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学俄军搞伞兵战车载人空降,因为每百人就要摔死五个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我国有一款先进的空降战车——ZBD03式伞兵战车,这是我国空降兵装备的第一款国产履带式空降步兵战车,实现了我军装甲战斗车辆空降、空投两种功能,性能达到世界主流水平。
中国空降兵是中国空军建制下的一个兵种,与航空兵、防空兵和雷达兵等兵种并列,除指挥机关,还拥有第十五空降军作为作战力量。早期的空降第十五军是个轻装的步兵军,只有少量吉普车和牵引火炮的轻型越野卡车能够空投。为了加强空降兵的机械化水平,中国从1976年开始研制第一代装甲空降战车,型号名为WZ141空降战车,实际上是一款能够空投的反坦克歼击车,在炮塔两侧安装两门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炮塔上部安装2枚红箭-73反坦克导弹,到1980年完成样车并交付空降兵试用试投。该项目在八十年代因为预算问题而终止。
时间进入90年代,我军从俄罗斯引进了部分BMD3伞兵战车技术,以此为基础开始自行研制新一代伞兵战车,2003年定型并交付使用。2004年进行首次部队试投,2006年完成整建制空投演习,标志着中国空降机械化部队形成了战斗力。03式伞兵战车已经在空降兵装备十二年,空降兵以此为基础组建了2个机械化空降团,目前共有二百余辆伞兵战车。2009年参加了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2010年至2015年年间多次参加中外联合演习和军事比武。
中国ZBD03式空降战车的战斗全重8吨,乘员3人,载员4人。最大速度6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500公里,使用单人通用炮塔,配备1门30毫米机关炮,链式供弹/125发穿甲弹、225发榴弹,弹药基数400发,1挺86式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上部安装1具AF-07C型反坦克导弹,车内备弹4枚。与俄式BMP系列伞兵战车不同,03式伞战车的结构布置与普通步兵战车相同,都是发动机前置,战斗部中置,乘员舱后置,这样可以有效增加车内容积,提高伞兵乘坐的舒适性。
03式伞兵战车的国产重装空投系统,以俄罗斯的BPS空投系统为基础研制,2003年由中航工业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研制定型,使用打开有3000平方米的四部主伞和气囊减震系统,采用无货台吊挂式设计,战车整备无需安装笨重的伞降货台,只需将战车开到缓冲气囊底座上,调低液气悬挂,然后将伞包紧固在战车顶部,就完成了空降整备。落地时,由探触杆作用解锁装置,使主伞与战车及时分离,避免侧风拉倒战车,触地前,缓冲气囊会为战车提供一部分抗冲击的缓冲力,防止战车损坏。
中国空降兵在使用03式战车进行空降作战时,并不是坐在战车上一同伞降,而是先空投战车,再投伞兵乘员,伞兵落地后寻找自己的战车,然后解锁整备,达到战斗状态。世界上仅有俄罗斯空降兵具有人车一体化空降的能力,而其他国家的伞兵均没有人车一体空投的技术。有人会问,中国在发展机械化重装空降兵时,曾经借鉴过俄罗斯的技术,为何中国没有搞人车一体空投呢。
首先,人车一体空投的技术非常难,苏联空降兵在上世纪60年末提出研制BMD-1伞兵战车的一体化空降技术,1971年研制成功新型伞降系统,并为战车安装了名为“卡兹别克-D“的减震座椅,这种蚌壳式座椅是以联盟号飞船返回舱的航天员座椅改装而成的,由此可见人车整体空投技术涉及面之广,投入之大。1973年,苏联空降兵学院的教官祖耶夫和亚历山大乘坐一辆BMD-1战车进行世界首次人车一体化空降试验,取得成功。1976年1月23日,苏联第76近卫空降师完成了使用PRSM火箭制动空投系统的载人空投。1983年,完成BMD-1伞兵战车的“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试验。但是以上试验都是两名乘员与战车同时空投,为了安全起见,直到苏联解体,苏军也没做过整车全员一体化空投。
1998年8月,俄罗斯实施了首次伞兵战车满员载人空投试验,俄军第76近卫空降师的7名伞兵,用“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乘坐BMD-3伞兵战车从伊尔-76飞机空投下来。由于BMD-3和BMD-4伞兵战车都是90年代以后发展的新型战车,俄罗斯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所以这两型战车的装备数量不多,新型的整体空投系统也没有采购多少,目前俄罗斯空降兵并不具备营级以上建制的人车一体空投能力。所以,人车一体空投技术,更多是处于一种宣传上的需要,俄军自己都很少使用。
PRSM火箭制动空投系统
其次,人车一体化空投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技术。按照理论计算,不论是使用火箭减速技术,还是使用气囊减震系统,整体空投的成功率大约在95%左右,这意味着每空投一百辆伞兵战车,将有5辆坠毁,由于人车一体空投时,乘员均需蜷缩在专用减震座椅里,用安全带捆绑着,当空降中的伞兵战车发生意外,战车里的乘员将没有逃生机会,这与拥有备用伞的伞降伞兵完全不同。使用火箭减速时,战车必须处于水平状态,否则容易因为后坐力倾覆,俄式系统使用12个主伞,必须可靠的逐一打开,如果有一个主伞打开失败,也会导致战车坠毁。迄今为止,俄军空降兵从没有做过整营或整连的成建制人车一体化空投,只是偶尔在国际联合演习或国内大型演习时进行过数辆战车的一体化空投表演。
中国在研制重装空投系统时,也多次失败,这是模拟试验空投,主伞开伞时,伞绳被重力拉断,模拟装备直接就拍在地上,设备摔的粉碎。
最后,人车一体空投技术并不会极大的增强空降兵的突击能力。伞兵战车和乘员整体空降到地面以后,仍然需要乘员对车辆进行整备,解脱伞具和缓冲装置,调整火控和液压设备,安装天线等附件,这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而如果分体空投时精确度较好,伞兵跳伞落地后,距离战车的距离在一公里以内,完全可以利用无线电信标迅速找到自己的车辆,这样只是比人车一体空投多耗费不到十分钟。
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既可以达到近似于人车一体化空投的人装快速结合、作战分队的快速集结的优点,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
当然是有的,中国空降兵提出了人车一体”同机“空降的战术来解决。这个空投技术是利用伊尔-76运输机能够进行三门四路伞降的优势,在飞机到达空降场上空时,将三辆8.3吨重的03式伞兵战车从尾门投下去,21名伞兵战车的乘员和伞兵战斗员同时从伊尔-76运输机的侧门跳伞,伞兵与战车同时降落到地面,这样伞兵降落地点距离自己战车会非常近,只有数百米,乘员可以在五分钟内找到自己的战车,在5~6分钟内对战车进行作战整备,完成连队集结。其快速反应并不逊色于俄式的人车一体化空投。
2006年,解放军空降兵的首次人车同机一体化空投试验获得成功,2008年空降兵进行了第一次装甲步兵连的整建制人车同机一体化空投演习,10辆03式伞兵战车、数量4X4轮式高机动车和一百多名伞兵被整体空投至地面,并迅速集结形成战斗力。2014年进行了6000米高空重装同机空投试验,从而使03式伞兵战车具备在高原地区进行快速空降作战的能力,印度立即表示有一点点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