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产业价值链是个伪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思考(1)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论述中,大多数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是低成本,结论是大而不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郎咸平的产业价值链理论:

.“6+1”产业价值链中,“1”是纯粹的制造业,“6”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以美国把握了最重要的6,把最不重要的1放在中国,所以美国才是制造业大国,中国沦落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具体支持依据: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是近10美元,在这个产业链里,我们只能创造1美元的价值,而美国人由通过“6”,获得了9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加工业自动地帮美国人创造了9美元没有污染、没有剥削、没有破坏环境、没有浪费的商业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创造1万元的价值,就给美国创造9万元的价值,我们创造100万元的价值,美国人就会获得900万元的价值。我们越制造、越生产,美国人越富裕。

这个理论影响了很多人,因此出现了“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腾笼换鸟”得得声音,如果不是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不知道会滑向何方。

产业价值链理论最大的问题是给产业链人为赋值,谁规定制造业是产业链的最低端?谁规定那个6就是最高端?芭比娃娃的例子貌似证明了其理论是正确的,但他找到的是表而不是里。换而言之,他用表象创造了理论,而非用事实去寻找理论。

产业链是抽象出来的理论,建构理论的必需是客观事实,用抽象有出来的再抽象赋值是不能做为依据的。还是以芭比娃娃来分析,中国制造获利1美元是事实,美国掌握所谓的“6”获利9美元也是事实,但这个“6”与9美元的等价关系并不是事实,而是一个理论。换而言不是只要掌握了6就能获得90%的利润,美方获得90%的利润实际上掌握了市场并承担了风险而获得的。也就是说美国掌握了所谓的“6”只不过是其掌握了市场的外在表象,而并非实质原因。同时从风险收益而言,芭比娃娃例子中中国获利的1只承担了制造风险,而美方承担了研发风险、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所以美方获利90%也是合理的。

所以,产业价值链是一个伪概念,产业链没有高低价值的区分,价值链是由市场和风险所确定的。换而言之也就是掌握供需关系据主导地位而已。以口罩为例,是落后的产能,3M等美国公司也有所谓的“6”,但是当供不应求的时候中国那个“1”就闪闪发光了,产业价值链又重新赋值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