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语文课
昨天陪女儿上了一节网课。学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枫树上的喜鹊》。写的是“我”对渡口枫树上喜鹊一家的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比较特别,渡口、船、枫树、鹊巢都是真实体,对喜鹊妈妈的行为描述则是童话般的想象。文中一些细节令我很纠结。比如我打渡口经过是如何发现巢里有6个小宝宝的呢?把"鹊,鹊鹊鹊"想象成教″α、o、e″也比较牵强。
想起前段时间听女儿背″平时多助人,急时有人帮",这里暗藏了一种轮回报应思想,忽略了乐于助人本身就是一种善与美。
突然觉得小学语文课文应是根据阶段目标进行设计,经典的诗文做为课后实践。
任何文章都应有逻辑、有气质、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