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配谈「性」和「爱」?呵呵……
作者| booka
来源| 影探
胡大爷六十岁出头。
老婆心脏不好,先后动了两次大手术,连带着高血压、糖尿病综合症一堆。
治了七年,到底还是没把人留住,走了。
要说遗憾,不是没有。
这些年,老婆身子骨弱,看着守着却折腾不得,两人一直分房睡。
说白了,胡大爷不“性”福。
老婆走后,消沉几年,胡大爷才算是回了春。
湖北、湖南、东北各地的女朋友没少交。
热恋来得迟,烧得却旺。
鸳鸯浴也洗过。
在北京大栅栏电影院也“办”过。
女朋友就说:“你这体力,年轻小伙子未必比得过”。
大街上,胡大爷就能跟女友吻起来。
一群人停下来盯着看:
嚯,这老头,行啊。
怕什么,年轻人亲就没事,老年人亲也不犯法啊。
只是折腾了几年,转了几遭,婚事终究没定下来。
家里有女儿把着门呢,怕胡大爷受骗。
退休金、北京的房,总归是有人冲着来的。
一切便又回到原点——
北京菖蒲河公园,老年人相亲角。
成千上万的“胡大爷”从这来来去去,为爱奔波。
而这,也只是中国老年人求爱市场的一隅。
胡大爷,也不过是万千老年人孤独的缩影。
(以上出自《和陌生人说话》真实访谈)
重庆洪崖洞“相亲角”
上海宜家“相亲角”
01
黑龙江有一档电视相亲节目,叫《相亲相爱》。
2016年开播,一周三期,播到今日,也算长青。
录影棚搭地简单,流程设置也十分老套:
自我介绍、互问问题、留灯灭灯。
看对眼了,牵手就走;看不对眼,算咱无缘。
但,这嘉宾却有点不一样。
起至四、五十岁,上至六、七十岁。
离异的、丧偶的、老来未婚的。
中老年人相亲专场,那是别开生面地硬核。
关心什么,就问什么。
问什么,就答什么。
男:“你有什么不良习惯吗?”
女:“吃了还饿,算不良习惯吗?”
男:“做饭洗衣服没问题?”
女:“我吃饭还没问题呢,吃饭都比你吃得多。”
不藏着掖着,就实事求是地来。
退休金具体到几块几毛。
务农具体到几亩几分地。
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俗称双保,齐不齐全。
大病险与意外险,入了几样。
子女几人,家住何处。
身体状况如何?
男:“做过手术吗?”
女:“做过绝育。”
这问题较起真来,也十分有趣。
男:“身体状况是不是不好?”
女:“身体状况是好,但生育我是不能生育。”
男:“吃不吃药?我一年都不吃一片药。”
女:“我二年都不吃一片药。”
以上,也只是基本入门条件。
物质条件、身体状况固然重要。
余下的日子,最好还是要找个知情识趣儿的老伴儿。
审美要在线,爱好要广泛,才艺要精湛。
穿着打扮,时髦赶趟。
泫雅同款 👇
才艺表演,神采飞扬。
顶东西、练武术、八卦掌。
实在不行,劈个叉,也算四肢柔韧,身怀一技之长。
男能武,女能文。
文词雅句,张口就来:
“我如果爱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互相致意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表白时,更要旁征博引:
“我愿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愿陪你到天涯海角,直到生命的终点
在外面我是熊大木笔下的穆桂英,领军挂帅驰骋疆场
在家里,我又是曹雪芹笔下弱柳扶风的林黛玉”
但太高端,对方就会有压力:
“咱俩的文化差异太大,我初中毕业。”
太直白,对方可能承受不来:
强吻 👇
拿捏好度,把握好寸。
嘴要甜,才能博好感:
“玉肌花貌,多情爱笑
下至十八,上至八十八
我们如果有缘,都可以成家”
中老年相亲竞争,远比年轻人想象的要激烈。
择偶标准,也远比年轻人以为的更“严苛”。
02
七旬大爷相亲,择偶标准:
“不漂亮没有钱的50岁女士。”
六十出头都不行,必须要五十。
这还不是个例。
另一位75岁的大爷,欲与一位50岁大姨牵手。
年纪差两轮之多,主持人劝两人考虑清楚。
大爷回复:
“我的身体肯定是行,没有那个能力也不会找年轻的。”
这话,你品,你细品。
喜欢年轻漂亮的,也不遮掩。
自己的优势劣势,活过大半辈子的人,一清二楚。
“想要年轻漂亮有素质的
我可以给她双层的爱:既有父爱,又有两个人的爱
因为我是一棵摇钱树”
偷偷说一句,大爷是集团老总。
女方回话更直接:
“我要给你伺候走了,你给我多少钱。”
这话,年轻人敢想,不敢说。
但也有人只想找年纪大的。
男:“今年51岁,找个60岁左右的,不想接纳同龄人。”
女:“我今年69岁。”
男:“无所谓的事。”
女:“姐给你爆灯。”
有人看年龄,有人看文化。
男:“主要是我没有文化,我想找一个有点文化的。”
女:“只要感情在瘸子也能爱,满脸麻子放光彩罗锅更有派。”
对另一半,有坚决不能退让的原则:
男:“不打沐浴露我接受不了,那睡觉一点不滑溜。”
女:“我看你是个大男子主义性格。”
但也不是个个都为爱勇闯天涯。
也有人小心翼翼,情关难过。
网红直播阿姨,对人有情,人家也对她有意。
临牵手又退缩:
“我现在吧,还挺有点难处。
感情的事把我折磨的死去活,可以说我也是一个莫得感情的人。”
还有位大爷,生性羞涩。
连女人的手都不敢牵:
“不足之处,就是不敢和女人接触。”
得,这就是重在参与、挑战自我。
有人专门为相亲买了辆宝马X5,邀请女嘉宾开着宝马去种地。
有人满口牙掉光,说话含糊不清,现场戴起牙套。
有人着急忙慌,说家里还养着猪等着去喂。
笨拙。尴尬。土味。
不合时宜。令人发笑。
岁月到底带来了什么?
