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希特勒要反犹太人?这要从维也纳说起

我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既然app推送了这个问题,我就看了看,我发现这个问题的参与者都把纳粹、希特勒看做是德意志帝国历史的发展,是德意志帝国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没有考虑到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并不是一个德意志帝国的臣民,而是奥匈帝国的臣民,他是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臣民而不是威廉二世的臣民,1914年他志愿加入的也不是德意志帝国的陆军而是路德维希三世国王的巴伐利亚王国陆军。

500

青色部分即巴伐利亚王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一个奇特的联邦帝国,在平日里普鲁士总参谋部对巴伐利亚陆军并没有管理权。

阿道夫希特勒为什么反对犹太人,只有把他还原到他政治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就是维也纳阶段才能够理解。阿道夫希特勒的少年阶段和青年阶段的前期都没有排犹思想,他的排犹思想是在维也纳形成的。希特勒的排犹思想和德意志民族主义都是在维也纳形成的,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来到维也纳的那个年代,维也纳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里右派的一部分就是民族主义+排犹。而他作为一个愤愤不平的德意志屌丝,自然就被这两种意识形态吸引了,而这两种意识形态的代表就是舍内雷尔和卡尔鲁格。

500

玫瑰骑士冯-社内雷尔,一个哈布斯堡君主国开创性的铁路工程师,罗斯恰尔的家族投资的北方铁路公司的董事,受封为贵族的舍内雷尔骑士的儿子。他在世纪末的维也纳当选为议员跳出来反对罗斯恰尔的家族和他爸爸继续管理他们一手缔造的北方铁路。对犹太人阴谋、犹太人对社会的腐蚀和毒化的控诉让他声名鹊起,成为1867年以后陷入苦闷的奥地利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领袖。

500

天主教社会运动的领袖,维也纳小市民热爱的市长,邮政储蓄银行的缔造者卡尔鲁格。是一个步入政治领域的下层阶级出身的学霸,他成为正在摆脱巴洛克式的陈腐作风的奥地利天主教会在群众运动时代的旗手,列支敦士登大公和维也纳教会是他的后盾,而他则站出来抨击犹太人对帝国的破坏,和犹太资产阶级对日耳曼下层阶级的迫害。他是普选权改革之后当选的震惊了整个帝国的维也纳市长,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拒绝批准对他的任命的时候,让维也纳的犹太人知识分子佛洛依德松了一口气。

这两个人在世纪交替之际的维也纳是群众运动四巨头之二,红透维也纳右翼那半边天,另外两尊大神是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赫茨尔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袖维克托-阿德勒。希特勒的政治思想实际上就来自这两个人,他的举止打扮、他对群众运动、接头暴力的推崇,组织内部的个人崇拜甚至“元首”这个尊称,都来自舍内雷尔。而他政策里左的一面,对社会主义的推崇,对下层阶级的推崇,对“人民”的崇拜,则来自卡尔鲁格。

希特勒从思想到气质都不是德意志的,而是奥匈帝国的,他的德意志民族主义不是1871-1918年之间的德意志帝国的民族主义,而是1867-1918年之间的奥匈帝国的德意志民族主义,也就是那些痛苦的呼喊“我生而为德意志人,但今天却不复为德意志人”的那些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德意志人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楷模如前所述就是舍内雷尔。

舍内雷尔的思想其实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词儿“统一!”奥地利应该加入德意志大家庭。用他的批评者的话说就是“奥地利顶好能被德意志帝国统治,最好俾斯麦也来统治我们!”为此舍内雷尔投身于世纪之交的帝国政治运动,他热衷于街头斗殴,群众暴力和决斗,从这种作风上看他是典型的维也纳人,赫茨尔曾经提倡犹太人起来跟侮辱犹太人的人决斗,越来越多的流血事件会激起社会真正关注犹太人问题,这一点上舍内雷尔跟他仇恨的犹太人是一模一样的,他带领自己的党徒砸毁了维也纳的自由主义报纸,因此引起诉讼。而希特勒的冲锋队!冲锋队跟德共的街头斗殴,都是舍内雷尔手段被搬到德国的产物。

而卡尔鲁格跟出自中产阶级贵族家庭的舍内雷尔是不同的,中产阶级贵族这个词儿有点奇怪,但是联系到奥匈帝国的历史就不会显得奇怪,奥匈帝国或者说哈布斯堡王朝晚期的帝国,实际上贵族是一个很奇妙的阶层,一方面是传统的大贵族正在逐渐退出政治和军事舞台,因为帝国废除了他们在军队里的传统特权,另一方面是帝国从1880年代开始的高速工业化,于是新兴的大资产阶级开始迅速登上舞台,但是这些大资产阶级并不太乐意接受贵族头衔,这一点上他们和德国的资产阶级是类似的。奥匈帝国的钢铁工业重镇维特根斯坦就拒绝了贵族封号,同样的德国的钢铁大王克虏伯也拒绝了贵族封号,克虏伯是第二代还是第三代才受封贵族的,老维特根斯坦也就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爹,对当一个环城大道伯爵没有兴趣。那么受封贵族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500

在家里卡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专制的丈夫和父亲,他的孩子们常受到他的责备和惩罚,这可能尤其是导致了他的儿子们的心理问题

