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系列六)风卷残云的战争(二)

前面三期我们讲到:

1、和平从来都是稀缺的

2、印度高超的诡辩术

3、印度的和平天性是举世无双的

4、北京忍无可忍

5、风卷残云的战争(一) 

这一期是:

6、风卷残云的战争(二)

 

——整理自内维尔的《印度对华战争》

原书内容杂乱晦涩,不建议阅读

尼赫鲁:

各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要提供优惠条件。

 

蒋介石:

中华民国从未接受过这条分界线,并且强烈反对印度的这项主张。

 

 

锅从天上来

当印度国防部长梅农把锅甩给前线,认为前线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的时候,尼赫鲁给了他更大的一口。

 

尼赫鲁说:

他坚决不同意战争,但手下们(指梅农等人)认为东北边境印度军队拥有巨大优势,可以进行前进政策。

 

10月31日,梅农下台,尼赫鲁接管国防部。

 

击溃第七旅后,中国部队迅速展开新的攻势。

新德里要求军队固守色拉,前线军官声后勤不足,根本办不到。

 

新德里置之不理,要求前线必须执行这命令。

 

10月20日到27日,中国进攻色拉,印度节节溃败。

 

在此期间,北京模仿印度颠倒是非的做法,声称中国军队受到了攻击,被迫还击。

 

但国际并不买账,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印度没有进攻中国的实力,怎么会先攻击中国。 

10月24日,北京呼吁双方总理进行会谈,提出按照1959年的实际情况划分边界。

 

北京认为这些建议是平等,互相尊重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如果不带偏见地看待这些建议,北京并没有说错。

 

但印度不能客观地看待中国。他们认为:

印度的前进政策合情合理,而中国居然对如何合情合理的前进政策予以阻挠,这是一种粗暴的侵略。

 

新德里立即拒绝中国的谈判呼吁,同时声称:

印度是热爱和平的,一向谋求通过会谈来解决分歧,但绝不接受中国入侵印度,占领印度领土并以此来作为会谈的筹码。中国要是想真诚解决问题,就应该全部接受印度的主张。

【评:作死能力令人佩服】

 

北京方面认为印度简直不可理喻。于是准备加大打击力度。

 

国际方面

以英美两国政府为首的西方世界向印度表达迅速和毫不犹豫的同情和支持。

 

中国的进攻被认为是对亚洲主要的民主堡垒的打击。

 

尼赫鲁认为同中国的战争将是持久战,他最初认为印度不需要援助,因为援助可能等于结盟。

 

但当美国表示愿意提供援助的时候,尼赫鲁立即表示接受。

 

议员们曾经攻击尼赫鲁,说尼赫鲁坚持不结盟和不接受援助,是损害印度安全。但这一次,尼赫鲁的做法让他们闭嘴了。

 

印度趁此时机,狮子大开口,向西方索要大量援助。

当尼赫鲁开出援助物资的清单之后,美国人十分震惊,因为印度要求的物资范围十分广,数量极其多,而且内容非常混乱。

 

五角大楼统计了五天,才勉强把第一批援助物资从西德装上飞机,运往印度。

 

英国在这方面甚至比美国的动作更快。

 

在尼赫鲁表示接受肯尼迪提供援助的建议的那一天,英国的第一批军火援助就已到达了新德里。 

 

印度呼吁,各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要提供优惠条件。

 

英国立即响应印度的呼吁,把最初的几笔作为馈赠,美国也给出十分优惠的付款条件。

 

但法国一要求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定付款的时候,印度立即对法国进行谴责。

 

印度还向以色列求援,为了不得罪阿拉伯国家,他在求援后仍然拒绝跟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并要求援助船只不挂以色列国旗。

 

以色列很愤怒,但最终还是援助了一船迫击炮给印度。

 

这之后,周恩来提醒不结盟运动中的亚非各国政府首脑注意这个问题。他说:

印度政府已经公开向美国乞求军事援助,背弃了不结盟运动。

 

