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第一机床厂是怎么死的?

南山林雪萍  今天 13:58 来自 HUAWEI Mate30 Pro 5G

济一机是怎么死的?

作为十八罗汉的济南一机床,曾经有过排名前6的显赫位置。

一路落败,令人唏嘘。

第一篇章:1979-1992,打开了窗户抓住了世界。

1979年济一机率先跟日本山崎马扎克合作,这是机械行业第一家展开国际合作的单位。

先手的意识和气魄,快速的执行力,让济一机成为一代佼佼者。跟山崎的合作,提升质量意识和工艺水平,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的机床行业,也从苏联的机制体系,囫囵吞枣、照猫画虎地部分切换到了日本工业体系。

外汇大户的济一机成为一机部的当红老生。全国的机床,都来济一机扎堆学习工艺能力,济一机也成为“工艺样板厂”。

那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工艺崛起”的机床时代。全国机床几乎都有自己的工艺部门。

工艺大比拼,机床上高台。中国机床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不甘心贴牌的济一机,也开始用同样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跟马扎克也渐生龌龊,双方渐行渐远。

第二篇章:1992-1996,黄金堆积的教训。

与马扎克彻底告别后,济一机自行发展。本是前景大好,然而各地机床行业中发展中,屡屡出现的“地方神手”如约而至。

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让济一机背上了沉重的还贷包袱。

陷入经营困境的德国Maho的二手生产线,由于国内相互竞争,价格越抬越高,最后济一机以荒诞的高价购买,昂贵的胜利,西方人所谓的white elephant。

济一机从此陷入了“年年攒下新利润、跑步银行还旧贷”的沉重时代。

然而更致命的穴点,还在后面。

第三篇章:1996-2011罗汉老了。

机床行业发展的黄金十五年,济一机却像是一个贪睡的老人。

这期间改制,地方神手再度出手,任命干部进入管理层。

有想法的技术老骨头一个个被清场。

从此,技术优势,完全掉队。

整个中国机床行业都在飞速跨步的时候,这里却是冷清的十五年,向隅而冷。

苦苦挣扎的残局,不乏前来并购的惺惺相惜者,沈机、三一重工、京城控股、甘肃星火等。

条件多变,管理者心思难猜,最后无一成局。

第四篇章:2013-2020勉强糊口。

2013年一家威海的民营企业,大胆入局获得济南一机床全部资产, 5000万购买股权,并承担“负债10亿的负资产”。

企业家精神,终于来了。

这家上市公司,丝毫不缺钱,当然也丝毫没少圈钱:济一机的厂房土地,为这家入局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汇报。

然而无奈的系统性缺陷,拍马驾到,合该济一机的命数到头。

这家新主,尽管是全球机床夹具之王,但终究是伺候机床做附件,端的是缺少机床基因。

对于如何布局机床产业,毫无战略视角。

这根本就不是机床圈里的人。

不是机床圈里的老骨头,是很难参透机床圈里的技术黑箱的。

至此,济一机的全部家底,已经基本清零。

章丘新厂,日迫西山,行业排名几百名开外,一个可有可无的机床厂。

当然,还能勉强活着,也算不错了。只是此刻回望,怎耐心意难平。

机床厂长不好当,千万人难求一将。

而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济南一机床就没有找到一个好厂长。

空剩余音吊梁,这是终结机床黄金时代的告别曲。

值此当下中国机床大变局时代,好厂长缺位现象不轻反重,一个时代悲情在继续。

有词为证:

十八大罗汉,仆倒满地尘。技术输不怕,空悲人输人

 #供应链攻防战##工业的背影#收起全文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