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道教
一、道教三宝
道教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二、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也。
三、四恩三有
道教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四、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五戒(又称为“积功归根五戒”)者: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心无贪、嗔、痴将升入色界六天,口无绮言华语、恶口妄言,将升入无色界四天,在此基础上供养三宝,广行方便,积功累德,将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灾不到,八难不侵,永脱轮回,常处清静逍遥之境。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师,拜师必须心意虔诚。皈依之后,必须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规律也。
五、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六、三障与十恶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
七、三塗五苦三塗者: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处。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以: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镬汤地狱之苦,五、溟泠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八、三元五腊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九、三灾八难
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学问博大精深,每个人都应该学一些道教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