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弹磕一下当手榴弹,非美军独创,79年我军就这样猛砸越军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有一些电影只配充当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有一些电影则注定成为人们记忆的里程碑。在将近20年多年里,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诺曼底登陆奥马哈海滩的惨烈战斗场景,以及小分队城镇战斗,仍被视为人类战争电影的里程碑,是教科书般的战争片典范。

500

在这部电影,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在瑞恩他们弹尽粮绝,抵挡不住德军坦克的进攻时,逼急了,就拿起手边还没有被使用的迫击炮弹,摘掉保险环,往地上砸一下,然后就当做手榴弹扔了出去,顿时炸得德军人仰马翻。

这种战场上紧急时刻,拿迫击炮弹充当手榴弹,直接对敌投掷的桥段,在《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还有游戏《使命召唤5》里面都碰到过。这种做法在二战美军的战斗中多次使用,但由于危险程度较高,并不正式提倡使用,只是在危机时刻有应用,这种手段确实具备很强的杀伤力。

500

例如在太平洋战场的冲绳岛战役期间,美国陆军第96步兵师第381步兵团的安德森中士,在1945年4月13日的一场阵地防御战斗中,面对数千决死冲锋的日军,安德森和战友们用步枪和投掷迫击炮弹的方法,成功地歼灭了对其防线进攻的日军,安德森中士后来在1946年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这是一名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安德森也是电影《血战钢锯岭》里面“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扔”的原型。

500

老式迫击炮弹都能当手榴弹投掷,去掉引信的保险帽,在地上猛磕一下弹尾,就可用手投掷出去,充当手榴弹。这是因为迫击炮通常为滑膛,炮弹发射后不旋转,无法采用旋转解脱的保险。所以迫击炮通常采用直线惯性解脱的保险装置,发射后在炮弹身管内运动,在惯性作用下才能使保险解脱。所以用手投掷时,需要先将弹尾猛磕一下,相当于解脱保险,然后就可以当手榴弹投掷,炮弹撞地后击针刺发雷管,引爆炮弹。

500

不过,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美军把迫击炮弹磕一下当手榴弹扔向德军的情节,并非美国人的独创发明。我军就曾多次使用,并且在战史中有明确记载。

500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外围吴家小庙战斗中,我军炊事员高发和搜集到敌人遗弃的2箱60迫击炮炮弹,八班班长王风江机智地抽掉60炮弹的保险栓,当作手榴弹接连投向敌群。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士兵曾大量缴获越军使用的60迫击炮弹,也曾多次使用这种迫击炮弹直接当手榴弹投掷越军,效果出色。

500


​例如战斗英雄胡绪清,在谅山战斗中,连指导员胡绪清率一个排执行穿插敌后的任务,突破了越军一个加强连的防御阵地,攻占昆峰南侧的无名高地,此战歼敌98人,其中胡绪清一个人就干掉了15名敌人,为后续部队扫除了障碍。创造了我军一个排歼敌一个加强连的战例。胡绪清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七昼夜。在战斗中胡绪清发现了一个越军的隐蔽重机枪阵地,借助土堆的掩护,将一发60迫击炮弹奋力投出,当即消灭了这个机枪阵地。战后,胡绪清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500

但这些战例都是极端情况下的作战,并不具备普遍意义。以国产63式60毫米迫击炮配用的迫-3引信为例,这种引信有个特点是明确要求可以当手榴弹投掷。去掉引信的保险帽,猛磕弹尾,就可用手投掷,充当手榴弹使用。由于迫-3引信采用直线惯性解脱保险,所以用手投掷时也需要先将弹尾猛磕一下,将保险解脱,然后就可以投掷。

500

由于60迫击炮弹的重量在1.3公斤左右,这大概相当于两枚国产67式木柄手榴弹,或者一枚俄制RPG-43式(中国型号为反43式)反坦克手榴弹,普通士兵也就能扔出不到20米远,而60迫击炮弹的弹片杀伤半径大于15米,这十分危险,容易伤到自己。所以迫击炮弹当手榴弹使用,只能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近距离作战。

500

到了新世纪,西方和中国的新式迫击炮已多采用空气作用的涡轮保险引信,只有在符合条件的发射初速下才能保险解脱。发射药将迫击炮弹推出炮口以后,引信前段的涡轮在空气推动下高速旋转,只有在旋转超过一定圈数之后,才会解除保险,所以新式引信要比之前的旧式引信可靠性高。但涡轮引信是一种全保险引信,不能用手投掷,除非当做铁疙瘩去砸敌人。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