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萨满绝不仅仅是跳大神

文:隔壁王同学

吃过唐僧肉的大盗贼

500

△《尼山萨满传》

最近,一个名为《尼山萨满传》的独立游戏引起了萨满文化爱好者的热烈讨论:等了好久等于等到今天!终于有一部正儿八经表现萨满文化的作品了!

提起萨满,可能有不少同学会想起“跳大神”。清宫戏里总有关于“跳大神” 的情节,比如被奉为良心巨制的《甄嬛传》里太后生病了,就在寝宫让神婆来烧纸跳神,上上下下一顿鼓捣。

500

△《甄嬛传》中的烧纸跳神片段

但实际上,“跳大神”和萨满是万万不能划等号的。今天,我们就借着《尼山萨满传》这个基于萨满文化制作的游戏,聊一聊萨满和萨满教。

1.

不是所有“跳大神”都是萨满

可能北方的小伙伴,特别是东北的都对跳大神有所耳闻,这种被视为封建迷信和乡村魔幻的神秘活动曾经遍布于各个角落,人们只要有个头疼脑热或是精神恍惚就会求助于“大神”或“大仙”们。

500

△东北“跳大神”现场

实际上就以东北来说,“跳大神”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复合名词。因为东北地区各民族融合杂居,关内移民一波接一波的到来,导致民间信仰也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杂糅色彩。比如萨满教,它本来是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等的原始宗教,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都信奉萨满教。

500

△拍摄于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而像“四大门”或“五大门”,也就是对狐狸、黄鼠狼、蛇、刺猬或兔子等进行供奉的保家仙信仰,实际上是以汉族道教的地仙信仰为基础,融合了萨满教的部分思想的民间信仰,只是因为萨满教里也有诸多动物精灵和神祇,所以很容易被搞混。

500

△刻有仙家名讳的木牌或砖石,图片来源李慰祖《四大门》

但是不可否认,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专业的、纯粹的东西都会一点点发生变化,直到演变成一个功能性的代名词。

普通老百姓分不清或者不愿区分谁是祖传的萨满,谁是半路出家的大仙,更何况汉军旗里面还有跳太平鼓的,久而久之民众把从事巫术活动的都称为“跳大神”的

500

△汉军旗烧香所独有的“跳虎神”

图片来源任光伟、孙英著《东北汉军旗香的考察与研究》

500

△刘冬雪导演的《吾神》表现了东北农村流行的各种宗教

影片在今年的FIRST青年影展上放映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轴一直往前倒的的话就会发现:萨满原本是一个十分神圣的职业。

2.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就像《数码宝贝》里那些被选召的孩子们一样,萨满也是被神选召的优秀人才,他们具备通灵的体质与素质,从神灵到祖灵、到精灵到鬼灵,想要盘起这么大一个排面,没有点天赋异禀的开挂本事是肯定不行的。

人类学家玛丽·道德拉斯认为越是看似异常的、不洁的、处在过渡期的越可能具有非常的力量,因此很多自幼表现出“异常”的少女少年们,比如能好几天不吃饭的、坚持熬夜且不会困的、胡言乱语打人毁物的、或者得了某种怪病的都有机会成为萨满。


当然神灵有时候太忙了,就委托原本的老萨满选出新萨满,但无论是被怎么相中的,秉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原则,当萨满最重要的就是看业务能力。

500

△喜登萨满的“震米”仪式,图片来源“凯风网”

稳占C位的萨满都能脱魂和显灵,也就是可以既可以灵魂出窍,又能让各路神灵进入到自己体内。因为萨满信仰里有很多动物神,所以萨满在跳神的过程中会模仿这些动物的形态与动作,比如像神鹰一样飞翔、像老虎上蹿下跳,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扭动,而且还伴随着抽泣、舞蹈以及呻吟、低语,仿佛他就是天地间的万千精灵,旋转跳跃不停歇。

500

△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的萨满跳神,来源“长白山上的金楼子”博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突出自身咖位就必定要有足够犀利的造型,从神帽、神衣到神靴、神袜,所有的一切都是神圣的。而真正的人民币玩家从来都不会吝啬使用各种顶级装备,神鼓、铜镜、腰铃、神鞭,加上神刀宝剑,总之在二神和助手的帮衬下全身武装的萨满绝对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或许在白天,也是最特别的存在。

