BBC,NHK ,国家地理频道等媒体,脸书,网飞,N站等网站进行同步直播。从中国到外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超过50亿人在电视,电脑手机PAD,甚至广播里收看收听这次月球公开课。而中国“天华”AI则是实时将中文翻译为英语,西班牙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几十种语言。大家一边看直播一边在网站上发评论,还有在直播间发滚动弹幕的。
“首先啊,我向同学们展示一下月球基地内部是什么样的。”李美玲先是走向桌子旁,张常伟将上面的月壤样本管子举起来,杜龙心则是将摄像头对准样本管子。“这是我们在月海取的月壤样本。”李美玲指着样本管子说:“同学们看,是不是管子上下一层一层的像洋葱一样,这是月壤不同层级。像上面那浅色的是月壤,下面有一些深色的石头,这是月海玄武岩,由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构成。这些月亮上的石头啊可很老很老了,比同学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它们呀大约形成在39-31亿年前。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呢,有46亿年历史。”李美玲说到兴奋处,随手拿起桌子上一个地球和月球模型。“关于月球是怎么来的,科学家啊可是有好多看法。有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妻子,月球原来是一颗四处流浪的天体,在靠近地球后就被地球万有引力捕获,就留了下来成为地球的卫星。”李美玲把左手月球模型缓缓靠近右手地球,然后月球模型绕着地球转圈圈。这时张常伟站在她身边,拿起桌上一个红色石头。“也有人认为,月球呢是地球的女儿。原来啊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颗叫忒伊亚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张常伟手中红色石头碰到了李右手的地球模型。“忒伊亚和地球相撞溅起了好多残骸尘埃,这些尘埃啊受地球引力吸引,在地球轨道上慢慢聚集,变成了一个新的卫星,也就是我们的月球啦。”
“看完了月亮上的石头,我们再来看看月亮上的小草小虫。”李美玲走向培养箱。“同学们看,这是我们月球基地上的一个生物培养箱。你看上面绿油油的小芽儿,这是生菜种子醒来了。下面呢是蚯蚓宝宝在挖土呢。我们人类啊和生菜蚯蚓等生物啊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吃饭要喝水要呼吸,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地球上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保护我们,可月亮上没有大气层,周围就光秃秃的,一棵草一条虫也没有。而我们这个培养箱呢,就是模拟地球上各种条件,这样生菜蚯蚓也能在月球上生活了。”
随后,李美玲又向镜头介绍了基地内部各种日常生活设施,宇航员们如何在里面吃饭睡觉工作运动,3D打印机如何制造零部件等。然后,李美玲,张常伟和杜龙心换上室外宇航服,带着摄像机,准备到外边进行授课。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离开了广寒宫月球基地,来到了户外月球表面。”
就在镜头离开基地走向月球表面那一刻,所有直播观众都沸腾了。那是一片神奇的景象,天空中一片漆黑,不见蓝天白云,唯有夜幕星辰;地上没有花红柳绿,只有一片黑白灰组成的荒原。地面上是一望无垠的原野,巨大的陨石坑遍布;耳边听不到鸟啼蝉鸣,唯有对讲机的嘶嘶声。尽管大家看了很多如卫星探测车发回的照片摄影,当年阿波罗登月的影像,但这一次活人高清现场直播月球表面的视频依然令人震撼。
“81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81年后,我们人类又一次来到了月球。这一次我们不再是过客,而是要投身于星辰大海之中!”
“在月亮上啊有很多神奇的东西。”李美玲说罢点了点头,张常伟则是开始小跑,然后轻轻一跳,竟然跳了有一辆校车那么长的距离,身手敏捷仿佛传说里飞檐走壁的武侠大师。“同学们有谁知道张叔叔为什么这么厉害呀?”
