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对中美博弈的研判及建议
作者:木实;来源:华语智库公众号
日前,美国智库哈德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亚太安全部主席帕特里克·克罗宁发表文章《不要误会,中国确实想统治太平洋》,将中国谋求发展进步的正常努力诬称为“技术民族主义”,指责我从经济、法律、心理、军事(尤其是海事)和信息等五个方面对美发起“全面竞争”,提出遏制中国崛起的五条战略优先事项和调整建议。文中言辞充满“冷战”遗风,其观点在当前美智库中有一定代表性。主要内容:
图1 《不要误会,中国确实想统治太平洋》原文截图
一、美智库研判当前中美博弈现状
一是政治交锋。作者认为,当前,特朗普政府主要通过“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来凝聚志趣相投的国家,抗击那些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威胁采取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大国,但总的看,美国在亚洲已呈现出紧缩迹象,越来越多的亚太国家将中国视为取代美国的力量。正如之前的奥巴马政府和小布什政府所做的努力一样,要想真正迈向亚洲,就必须持续加大对该地区的关注力度,掌握足够多的资源来维系有利于美的地区力量平衡。作者煞有介事地说,一些“修正主义国家”意图在不引发重大冲突前提下,修改二战后全球秩序。这些国家将信息武器化,通过“影子战”和“秘密战”,采用并不激烈的斗争手段,逐渐侵蚀规则,胁迫周边国家,争取不战而胜,因此导致印太地区的政治战和非传统战争威胁愈演愈烈。
二是军力消长。在美国努力维持和调整传统海军力量的同时,中国正在缩小其主力战舰战机与美军的差距。中国正在努力发展可威胁美国航空母舰及西太关键基地安全的导弹技术,实现对美海上拒止能力,加强海洋实际控制。中国还利用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海警部队和准军事力量实施“灰色地带进攻”,来实现其扩张的目标。
三是科技领域。作者认为,中国除通过实施政治战策略,并利用美国的反应迟钝,加速蚕食和削弱美在印太地区的地位外,还在科学技术领域持续发力,与美竞争。为此,作者还多次给中国贴上“技术民族主义”标签,妄称中国寻求以信息为基础的新兴技术(5G、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3D制造和量子计算等)为牵引,博取经济优势。同时,这些技术都具有民用和军事的双重价值,意义重大。
四是全面竞争。作者还提及,他与瑞恩·纽哈德共同撰写的《全面竞争:中国在南海的挑战》报告称,中国逐渐发展壮大,已进入对美“全面竞争”时期。作者得意地表示,“全面竞争”这个概念比“全面战争”更准确,比“政治战争”更包容。他认为,中国对美“全面竞争”战略更近似于美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所说的“同盟、胁迫和隐瞒”,而不是《美国国防战略》中提及“杀伤力”。该战略包括经济、法律、心理、军事(尤其是海事)和信息等五个方面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信息,涉及大数据、宣传战、网络战、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很多重大问题,影响着该战略其他所有方面。
图2 新一代技术之争愈演愈烈
二、遏制中国崛起五条战略优先事项和调整建议
作者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剧,其地缘战略的连贯性和在全球拥有的战略资源也遭遇蚕食和挑战,在当前的数字信息时代及“全面竞争”背景下,作者提出遏制中国崛起五条战略优先事项和调整建议:
首先,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包括朝鲜导弹危机、台海对峙、海上霸凌行为甚至中国东海或南海军事冲突等等。简而言之,必须采取更多措施,保持强大威慑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短促而又尖锐的“信息化”冲突。
其次,美国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其联盟网络,建立更广泛、更强大的安全合作伙伴群。
第三,美国需要加强和捍卫传统国际规则和秩序,而不是质疑区域合作的基本多边框架。
第四,美国需要增加以军事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压制能力,遏制中国的“全面竞争”,同时对可能付出的代价有足够的预期。
第五,美国需要掌控更多的战略资源,且能够灵活有效地使用,以保持当前和未来的力量平衡。因此,政府最新的预算提案虽将削减海军大型装备,但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未来信息技术及能力竞争。
图3 美军借口“航行自由”频频游弋西太展示武力
三、具体需要把握的原则
提出遏制中国五条建议后,作者意犹未尽,语重心长地强调了三条需要把握的原则:
一是以多种举措围堵打压中国。作者认为,美国通过传统实力和与合作伙伴构建的安全网络对华实施常规威慑固然重要,但还应丰富和完善遏制中国的“战略工具包”。
二是以军事部署安抚绑定盟友。美国需要先让盟国和伙伴们安心,才能放手实施对主要对手的威慑,通过军事捆绑是最有效办法,如美军在西太地区的常态巡航以及在该地区盟友国家部署移动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等等,但同时也要防止此类军事部署造成所在国的政治反弹。
三是以全面打压遏制全面竞争。作者认为,面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全面竞争”,美国必须以全面打压策略来遏制,积极在各领域开展一系列活动,强化现行规则、机构和伙伴关系,以维护“可持续印度洋-太平洋”秩序,回击中国对西太平洋的独占控制。
笔者想说,关于中美关系,中方曾多次强调,“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但正如僧人佛印对苏东坡说的:“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有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心中龌龊之人,永远带着“龌龊滤镜”和“零和博弈”思维睁眼看世界。对此,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