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万万没想到!——第一架“神风”特攻机——从台湾岛起飞
第一艘遭受到神风攻击的舰船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蕴含着美日双方在决策和战斗中的大量信息。根据美军战后撰写的官方历史,kamikaze一词首次出现于1944年10月13日,对美军航母富兰克林号的战斗描述中:“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在台湾外海日军的反击战中因神风擦过其飞行甲板而受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该书为美军战后进行总结时撰写的著作,而kamikaze一词也是遭受到有组织神风后,结合情报系统得出的结论。富兰克林的真实情况必须结合当时的战斗报告来探究。
从12日早6时17分放飞第一波战斗机开始,到13日晚的近两整天内,富兰克林贡放飞了254架次飞机来袭击日军位于高雄附近的船运,击沉中小船只4艘,击落7架敌军战斗机;本机防空炮火击落了1架战斗机、1架轰炸机 和1架鱼雷机。
在13日晚,日军发动了有一定规模的袭击:富兰克林的雷达屏幕上显现出大量未经过确认的敌机;在这之后,4架一式陆攻在低空对富兰克林发动了薄暮奇袭。敌机投下两发鱼雷,分别从富兰克林的艏部和艉部通过。其中一架一式陆攻在富兰克林的飞行甲板上坠毁,擦过飞行甲板并在另一侧坠海;第二架一式陆攻被富兰克林和企业共同击毁;第三架在投弹前就被击毁;而第四架遭巡逻战斗机击毁。在这场袭击中,有1人阵亡,9人重伤。
根据富兰克林的战斗报告,这四架一式陆攻是在大概50-75英尺的高度对富兰克林发动雷击。[2]因此,这架敌机极有可能是在遭受富兰克林炮火袭击时受损失去控制后,撞上富兰克林的飞行甲板而后坠海,而并非刻意进行的神风攻击。在富兰克林当日的日志中,仅仅提到了日军发动雷击一事,并未提到其撞击了富兰克林。
但是克雷斯曼的神风一说并未空穴来风,第38.4特混大队的日志中这样写到:“一架一式陆攻尝试在富兰克林号上坠毁,(它)撞级了舰岛后的甲板,滑过甲板并在熊熊烈火中坠海。”很明显,如果是“尝试”坠毁,那就与之后美军遇见的神风特攻队,尤其是飞机受创后的神风特攻队无异。
虽然大西泷治郎被称为“神风之父”,但是因前任的事故而幸运当上航空部队高级指挥官的他,并不能将这一观点直接推行到作战部队中。作战部队对神风的支持要归咎于一下两位军官:驻扎在台湾一线的第26航空战队司令有马正文少将和驻扎在菲律宾的陆军第2飞行师团参谋野野垣四郎中佐。
有马正文少将对从军记者有过一套经典论述:“日本海军航空队的攻击精神十分强烈,但是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用通常的手段争取到胜利。应当趁飞行员士气正高时,采用特攻的攻击手段。”有马正文少将于1944年10月15日,也就是台湾冲航空战的第四天,亲自搭乘一式陆攻出击,被美军战斗机击落后阵亡。
虽然并无可靠材料确认,但是大西泷治郎很有可能是在有马正文阵亡后,坚定了执行特攻作战的决心。10月20日,他抵达菲律宾履职后,前任长官寺冈谨平中将向他阐述了自己认为只有执行“必死必中”的作战方法才能救国的理念,大西对此表示同意;另外,大西和寺冈的参谋长,曾任航空本部第一部课长和军需省航空需品部总务长的小田原俊彦少将从资源的角度向大西阐述了特攻的必要性:“我曾在军需任职,日本的重油和航空燃油仅供支撑半年。
我们当然应该结束战争,但是现在情况极差、资源也不足;如果我们能在莱特岛进行一举的反击,达成和谈条件,就能回到满洲事变时期的帝国状态。菲律宾将是最后的战场,天皇陛下应该也期望着结束战争。这一牺牲的历史将使日本复兴。
11月19日,大西将菲律宾的两位主要航空军官,761航空队司令前田孝成大佐和201航空队司令山本荣中佐请到马尼拉的司令部进行特攻相关的交流。由于午后要目送飞行队出击,山本中佐与其飞行长中岛正少佐的车没有按时抵达马尼拉。
