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杂记(四十)小说里的一段,曾经被引用
“你们想把今天的晚宴,变成讨论这些东西的场所吗?为什么不说一些我们能插得上话的话题,比如这个,大家觉得斯大林和186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导致了什么后果。”
……
“我知道,斯大林同志的头发比主席多。”
志愿军战士张亘马上说道,但在座的人都忍俊不禁。
“呃——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那个年代的中国军队,是很熟悉当年老大哥的领袖斯大林的,因为那时候的苏联,真的对中国帮助很大,在每个党组织的办公地点,除了186和朱老总,都会有斯大林和尤里的画像。
“没说错,这是很大的区别。”
斯大林听到翻译后,也难得笑了起来。
陈墨也说了自己看法,她认为,186和斯大林在性格和行事方法上面有很大的区别,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人们眼中的人设就不一样。
人们对于斯大林有什么印象?
冷酷,强硬,不近人情。
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尤里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于是苏联解体了。
而186的形象就很亲民了。
有智慧,有魄力,很幽默,很自信,雄才大略,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关于186的一些故事,我们听到的,在没有鸡汤文以前,是非常感人的,比如衣服会穿好多年,袜子总会自己补,比如……
人设方面,中国人都会喜欢这样的领袖。
至于治国,两个人出于读者各自的喜好,就不做比较了。
陈墨只着重说了一些普通人主观的看法,186更为人性化,他喜欢让民众去参与,去理解。
斯大林就不那么愿意花那么多精力去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了,只要求下面的人去执行。
他有一句名言: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斯大林就是那个时代的胜利者,他自以为永远都享有胜利者的权利,那就是文艺青年的天真想法了。——大家可能不知道,斯大林曾经当过诗人。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头牛,斯大林和186是赶牛的人。
要让牛前进,斯大林唯一的方法就是抽。
他并不需要牛去理解自己的想法,其实自己是为了牛好,周围是居心叵测的豺狼虎豹,路上是荆棘遍布,只有死命向前才有一线生机。
可是正如《三体》的人类并不感激逻辑一样,苏联人并不感激斯大林,他虽然把苏联从扶犁的国度变成令世界颤抖的工业强国,可是绝大部分人只记得鞭子抽在屁股上火辣辣的疼痛感。
而186,他在建国之后最大的功绩,除了发展工业,还有改造中国人的思想,他很善于沟通和教育人民。
186赶中国这头牛的时候,他不大用鞭子,而是教导牛怎么分辨谎言,怎么用牛角去战斗,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通过荆棘丛林,如果走的慢会有什么危险,前方有鲜嫩可口的草,还有美丽的母牛之类。
你看,做同样的事情,产生同样的结果,如果你是牛,你喜欢哪个人赶你?
这产生一个啼笑皆非的结果,中国人也许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领会186真正要做什么,但并不妨碍他们拥戴186 。
而苏联人很多人理解斯大林所做的事情,但并不妨碍他们反对斯大林。
纵观历史,186和斯大林都以超越当时党内很多人的眼光和魄力,在时代的洪流中掌舵一个国家在最艰难时期的方向,并取得最伟大的成就。
可是身后名,就大相径庭了。186相信群众,而普通的群众也对186献上自己的忠诚——虽然大部分人并没有理解他,可这并不重要,人民依然爱他。(186:大家应该多读毛选啊。)
而毛子信任那些强硬的领导人,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喜欢。
谁都不喜欢有人抽他们屁股,混日子多好。
所以,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就陷入一场否定他的狂欢之中。
“呵呵,这真是个有趣的说法,年轻人。”
斯大林显然被这些话逗笑了,笑声里有种悲凉的落寞。
“钢叔,别介意,我只是说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此段是本人小说《穿越新世纪风云录》里的,被金铃雪珠的《绝地求生尼古拉》引用,不过书被封了,在刺猬猫改名《钢铁雄心之绝地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