“我知道!”在屏幕那一边,上海中学一个稚嫩的男同学举起了手,被老师同意回答:“李姐姐你好,我叫王小明,是上海中学一名七年级学生。我,我以前看过电视,电视上说因为月亮上引力很小。如果我们小朋友到了月亮上,也会像运动健将那样跳的很远,像大力士一样举起很重的东西。”
“王小明同学说的真好,谢谢请坐。”李美玲举起双手开始比划,张常伟则是继续展示跳远。“我们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大小和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和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F=G M1M2/R2)也就是说,天体质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大;两个天体之间距离越远,引力越小。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我们跳起来又会落下来,月亮围绕着地球转,都是因为万有引力。月球质量只有地球八十一分之一,所以月球上引力只有地球上六分之一。我们在月球上就能跳的更远啦。”
“老张还在跳呐。”空间站里赵天罡笑嘻嘻地说,大家愉快地一边看着屏幕直播一边聊天议论。
在李美玲在镜头前讲解的时候,摄影的杜龙心和在一旁协助的张常伟在对讲机里私下聊天。杜龙心:“可是宇宙宏观场景要遵循爱因斯坦相对论,微观粒子场景要参考普朗克量子力学,这些只用牛顿经典物理理论说不通啊。”张常伟:“老杜啊,我们现在给屏幕前中小学生,给全球50亿观众做科普,不是做学术报告。大家能知道牛顿力学和进化论,不信神创论地平说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不要不知足)?”
李美玲继续说:“同学们看,这些是太阳能电池板,它们为广寒宫月球基地提供能源电力。在基地周边,它们像向日葵一样不断调整角度,永远正对着太阳。大家知道吗?月亮自己的不发光的,我们在晚上看到的明亮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像镜子一样反射了太阳光。”镜头跟随着李美玲的手势对准太阳能电池板。“太阳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吃的食物依赖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太阳能,我们用的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根本上也是在利用太阳能量。天空上的卫星,空间站,月亮上的探测器等也很多依靠电池板获取太阳能。现在大家来看一看。”
“月亮像镜子一样反光。”贵州安顺农村的小学王老师对着小学生们说:“大家想起了那首诗啊?”“古-朗-月-行-,”学生们齐声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美玲回复道:“同学们说的真好。”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杜龙心在口中默念后面的诗句。
此刻,在肯尼亚内罗毕的小学操场上,学生们看着投影仪放的直播兴奋不已,大家用英语和斯瓦西里语激动地谈着。以前关于月亮,只是晚上夜幕里一轮明月,“月牙儿像象牙一样弯”,“月亮像牛奶一样白”。以前问神父牧师,或者部落巫师爷爷,月亮上有什么?没想到这一次看到真有人来到月亮上去了。
“It is very interesting.I used to fix the solar panels of the Tian Gong space station.It is very hard,but I like this job.”空间站里,辛格看着屏幕里月球基地的太阳能电池板,想起了自己以前在外边修理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的岁月。
“大家看周边。”李美玲说:“这一带是月海,虽然叫海,这里面可没有一滴水。月海指月球表面低洼平原地带,颜色较深。像那些圆形的大坑,这些是陨石坑,太空里流浪的陨石砸在月球表面上形成了这些陨石坑,陨石坑坑坑洼洼的,就像小哥哥与小姐姐脸上的小痘痘。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摩擦燃烧,很多陨石保存比较完好。”
后来,三位宇航员来到了“月宫号”航天器旁。“月宫号”仿佛一艘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巨大宝船,在宇宙大洋里驰骋,如今在名为月球的港湾歇脚。李美玲一边介绍航天器,一边引导着镜头进入飞船内部参观,张常伟也开始向大家介绍怎么操作飞船。不同于20世纪航天器,飞机等设备里大大小小的仪表,按钮,操作杆等,现在飞船驾驶室只有一面巨大的曲面屏幕。驾驶员只需要对AI“天华”发出指令,在大屏幕上会自动显示操作界面与各项数据。