比较担心的大西泷治郎决定亲自前往201空驻地于其会合。为了赶时间,山本和中岛前往附近的基地驾驶零战返回驻地,但戏剧性的是,中岛驾驶的零 战发动机出现故障,在水田中迫降,两人均受了不同程度的伤。由于山本受伤,代理司令官的副司令玉井浅一中佐和大西泷治郎一拍即合,特 攻队作战意见基本形成。
根据战后在场人员的回忆录,之后的场景大有不同:有人说玉井浅一中佐大声强迫,有人说大多数人都抱着为201空挽回颜面的想法自愿报名参战。但是无论如何,特攻队最后有24人报名。猪口力平中佐根据家乡鸟取县的古剑术“神风流”为特攻队取名为“神风”;大西泷治郎按照本居宣长的和歌「敷島の大和心を 人問わば 朝日に匂ふ 山桜花」(汉译:大和之魂何所依,朝日山下樱如云)为各队起名为敷岛队、大和队、朝日队和山樱队。
1944年10月20日晨,大西在201空驻地,对神风特攻队队员进行了一次出击前训话。并同他们每个人握手。随后,大西泷治郎命令副官撰写了神风特攻队变成的电文,向联合舰队、海军军令部及海军省各部发报,这标志着神风特攻队的正式成立。
21日13时15分,陆军的百式司令部侦察机发现了美军舰队,特攻队随即准备进行第一次出击:目前201航空队被分成两队,副长玉井浅一率领宿务岛的大和队;飞行长中岛正率领吕宋岛的敷岛队、朝日队,在出击之前,玉井浅一对所有特攻队员进行了目标选择的强调:以航母为第一攻击目标,大型、中型、小型依次攻击;然后是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16时25分,宿务岛和吕宋岛的三支特攻队(敷岛、朝日和大和)同时起飞,开始寻找未知中的美军舰队。
按照一般的小说写法,第一次攻击必定会是一次成功的攻击,但是战争并不是小说。出击的敷岛队和朝日队并没有找到美军航母;大和队的确发现了美军航母,但是出击的三架零战(1架掩护,2架攻击)中的掩护机和2号机(大坪一男一飞曹机)因天气较差而返航,大和队指挥官久纳好孚中尉机不知所终。由于没有队友进行观测,久纳机是否取得战果也无法进行判断。消息传回指挥部时,玉井浅一只能在报告中写到:“根据他本人对于特攻的热情和他的性格判断,久纳应当是冒着恶劣的天气队对敌人进行了应行的攻击。”
那么久纳是否成功撞击了美军的航母或其他军舰呢?在1944年10月21日,的确有一艘盟军船只遭受了日军飞机撞击: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重巡洋舰澳大利亚号。当日早上6时,日军飞机开始对位于莱特湾内的盟军支援舰队进行轰炸。一架飞机,据同行的什罗普郡号重巡洋舰判断为九九式舰载轰炸机,向什罗普郡进行俯冲攻击,但在防空火网下濒临解体。这架严重受损的飞机在低高度进行平飞,撞向了澳大利亚号的主桅。
即使这架飞机的部分已经被破坏,撞击产生的碎片和燃油也覆盖了整个澳大利亚号的舰艏。在这场袭击中,澳大利亚号共有7名军官和23名水兵阵亡,包含舰长迪查纽科斯上校。那么这一场撞击是否是久纳中尉执行的特攻呢?很显然,不是。根据澳军的报告,这场撞击发生于当日早6时,而久纳出击的时间为当日下午16时,除非澳军使用的是地球另一端的时区系统,否则久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撞击到澳大利亚号巡洋舰。
那么这架飞机是一架神风特攻机吗?很显然,也不是。根据战后日军对各批次神风特攻队未归还者的统计,海军在10月21日仅有久纳中尉一人未归还;而陆军的首个未归还飞行员出现于11月7日。
但根据乔治·吉尔所写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官史,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是第一艘遭到神风攻击的盟军舰船;他的论据在于当场的舰船记录:大多数舰船上的瞭望哨都认为该机为“尝试撞击”澳大利亚号,而不是“失控坠机”,这与美军对富兰克林遭撞击时的描述大致相同,是通过最后的飞行姿态来判断是否为特攻机,但这并不可靠,即使澳大利亚号的报告中也认为是suicide attack。
