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系列五)风卷残云的战争(一)

前面我们讲到:

1、和平从来都是稀缺的

2、印度高超的诡辩术

3、印度的和平天性是举世无双的

4、北京忍无可忍

这一期是:

5、风卷残云的战争(一)

 

——整理自内维尔的《印度对华战争》

原书内容杂乱晦涩,不建议阅读

 

 

考尔:

天亮得很早。四点半左右,我已起床,我的勤务兵正在烧水冲茶。我把镜子挂在第四号桥上面靠近我的掩体的树叉上,正在刮脸,……

 

印度议会:

会议听取了考尔关于战斗情况的报告。大家都认为他的报告是绘声绘色的,富于主观想象的。

 

 

忍无可忍的北京

 

中国终于反击了,然而,考尔对这种中国早已警告多次的结果却倍感意外。

 

他急忙把战斗的指挥权交给了达尔维将军,同达尔维和普拉沙德商量后,他决定亲自去向尼赫鲁汇报,并坚持要普拉沙德与他同行,离开克节朗河一道前往新德里。

 

他在此时,才同意普拉沙德和达尔维的看法:

赶走中国部队是妄想,第七旅应当从克节朗河撤到它能够守得住和得到给养的阵地。

 

但是,他并没有授权下级把这种战术性的行动付诸实施,只在印度的主要哨所周围留下少数掩护部队。

 

相反,他下令说,在新德里作出决定之前,赶走中国部队的作战行动暂缓,但第七旅仍应坚守沿克节朗河和在章勒的阵地。

 

这种愚蠢的做法使得他的部队彻底失去脱身的机会。

 

中国发动猛烈进攻后,在僧崇的旁遮普联队的指挥官请求在河边的迫击炮和机枪给以火力掩护,以便使他的部队从绝境中脱身,而河边的军官也请求射击中国部队,但双方的请求都被达尔维所拒绝。

 

这是因为中国的炮火很凶猛,如果河边的部队射击,就会暴露位置,被中国部队全部消灭。达尔维无法冒这个风险。

 

达尔维只是命令旁遮普联队脱离战斗,撤到河边。

 

幸运的是,在他们渡河时,中国军队没有对他们开火。

 

事后,中国军队以军礼埋葬双方的死者。死者的战友在河岸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僧崇这场小战斗确实有严重的含义:

中国第一次强有力地抵抗印度向前推进的行动;他们以重大兵力和坚定的决心进攻了印度建立的一个阵地。

 

这样,印度的前进政策就失去根基——即无论印度人做什么,中国绝对不会反击印度,反而会自行退却。

 

考尔回到新德里,参加了新德里举行的会议。

 

考尔在回忆上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天亮得很早。四点半左右,我已起床,我的勤务兵正在烧水冲茶。我把镜子挂在第四号桥上面靠近我的掩体的树叉上,正在刮脸,这时,我听到河对面猛烈的射击声。

 

整整一个营的中国部队走出阵地,根本不把沿河的印度部从放在眼里,迅速地冲下山脊,形成对僧崇进攻的阵势。与此同时,重迫击炮也开始向印度阵地轰击。

 

达尔维将军在事后说考尔当时对他惊呼道:

我的天啊!你说对了,他们真的干起来了。

 

考尔后来追溯这个时刻说道:

说老实话,我那时才完全理解我们陷入困境的全部含义……我想我们应重新考虑我们在这一战区所面临的整个局势。

会议认真听取了考尔关于僧崇战斗情况的报告。大家都认为他的报告是绘声绘色的,富于主观想象的。

【评:哈哈,考尔好萌好可爱!真希望我们解放军没有他这种人!】

 

考尔描述了克节朗河的局势之后,会议请他提出建议,但他并没有主张把第七旅撤回,反而提议印度应当请求美国给予迅速的、大量的军事援助。

 

尼赫鲁有点生气地拒绝了这个意见。因为这意味着印度要放弃不结盟政策,也意味着尼赫鲁要放弃不结盟运动领导人的地位。

 

尼赫鲁告诉议会说:

