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到17年前我们就有关注性侵的国产剧

可是第二部呢

从N号房到鲍毓明再到钮承泽被判刑,性侵这个话题一直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

过去几年,我也写了不少相关的文章,林奕含、《熔炉》《素媛》还有2017年那部《嘉年华》都写过。

今天,我想再写一部很少人提起,但是却极其有先锋意义的电视剧——

《女人不再沉默》

500

△emm……这海报虽然做得有点猎奇,但其实剧还是挺严肃的

我不知道大家对这部剧有没有印象?

它是2003年的电视剧,和反映家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同一时期推出,比《熔炉》还要早八年。

当时,《女人不再沉默》在各大媒体引起热议,就是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将“性骚扰”“性侵”“性暴力”搬上荧屏的电视剧。

500

故事由一宗没有报案的强奸案开始。

15岁的甜甜(李小萌 饰)在放学路上被一个穿女装的男人袭击,父亲斯道兰(李幼斌 饰)是律师,他认为应该报警处理,可是母亲管桂珍(娟子 饰,就是演令妃娘娘那个)却反对报警,认为这会坏了女儿的名声。

500

而甜甜被袭击的时候,女主记者苏静(涓子 饰)刚好路过,还救了甜甜。

她希望甜甜家人可以去报警,并且写了一篇报道呼吁女性对性暴力不再沉默。

可是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她自己也陷入了性骚扰当中,然后苏静发现,处于类似困境的女性有很多,绝对不只是她和甜甜两个受害者。

《女人不再沉默》讲的就是这些女性受害者反抗性暴力,将罪犯制裁的过程。

500

尽管这部剧在今天看来,制作算不上精良,道具、场景都有点简陋,BGM来来去去只有一个,剧里某些情节比较夸张和儿戏(比如女主角叫她警察好友过来就直接进了法庭采访),还有一些不必要的感情戏和开车戏(是的,以前的剧就是那么野,SM情节都有)。

但是正如豆瓣网友@蚂蚁蚂蚁说的:“该片的现实意义使得粗制滥造也被观众宽容地接受了。”(豆瓣有7.3也算不上是粗制滥造,比烂片还是好很多)

它对性侵话题的探讨,对现实的展现,甚至比现在很多国产剧都要深刻。

500

500

和安嘉和一样的童年阴影

《女人不再沉默》作为2003年的戏,拍摄时间离现在虽有17年之久,但它对性侵现象的描写,还是相对真实和全面的。

剧里的两条线,讲了两类不同的性侵事件。

首先,是15岁少女甜甜的强奸案。

500

这是一宗恶性犯罪。

施暴者是一名工厂工人,平时工作挺老实的,什么脏活都干,人也不怎么说话。

同事都觉得他人好,甚至警察来搜查的时候还帮他隐瞒。

可实际上,他是连环强奸案的犯人,看准目标就化女装尾随攻击,把生活郁郁不得志的压力发泄到女性身上。

我弱,我就找更弱的人下手,这种粗暴、野蛮的人性在这条线里展露无疑。

500

另一条主线,则是苏静的办公室性骚扰案。

这条线的施暴者汪显声则更为阴险一点。

他披着报社主编,媒体的先进工作者的光鲜外表。

500

私底下干着利用职权骚扰甚至侵犯、虐待女下属等各种下流勾当。

500

和上一个采取暴力的强奸犯不同,这位施暴者的恶,是职权霸凌。

如果你不服从,我就在职场上给你好看。

汪显声性格中有非常扭曲的一面,喜欢耍阴招,偷窥、监控他的目标。

不仅要在身体上侵占你,还要在精神上操控。

500

汪显声的形象,让人想起现实中那些顶着“精英”头衔作恶的衣冠禽兽、斯文败类。

因为角色太真实、演员演得太好,很多评论都说,这位汪显声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安嘉和都是让人背脊发凉的童年阴影。

500

500

△捏金鱼这个镜头真的吓cry。

剧情两条主线,有底层也有既得利益者犯罪,有陌生人也有熟人犯罪。

作为第一部关注性侵的电视剧,尽管不像《熔炉》《素媛》那样深入地展现人性、制度之恶,但能指出这种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并且不把施暴者脸谱化,揭示出“老实人”“熟人”也可能是犯人这点,在当年就已经很有警示意义了。

有的网友说,第一次了解到性侵、强奸这两个词,就是从《女人不再沉默》开始。

500

500

500

超前的女性意识

除了是第一部关注性侵的电视剧,《女人不再沉默》比当时很多剧超前的,是它的女性意识。

2003年,在「大女主戏」这个概念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女人不再沉默》已经是一部以女性为主体,以女性观点为主视角的电视剧。