10月21日当时,澳大利亚号属于盟军第77.3任务编队,是77.3.2任务编队的旗舰。根据77.3任务编队司令(第15巡洋舰编队)的报告:“一架飞机——撞击<crashed>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造成损伤及伤亡。”而参考编队中位于澳大利亚前方的博伊西号巡洋舰的报告,该机从圣佩德罗湾南方飞入,在澳大利亚号舰艏附近被击中冒烟,而后向博伊西号冲去,在博伊西号面前遭到了密集炮火的射击后转向东侧,完成180度的转向后撞向澳大利亚号。
博伊西号舰长在防空报告的注解中提到了两个关键信息:其一是日军并不是仅仅派出了这一架轰炸机,在巡洋舰编队以南的运输区域,也有数架日机承受着防空炮火进行攻击;其二是博伊西认为,自己的炮火(向西侧)封锁住了敌机向东转向的路径,迫使敌机转向多山的西侧,然后对澳大利亚号执行——自杀撞击<suicide crash>。
如果仅仅向博伊西号观测到的那样,这架飞机在巡洋舰炮火中转个圈后击中澳大利亚号,这极有可能被简单归结为是一次神风特攻,至少比富兰克林的可能性大。但是,联系一下日军派出多架次飞机进行袭击和并没有选择冲向战列舰队的客观事实,就会发现,这架飞机并不是一架专门的神风特攻机,应是在轰炸任务失败之时,飞行员做出的自我决断,和1942年时的撞击行为并无二致。莫里森在他的专著中也表明了这一点。
那么袭击澳大利亚的飞机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简单地通过美军报告中的“九九舰爆”来判断就会陷入误区。当日海军并未派出九九舰爆针对莱特岛的登陆舰队进行袭击:第一航空舰队仅有神风出击;第二航空舰队尚未完成在菲律宾的部署,没有向莱特岛的出击能力。排除了海军航空队后,剩下的就只有陆军航空队了。距离莱特岛佩德罗湾最近的陆军飞行部队为第2飞行师团,驻扎在宿务岛和内格罗岛。
在19日午后,飞行第28战队的百式司侦发现盟军舰队进入佩德罗湾后,第二飞行师团立刻做出了战斗部署。计划在拂晓时间使用8架战斗机进行攻击(5时30分出击)白天使用轻型轰炸机进行袭击,晚上派出6架重轰炸机进行袭击。但20日情况进一步恶化,大本营决定强化菲律宾的陆军航空力量,将第7飞行师团的大量部队调入菲律宾,第2飞行师团也就加强了针对莱特湾盟军部队的轰炸。
21日日出之前,第2飞行师团起飞了几乎全部的可用袭击机队(飞行第65战队),在战斗机(飞行第19战队)的掩护下突入佩德罗湾区域。根据战报,第2飞行师团损失了3架九九式轻轰炸机,2架百式重轰炸机和2架三式战斗机。撞击澳大利亚号的应当是其中的一架九九式轻轰炸机。这次袭击后,归属于第2飞行师团的第26战队、19战队等战队几乎无飞机可用。
这样也就表明了,海军的第一次神风攻击并没有取得结果。23日,大和队再次向莱特湾出击,佐藤馨上飞曹机遭盟军巡逻战斗机击落,但僚机飞还,仍然没有取得战果。不幸的是,大西和玉井构想中的“一击必杀”仍未出现。幸运的是,他们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打出。
1944年10月24日,日军针对来袭的美军舰队实行了一次航空总攻击,由福留繁的第二航空舰队执行。航空总攻击后的10月25日,是日军预期的决战日。数支日军舰队从各地向莱特湾突入,企图一举击破美军舰队。其中的水面舰艇作战,就是举世闻名的莱特湾海战。本文并不对莱特湾海战中的水面舰艇作战进行讨论,也不对常规的航空攻击进行分析,我们着重来看,大西泷治郎手中的王牌飞行员,神风特别攻击队指挥官关行男大尉指挥进行的特攻作战。
1944年10月24日晚23时,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部发表了次日神风特别攻击队进行索敌攻击的细节:
