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贩子-美国是如何给中东埋钉子的
《孟子》中记载了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孟子到滕国拜见滕文公。
滕文公说:「我们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夹在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我们到底是应该伺候齐国呢,还是应该伺候楚国?」
孟子答:「这样重大的国策,非我力所能及。如果一定让我出主意,就只有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加固,和百姓一条心,共同捍卫国土,让他们哪怕牺牲生命也不肯离开你,这样就可以了。」
这段故事就是成语「间于齐楚」的来历。
古今中外,无数的小国都面临着「间于齐楚」的窘境。
有些小国被大国蹂躏、压榨,甚至吞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国家则像石缝中不屈不挠的种子,挤开石头,长成参天大树,跻身强国之列。
今天讲的故事,是在各大强国的夹缝中间,犹太人如何「间于齐楚」,最后愣是建立一个以色列出来。
分为五个部分:
1.特朗普的「银盘」
2.鸡贼英国
3.魏茨曼与《贝尔福宣言》
4.皮尔的分治方案
5.联合国181号议案
01
特朗普的「银盘」
其实以色列是怎么建国的,跟「川建国」八竿子打不着。但是看他对以色列那副献媚讨好的嘴脸,实在是不吐不快。
特朗普上台以后,一口气给以色列送了几个大礼包。
第一,将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等于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要知道,耶路撒冷有一半的领土是联合国分给巴勒斯坦的。
1967年,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天战争」,将耶路撒冷全部占为己有,并宣布首都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
但国际社会始终不承认,各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也都继续留在特拉维夫,等于你这个首都没有办理产权证。
但特朗普一上台,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前面那么多美国总统都没敢干的事情,他来了就干了,把美国大使馆搬到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阿以冲突的焦点,不知道美国驻以大使每天睡得踏实不踏实。
第二,是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这块领土,原属叙利亚,也是以色列通过发动「六天战争」,抢过来的。
戈兰高地是战略要地,居高临下,有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路程仅仅60公里,一脚油的功夫就能直捣黄龙。有了这块地方,相当于以色列攥住了叙利亚的XX,叙利亚就得服服帖帖的。
以前,以色列对外称只是暂时占领,不说还,也没说不还。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到了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再吐出来,国内的右翼势力也不答应啊。
这回好了,特朗普大嘴一张,承认了以色列拥有对戈兰高地主权。黑帮老大都同意了,你们其他人还有脾气吗?有脾气找美国去讲理去。
第三,绕开巴勒斯坦,特朗普与以色列一起制订了所谓的「中东和平新计划」。上个月,在美国国内疫情肆虐之际,特朗普还派狗腿子蓬佩奥跑了一趟以色列,推行这个新计划。
计划的主旨,就是承认以色列对占领巴勒斯坦领土拥有主权。而分给巴勒斯坦的土地,是位于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一块荒漠区。
英国媒体说得直白,可以将此计划形容为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的方案。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愤怒地说,该计划是特朗普,将耶路撒冷放在一个大银盘上交给以色列。
马哈蒂尔用的「银盘」这个词是有来历的。
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茨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国家不会被盛在银盘里送给一个民族。」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法案》之后一个月的12月26日,以色列著名诗人奥尔特曼,写下了一首诗《银盘》。
通过诗歌的形式提醒犹太人,联合国承认以色列建国只是个开始,更大的代价还在后边。果然,不久之后,阿拉伯世界针对以色列的全面战争打响。
为什么特朗普喜欢给以色列舔腚呢?
