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及医疗的私有化

昨天华姐答彭博社记者问非常精彩,其中的几个小点与我在二十天前美国开始污蔑中国时考虑到的反击思路相近,虽然那条帖子沉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华姐在结束发言时,恳请彭博社记者传达我们的声音,让我感到非常的沉重,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此之低,这点值得国内媒体反思。

今天想谈一下教育私有化及医疗私有化的问题,医疗私有化的问题从抗疫之初就有人提到,教育私有化问题是前段时间马前卒提出来的,我有一些想法,今天还是将它记录下来。

首先是教育、医疗私有化的前景判断:其实不应该提教育和医疗的私有化,而应该提私有化的教育和医疗,这样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私有化的教育和医疗在未来必然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无论大家能否接受、怎样想,这就是未来的现实。我国国家的改革开放、产业的结构改革以及(部分)人民的需求都决定了这一点。但在这样的前提下,该问题依然有讨论的必要:如何避免私有化教育和医疗造成的社会问题,如何最大程度的利用好教育和医疗中的私有化力量,私有及公有如何协调并存这些问题都有思考及讨论的必要。

私有化的教育和医疗可能造成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以及资源供给的减少。教育和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非常宝贵。私有资本为了逐利,会优先将这类资源分配给有钱人,赚取超额利润,这将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为了造成竞价的效果,资本可能人为减少医疗或教育资源的供给,使优质资源的总量减少。为了维持利益,小病大治,增设不必要的教学活动,增加普通人治疗及教育的费用负担。同时,公立医院及学校为了在人才、市场等方面与私立医院及学校竞争,可能会采取相同的市场策略,最终剥夺了普通人看病、上学的权力。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医疗科技也非常先进,可是并不能解决穷人读书、看病的问题。这次疫情尤其证明了这一点。

但事实上,这些问题真的是由于私有化所造成的吗?我认为并不是。事实上仅就公平性而言,就算在国内完全平均了教育与医疗资源,有钱的人完全可以出国享受医疗和教育。目前中国国籍的外国留学生以百万计,这些学生实际上为他国贡献了巨额学费,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教育没有满足某些人的需要,而这些人愿意付出高昂的学费来换取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方面也是同理。而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优质的资源往往意味着优质的人才,印度和菲律宾都是医疗并不发达的国家,可在美国医院,有大量的印度裔及菲律宾裔的医生和护士,在美国高校,华裔学者也非常多,简言之,美国用发展中国家的钱,借发展中国家的人发展本国的科技和医疗,让人艳羡。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吸收资本主义的资金和人才来建设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发展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势在必行。我并不是说只有私有化的医院和学校才可以进行高水平的医疗和精英教育,公有制和私有制在发展水平上不应该做这样的区分,但完全依靠公有制力量能否完成我国医疗和教育行业的发展改革?我认为不行。事实上,目前看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缺乏改革的动力,优质的医疗及教育资源非常缺乏,同时教育及医疗行业的资金和人才流失严重。引入私有化学校及医院,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促进医疗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使其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医疗和教育行业属于利他性行业,要知道,病人的疾病越重,医院越能收取高额费用,他人越无知,越能体现教育的价值。要让医院尽可能保证人民健康、让教育尽可能普及每一个人,这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相矛盾,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教育和医疗最大限度的为人民服务,就不能让市场经济规律下那种趋利的行为主导教育和医疗行业。事实上,不管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医院和学校都有可能出现逐利的行为,我们需要用政策、用法律去保障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社会上每个人的发展权,但首要的任务是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在这一点上,私有化是可以利用的重要力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