位于棉兰老岛达沃第二基地的朝日队(隶属于201航空队,战斗第301飞行队;向28方向263海里外海进击;2架特攻1架掩护)
同岛达沃第一基地的山樱队(隶属于201航空队,战斗第301飞行队;向25方向285海里外海进击;2架特攻2架掩护)
达沃第二基地的菊水队(隶属于201航空队,战斗第301飞行队;向22方向300海里外海进击;2架特攻1架掩护)
这三支特攻部队将于当日6时30分出发,若无发现,需在出击后返回黎牙实比基地补给,然后飞还吕宋岛待命出击。
25日晨6时30分,三支特攻队准时从棉兰老岛的达沃北上进行侦察攻击任务;同时,由国原千里少尉带队的大和队也从宿务岛机场起飞。最先发现美军舰队是其中的菊水队:于8时左右在苏里高东方40海里附近发现了前进中的美军舰队,其中包含5艘航母(3艘护航航母)和两艘战列舰。
菊水队、大和队和朝日队的队长机立即进行了特攻,负责掩护的盐森上飞曹机确认其中的一架击中了一艘航母的舰尾并使其起火。此时,菊水队的顶头上司,201航空队司令山本荣中佐刚刚将菊水队发现美军航母的的位置传给了第61航空战队司令官上野敬三少将,在这之后,由关行男大尉指挥的敷岛队就沿着这一总计对美军进行了突击。
菊水队发现的美军舰队为T.L.斯普拉格少将指挥的TU77.4.1,被称为“塔菲一”,下辖:
TU77.4.11(第22航母分队,由斯普拉格坐镇)其中包含4艘护航航空母舰:桑加蒙号(CVE-26)斯旺尼号(CVE-27)切南戈号(CVE-28)桑提号(CVE-29)
TU77.4.12(由于编制问题拆分的第28航母分队,指挥官G.R.亨德森少将)2艘护航航空母舰萨吉诺湾号(CVE-82)和佩特洛夫湾号(CVE-80)
TU77.4.13(护卫驱逐舰队,指挥官I.H.努恩上校)包含以麦考德号驱逐舰(DD-534)为首的3艘驱逐舰和5艘护航驱逐舰[1]
该日早上5时45分,TU77.4.1对苏里高附近的日军部队(西村舰队残部)放出了一次攻击波,包含11架鱼雷机和17架带有500磅炸弹的战斗机;6时58分,斯普拉格接到报告称,TU77.4.3正遭一支强大的敌方舰队追击。此时TU77.4.3位于其北面60英里处。7时02分,斯普拉格决定用航空攻击对其进行救援,于7时06分发出了第二个攻击波。
7时40分,TU77.4.1发现日军4架飞机(可能是零战或彗星)正企图向其发动袭击。他们向本队中的四艘不同航母执行了自杀式俯冲:各舰毫无警报发出,直到桑提号的后升降机附近被一架零战撞击,在机库甲板和飞行甲板上燃起大火。同时,桑加蒙号和佩特洛夫湾号均击落了冲向他们的特攻机(斯旺尼号报告称是他们击落了冲向桑加蒙号的特攻机),但是遭到了近失损伤。
7时52分,桑提号报告称,遭到不明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舯部造成进水,这在航母编队中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美军战后调查中称是遭到了伊56号潜水艇的袭击;但据坂本金美的《日本潜艇史》,伊56当时并不在但战后分析,可能是本舰为防止殉爆投弃的航空鱼雷在水中爆炸造成的损伤。
7时59分,最后一架特攻机。也是本次唯一一架轰炸特攻机,由大和队攻击第105飞行队国原千里少尉执飞的彗星冲向了斯旺尼号。在斯旺尼号的舯部机库中爆炸,对其造成了极大人员伤亡和结构性损害。8时20分,斯旺尼号报告称:虽然机库和飞行甲板被掏了个洞,但是所幸控制电路没出问题,升降机还可以继续工作。
桑提号的报告中称,遭到袭击的主要原因是本舰缺乏机动性能和防空炮火。[4]在今后的作战中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区域内,尤其是在莱特湾这样的重点区域。今后的战斗计划应当考虑到作战区域转移,防止其他护航空母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区域遭到敌机空袭。
