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审美的变化

小时候看日本漫画,我也幻想着编故事,故事要有角色,名字记不住了,印象里是四个字,有津有之有介。

后来看了龙枪编年史接触了DND,我脑子里的故事角色名字有,什么克什么特什么斯什么卡,故事背景也仿照欧美奇幻有各种神,某某教,时代背景人物形象都是欧洲中世纪的样子,一直持续了很久。

网络时代来临后很久我的审美还是推崇欧洲奇幻那一套,直到几年前因为一些网络上的讨论审美才转变,对日韩审美有点鄙视,对欧美审美有点反感,但是对日韩欧美的产出品我认为应该去除外型学其内涵,学习别人的优点为我的中国审美服务。

抬头看看真正让我满意的作品,刘慈欣做的挺好,他的作品大多数角色是中国人,自然拥有中国人的名字,然后看看国产动漫游戏,除了网络小说,很多都不够中国化,我举两个例子明日方舟和纳米核心,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百度一下两个作品中的人名,明日方舟还好点不少角色的名字更像是外号,纳米核心你也不知他是国际化还是欧洲化,一个中国动画,主角居然是个外国人,虽然故事的背景是虚构的。我不是针对这两个还有很多作品,除非是玄幻,不少都欧洲化了。其实网络小说的早期也是深受外国审美影响,比如有个叫紫川的小说,你说那不是日本人名是啥,还有网文早期有不少奇幻,那几乎一定是建立在欧美奇幻文化的基座上,我不能指责他们,因为他们更了解那些,希望未来有更多各样的刘慈欣(我不是刘慈欣的粉丝,但据我所知作品中国人名比较多的非现实题材作品的作者,我就知道个刘慈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