好像,它让一个人活得越来越浮在表面。
不体面且俗不可奈。
但是,表面之下,你知道它让人扎的根有多深吗?
03
有一位退休的大爷,在现场问了个问题:
“从未在一起遗憾?还是在一起但没走到最后遗憾?”
丧偶的人总爱说,没走到最后遗憾。
太难释怀。
5月17号,丈夫溺水身亡。
9月16日,妻子、一双儿女车祸去世。
他们总是把日期记得清楚,再提起也是哽咽。
那位失去妻子、儿女的男士,后来资助了一位学生。
学生长大后,又鼓励他来相亲。
她对在场的女嘉宾说:
“他在我心中是一个英雄。”
这么好的人,她也想回馈他一点。
有一对大爷、大姨聊了几句,就牵了手:
女:“你那头发咋白了呢?”
男:“我媳妇有了这五年病啊,晚上睡不着觉熬的。”
女:“什么病啊?”
男:“乳腺癌,后来转移到肝和腰脊椎了。”
女:“我爱人也是,肝癌,一个月就没了。”
两人牵手的时候,大姨笑着笑着又抹眼泪,说谢谢所有人。
谢谢让她的后半生有依靠。
重情重义的两人,从不求做对方心里的唯一。
搁不下,一辈子就搁不下了。
两个人一起担着,比一个人担着强。
还有一个离奇的故事。
大叔八岁没了母亲,十岁没了父亲。
流浪在外的时候“捡”了个妻子,妻子是从夫家逃出来的。
被夫家告上法庭,终于摆脱了婚姻关系。
妻子又查出得了癌症,大叔赚钱凑钱给她治。
两人一起相伴走过22个年头。
常情常理难以解释,厮守的岁月便是答案本身。
还有一位女教师,讲自己儿子时脸上总带着骄傲。
可是儿子去世后,留下了60万字的作品,她却不敢看一个字。
还有一位大哥,幼时父母去世,丧葬费是和姐姐一起借的。
不停地打工、赚钱、还债。
最难的时候,是回家的时候。
等他的永远是空无一人。
一熬,便熬到了这把年纪。
这个节目,真是让人笑着笑着又哭出来啊。
04
2010年,导演郝杰拍了部片子,叫《光棍儿》。
封面也是生猛的很:
荡起的红裙,围观的人群。
片子讲的是一群留守在农村,仍有性需求的老年人。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
“老年人赤裸的性需求,让人恶心,引起极度不适。”
而文章开头的那段采访,被点赞到高处的评论是:
“这些老流氓,有啥好采访的。”
就像《相亲相爱》这档节目。
许多人坦言,是瞒着子女来的。
更有甚者,子女威胁,若来参加这档节目,便断绝亲人关系。
憋着吧。
别丢人了。
多大年纪了。
孤独到死吧。
图源:匡扶摇《爱情扛不住者们》
衰老成为一个诅咒。
老了,一旦顽强,就变得不慈祥。
老了,一旦出格,就是为老不尊。
衰老,是带着一股腥味的。
别靠近,别触碰,捏紧鼻子摇头便是了。
可是。
是谁规定,老年人没有“性”和“爱”的权利?
是谁规定,老年人没有“性”和“爱”的自由?
就像电影《恩娇》里所说:
“你们的年轻不是你们努力的奖励,我们的衰老也不是我们犯错的惩罚。”
图源:电影《恩娇》
2014年,著名性学家潘绥铭搜遍《中国期刊全文库》,一共找到4篇关于“老年性生活”的文章,其中一篇还是文学评论。
他感慨:
“这个社会怎么啦?人人都知道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来关注老年人的性问题呢?”
在由他所写的《给“全性”留下历史证据》中指出:
从2000年到预计的2015年,在我国的老年男女中,“乏性”的人(每个月不到一次)已经从66%大大地下降为47%,而“有性”的人(每个月1-3次)则从25%上升到了39%,“富性”的人(每个周一次或者更多)也增加了大约5个百分点。
图源:电影《酒神小姐》
但,随处可见的报道在妖魔化。
吃定了老年人公共话语权的缺失。
问题不用深思,全推到“老”这个字身上便可以。
放大,放大,无限放大。
性,本身是脏的。
碰上老,更脏。
爱,本身是纯的。
碰上老,就变浑了。
以一人之错,代表群体。
以一人之失,制造对立。
所以有人说:
我时常觉得缺乏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
这三种概念,分别对应人生的三个支点:身体完整、灵魂充沛、生命价值。
可偏偏是避谈性,不说爱,忌讳死。
看了《相亲相爱》,脑子里总是回荡着一位嘉宾说的:
“我热爱生活,但生活没有热爱我啊。”
带着绝望。也带着期望。
衰老从不是原罪,性是朴素自然的愿望。
它不猎奇,只是孤独无处安放。
最后我们接着讲那位胡大爷的故事:
公园的年卡,上面有妻子的照片。
她生前去的地方很少,胡大爷便把它随身带着。
就当是带着她。
有一天,胡大爷在妻子常去锻炼的地方坐了好久。
坐到深夜。
想她可能在那边受了欺负。
先忍忍吧。
胡大爷觉得,反正等不了几年也会去陪她。
儿女总是不在家。
电视上的节目,一宿一宿地开。
风扇呼呼地转。
睡过去,醒来。
又是倒数的一天。
嘀嗒,嘀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