剧里的主角,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既是性侵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性暴力的反抗者。

500

苏静,剧里的第一女主角,也是串起两条主线的关键人物。

作为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苏静聪明、勇敢,有正义感。

在甜甜强奸案之后,她就一直致力于呼吁女性与性暴力抗争。

500

尽管期间有因为主编汪显声的唆使,鲁莽地曝光了受害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对甜甜一家造成了舆论伤害。

但她认识到错误以及认清汪显声真面目之后,就坚决站在施暴者的对立面。

500

她向省市宣传部反映情况。

她以个人名义起诉汪显声性骚扰。

即便受到汪显声的打击报复,在工作上诸多刁难,甚至还P她的艳照,她也没有退缩过。

500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对理想化的人物。

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有独立女性的思想,不会被舆论和权势影响和威胁。

如果没有苏静的坚持和反抗,大概也不会有这剧里其他女性的觉醒了。

500

和苏静同一个编辑部的金丽丽,也是汪显声侵犯的对象。

可是她没有苏静那么果断和勇敢。

因为老公下岗,又要供小孩去留学,金丽丽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一直对汪显声忍气吞声,还要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虐待。

500

△其实金丽丽这个人,她除了被汪显声虐待,也是被保守的思想害了,明明丈夫是个不干活的窝囊废,可是她却宁愿忍受也不选择离婚。

这角色有软弱的一面,但同时,她也有坚韧的一面。

金丽丽哪怕要依附于汪显声的权势,但是她骨子里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利用地位欺压过其他人。

苏静刚到报社的时候,金丽丽看上去总是嫉妒苏静,老是在她汇报工作的时候闯进办公室,实质上是保护她,不让她过于接近汪显声。

500

△金丽丽总是以“工作的理由”故意打扰汪显声

原本金丽丽对是否还要继续留在汪显声手下工作是很犹豫的。

但苏静的反抗,给了她离开的勇气。

在苏静起诉以后,她决定辞职,哪怕日子过得艰难点,也不要再看汪显声的脸色,并且还答应出庭做苏静的证人。

金丽丽的这种改变,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500

然后,和金丽丽相同处境的,还有管桂珍,也就是强奸案的受害者甜甜的妈妈。

她之所以一直坚持不让女儿报警,就是因为她年轻的时候也受过同样的伤害。

而对她施暴的人,正正就是汪显声。

500

△甜甜的妈妈管桂珍是汪显声的同学,在他们读书的那个特殊年代,汪显声利用自己的身份,压迫管桂珍,让她屈服,否则就要惩治她。无奈之下,管桂珍只能听从汪显声摆布。

年轻时被屈辱的经历,让管桂珍内心一直很自卑。

就算结婚生子,有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温暖的家庭,她还是忘不了这件事。

女儿甜甜被强暴,让她再次想起自己的伤疤。

不能报警,不能让“失贞”的事情被外人知道,否则她就抬不起头做人了。

500

因为经历过那个女人“贞洁”比生命还重要的特殊年代,所以管桂珍才会对报警这件事异常敏感。

500

△虽然管桂珍和金丽丽都是不够勇敢的女性,她们的忍气吞声,姑息了施暴者。但是她们两人会这样做都是有理由的,是符合她们的身份和经历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她们一样的可怜人,她们都是可以让人共情的角色。

可是,不说并不等于伤害就可以这样静悄悄地消失。

管桂珍不仅自己没有走出来,她自卑、敏感的情绪也慢慢转移到甜甜的身上。

原本开朗活泼的甜甜,也因为精神压力,变得郁郁寡欢,还试图离家出走和自杀。

500

汪显声则利用管桂珍的弱点,威胁她,让她阻止她老公帮苏静打官司,否则就要把过去的事情爆出来。

到了那一刻,管桂珍才发现,面对施暴者,妥协退让只会让伤害继续扩大。

只有站出来,指证犯人,才可能终止这场悲剧。

500

△管桂珍最后也选择做苏静的证人,指证汪显声的恶行

《女人不再沉默》的剧名,就是指这些受到侵害的女性,都选择发声,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且和施暴者抗争。

小时候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概念,最近重看,我就想起我们这两天的热搜——姐姐来了,妹妹别怕。

原来早在17年前,我们就有一部剧有这样的女性意识,鼓励女性团结在一起,对抗性暴力。

500

500

性侵背后的社会问题

不仅在女性意识上有突破,《女人不再沉默》厉害的,还在于它敢于揭露性侵背后的社会问题。

管桂珍为什么不敢报警?