现在全球观众都沉醉在月球公开课那巨大盛况中。原来教科书课本上才见的登月,今天算是亲眼见到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数万人民群众聚集在大屏幕下欢呼,在二环三环堵车的司机也听着广播里的授课;在四川的茶馆里,大家一边喝茶摆龙门阵一边打麻将一边看电视直播。在德国慕尼黑的小啤酒馆里,大家一边喝着啤酒啃着香肠肘子,一边聊着电视手机里的月球课堂。甚至有人嚷嚷这是中国横店影城拍的,或者是CG动画合成的。大家打赌月球公开课是不是真的,谁输了谁请客。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老师学生一边看着电脑手机一边兴奋地讨论各种科学细节;在中东,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与以色列军队同意停战一天,大家回家看电视里的太空月球课。联合国之前呼吁月球公开课期间全球和平停战,大家也乐意借机休息一下,看看电视喝喝咖啡薄荷茶抽抽水烟。在非洲肯尼亚,因为作为分会场,内罗毕小学里挤满了人,学校外也是人山人海,有人贩卖月牙儿形状的玩具护身符,还有的小贩兜售香蕉(因为长得像月牙儿所以卖得很好)。
在互联网上,月球公开课直播也是吸引了巨大的流量。月球课堂不仅成为国内外各大网站的头条热搜,各种相关的评论讨论弹幕层出不穷。有科普讨论月球宇航知识的,有讨论月亮诗词典故故事的,有畅想人类未来殖民太空的;有争论这次登月是不是假的,有争吵是美国宇航厉害还是中国宇航厉害的,有夸李美玲小姐姐漂亮可爱的。大家在网上发各种奇葩弹幕,制作月球基地表情包,编写各种段子,网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最后,李美玲大家又回到了户外月球上。杜龙心提示她还有最后半小时。“谢谢大家,今天的月球公开课先到这里。剩下时间里,请大家每组选一个代表可以给我提一个问题,我们宇航员会解答大家的问题。同学们记住哦,问题呢要和月球有关,每人只有八分钟。”
“宇航员姐姐你好,我是安顺小学六年级一班的林苗苗。”一个小学生女孩子在那一边起立问道。“我长大后想和姐姐你一样当太空人,到星星月亮上看一看。我怎么上太空呢?”
“林苗苗同学你好,你的问题我收到了。你真棒,当宇航员是很好的梦想呢,我们航天中心欢迎你。我小时候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到星星月亮上看一看。长大后我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星星的秘密。要成为宇航员呢,首先得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会穿宇航服,会驾驶飞船操作机器等等。原来只有很少的人能成为宇航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像科学家叔叔阿姨,工程师叔叔阿姨,工人叔叔,农民伯伯等都能来到太空。我相信你的梦想会实现的。”
“宇航员您好,我是上海中学八年级三班的罗春华。我想知道以后月亮基地会变成什么样的?会不会建造更多的月亮基地?谢谢。”
“好的,罗春华同学你好,你的问题很有意义。我们现在这个月球基地广寒宫一号是计划实验三个月100天。现在是为了做各种探索实验。到了后期我们的月球基地会扩建,有工厂,有农业大棚,有飞船机场跑道,有城市等等。当然这些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等建成了罗同学估计你也长大了。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
“中国宇航员您好,我是美国大学生山姆。”AI同声传译翻译联合国总部的声音。“我立志于加入NASA探索太空。请问我们人类宇航员太空探索的边际能到哪里?人类宇航员能冲出太阳系吗?”
“山姆你好。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很有意义。我们现在人类宇航员最远到了月球,以后还会探索火星。但更远的不好说。宇宙太大太远了,要探索更远的星球,我们需要基础科技有重大突破。靠着燃料火箭和太阳能电池走不远,我们需要如核电池,可控核聚变,太空农业,太空工厂等技术。一步一步来吧。我相信我们人类的脚步能走到更远。路在脚下。”
还有最后十分钟。最后一个人发言了。
“中国姐姐你好,我是非洲肯尼亚的所罗门。”内罗毕小学生问道;“昨天晚上,我告诉妈妈人们到了月亮上。妈妈问我为什么要到月亮上?家里忙着种香蕉树砍香蕉,放五头牛吃草,种稻子都忙不过来,家里三个弟弟妹妹要喂饱肚子。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月亮上的事呢?妈妈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中国姐姐你知道吗?”
