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社会现实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

你这辈子十有八九就是个一事无成的普通人。别看这句话招人恨,但却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而且我要说无论是当个普通人还是一事无成其实不丢人。

因为“普通”和“成功”其实是带有旁观者清或者盖棺论定的色彩的。而无论是旁观者还是盖棺者都是别人。我们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别人活着。所以他们看了是否满意并不重要。

要是你看到这觉得这就是常见的鸡汤,替你抠脚碎片化阅读辩护,那你也错了。因为“普通”和“一事无成”不丢人的前提是“我们为自己活着”。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不用考虑别人的目光。可假如你不知道呢?

想知道你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么?

其实特别简单,第一步你闭上眼想象一下你觉得舒服的生活(我都没提什么幸福,看我多实在)

第二步睁开眼看看重合的部分有多少。

第三步想想自己的钱能弥补多少,需要多长时间。

简单吧?其实绝大部分人第一步就折了。你把他们捆椅子上他们都想不出来,或者直接想到新天鹅堡去。这时候你跟他们聊聊“挑高那么高不冷么?”如果他陷入沉思“是哈,那怎么办?”说明这人还能抢救一下。要是“嗨!都趁城堡了还在乎什么挑高!”这人就没什么抢救的价值了。比如说xxx老师就是典型。

绝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生活在幻想里又因为够不着自己的幻想而拼命挣扎,所以他们特别在乎钱。其中良性的症状是勤,恶性的症状是扣和贪。因为钱虽然看起来只是张纸但其实代表着希望和可能性。他们挣钱、攒钱、花钱一样茫然。所以只能机械的追曲数字。

很多时候你看“征友”条件,绝大部分人在写学历、工作、收入的时候特别传神,其他的部分就完了。爱好除了旅游就是音乐。原因在于这些门槛低。而且说起来一个人如果写自己x套房,都好过自己存款x位数。因为好歹买房得签合同、交钱、办房产证。而且也算是一种投资是需要动点脑的。

而更多的人连这点脑都懒得动,只会存钱,或者跟风别人买股票就买股票,都买基金也买基金。最近开始买xx币了。

如果真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哪怕是打死也不愿意干什么都可以。在这个前提下一事无成和过程普通人是绝对没问题的。因为别人浑浑噩噩,你则有选择性的随波逐流,最后你们都一事无成,你就赚了。

但假如你压根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天天跟在别人后边跑。创业公司跟着老板跑,大公司跟着领导跑。听同事的、花钱听大师的,舍不得花钱听自媒体的。跟大雁一样一会儿听经济学家的排成人字,一会儿听心理学家排成一字。跟成千上万的其他大雁一样坐沙发里傻乐。然后觉得自己特别有个性,那其实也挺好的。毕竟活总得有人干。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