当局并没有命令军人们在情况不很有利的地方固守下去,但我们的军队自己不那么愿意撤退,所以才遭受了巨大损失。

【评:尼赫鲁这甩锅技术一流】

 

最终,新德里决定让印度军队留在原地。

印度民众听到前线失败,开始质问尼赫鲁。尼赫鲁撒谎道:

中国这是突然发动的袭击,所以才成功。但局势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下。

 

尼赫鲁发表了对此次战斗的解释性讲话,民众们听完很高兴,因为尼赫鲁把这场失败讲作印度版的“珍珠港事件”,印度会最终会像美国对日本那样,让中国吃尽苦头。

 

《政治家》第二天写道:

尼赫鲁先生清楚地、坚定地把全国人们所盼望听到的事告诉了大家,那就是,武装部队已奉命把中国侵略者从东北边境特区赶走,而在把他们从这一片印度领土清除掉之前,不可能同中国会谈。

 

印度把印度陆军看成是所向无敌的。他们普遍认为:

克节朗河的印度军队是一支强大的、装备不错的、信心坚定的特种部队,只是由于政府过分的容忍和怯懦,才拦阻了他们去打垮蹩脚的中国部队。

 

尼赫鲁的讲话被认为是宣布让印度军队放手去干,印度开始翘首期待它的军队夺回塔格拉的消息。

 

北京听到尼赫鲁的讲话后,得出结论:印度准备同中国开战。因此吩咐前线做好心理准备。

 

但中国前线的士兵必定认为北京的提醒有些多余。因为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躲在塔格拉坚固的工事里,俯瞰着他们的印度对手在河边的冰天雪地里挨饿受冻,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太多。

 

印度国内的媒体虽然对前线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但对高层的意图却一清二楚,并宣之于口。

 

中国驻新德里的大使只要像印度本国人一样仔细阅读当地报纸,就能得知印度高层的意图。

 

10月8日,北京外交部召见苏联代办,告诉他印度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

 

几天之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对中国大使说,苏联政府得到了类似的情报,而且说:如果中国受到进攻,中国应该进行反击,苏联将不会对此有什么意见。

 

尼赫鲁并没有虚张声势,也没有吸取教训。

 

他不顾前线的劣势,继续增援克节朗河的部队,并命令他们准备就绪后就进攻中国阵地。

 

印度发起的这种明显的挑衅,北京并没有大肆宣传,北京认为:

事实就是事实,中国如果真是在侵略和威胁印度或其他国家,否认一万次也不能改变事实;如果不是,再多的宣传机构宣传中国的恶意,世界也不会相信。

 

然而北京错了!

 

西方国家当然是支持印度的,可是苏联的大多数兄弟党也同情印度,许多亚非国家看来也倾向印度方面。

 

情况证明,大多数国家并不在乎谁对谁错,他们只希望中国输。

 

北京最初不使用武力,是担心世界加深对中国是侵略性国家的成见。

 

如果北京知道后来主动使用武力,还能赢得别国尊重,北京可能就没有那么克制了。

 

北京认为朝鲜战争已经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绝对算得上强国,所以,在亚洲,中国自认第二,没有人敢当第一,尤其是印度。

 

所以毛泽东很不明白印度为什么要挑衅一个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他说,他想了十天,都想不通印度为什么搞中国。

 

但新德里却不那么认为,他们甚至认为:

印度要比中国更强大,因为印度有世界大国广泛的支持。

 

尼赫鲁说:

印度要是同中国作战,会震撼世界,因为中印两国谁也不能把对方打翻在地。

 

如此以来,北京开始觉得:

有必要让印度明白自己的地位,也让全世界看到印度这种妄自尊大。

 

对印度进行打击,就可以把尼赫鲁与美国共同反华的隐蔽联盟公开出来,从而揭露莫斯科支持印度在意识形态上所犯的错误。

 

中国的做法就是不打则已,一旦开战,必须惊人,以便震慑住印度,防止西方过度插手。

 

所以仅仅拔除印度按照其前进政策在西段设立的四十个左右的小哨所,是无济于事的。

 

这样做是无法达成 “把印度拉回谈判桌”的目标,而且一旦印度感到有力量,一定会再次向前推进时,西段又会遭到骚扰。

 