李美玲愣住了。虽然以前总是在网上看到反对宇航登月的言论:“我们还不够富裕,买不起大房子,西部人民还在吃草。”她想起了以前那个NASA给非洲赞比亚修女关于为什么很多贫困儿童在挨饿,人们还要探索火星的回信。但现在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照着那封回信一样讲故事讲道理吗?说一些人类命运共同体星辰大海的口号?告诉他就算很多人吃不饱我们还要探索宇宙?还是直接说我不知道?怎么让这个12岁的非洲孩子认可?怎么让收看直播的50亿全球观众认可?
“这是个好问题,所罗门。谢谢你和你妈妈的问题。”危急时刻,李美玲看到了摄影的杜龙心,杜龙心点了点头向她示意。“很抱歉,李姐姐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你这个问题。不过我的同事杜龙心知道,可以让他来回答吗?”“好,好的。”
杜龙心来到摄像机前。敬了个礼:“你好,所罗门,我是中国航天员杜龙心。”然后,杜龙心在月球表面席地而坐,面带慈祥的微笑:“所罗门,杜叔叔问你一个问题,你们种什么稻子啊?”
“妈妈说叫中国海稻,可以在好多地方种,”“怎么种啊?”“原来用牛,现在用小铁牛(指拖拉机),我们村子里共用一个铁牛。”“种的稻子收获多吗?”“有好多,两亩地可以养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我弟弟乔治,我妹妹安妮。一二三四五六七人。”“香蕉呢?”“我们家里米饭吃不够,妈妈会烤香蕉饭,可好吃了。还送到集市上卖,赚了钱给爷爷买药,给我和乔治安妮上学。”“怎么卖香蕉卖牛呢?”“手机上卖,爸爸在手机上卖了东西,把香蕉把牛运过去。”“妈妈给我们做手抓饭吃,米饭和鸡肉青豆。”“孩子我也想吃米饭。”“海稻米饭能吃饱,但不好吃。”
原先有些尴尬的局面被打破了。现在仿佛不是在月球上教授高大上的科学课,而是很寻常的邻居朋友在聊天。很多电视前,电脑上的人们也开始聊天,说自己老家地里种什么吃什么。有人甚至开始讨论在月球上是种稻子种小麦还是种玉米种土豆。
“所罗门,你说的海稻啊,是50年前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海水稻,亩产900公斤,可以在海边,在沙漠戈壁的盐碱地里种,可以直接用海水浇灌。解决了亚洲非洲美洲全球35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杜龙心一边说一边捧起一把月壤土,月壤沙粒从他指间轻轻滑落。
“在一百年前,那时候我们中国啊只有4亿人,不像现在11亿人了。可那时候我们吃不饱饭。地里粮食不够吃。有时候遇到水旱蝗虫,都会饿死人。我爷爷的爷爷小时候就饿肚子,家里吃红薯干,喝稀饭,白面馒头白米饭都吃不上。”杜龙心的话引起网上一片哗然,大家很难相信中国人也有吃不饱饭饿肚子的时候。“后来中国人越来越多,耕地少了,但是我们能吃饱饭了。我爷爷的时候,中国人口已经有14亿人,比我爷爷的爷爷时候多了10亿张嘴。可我爷爷的时候已经不愁吃饱了,还可以天天吃肉。爷爷说我们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现在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11%了)。所罗门你知道为什么吗?”
