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考上清华,1次考上北大,1次考上复旦,“史上最强高考生”记得吗?
这两天有个小哥火了。
理由很简单,他考上了两次浙大,两次都退学了。
2007年,李贝尔以549分,全校第二的成绩考进了浙大。但当时自己沉迷游戏,平均每天要花上12个小时。结果一个学期下来,一共28个学分,最后只拿了12个学分,挂了一半多。因为浙大一学期修不满15个学分,就会警告,第二学期会退学,所以李贝尔大二就退学了。
后来,再次高考自己成绩也不错,还考上了浙大。但可惜自制力不足,又再次退学。
此后家庭因此发生变故,最后痛定思痛,李贝尔还是在家人帮助下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评论区里佩服惋惜都有。
但最吸引人眼光的还是这两条啊。
这是什么操作?
哪位神人上清华能跟玩儿一样?还能为了奖学金去复读?
查了一下,居然是真的,而且说的就是一个人——张非。
4次参加高考,考上了2次清华,1次北大,1次复旦。
“四川考霸”的名号都喊出来了。
这高考经历贴出来真的是起伏跌宕。
好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张非为什么会频繁被退学?
原因很眼熟——沉迷网络。
据西安晚报报道,张非介绍,到了北大以后,全新的学习环境一度让他兴奋不已,学习也充满了激情。“但是可能还是玩游戏,控制不住自己。”对于张非所说的情况,我们也找到了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同班同学,从他们那里,记者找到了更多解读张非的答案。
据张非在北大的同学回忆,当时全班同学都知道张非的网瘾很大,性格也很内向孤僻,平常也很难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但同学们都比较欣赏他,认为他非常聪明。据同学回忆,那年是有一个程序设计,他们大部分的人一两周才做完,他就用了一个小时,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程序,反正也完成了,大家都觉得他很强。
因为完全沉迷于网络游戏,张非再也无法跟上北大的学习,2004年张非在北京大学被迫退学后,学校出具了学习成绩单,从上面能够清楚地看到,总共18门课程中,张非的力学、线性代数,以及电磁学等7门学科都不及格,而最低的仅仅只考了5分。
北大被退学,张非再次考进了清华。
2004年8月,张非选择了南充市十一中再次复读,在第二年高考时,最终以703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张非能再次考上清华大学。这对于他父母来说,无疑得到了极大的宽慰,然而,据张非父母亲介绍,张非就读清华大学以后,仅仅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又旧病复发,疯狂地迷恋起了网络游戏。害怕孩子再次荒废学业,张非的母亲专程赶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看管照顾儿子。
张非的母亲告诉记者,到了2006年10月份,张非的学习已经有5科都亮起了红灯,不及格学分已经超出清华规定的20分的底线,随时面临着被清华要求退学的尴尬。对于张非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情况,他的同班同学宋瑞强评价说,张非是一个怪人。张非在清华的同学告诉记者,张非孤僻怪异的性格,让他很难与同学们沟通,再加上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张非的网瘾越来越大,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2006年底,张非不得已自动选择了退学,再次遭受这样的打击,处于痛苦之中的张非感觉到了绝望,为此,张非有过轻生的念头。
好在他没有放弃。2007年,张非以677的高分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
这一次他对记者说,他将以顺利修完学业作为第一目标,“自己决不会再被退学!”
不过在媒体报道的过程中一直都有一点质疑。
张非反复参加高考是为了奖学金吗?
2003年,他考取北大后,获得了岳池中学三千元的奖金;
2004年,他从北大退学到南充十一中复读,和十一中签订了十万元奖金的协议,第二年张非顺利考上清华,获得了这笔奖金;
2006年,他又从清华退学到南充十中复读,与十中签订了五万元的奖金协议。
但是,据张非父母透露,南充市十一中的十万元奖金,他们只拿到了五万。剩余的五万元,南充市十一中要求张非以自愿的名义捐赠给学校。
张非母亲祝明灿说:“他们对外面宣传,广告打的时候说的是十万,实际我们只得了五万块钱,他们是民办学校,他们为了生源,打的这些广告。”
无论怎么样,张非确实是收到钱了。
不过,张非却表示,相比他的付出来说,这笔钱根本没有吸引力。奖学金根本就无法弥补退学造成的损失。
记者:外传一种说法,说你多次参加高考是为了赚取高额奖学金?你有拿过奖学金吗?
张非:奖学金是拿过:岳池一次,学校奖3000元;南充11中一次,奖励5万元。但我决不是为了奖学金而高考。事实上,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高校以高额奖学金抢内地状元,为什么没人去关注?这种说法,对我是一种污蔑,我决不可能因为奖学金而放弃学业!
2007年,张非入学清华之后,媒体上再也没有过相关报道。
但或许这是一件好事,张非能成为一个普通的清华毕业生,而不是再一次成为报道中的“四川考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