《人民日报》说:

印度长期以来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现在又接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标志”:

 

它表明尼赫鲁政府不结盟政策的外衣已最后脱落下来了。

 

尼赫鲁越是投靠美帝国主义,就越要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要,坚持反华;他越是坚持反华,就越要投靠美帝国主义。

 

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尼赫鲁一步一步地丢掉了“不结盟”政策,正是他投靠美帝国主义和坚持反华的必然结果。 

 

可能因为中国的宣传,也可能因为印度本身的做法就存疑,不结盟国家的态度表现的很保留。

 

虽然印度自称是不结盟运动国家的领袖,但不结盟国家并没有让他拥有一个领袖该拥有的地位。

 

印度驻中东的记者称,即使在入侵一周以后,还没有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党派、报纸以及知名人士表示过同情印度。

 

许多非洲国家则斥责西方对印度的军事援助。

 

俄国人在冲突发生后不久,通知印度驻苏使馆说他们不再继续向印度提供米格式战斗机

 

印度同时向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寻求支持,但国民党台湾这次站在共产党的一边,蒋介石政府表示: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单方面提出的。中华民国从未接受过这条分界线,并且强烈反对印度的这项主张。

 

尼赫鲁对这些不支持他的外国朋友表示愤慨。他说:

人们总劝我不要打,好像我很喜欢打仗。这些所谓不结盟国家是糊里糊涂的,也有点怕中国。

 

在印度人看来,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而这些国家竟然不肯公开支持印度,是忘恩负义、胆小怕事。

 

自由党党魁问道:

我们在世界政治的各方面曾经为这么多的国家干了那么多的事,而它们对印度却不同情、不支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大多数印度议员对这些亚非国家的中立表示无感。

 

一名“独立的”议员称:

印度正为民主制度打一场世界大战。用丘吉尔的话说:给我们家伙,我们就能完成任务。

 

尼赫鲁坚持说:

因为军火供应是无条件的也是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所以决不影响印度的不结盟地位。

 

当援助物资源源不绝地运达印度的时候,印度因失败而低落的心情重新高涨起来。

 

印度的民众开始认为:

之前的失败只不过是胜利路上的小挫折,印度最终会取得胜利,而胜利会让印度变得伟大。

 

尼赫鲁坚持他以前的态度,一边拒绝谈判,一边向国际社会哭诉:

如果中国人有什么领土要求的话,他们本来可以提出来讨论,拿出来谈谈,并采取各种不同的和平解决方式的。

 

印度学生们焚烧毛和周的模拟像,还有的用血书签名保证忠于祖国事业;

 

新德里和加尔各答的华侨商店,不管是开鞋铺的还是卖古玩的,都被捣毁一空,华侨店主都挨了打。

 

日本外交官员在小汽车上贴上日本的国徽和印地文的国籍证明,以免被手脚太快的暴徒误认为是中国人。

 

群众支持同中国作斗争的这类表现受到政府的表扬,尼赫鲁认为:

这证明前几年令人担忧的不团结和一盘散沙实际上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印度骨子里是团结的。

 

他还更富有诗意地感谢中国的这次行动,他说:

这次行动骤然揭开蒙在印度脸上的面纱,使人瞥见印度的沉着的面貌,刚强、镇定、坚决,虽则是个古老的面貌,但却永葆青春而又充满活力。

 

尽管如此,尼赫鲁还是在许多场合表示印度人是具有内在的和平主义思想,印度民族是温和的民族,而中国人则是战争主义者。

 

由此看来,印度人对武力似乎有着双重标准:

如果别人发动战争,就是好战的体现,而印度发动战争,则具有天然的正义性。

 

风卷残云的战争(二)

 

印度的民众开始忘记之前的小失败,把注意力集中在瓦弄前线,热切期待着即将出现一场印军大捷。

 

在公众期待的压力下,11月16日,印军在瓦弄发起进攻的集结命令。

 