第一,他的前任民主党总统奥巴马,非常不喜欢以色列,以至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共和党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拨乱反正」,凡是奥巴马做的,他都反对,奥巴马不喜欢做的,他就去支持,跟奥巴马对着干;
第二,特朗普与犹太人上层人士关系紧密。到底有多紧密呢?特朗普的父亲那一代开始,就与许多犹太银行家是生意上的亲密伙伴,特朗普接班以后事业做大做强,更是少不了犹太朋友的帮助;特朗普2016年竞选总统时最大的金主是犹太人谢尔登,谢尔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系很铁;
最后说个更紧密的,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是犹太人,女儿伊万卡皈依了犹太教。
但特朗普对以色列一边倒力挺的结果,彻底伤害了巴勒斯坦及周边阿拉伯人的感情,中东这个火药桶,已经开始冒烟了。拭目以待吧。
02
鸡贼英国
言归正题。
我在上一篇文章《以色列启示录:我命由我不由天》中,讲述了犹太民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悲惨历史,这里就不再赘述,出门左拐。
犹太人在欧美各国普遍不受欢迎,遭歧视,被压迫,反犹、排犹主义盛行,每隔一段时间,欧洲就会爆发针对犹太人的暴力活动。
到了19世纪中后期,在犹太人中间诞生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他们认为犹太人悲剧的根源,在于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于是提出,要在曾经的故土——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国家。
这时候统治这片区域的是垂垂老矣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在奥斯曼人的手里,巴勒斯坦地区并没有发展起来,管理十分混乱。这里生活着几十万人,大多数都是阿拉伯人,到19世纪70年代末,大约只有2.7万犹太人生活在这里。
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反犹运动打破了这里的平静,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逃离到这里。另一方面,犹太复国主义者也积极筹款,在巴勒斯坦地区购买土地,用来安置前来定居的犹太人。
在捐款者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因《货币战争》一书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埃德蒙·德·罗斯柴尔德男爵。
他捐出大量钱财用于购买定居者所需要的一切,土地、房屋、牲畜、器具,以及所需的农业专家指导。截止到190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共捐款6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5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定居,引起了奥斯曼当局的警惕。1881年,奥斯曼通过法律,禁止犹太人和基督徒购买土地。
但是,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所以腐朽没落,在于它的官僚体系已经腐败到了根子。犹太人通过贿赂官员,各种钻法律空子,继续购买土地。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犹太复国主义者做对了一件事,他们选择了站在协约国一边,抱住了英国人的大腿。组织了一支犹太军团,加入英军,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
1915年底,一战还没有结束,但奥斯曼土耳其大势已去,英国和法国迫不及待地坐在一起商量如何瓜分中东地区。
英国的代表叫赛克斯,法国的代表叫皮科,哥俩每天就坐在一起,拿一根铅笔和一把尺子,在中东地图上比比画画。
大家看看今天叙利亚南边跟伊拉克和约旦接壤的地方,都是直线,就是这哥俩的杰作。
两个人谈出的方案叫《赛克斯-皮科协定》。按照该协定,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归法国,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归英国。
后来发生了一个插曲。1918年5月7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协定里所划分的概念中的伊拉克地区,再往北走的话,就进入给法国人的地盘了。
但此前,英国政府收到一份秘密勘探报告,在协定边境线以北的摩苏尔地区,发现一块储量丰富的油田,这块肥肉属于协定里法国人的地盘。怎么办?
一不做二不休,英国人直接武力攻占了摩苏尔,通过占领这一既成事实逼迫法国人让步。这就造成了后来成立的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线,有一半是直线,另一半变成没有规则的曲线,原因就在于摩苏尔被英国吃进了嘴里。
英国人不但擅长出尔反尔,给人开空头支票;还擅长把一件商品卖给不同的人,赚几家钱。
1915年英国人跟法国人商量划分中东的时候,又偷偷跟阿拉伯人的领导侯赛因眉来眼去,为了忽悠侯赛因发动阿拉伯人反奥斯曼帝国,将许诺给法国人势力范围的土地,同时许诺给了侯赛因。
法国和侯赛因都不知道英国人在玩猫腻,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新上台的布尔什维克在沙俄政府的档案里发现了一份《赛克斯-皮科协定》副本,毫不留情地公之于世,揭露了英国人的虚伪奸诈,阿拉伯人这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英国人的鸡贼后来被他的亲儿子美国佬学去了。比如,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就是美国人从中作祟,目的是在中日之间埋一颗雷。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