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的胜利带给国人的是全方位的震撼-----抗美援朝战争的反响


【钩沉】抗美援朝战争的反响
by 赵皓阳
1951年1月3日志愿军50军第442团攻入汉城……
听闻捷报,一位百岁老人用颤巍的双手写下一首诗:
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
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这位老人是萨镇冰,北洋水师的舰长,亲历过甲午海战,目睹过山河破碎、主权沦丧。
还曾记得,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在朝鲜一溃千里,汉城更是不战而走。
到如今国人又在汉城扬眉吐气,仿佛走过了一个民族兴衰的轮回,这种感触恐怕没有人比萨老将军更深了。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很难体会到曾经的屈辱和来之不易的荣耀。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去想一个被打趴下的国家怎样再昂首立于世界之林,反而觉得如今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对美国的胜利带给国人的是全方位的震撼。
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从见识到现代社会开始,美国就是天下老大,连日本都是压在头上不可抵抗的力量。
我们能够战胜全世界实力最强没有之一的美国,这种鼓舞之心是不可名状的。
另一位大清遗老,还是大清遗老的top1——溥仪,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记载,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后遗老遗少人心惶惶……结果看非但美国人没打过来,战线还不断往那边推,于是这些人就开始纷纷献殷勤,溥仪也献出了自己私藏多年的“宝贝”:
可是不管怎么不信,朝鲜战争越来越不像我们原先那样想的,美国越弄越不像个真老虎。
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越明显,我反而越感到了安心,因为我认为如果GCD没有溃败,就不至于急于消灭我这个累赘。
……正好,这天政府负责人员来巡视,我透过栏杆,看出来人正是在沈阳叫我不要紧张的那位。
根据所长陪伴的形势,我断定他必是所长的上级,虽然他并没穿军装。我觉得向这样人拿出我的贡品,是效果更好的。
等他巡视到我们监房跟前的时候,我向他深鞠一躬,说道:“请示首长先生,我有件东西,想献给人民政府……”
岂止是这些遗老遗少,就连国民党将领,都是被打服气的。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中记载了战俘营(功德林监狱)中人们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解放战争中,国军一批高级将领被俘虏,视作战犯关押在功德林监狱进行改造。
改造嘛,是很艰难的,尤其是要他们否定自己过去的大半生,实在不容易。
朝鲜战争爆发后,这批人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了,好多人都回忆起蒋离开大陆前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讲话,以为自己的命运即将发生再一次的改变。
都觉得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也许还有侥幸的成分在里面,打美国人,那是万万打不过的。
美国人可是比日本人还厉害的,而对于日军,国军可是基本没胜过的。
抗美援朝开始之后,文强(毛泽东的舅表兄弟,曾经的共产党四川省委委员,后来的军统要员,被俘时正是徐州剿总副总参谋长)期盼着三战以致兴奋得夜不能寐的时候,管理处的一位李科长走进胡同,要文强写一篇“美朝战争的预测”,文强对此早已深思熟虑,所以一挥而就,大放厥词,写了一篇洋洋五千余字的得意文章。文章的结束语是:“美国是不可战胜的。”
国民党战犯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相同,可是外露形式却大不一样。有的成天高喊“共产党万岁!”“美国必败!”有的夜不能寐眼角眉梢都是笑,梦里也在打哈哈;有的慷慨陈词,将心肺肝胆和盘托出;有的一言不发,却总是最先抢看报纸……
就算是报纸上关于志愿军的胜利,他们也认为是共产党的宣传,就跟以前的国民党报纸一样。
可是,慢慢的,他们觉得情况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战役的胜负或许可以造假,伤亡人数也可能瞒报,但是战线的逐渐向南推移的事实绝对是难以糊弄的。
当有一天,连美国飞行员俘虏都出现在功德林的时候,他们终于明白,蒋介石是回不了大陆了,国民党的失败不是没有道理的,许多人开始真正地去阅读《资本论》这些马列著作跟毛泽东的文章了。
再比如邱行湘,国民党少有的几名会打仗的将领,被称为“邱老虎”,不管是林彪、陈毅还是粟裕,都吃过他不少苦头。
结果呢:战犯管理所组织战犯为朝鲜战争出力,做干粮,他(邱行湘)是最卖力的人,亲自上阵搬粮食、大锅炒米,比小伙子还能干。
能干到什么程度?都80年代了,他去台湾探亲,被认为是共谍,不许入境,老部下求情到蒋纬国才网开一面。
他后来和攻进洛阳的解放军军官当邻居,别人怕刺激老汉,和他聊天从来不谈洛阳之战,他倒主动和别人谈细节。
还一定要问:“听说206师(他带的老部队)不少人(被俘后重新参军)到朝鲜去过,他们在那里的表现如何? ”
张明(“洛阳营”干部)夸奖说:“他们作战顽强,有很多人当了战斗英雄,提了干,还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场,成了中朝人民歌颂的烈士。”
不只是这些政客、军人,民族资产阶级更是表现出了对抗美援朝无限的支持,飞机大炮一架架的捐丝毫不吝啬。
无他,这些民族资产阶级最吃过美国倾销商品的苦、最受那些洋人、买办的气,现在国家出面教训大买办的主子了,他们不兹词谁兹词呢。
周学熙的一位后人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踊跃支援朝鲜战争的景象(周学熙是洋务运动中重要人物周馥的儿子,周馥曾任两广、两江总督。近代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是华北地区早期工业化的奠基者之一,他所开创的实业集团奠定了京津唐地区近代工业的基础。周学熙亦因此与同时期在江浙一带致力于实业救国的著名状元资本家张謇并称“南张北周”):
那时的中国,是充满了变革的希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不是一个党派一个阶级之功,而是各阶层、各有关党派共同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的国旗,上有五颗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个小星则代表参与建国的四大阶级,一、工人阶级,二、农民阶级,三、民族资产阶级,四、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家为何要跑呢?战乱结束后,国家还是要建设的,且当时国家的痼疾(兵乱、匪患、娼妓、烟土、地痞、恶霸、拆白党、租界等)正在被逐一清理,很多中国人都有一种“今日得见黄河清矣”的兴奋感,国家、民族也确实是一派向上的气象。
“富豪”们选择留下,我认为并没有什么错误。从这时起,资本家阶层,都多少有了一些“赎罪”意识。
这一年,他们的社团与政党积极做了如下几件事情,学习宣传国家政策法令,进行自我教育;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参加政府组织的物资交流活动;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参加土改。
这都是当年几项最时尚的活动,资本家不甘人后,有的还做得比较超前。
就拿投入抗美援朝来说,现在大家只知道豫剧名伶常香玉捐飞机,殊不知,当年的中国资本家为国不知捐了多少飞机、大炮、坦克与高射炮。
在国际上,就更不用说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其取得的影响力是无可估量的。
美国佬自己都认了嘛:“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美国陆军司令官。”
美国教科书是这样评价朝鲜战争的:The Chinese emerged from the Korean conflict with greatly enhanced prestige, especially insofar as its now battle-hardened army had stood up to technically superior Western armies in a manner that no Chinese army ever had.《The World Since 1945》(3rd Edition)第66页,Wayne C. McWilliams&Harry Piotrowski收起全文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