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营销接连翻车,国货之光们怎么了

小米宣传视频惹争议

事情是这样的,小米发了个宣传视频。视频本身画面精美、音效视效突出,一看就是大制作。但这短短两分钟的视频却因为十几秒的片段而被骂上了日推热搜。

视频中用一个“大胖子”气球飞上天,然后“核弹爆炸”,并有一个大大地“点赞”大拇指等画面来显示自己牛逼的30W快充技术。

500

胖子、上天爆炸、蘑菇云,后面还有个一飞冲天的“大拇指”,在这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下,你能联想到啥?

500

图:长崎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美军向日本投放了一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

这颗原子弹造成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

时隔75年,这段视频就像投放到日本观众心中的一颗“原子弹”,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当天“小米”上了日推热搜第一,“让小米在日本退市”和“抵制小米”的话题分别在热搜第二和第三。

5月6日,小米正式发表声明为此视频道歉,小米日本表示,将努力防止将来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尊重全球的用户以及文化。

500

图:小米道歉

看到这,本来以为是一场简单的营销翻车事件,但看了网友的回复之后,似乎需要探讨的不只是某些商业行为了。

广告翻车不可怕

借“爱国”宣扬民族仇恨才可怕

单就商业行为而言,小米这次绝对是失败的。

我猜想小米这段十几秒的片段是想突出“好用到爆炸”吧。

你可以说这个眉笔好用到爆炸

这个综艺节目好看到爆炸

这首歌好听到爆炸

......

但XX到“爆炸”——这个万金油的营销广告词偏偏不能用在手机上。

——毕竟,上一个因为“爆炸”而几乎失去中国市场的,是三星。

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手机市场逐渐“萎缩”的时代下,这次在日本遭遇的舆论危机将使小米在拓展日本市场方面步履维艰。

500

图/小米手机一季度出货暴跌

但除了一些商业行为,一些人对这件事的看法让我觉得,有些后怕。

就在小米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后,一堆评论尤其扎眼。

“日本人怎么这么玻璃心?”

“死得好,原子弹下无冤魂”

还有人说“小米这次干的漂亮,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才是真的爱国”

500

此时,如果有一个网友在底下发出些许“反对”的声音,一定会被骂“精日”、“圣母”。

但我今天还是要表达“反对”的声音。

曾几何时,仇恨教育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曾几何时,“杀光日本人”成了“爱国”的标志?

曾几何时,商业行为牵扯到“战争”与“灾难”的牺牲者的争议而不需要道歉?

科技与文明一直都是人类进步史天平上的两端,铭记历史不代表要以仇恨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我们的国家发展至今,“击败”一个国家有着众多的维度,文化、精神、财富等等,而依靠“仇恨”击败一个国家却鲜有耳闻,即便依靠仇恨横扫他国,也注定要以极大的民族苦难为代价。

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们在未来依旧接受仇恨教育吗?

盲目的民族仇恨可并不荣耀。

 华为躺枪?

说到了荣耀,最近华为旗下子品牌“荣耀”也惹了个麻烦,如果说小米营销翻车引发争议是“自作自受”,那最近华为荣耀就给人一种“躺枪”的感觉了。

日前,微博名为@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一条为华为新手机转发的营销文案也“翻了车”。

500

图/中国地震网用“地震”为华为手机营销 (原博已删)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何许人也?

百度百科显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由此可见作为根正苗红的国家政务部门官方自媒体平台。在512大地震纪念日之际,使用“像地震了似的”的字眼进行营销,实在说不过去,而华为荣耀作为品牌方却被人说躺枪,遇到了“猪队友”。

但荣耀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不为人知的“蓝V联动”

在微博的营销体系中,有一种营销方式是“蓝V联动”。蓝V指的是微博的企业用户,而微博的运营人员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企业用户,鼓励企业之间进行联动,既收获了“曝光”也增长了“活跃度”,运营KPI完成,最终品牌之间达到“共赢”。

也就是说你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蓝V发布一款产品的推广信息,他下面有众多的蓝V进行转发、评论,甚至借机对自家的产品进行营销,这其中很多都是私下已经“安排”好的,而且有严格的“体量”“知名度”要求,大厂一般只会跟自己差不多体量的玩,因此华为荣耀作为“国货之光”,能帮他进行转发的,也必然不是无名之辈。

但需要指出的是,联动蓝V的文案,有自由发挥的成分在,不一定是本意所为,但至少失察的疏忽是一定的了。

因此荣耀被骂似乎也没有那么冤。

那些大牌营销时也翻过车

很多品牌为了扩大影响力与博人眼球,失去对营销的底线把控,其中不乏一些大牌。

老司机:杜蕾斯&喜茶

翻车原因:借势文案突破底线

500

老司机:盒马鲜生

翻车原因:文案「没文化」挖坑

500

老司机:椰树牌椰汁

翻车原因:「从小喝到大」疑似违反广告法

500

 END 

写在最后,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凭借着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喜爱。

但希望我们的“国货之光”们,在各自行业技术领域不断突破进取、高歌猛进的同时,也能等一等被落在后面的底线性良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