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三太子误烧夜明珠
文|内幕君
地产江湖有一支小分队,成员包括万科、金地、绿地等,带有央企、国企基因。在改制之前,小分队就像《西游记》里的“取经组合”,个顶个根正苗红。
孙悟空是仙石里蹦出来的,天地所生;猪八戒和沙和尚被贬下凡之前,一个是执掌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一个是玉帝跟前的卷帘大将。
远洋地产,是这个组合里的白龙马,出身也是杠杠的:西海龙王三太子。不过取经路上存在感很弱,没什么戏份。
弱到看过剧的都以为,“取经组合”只有唐僧师徒四人。
1
那一天纵火烧了夜明珠。
86版《西游记》,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大婚,玉帝赏赐西海龙宫一颗夜明珠当贺礼。新婚当夜,敖烈撞见准媳妇和九头虫勾搭,大怒,砸了洞房。顺带把夜明珠烧了。
毁坏天王老子送的东西,这还了得!
西海龙王以进为退,把亲儿子告上天庭,没想到玉帝命人将敖烈吊打一顿后,还打算处死他。后来热心肠的观世音菩萨出手相救,这才入了取经组合。
楼市坐飞车之后的2010年,上层表态要稳房价。
不料,3月15日,“两会”结束次日,北京一天内轰出三块地王,全部“央企制造”,中信地产、中国兵器装备公司各下一城。
另一块地王——北京大望京一号地,远洋以40.8亿元拿下。
脸疼,自家人打的,高层当然很不开心。
3月17日,在国务院高层要求下,监察部、住建部、国土部、外汇管理局、国资委、银监会六部委组成监察组,找参与搞事的央企挨个问话。
第二天,国资委火速宣布除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其它央企必须限期退出地产业务。
话音刚落地,远洋地产的“爷爷”中远集团赶忙表态,半年之内清出间接持有的全部远洋地产股。那会,中远集团控股(51%股权)的中远国际持有远洋地产16.5%的股份,等于间接持有8%。
此后一年内,中远逐步退出远洋,中化也拔腿走人,两个央企大股东各奔前程。
就这样,三太子误烧夜明珠。远洋后来的人生,用内幕君改编的两句歌词说就是:
命运总是颠沛流离,命运总是曲折离奇。
2
远洋地产成立前15年,岁月静好中有过高光时刻。
1993年,远洋地产前身中远地产创建,航运巨头中远集团全资持有,一直盘踞北京搞开发。
2001年底,中远决定对远洋地产进行股权重组,次年,另一巨头中化集团入股,双方各持50%股份,远洋从此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公司再次改制,成为拥有七家股东的中外合资企业。
中化在搭上远洋号的同时,着手造了另一地产平台方兴地产,也就是现在的金茂。
这并没有妨碍远洋扬帆。
08年金融风暴前夜,远洋赴港上市,在当时被称“红筹第一股”,全球房地产企业第三位、国内第二位的融资规模,风光无限。
然后就上演了“误烧夜明珠“的戏码,拿地王操作不当,一次偶然,戏剧性连连。
从那时候起至今十年,盘旋在远洋上空的关键词是“改革”。
不是在改革,就是在通往改革的路上。
一方面,业务调整频频,从单一地产开发走向多元化,先是“四元”,后是“五元”,最后又回归聚焦地产主业。
另一方面,组织架构常动刀,三级架构变二级,去事业部化,而后又恢复事业部体系,兜兜转转,一番收权又放权。所以,业内对远洋有这么个评价:
是除万科以外最爱“折腾”的地产公司。
可别说,这俩还真有一些相似性。万科常说自己是危机感驱动的公司,焦虑驱动变革,就有了“海盗行动”、“大江大海计划”、“八爪鱼战略”、“巩固提升基本盘”。
远洋则喜欢说自己是战略驱动的公司,因此常常推陈出新,大小战略不断:从“海鸥I”到“海鸥IV”,大战略五年一变;“七横十二纵战略”、“背包人制度”、“4+8管理体系”,小战略三年一调。
因此,幕后总导演——远洋掌舵人李明收获一个称号:
战略发明家。
据说,“背包人”制度的研发用时5年,动用IT部300多人,把一个开发项目的各个环节都穷尽了。
远洋这样做试图想达到一种理想状态:把每一个环节的背包都落实到个人头上,干活的人有肉吃,所以每个人都会去抢自己能干的背包,房地产开发都是阶段性的工作,这样一来,每一项工作都能找到牵头人。