受封贵族的人的后代里很多出了名比如冯-哈耶克,他的祖父是一个著名的植物学家,比如冯-霍夫曼施塔尔他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再比如冯-里尔克他的父亲是个不得志的军官并没有受封贵族,但是他的伯父是一个著名的律师,因为替皇家打官司受封贵族。帝国敕封为贵族的人大多是学者、公务员、自由职业者、也就是中产阶级,所以帝国的新贵族反映了新兴的中产阶级的气息。舍内雷尔也一样,他父亲是一个在美国学习了铁路技术的工程师,成为罗斯恰尔德家族投资兴建的北方铁路的总工程师,因此而进入铁路公司董事会,跻身罗斯恰尔的家族的管理团队,因此而受封为贵族。实际上也是一个中产阶级上层。而且帝国境内的各民族都是不可靠的,因为一旦帝国瓦解他们都有新祖国,只有犹太人例外,帝国完蛋了他们没有一个自己的祖国,所以哈布斯堡帝国对犹太人是非常依靠的,这些新贵族里有大票的犹太人,冯-米塞斯是加利西亚犹太人、冯-霍夫曼施塔尔也是犹太人。

而卡尔鲁格并不是这样的人,他出身贫寒,依靠学习而逐渐跻身于奥匈帝国的中上层阶级,他投身政治运动的时候正逢德国和法国大搞信仰斗争,被公开的迫害天主教震惊的天主教会发现自己不得不起来面对已经天翻地覆的社会,于是在列支敦士登大公奥地利教会的支持下一个天主教的群众运动开始发展,这就是天主教社会主义运动。卡尔鲁格知道人民需要什么,所以他积极的投身于这场运动,鼓吹人民的苦难,揭露市政和管理的腐败,同时号召人民联合起来,尤其是把每一个穷人的小资本聚集在一起,形成下层阶级的金融帝国,这个号召的产物就是国民邮政储蓄银行。这是天主教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成就之一。

500

500

奥托瓦格纳设计的国民邮政储蓄银行。

卡尔鲁格知道在政治运作里出风头是次要的,所以他的主要运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他做的主要是团结群众性的工作,赞美人民群众,赞美中下层阶级,赞美抽象的人民,同时抨击资本主义,批评资本主义化身的犹太人,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他猛烈抨击犹太人,却从来不去碰维也纳的犹太人,因为这些人掌握着维也纳的金融、新闻、舆论、学术力量,而德意志化最深的也是这些讲德语的犹太人。所以卡尔-鲁格在犹太人问题上有两句名言一个是“维也纳没有犹太人”另一句更劲爆“谁是犹太人我说了算!”

而希特勒在他的军事冒险失败之后,转而采取合法路线,开始投身大选,鼓吹社会主义,同时与普鲁士贵族接近,依靠自己的政治能量与贵族、军官团谋求妥协和合作,与巴本接近组织联合内阁,还有他政策里的社会主义色彩,实际上都来自卡尔鲁格。

卡尔克劳斯曾经说过帝国晚期的维也纳是毁灭世界的试验场。帝国畸形的政治制度让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远远的走在了德意志亲戚前边,在维也纳这个试验场里长大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的希特勒在一战后来到长期经受帝国专治统治,根本不知群众运动为何物的德国,用自己在维也纳学到的东西一下颠覆了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精神世界,把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德国人推上了毁灭的道路。

1866年战争以后的德奥两国是两个有意思的样本,在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议会都被置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上,而政治权利实际上把持在君主和君主信任的少数政治家和贵族集团手中,但是在德意志帝国这个以君主为核心的小集团拥有三次王朝战争带来的巨大威望,还有因为胜利而紧密的围绕在君主身边的普鲁士贵族集团的支持,所以帝国的大部分历史里,自由派即使是德意志贵族里的自由派都是靠边站的,君主和贵族把持着国家,皇帝帝国宰相和议会斗争并竭尽全力降服帝国议会。帝国之内的群众运动、政党政治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并不高,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14年之前会见法国社会党代表谈论阻挠战争的时候表示虽然社民党是第一大党,但是它力量不足,这并不是一句假话。

而在奥匈帝国就有意思了,帝国被把持在皇帝手中,但是皇帝对保守派已经绝望,转而信任1860年代开始推动皇帝进行自由主义改革的自由派,自由派带来了帝国的经济进步,同时推动了帝国的民主化改革,但是自由派震惊的发现民主化改革带来的新选民根本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他们推动的民主最终摧毁了他们的执政基础,于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议会被迫被搁置,高喊民主口号的自由派不得不依靠皇帝敕令执政,皇帝对这个局面同样感到震惊,所以对自由派的政策将信将疑,于是在帝国这一阶段的历史上,皇帝总是左右摇摆,人们抱怨说当皇帝“无视议会而采取专制统治的时候,人们是愤怒的,但是人们的愤怒刚刚被专制统治带来的好处冲淡的时候,皇帝又表示我不再继续专制统治了我要遵循宪政原则了”。所以奥匈帝国的民主政治、群众运动,在这种半无政府状态下实际上发展水平比德意志帝国要高得多。对法国人来说阿道夫希特勒那一套其实无足轻重,因为法国有大票的演说家、街头鼓动家。对奥匈帝国的维也纳来说希特勒也没什么了不起,这种人维也纳见得多了。但是对德意志帝国人来说希特勒真是个稀罕物啊。

所以三十年代的德国,实际上不是德意志自身的意识形态选择了希特勒,而是一个在德意志荒漠般的政治舞台上,一个维也纳的巨星横空出世。然后坑了整整一代德国人。

500

在坑德意志人这个问题上,奥地利人说第二,没人说第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