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6.8%!一季度各项指标低于预期,但已是令人鼓舞的成绩单了
▼ 文 铭华君
人类以后将把历史分为新冠疫情之前(BC),和新冠疫情之后(AC),就像人类划分公元前,与公元后一样。
——弗里德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世界是平的》。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4月17日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其中核心指标GDP下跌-6.8%,比预期数略低。
而投资萎缩-16.1%、消费同比下跌-19%,外贸进出口出现-6.4%的下滑,整体形势异常严峻。
尽管全球疫情不断加深,但IMF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预期成长1.2%,而2021年则会到达9.2%,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发动机。
1、外贸出口面临巨大承压
虽然一季度的外贸形势极度困难,但也有一些亮点呈现: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3月份进出口总额24459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2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尽管《华尔街日报》曾预期三月出口会持续暴跌-15.9%;而实际仅微跌-0.8%,深V反弹的态势明显。
而进口的部分,三月份意外反弹至增长2.4%,反映出中国内需市场正逐步复苏:
与之形成参照的,且直接反映中国内部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则是快速爬升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
从1-2月的35.2,大幅攀升至52,一举跨越50的荣枯分水岭: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复工率逐步上升,内部经济活动逐渐加温,恢复正规。
但纵览国际情势,中国2020年度的外贸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艰巨。
预计到四月底,美国失业率将会冲到20%,总失业人口将会到达3000万左右。
欧洲与美国疫情持续失控,将会使中国外贸订单在下半年面临骤减的危机。
另外,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也呈现断崖式暴跌。在美国民众收入骤降,失业率暴增的情况下,来自于欧美的订单的匮乏,将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对于2020年的外贸进出口而言,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2、消费市场萎缩严重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
可以看出,虽然消费略有反弹,但各地依然在严控群聚性活动,对于民众的消费影响依然很大。
与之对应的是,一季度失业率突破6%,一季度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3.9%,全国城镇CPI上升4.9%。
这几个核心数据,反映出经济情势较为严峻。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失业率创新高,且人均收入减少,居民消费心理将趋向于保守。
而与之相对,就是存款余额一路飞涨,同比大增13%。
这样的统计数字是令人担忧的。
但数据也深刻反映了疫情灾难的当下,普通民众面对公司裁员,市场景气不佳等难以预料的情况下,保守型消费习惯的养成。
尤其对三产等服务业占比较高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而言,此次疫情的打击是尤为巨大的。
下图2017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排名前十的城市,几乎均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而对照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十的城市,几乎也与三产占比较高的城市高度重叠。
因此,对于头部中心城市而言:努力降低失业率,实质提高收入,并提升消费能力,对于中国2020年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美国三月份通过的“2万亿美元救市法案”,重点无外乎三个方面:减税降费、降息、提高补贴。
例如,降息可以实质减轻企业的负担,通过降薪而非裁员的方式降低成本,避免进一步推高失业率。
而大规模的减税,譬如提升个税的起征点与专项抵扣,使得民众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再配合精准的补贴政策,提升消费能力。
作为新一线城市的南京,曾在三月中旬率先推出总额超过3.18亿的消费券,令全国印象深刻。
而此举,也极大拉动了该市的消费市场,值得称赞。
另外,如果能够借鉴08年金融海啸期间,曾大力推动的“家电下乡”活动,对消费品进行补贴升级,也是可行的思路之一。
例如国家对5G手机及终端进行补贴,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也可保持通讯产业竞争力,并可有效巩固中国在5G领域的世界优势;
譬如鼓励民众及其子女参与远程教育,在线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同时,亦可拉动教育消费;
尤其对类似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可以提出减免车牌费,降低购车税等政策,拉动大宗消费,同时振兴汽车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疫情的新常态下,注重娱乐及文化领域的消费,对于缓解处于压抑环境下的民众而言,也是相当必要。
历史的实践也证明,美国电影文化的繁荣与输出的奠基石,来源于二战前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
因此,消费市场是否能够及时振衰起敝,走出V型反转的局势,也关系到本年度的经济发展是否可以尽力达成。
3、不能放松的制造业投资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制造业领域投资降低-25.2%。
今日的投入,就是明日的产出。
为了维持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扭转产业链外移的风险,对于制造业投资的下降,有必要引起充分的警惕。
尤其最近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提出,美国制造业公司如果撤回本土,美国政府将负担一切费用。
无独有偶,日本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也宣布投资22亿美元,协助日本制造业公司撤回本土,避免过于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但一季度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迅速反弹,则显示出中国依然杰出的工业实力:
在进出口形势混沌,消费市场又难以一步登天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能力、以及相应的投资力度,无疑是2020年经济发展最大的驱动力。
因此,今年除了要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制造业投资,巩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之外,还需要注重交通、民生、新基建等领域的投资:
新基建领域的工业投资,应着力加快半导体、5G基站、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
唯有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实现产业升级,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对于交通方面的投资,则应着力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重点建设高铁、高速公路。与机场综合枢纽。
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将有力推动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对于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具体的目标:
旧城改造所拉动投资,譬如加装电梯与小区更新,下水管道的雨污分流等,也是惠及万民的大工程。
而涉及到的投资项目,数额也较为庞大:
优先级一:水电路气网;
优先级二:电梯、停车库等配套服务设施;
优先级三:物业管理与公共服务;
4、展望
世界各国花了几十年促成的全球化架构,正在疫情之下分崩离析。
根据IMF的预计,即便最先遭受疫情冲击,中国2020年的GDP成长,依然可能会维持1.2%。而欧美各国则是接近两位数的深度衰退。
疫情过后的2021年,中国的经济成长速度依然有可能在主要大国中排名第一,而西方各国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则会进一步加深。
这四十年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建立起了无以伦比的优势。中国拥有最为勤奋优质廉价的人才,最为快捷方便的物流,和永不停歇的生产线。
但是在中国逐渐迫近的新世纪,欧美日都感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都在考虑拿些鸡蛋,放到其他的篮子里。
新的两极格局,在逐渐形成。
经济的寒冬正在除中国之外的国家肆虐。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得多攒点柴火,给衣服里絮点棉花。
这个冬天,请多保重。
欢迎关注“铭华堂”(minghuatang520)微信公众号
-Minds Over Matters-
铭华君
2020年4月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