山樱、朝日、菊水、大和各队的其他飞机在完成战果观测和索敌后就飞回了吕宋岛基地等候下一次出击。而日军的第二波神风也从吕宋岛的马拉巴卡特机场出发,沿着菲律宾东海岸向莱特湾出击,寻找菊水队侦察到的美军部队并进行特攻。
10时10分,关行男带队的敷岛队(5架特攻,4架掩护)在东海岸观测到了北上撤退中的栗田舰队;半小时后,关行男队到达萨马岛沿岸,在此发现了一支由4艘航母、6艘驱逐舰和巡洋舰组成的舰队。而这支舰队,就是刚刚遭到栗田横扫,因栗田的撤退而苟延残喘的TU77.4.3,俗称“塔菲三”,包含6艘护航航空母舰以及护卫单位,但因其中一艘(甘比亚湾号)遭栗田舰队击沉,仅剩余5艘航母及部分驱护舰船。
10时49分,关行男开始带队俯冲,掩护队开始观测战果:根据掩护队的观测,5架特攻机中的2架命中了一艘中型航母,该航母随后沉没;另外一架零战命中了另外一艘航母,并使其起火。另有一架撞击了一艘巡洋舰;在观测的过程中,掩护队的4架零战击落了2架美机,自身损失一架。
根据斯普拉格的TU77.4.3详报,关行男先从非常低的高度逐渐接近航母群,而后急速爬升到5、6千英尺的高空,然后开始俯冲。由于这种攻击方法美机从未见过,美军将这些俯冲的战战机统统视为俯冲轰炸机而非战斗机。
关行男机在被白平原的炮火覆盖时,决心进行转弯,直接撞进了圣洛号航空母舰(CVE-63)的飞行甲板,飞机同携带的炸弹在机库中爆炸后,引爆了堆积在机库中的炸弹和鱼雷,产生了巨大的爆炸,圣洛号在爆炸中逐渐沉没。根据圣洛号的报告,从10时53分到11时25分沉没,共有8次爆炸发生。[2]成为了神风特别攻击队的第一个战果。
日军战斗报告中起火的那艘航母应该是卡里宁湾号(CVE-68),该舰遭两架特攻机撞击。其中一架撞破了她的飞行甲板和前升降机[3],但没有造成更大的损伤;另外一架对其造成了近失损伤。另外,白平原号(CVE-66)和基昆湾号(CVE-71)均击落了来袭神风机,但被近失弹所伤。
由于护航航母在栗田舰队袭击时也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我们不能很清楚的根据总体报告来判断神风攻击给每艘航母带来了怎样的损害。但通过卡里宁湾等舰船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命中的神风飞机都能对航母的飞行甲板产生较大的损害:如袭击卡里宁湾的神风机将卡里宁湾119-132肋位的飞行甲板尽数破坏;[1]白平原号受到的近失弹损伤也造成了11人受伤。
战斗结束后,敷岛队掩护队向宿务基地发报:敷岛队发现以4艘航母为核心的美军舰队,击沉1艘航母,击伤一艘航母,击沉一艘轻巡洋舰。[2]这一封电文让因收到西村舰队在苏里高被美军几乎全歼,栗田舰队与美军航母炮战结果未明两大悲报的大西精神为之一振:以5架飞机换来了数艘美军航母的沉没和受创,美军航母舰队千余人阵亡,丧失一百余架飞机;仿佛在这样的困局中为日本找到了一脉活路。
次日,军令部总长及川古志郎大将将神风特攻队5架飞机创造的战果报告给了昭和天皇,得到了天皇“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吗?不过,干得漂亮“的回复,消息很快传到宿务基地,中岛正向其余的所有特工队员宣读了天皇的电文表示嘉奖;另外,10月30日,天皇对时任海相的米内光政大将说:”很遗憾,我们只能这样做;神风特别攻击队做的好,我对队员的死感到悲伤“。
更有戏剧性的是,作为紧急援军从台湾调往菲律宾的第2航空舰队司令福留繁中将起初极度反对进行特攻作战,但在经历了10月24日“航空总攻击“的失败和10月25日神风特攻队的成功后,被大西泷治郎说服,将位于菲律宾的第1、2航空舰队组合成”第1联合基地航空部队“,福留任司令官,大西任参谋长。此后,作为参谋长的大西就开始在全菲律宾的日军航空队中推行特攻战法,日军航空队也逐渐走向仅存特攻的境地…...
(图文转自百度贴吧“航空母舰吧”,原发帖人“lxy零零落落”)
——
——
本小狗微信公号
小狗2017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