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卓的“秘密”,真的很可耻!
5月22日,仝卓在直播中谈及自己高考时,随口说出了一个“秘密”,称他曾在2013年复读,因当时向往的大学只招收应届生,为了能被录取,他通过某些手段将往届生的身份改成了应届生。
谈及此处,视频中的仝卓露出了得意的一笑,像极了做坏事后又没被家长抓住的懵懂小孩,视频中丝毫看不出一丝愧疚和反省。
这一幕,颇为熟悉。2019年2月,翟天临在直播中回答网友问题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知网”是什么,随后此话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翟天临作为博士学历,并且日前已被北大录为博士后,此时说不知道“知网”很不合逻辑,并表示“知网”没有收录翟天临博士论文。
稍后,翟天临在网友质疑微博下留言,称自己当时只是在开玩笑,并自侃:“我说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
随着翟天临事件在网上不断发酵,其博导陈浥也被扒出学术不端。
在2019年2月19日, 北京电影学院发布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博导资格。
更早的,还有罗彩霞事件。2004年高考后,湖南邵东一中应届毕业生罗彩霞考了514分,虽然没有达到湖南省当年531分的二本录取分数线,但她填报了三批专科院校志愿,但罗彩霞一直没有收到任何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那一年她的同班同学王佳俊虽然高考只有335分,却顺利走进了贵州师范大学攻读本科,因为她在大学里的名字改成了罗彩霞,而真的罗彩霞对此一无所知。
真的罗彩霞在落榜后选择了复读,并于2005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
直到2009年3月,在建设银行鑫茂支行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时,罗彩霞发现,竟然有一个女孩有着和她相同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在银行的电脑上,罗彩霞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女孩的照片,正是曾经的同班同学王佳俊。
此次冒名顶替事件中的核心人物其实是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王峥嵘是湖南隆回县公安局政委,2004年王峥嵘还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在王峥嵘“爱女心切”的斡旋中,两个孩子的身份被彻底替换。
事情查清后,王佳俊的学籍、党籍、户籍被注销、工作被开除。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因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涉嫌犯罪,已被邵阳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被称为“湖北版罗彩霞事件”的冒名顶替案中,当事人是王俊亮。2002年高考,王俊亮就以506分的高考成绩,被长江大学(当时为湖北农学院)录取,但后来一直未接到入学通知书,于是又到安陆市一中复读一年,2003年考入设在恩施的湖北民族学院。
大学毕业后,王俊亮考取了广州某重点大学研究生。几乎是相同的情节,王俊亮去银行办理信用卡时,被告知已经有一个来自同一家乡的“王俊亮”办理过信用卡,所以申请被拒绝。王俊亮这才发现自己的身份出现问题。
于是,他向当年负责接收学生录取通知书的高三班主任邓老师了解情况,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确实已于2002年考上了湖北农学院,被他人冒名上了大学。邓老师承认,是他亲手将王俊亮的录取通知书交给了冒名者郑某的家长。
郑某的父亲也承认,看到了“王俊亮”的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照,并进行了复印,让当时还在上高二的儿子顶替王俊亮上了大学。
一起起教育相关的案件,无时无刻都在牵动着社会大众的神经。
巨大的教育资源不平衡前提下,唯有考试是相对公平的竞技场。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在迅速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兴起了对一小部分人来说的造富运动,他们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富裕的速度远超一般人,带来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尚有六亿人平均月收入仅有1000元,即使是在农村仍属于中低收入。
在此背景下,有的人能够享受国内一线城市的一流教育,很多人还能出国留学镀金,而有些人则只能在农村的学校里上课,教育设施、师资配备、兴趣发展等均不在一个档次。也正是因为巨大的发展鸿沟,教育方面,贫困地区短时间内还不能向城里看齐。
不管起点是怎样的,不管通向终点的道路怎样,至少考试的卷子是一样的,竞技规则是一样的,这也就是众多贫困、农村家庭的孩子、家长们一直信奉的执念,所以他们愿意在明知有差距的情况下,通过更加努力、更加吃苦的方式弥补先天缺陷。
这个竞技场的胜出者,是很多平民大众的唯一出路。这个竞技场上,胜出者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有可能跨越阶层,这种原始动力是被压抑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情迸发。
多数家长,都是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碌碌大众中的一员,自己没有特殊技能,没有多条道路可供选择,没有过多的资本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正在上学的孩子同样也没有这些,所以为了得到这些,家长们不惜一切创造最有利的教育环境,同时教育自己的孩子敢吃苦、不放弃,为的就是保证一代代人都往高处走,因为念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人们最恨那些谋私利的“暗箱操作”。本来是相同竞技规则的比赛,突然间有一些人仗着手里的资源,试图冲破规则抄近道、少流汗,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巨大反应。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本质上还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这也就是当年翟天临顶着博士帽而被人羡慕的原因,但又因为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人数也就被限定了,当仝卓自认为聪明地修改身份后,他就可能挤掉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同学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有可能就是没有借助任何东风,仅凭自身努力奋斗过来的。
说白了,高考涉及千千万万学生的前途,涉及千千万万家庭的命运,公平、公正是绝不容许逾越的底线,无论家庭条件、社会地位、身世渊源有多不同,但在高考面前,所有学生都应该而且必须是一样的。教育公平事关国家未来,容不得一丝舞弊造假,在公平秩序面前谁都不能例外。
仝卓为何把自己高考弄虚作假的事情说得如此随意?这是因为,他一直就认为这事不是个事儿!教育部关于高考“五项禁令”第五条是:“严禁骗取高考报名资格参加考试。”按规定,违规造假考生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有关人员也将受到处理。仝卓为什么能在严令之下的2013年成功修改往届生身份?期待有关部门的深入调查。
(选自微信公号:传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