从拿地到销售,“背包人”梳理出的动作多达一万七千个。出发点是好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只是这样那样的“变革”,很难跳出“形式化”的桎梏。
3
调整本是为适应市场变化。
大家都坐过公交车吧,人多拥挤的时候,左挪右挪或者转个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争取更大的空间。
从这点上看,远洋“折腾”的结果略显遗憾,没腾出更多空间。
2015年提出多元化,2016年公司确立“四三二一”的四元业务资产配置比例,即住宅开发占40%,不动产开发投资30%,房地产金融业和客户服务业务分别占20%、10%。
2016年又添一项“产品营造”,形成“五元”格局。
按照李明的意思,住宅开发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远洋在做的所有调整都为适应未来。他说:
“未来的商业两件事适合做,一是做人多的事,二是做钱多的事。远洋主要做前者。”
经过4年探索,远洋多元化收效甚微,至少不怎么外显。拿2018年业绩来说,物业开发业务占到总营业额的86%,设想中的“四六开”还在设想中。
2019年,远洋再次调整战略,表示未来要聚焦主业,然后连着剥离养老、长租公寓等多元化业务。前阵发布2019年业绩报告时,远洋再次强调聚焦主业稳增长。
换句话说,颠沛曲折,“折腾”一番回到了起点。
作为老牌20强房企,远洋这几年没赶上趟,江湖地位一路下滑。万科首开纪录,创下行业“千亿神话”的2010年,远洋销售额是214亿,行业16强,此后5年都在20强阵营。
启动多元化后至今,远洋再也没叩开过20强的大门。
不过,老江湖的影响力还是在的。成都远洋太古里,至今还是中国商业地产的教科书。
4
说远洋和万科相似,除了喜欢“变革”,还有另一方面:它们都曾是险资围猎的标的物。
这是股权分散或者说股权多元化之下暗藏的风险。
事情始于2009年。
那年10月《保险法》修订后,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打开一扇天窗,中国人寿借机驶入远洋。
一出手就是58亿港元,买下16.57%股权,成为远洋第二大股东,紧接着继续购入中化持有的4.23亿股,持股比例增至24.08%后,中国人寿成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中远和中化功成身退。
中国人寿入局倒还好,都是国家队,做事还讲究个分寸。
2015年底,安邦深夜敲门,远洋差一点改旗易帜。
在安邦入局之前,远洋地产维持了四五年的三方平衡态势,即中国人寿和港企南丰集团以及李明为代表的管理层三足鼎立。
安邦一个月内两次举牌远洋,并接过南丰清仓的股权,一时间直逼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
最终战火没有更旺。
2017年吴小晖“出事”后,安邦开始走向飘摇。如今,远洋的大股东还是中国人寿,持股29.59%。替代安邦出现在二股东位置的叫“大家保险”,持股29.58%。
这家公司受让了安邦人寿、养老、资管的股权,同时接盘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及负债。
2019年“大家保险”成立,出资方有三个: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是大股东,持股98.23%。
在它背后站着的叫财政部。
5
动画版《西游记》的片尾曲,大家应该都会唱: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这首歌名叫《一个师傅仨徒弟》,光看名字,你会发现没白龙马什么事。后来,大概是传唱度实在太高,歌词第一句过于好记,大家就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白龙马》。
也就是说,过去的故事,主角既定,未来的故事仍有变数。
如今重回赛道,重新聚焦地产开发主业的远洋,变不成万科那样的孙大圣,但节奏踩对了,还能争取一下……
做个沙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