因为她害怕这个社会上无处不在的「荡妇羞耻」。

“女儿被强奸了,这怎么说都是个耻辱。”

500

苏静的男朋友不是坏人,他后来还帮助苏静对付汪显声,可是当他听到甜甜的强奸案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谁还敢娶她”?

而苏静和他关于贞操观念的这段争辩,简直可以列入教科书,教大家如何有理有据地回击各种恶臭、无耻的舆论。

500

“作为女人,如果受了侮辱,就要默默忍受?你们男人失去了贞操叫什么?叫长大成人。可以当成一种资本到处去炫耀,可以跟其他女人在一起,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结婚。

而女人呢?女人如果一旦失去了最宝贵的,或者说被人家强迫,你们男人会怎样?会不肯忍受,不肯原谅,不肯跟人家结婚。

我真恨你们男人这种无耻的论调。”

飒吧,犀利吧,我们现在的剧估计也写不出这么尖锐的台词。

《女人不再沉默》这部剧,在17年前就敢戳破性别歧视的真相,还是相当有洞察力的。

500

还有汪显声为什么那么猖狂,敢长期用职权霸凌女同事?

就是因为他背后有人撑腰。

苏静去上级投诉的时候,对方早就心知肚明:

汪显声虽然毛病多,但能搞钱啊。

500

编辑部的彭大姐,是老员工,她就提醒苏静,投诉没有用,搞不倒汪显声的。

“他们呢,就是赚钱至上,谁能赚钱谁就是好汉,不会赚钱,那就是王八蛋。”

品品,17年前的台词,现在谁敢说这样的大实话?评论里还有人说其实这部剧比《人民的名义》更直面黑暗。

500

而当苏静发现投诉无门,去找甜甜的父亲斯道兰走法律渠道的时候,一样困难重重。

这部剧当时就有普法的意识

斯道兰说,性侵案件最难的就是取证。如果是刑事案件,执法机关可以用侦查手段去提取证据。但如果是像苏静这种民事案件,就要出示性骚扰的证据和需要具体的证人。

500


剧里的这些困难,在现实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而更为真实的是,剧里的结局。

汪显声和那个强奸犯犯人最后都被抓了,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汪显声的罪名,却和性侵无关,而是买凶杀人、故意伤害、行贿。

结局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喷,这剧烂尾啦,汪显声最后居然不是以性侵相关的罪名绳之以法,那之前20集主角做的努力岂不是白费?

可如今想想,难道不是这样的结局才更现实?最近鲍毓明案才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法制课,告诉我们原来要将人渣入罪是这么难。汪显声这个结局回头看,更显讽刺。

500

现在去查阅这部剧相关的资料,还能看到当初这题材面世的不易。

导演刘二威说,题材太敏感,有些年轻演员,演了几天就跑了,怕演了性侵戏以后形象不好,一些酒店也是因为题材纷纷撤回了赞助,报审的时候也是修改了几遍才通过。

而演汪显声的演员侯天来(《人民的名义》里的陈清泉),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后来还索性把演员表的名字改成「后天来」。“为了呼吁社会帮助这些受害的姐妹们,我自毁形象也心甘情愿!”

500

△因为害怕角色观感不好,被观众骂,侯天来还改了名

可以看出17年前,为了拍出这部“敏感”的作品,幕前幕后的创作人员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制作是有些粗糙,但可以看到,想法和决心都是有的。

在探讨性侵话题之外,他们还拍出了一些对未来的美好幻想。

比如利用网络缉凶。

500

比如借助小男孩之口,说出“性侵的受害者,不应该被歧视”。

500

△全剧最阳光的小男孩郝毅,甜甜的好朋友,是马可演的,你能看出来吗?

比如斯道兰掷地有声的那句“依仗着自己暂时的权利,胡作非为,那才叫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呢。”

500

这些台词,现在看来,或许有些天真,有些理想化,但是却让人觉得珍贵。

原来在17年前拍戏,不只是为了追求流量,追求利益,而是有一群人,真的想对这个社会说点什么,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罗翔在点评鲍毓明案的时候,就提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那句让人心酸的话,“所有有关于性的暴力,都是以全社会的方式来共同完成的,所以这里面一定包括法律的缺失”。

500

其实,缺失的又哪里只是法律。

在17年前,我们尚有可以直面性侵,大声疾呼女性站起来的电视剧。

可是现在,我们除了2017年的电影《嘉年华》,影视剧里几乎已经没有同类的题材。

很想知道,这17年间,是什么捂住了我们的口?是什么让我们选择沉默?

最后用剧里苏静的一句话结束文章吧——

“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希望我们能联起手来,一起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

500

女人不再沉默!

哪怕现实中没有那么容易踏出这一步,

但我们高于现实的影视制作,

是不是可以变得稍微勇敢一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