中国在东段有绝对优势,可以在突然之间发动大规模袭击,而印度在东段的冒进给了中国以大规模袭击的借口。

 

甚至有部分人怀疑这本来就是中国设给印度的圈套。

【评:如果真是这样,毛真是神一样的军事奇才!】

 

1962年10月11日,尼赫鲁在官邸召开会议,在随后9天之中,各官员争论不休。官员们争相把自己的观点说的含糊不清,以便一旦灾难降临,可以推卸责任。

 

提出前进政策的考尔和其他官员主张战到最后,但前线军官却不跟他一条心。

 

前线的达尔维准将和普拉沙德将军都知道,从后勤支援来看,第七旅留在克节朗河过冬,是办不到的。

 

尽管如此,新德里还是派了增援部队给第七旅,这使得第七旅的给养问题更加严重。【评:什么是猪队友?】

 

前线军官的看法是:

让部队开到天寒地冻的地方,与各个方面都占优势的敌人对阵,如果不得不如此,倒也罢了。

 

但明知道敌人也不想打仗,却硬要士兵跟他们拼命,则是一场丑陋的政治游戏了。

 

10月12日,第七旅接到考尔的命令,重申部队应留驻原地。

 

同日,他们从广播中听到尼赫鲁要他们继续驱赶中国军队。

 

前方的军官认为第七旅的大部人员应当撤回来,但总指挥考尔拒绝考虑他们的意见。

 

风卷残云的战争开始了

 

10月19日,中国部队有一路直取通往章多的山脊,与其余部分集合在一起,准备拂晓从侧翼进攻沿河的印军阵地。

 

10月20日清晨5时,中国部队发射了两颗照明弹。中国部队一看到讯号,就向印军的中央阵地猛烈开炮。

 

达尔维回忆道:

第一批炮弹在头顶上呼啸而过时,有几分钟我们都吓得目瞪口呆,这种场面与迄今为止的沉寂状态相对照,更令人胆战心惊。

 

双方军队挨得如此之近,以至看来好象是部队发生了一场哗变一样。

 

印度部队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猛烈地进行反击,然而他们的阵地一个接着一个被攻克。

 

四个小时后,沿河的印度军队全部完蛋。

 

中国部队接着进攻章多。当时这个要害阵地上只有一个连防守,他们很快被消灭。

 

第七旅很快就溃不成军了。

 

旅部通向各营的电话线已被排炮打断。通讯兵不得不拿起步枪,进行战斗。

 

达尔维的指挥部同部队一起在河谷里,在受到两面包抄的时刻,他请求普拉沙德准许他们撤退。普拉沙德命令他们经由哈东山口往后撤。

 

但是中国部队早已埋伏在山口,截住了他们的去路。

【评:解放军好狡猾!】

 

达尔维准将在部下的掩护下落荒而逃。他企图同第四师的残部汇合,但于10月22日被俘。

 

10月22日傍晚,第七旅不复存在。

 

在西段地区,中国部队同时发动了进攻,猛烈攻击印度哨所。

 

从八月份起就被包围的那个加勒万的主要哨所曾报告说,中国部队已开始向它开炮射击,以后就再无下文。

 

其他一些哨所的士兵尽力作战,不过很快就被击溃,小股驻军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

 

至此,前进政策的最严重后果终于发生了:

印度前线遭到了覆灭性打击。在这一刻之前,印度政界和报界还在期待来自前线的捷报。

 

攻击开始后,印度国防部长梅农惊惶失措。

当记者们问到他认为在哪里可以挡住向前挺进的中国部队时,他说:

他们(中国人)打得那么猛,跑得那么快,要到哪里就能到那里。

 

梅农把责任推给前线,声称前线的军队不懂得利用地形进行防守。

 

他刚把锅甩给前线,尼赫鲁便甩给他一口更大的锅。

关注公众号【战略总局】,请看下集:风卷残云的战争(二)

精彩预告:

印度在向国际社会寻求援助的同时,也向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寻求支持,但国民党这次站在共产党的一边。

 

蒋介石回复: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单方面提出的。

中华民国从未接受过这条分界线,并且强烈反对印度的主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