500

△萨满的衣服上挂满铜铃和铜镜,拍摄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有了武器和装备也还不够,真正的勇士都敢于面对挑战与死亡,比如我今天讲述的女主角尼山萨满,也就是《尼山萨满传》游戏中的小姐姐,年纪轻轻就已经身经百战,她最厉害的事迹就是勇闯阴曹地府,使人起死回生。

传说一个富有的员外巴尔都巴彦连续死了两个儿子,且都是在十五岁的时候打猎死去的, 这位土豪年纪不小,估计很难再有孩子了,就花了重金请尼山萨满帮忙,尼山萨满本着挣钱救人两不误的原则调动了天上地下的大批神灵来为自己保驾护航,根据满文翻译过来大概是下面这样:

“兽类神祇在地上跑,飞禽神祇在天上,神蟒申屈向前,都象旋风一样不一会儿就到了一条河边。”

看到这样的排面和阵仗,阎王爷不高兴了,使出了比麝香和假怀孕高得多的手段,后来她受到了死去丈夫鬼魂的刁难,经过一番搏斗咱们的尼山萨满完美胜出,她成功地完成了使命,返回了人间。

500

△图片来源富育光、赵志忠《满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

除此之外,萨满还能上刀山、治病、占卜,预兆等,总之,远比你想得厉害。


3.

拉下神坛——权力的游戏

但是历史的车轮犹如杨永信教授的决心,它们永远都不会固步自封、安分守己。当氏族时期像夏天一样悄悄过去,女真由部落崛起为国家,萨满的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但凡了解一点欧洲历史的的朋友都能明白神权和皇权的对立,在氏族时期萨满不仅代表着神权,往往还掌管着军事和政治,部落征战中往往会想法设法杀掉对方的萨满,因为这样就彻底在精神上击垮了对方。

而君主专制需要的是绝对的权威,由此萨满开始了职业化的分野,民间有“家萨满”和“野萨满”,前者负责家族内部的祭祀,后者则四处流窜看病,民间的“大神儿”很多就来于此。

再说朝堂之上,如果翻开《满文老档》以及清太祖和清太宗的各种实录,就会发现他们慢慢将萨满的权力架空,除去了男性萨满,不允许他们从事昏迷术,也就变相阻断了萨满与神相通的能力。皇帝成为了帝国中唯一具有天庭通行证的人,他们既崇拜又嫉妒,既自信又自卑,“跳大神”逐渐成为了落后文化的象征。

都说艺术来源于现实,那个曾经上天入地、大闹冥府的尼山萨满的结局也是被皇帝扔在井中死去了。

500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4.

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文化变成了最没价值的东西,特别是污名化的、贬低的文化就更难登学术的殿堂了。

就拿萨满研究来说,早在16世纪就有外国学者开始了对北美、东北亚、北欧等地的调查,1908年俄国学者戈列宾尼西科夫在我国齐齐哈尔发现了满文手抄本的《尼山萨满》,随后将其翻译成汉语、英语、德语、日语等多种语言。

1934年,民族学家凌纯声在东北调查时也在赫哲族里发现了口传文本,渐渐地“尼山萨满”享誉了国际,有学者甚至建议成立“尼山学”。

然而萨满文化还是孤独的,即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术界也开始进行了大量的民族志调查与研究,萨满似乎也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身体的病痛和心理的苦恼都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熟不知萨满也曾经是最古老的医生,它带有的古朴自然的力量就像万众假疫苗中的良药。

有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在的新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已经让很多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与再兴,但是关于民间信仰的种种还是像“建国以后不许成精”一样成为了一个不可言说又心照不宣的Skr。

500

500

500

500

△《尼山萨满传》游戏截图

所以《尼山萨满传》这个游戏的出现,对于像我这样的半吊子研究者而言,真是惊喜加感动,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再生产,也是一种可以和别人分享的快乐与认同。

就像开发者说的那样,它的定位不是一个音乐游戏,而是一个“叙事+情感体验”的小品。在一个什么都追求“快”的年代,能够静下心来感受一下传统的神秘悠远,不失为一件乐事。

本文来源:蹦迪班长(ID:MrSugar008);青春马后炮,时光碰碰车。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