所罗门摇了摇头,小黑脸上一脸问号。
“因为新中国实现了工业化!是科学技术工业让我们吃饱了饭!用拖拉机耕地比用牛马能耕更多更快,用化肥能让庄稼产的粮食更多,用农药能阻止害虫吃掉庄稼,用杂交技术和基因技术能让种子更好,亩产更多。而有了冷藏技术,产的粮食不易放坏。我们现在不仅有化肥农药拖拉机,我们还用卫星监测,用滴管灌溉,用无人机打药,用无人车耕种收割。有了足够的粮食,我们不需要太多耕地,在很多地方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保护自然。这都离不开工业离不开科学技术。”
这些在中国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国外亚非拉却是那么科幻。很多第三世界观众网友听说后一阵惊叹。 “铁牛好厉害的,爸爸开着铁牛,一人一天就把村子里所有稻子都收完了。爸爸说爷爷时候全村一百多个叔叔伯伯,用镰刀三天三夜都收不完。”所罗门的话更是验证了杜龙心的观点。
“孩子你知道吗?我们人类掌握工业化才不过三百年。三百年前我们都一样用牛马铁犁种地,三百年后我们上天入海,来到了月球。我们不靠神仙奇迹,我们就靠自己的力量活着。”杜龙心一边说一边举起了胳膊握紧了拳头。“科学与工业是我们人类的力量,有了科学工业我们才能吃饱吃好,日子更好。而我们探索宇宙星空,来到月球来到其他星星上面,在天上走的更远,就是为了发展科学发展工业。我们人类要搞出可控核聚变,冲出地球移民宇宙,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我也能到星星到月亮上吗?”所罗门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好像会说话。
“中国航天随时欢迎你。” 杜龙心伸出了手。“不光是你,孩子,我们邀请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起探索星空。”张常伟把镜头对准杜龙心,以及他背后那两面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和联合国五大洲蓝白旗。“谢谢杜龙心,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大家。我们后会有期。”三人在月球上立定敬礼,拍摄结束。
各国屏幕前,人们爆发出欢呼声掌声。在天安门广场,大家在毛主席像前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在天宫空间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种族肤色语言的宇航员们拥抱在一起,庆祝这个难忘的时刻。
“辛苦了,美玲,龙心,你们是好样的!”张常伟热情地拥抱了大家。
“谢谢你,杜龙心。我最后太紧张了,要不是你……”
“李美玲同志,你讲的非常好,你是优秀的月亮老师。”杜龙心和她握手,脸上是欢快的笑容。
等大家回到基地里面,地面上指挥中心领导来电,指挥中心表示三人的月球公开课任务圆满完成,是了不起的成就。三人记一等功。领导还表示,作为奖励,中央给大家每人发奖金五百万元人民币。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给大家做几道美食。”张常伟走向厨房忙碌起来。辛苦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
“广寒宫”月球基地进入第八天。
大家每天重复着各种实验:观测太空星系,观测地球数据,在周边探索月球地表地貌,收集月壤岩石样本勘探月球矿藏,观测培养箱内部生物生活状况等等。
在第八天,这次实验有些不同:杜龙心要穿戴特制机械外骨骼进行月球测试,验证其功效。这款新型机械外骨骼是由中航工业集团,国防科技大学,丝路国际集团联合研发。机械外骨骼取名为“月甲2”,属于专门为地外行星,卫星上活动研制的外骨骼。在太空空间站漂浮失重情况下或许太强调有外骨骼,但在行星卫星表面有引力环境下就不一样了。
杜龙心对于“月甲”外骨骼并不陌生。