然而,印度军队的集结十分拖拉,这可能是因为印度方面的交通线比较差,也可能因为印度人普遍不守时的性格。

 

总部下令前线要进驻三个师,但实际上只有一个旅按时到达集结地点。另外两个师在停火很久之后才到达那里。

 

中国则相反,他们似乎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不断向前推进。

11月初,空中侦察发现中国的卡车在达旺奔驰——说明公路已经修通。

接着,中国部队又开始修整从达旺到色拉一段的印度公路。

 

同时,他们沿小路向印度阵地大规模搜索前进,而当时的印度军队对此一无所知。

 

这期间,考尔将军生病,军长换上了富有经验的辛格将军。

 

但就在辛格将军考察完前线后,尼赫鲁出手,将辛格换下,重新让爱拍马屁,但没有前线作战经验的考尔当了军长。

 

前线的军官对此表示抗议,因为他们认为考尔没有经验,但尼赫鲁无视了他们的抗议。

 

蒂迈雅将军讲:

陆军中的每一个官兵都知道,考尔是个从没有进行过实际作战的军人,在陆军中无法把这类事掩盖起来。军官们都不尊敬考尔。

 

1962年11月12日,第六库马翁营的两个连,在重迫击炮和几门野战炮的火力支援下,开始进攻中国部队所据守的一个山头制高点。

 

当天晚上,中国部队进行反攻,把幸存的库马翁士兵全部赶下了山,这支部队返回营地的时候已大半折损在战场上了。

 

印度报界对这次进攻大加赞赏。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部队悄悄尾随这群印度士兵,并对其阵地发动猛攻。

 

因为之前的火力掩护已经耗光了炮弹,印度阵地在中国军队的进攻下迅速溃散。

 

11月13日早上,考尔命令该旅撤退,并电报新德里,声称中国兵力十分强大,攻势凶猛,要求外国军队支援。

 

中国军队十分狡猾,他们拿下印度的阵地后,在该旅撤退的路线上伏击印军。印军因此伤亡惨重。

 

11月18日凌晨,中国部队开始对印度的前哨阵地和机场进行炮击;

 

拂晓时,中国步兵攻击了山上的印军阵地。中国的火力十分凶猛,炮火几乎将印度的工事夷平。

 

而且他们的战术配合也很好,他们在正面进攻效果不大后,随即绕到印度后方,拿下了阵地。

 

中国发动攻击的五个小时后,印军阵地尽被攻破。印度军队被迫集中到山谷旅部周围的高地上。

 

中国在东段发起进攻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17日,也在西线对印度的阵地发动进攻。

 

西线的印军抵挡了约三个小时,随后被击溃。残部逃入原始森林,溃不成军。

 

17日晚,中国切断公路,困住印军第62旅,旅长辛格请求撤退。

 

考尔给他们发了模棱两可的电报,一方面要求他们扫清公路上的敌人,一方面要求他们坚守阵地。

(注:这样的命令是为了事后推卸责任,因为这次溃败后,考尔指责该旅长违反了自己的指示精神。)

 

从色拉派出的一支约两百人的强大作战巡逻队,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并被歼灭。

 

消息传出后,印度的士兵开始认为

印度军队不管任何地方碰到中国军队,一定会被打垮。

因此,印度军队的士气开始瓦解,士兵们开始不再听从军官的号令。中国部队一开火,印度部队就开始溃退。全旅的阵地开始瓦解。

 

中国部队一枪不发紧紧地跟着后撤的印度部队,占领了他们已经修筑好的阵地。

 

关注公众号【战略总局】,收看下一篇:中国,无一人被俘

 

精彩预告:

18日凌晨5点,印度坦克部队两名军官到德让宗的师部汇报,发现师部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连岗哨都没有一个。

 

就在此时,中国的部队出现在大约1000码(900米)的地方,开始向这个师部开火。

 

炮火响起后,德让宗部的师长帕塔尼亚惊慌失措,立即丢下部队,匆匆逃离战场。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