“月甲1”外骨骼是现在全球知名的中国制造商品。在一开始,“月甲1”是作为战争单兵武器研发出来的。士兵穿戴外骨骼可以轻松携带超过600公斤的武器物资,连续工作3个小时;“月甲1”能源是钠离子电池,通过更换电池来获得持续作战能力。“月甲1”结构很简单,就是操控头盔,四肢外骨骼与背部电池包,在手臂,腿部和背部还可以加载武器和仪器。而“月甲1”以皮实可靠著称,在高温,严寒,潮湿,盐碱,沙尘环境里也能正常工作。外骨骼材料坚硬面对衰落碰撞依然完好,保护好人员关键部位。这款外骨骼虽然简单粗糙,不像欧美机甲那样完善,但依然获得前线战士一致好评。很多人把“月甲1”外骨骼与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并列。
而“月甲1”机械外骨骼真正走红,得益于民用化。丝路国际集团是一个大型国企,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亚非拉第三世界活动。丝路国际业务很广,食品,金融,地产,旅游,安保等。它主要为一带一路第三世界里的中国公司,海外中国侨民留学生旅客商务人员等海外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提供日常各种服务。丝路国际集团与“月甲1”研发方——中航工业集团,国防科技大学进行合作。在去除军用设备后推出“月甲1”民用版,在全球各地设立工厂批量生产,还到处建设零件销售处与维修厂。“月甲1”民用外骨骼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因为性能优异,操作简单,皮实耐用与价格低廉而广受好评。穿上“月甲”外骨骼的工人可以一次拉500公斤货物,亚非拉众多劳动力得以发挥优势,穿戴“月甲”工人在各地的工厂,矿区,码头港口,建设工地等随处可见;同时,各地游击队,恐怖分子,民兵武装等也纷纷购买“月甲”外骨骼,不仅可以用来运输武器弹药,还可以在外骨骼上安装重机枪,火箭筒,肩负式导弹等成为进攻武器。“月甲1”外骨骼在全球畅销,保守估计中国正版出口与各国仿制改造的外骨骼数量加起来有上亿个。丝路国际集团为此赚了很多钱。
外太空版“月甲2”相比“月甲1”,外观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但整个外骨骼外面加了一层防护层,以应对外太空巨大温差和各种射线粒子。在外骨骼左臂内侧有一块屏幕,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触摸操作。
杜龙心按照要求进行各种测试:奔跑,跳跃,埋进月壤后拿出来使用,登上“月宫号”飞船,搬运太阳能电池板等。随后,李美玲和张常伟也体验了一下。用“月甲2”一次性搬运重的货物果然省力。在外骨骼脚部还有轮子,必要时可以放下像滑滑轮一样前进。当然,现在月球表面还没有铺设平路,轮子在野外速度不快。这次实验各种数据会传回地球作为外骨骼后续研发改进的参考资料。
“月甲2”那一身银白色逐渐融入黑白色的月球表面。正如其名字所言,“月亮的铠甲”。杜龙心想起了自己在俄罗斯访问,当时俄罗斯采购“月甲”,中国在当地建造外骨骼工厂,杜龙心作为解放军代表陪同出席工厂开幕仪式;在休息期间,自己拜谒苏联红军英雄墓地。有一处墓碑他印象深刻。那是卫国战争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墓志铭。月光照在墓碑上,英雄的墓碑默默诉说着过去的峥嵘岁月。
杜龙心在测试过程中,穿着这身熟悉的“铠甲”,不禁回忆起在地球上执行军事任务的岁月。凶狠的敌人,真诚的战友,惊恐的人质,还有那广大的朴素生活的人们。那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忆现在仿佛一个梦。在月亮无垠的寂寥中,这个梦近在眼前却伸手不及。
杜龙心记得小时候,奶奶带着他到寺庙里拜佛祖拜观音菩萨的时候,奶奶很虔诚,香火烟雾缭绕,周围是高僧悠扬的诵经声木鱼声。大殿上是庄严的佛祖,慈祥的菩萨,周围是雄健狰狞的金刚力士。奶奶给他讲故事,讲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讲牛郎织女,讲月亮上有宫殿住着嫦娥仙子,有玉蟾蜍,有捣药的玉兔,有砍桂树的吴刚,当然还有吞月亮的天狗。菩萨让人积善,下辈子投胎当贵人。那是多么无忧无虑的惬意时光啊。
但现在,等自己真正站在月亮上面,杜龙心发现,这里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嫦娥玉兔,只有一片无垠的荒原。神佛已死,没有田园牧歌的悠闲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