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如何靠世界观设定,把真人剧《副本》改成动画的?

500

题图 / 副本:义体置换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IP故事的拓展,其实可以采用更讨巧的方式

前段时间,真人剧《副本》(Altered Carbon / 碳变)的衍生动画电影《副本:义体置换》,在Netflix平台上正式与广大动画爱好者见面。

关于这部动画电影的内容,其实并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亮点。赛博朋克的世界观设定,独特风格的3DCG,高水准的动作设计,加上Netflix祖传的血腥暴力元素,让《副本:义体置换》在观影过程中还是非常爽快。然而过于平淡,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幼稚的故事剧情,却拉低了整部动画电影的实际观感,制作水平比赛博朋克神作《攻壳机动队》还是差了一大截。

豆瓣6.8分的评价,其实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500

不过从IP开发的角度上看,《副本:义体置换》却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案例。

从2018年2月推出的《副本》第一季,到2020年2月推出的《副本》第二季,再到一个月后推出的《副本》动画版,主角武·科瓦奇的外貌一直在变化,性格特征也因演员演技和内容载体的变化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对于那些不了解《副本》世界观的观众来说,估计他们是很难想象出以下四个角色,其实都是一个人。

500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当一个IP进行影视化、动画化、游戏化的开发时,都应该优先考虑作品的主角形象,包括外貌、性格、穿着等一系列元素,都保持高度的一致。之所以在《副本》的各种衍生作品中,主角武·科瓦奇会出现如此多的外貌变化,主要还是因为该IP的世界观设定所致。

按照《副本》原作科幻小说中,人类已经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将意识进行存储和备份。于是当某个人在肉体发生衰老和死亡时,就可以将意识传输到另外一具肉体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生。正是在这个世界观设定下,《副本》的主角武·科瓦奇,就能十分方便的使用某一具义体(即肉体)进行冒险,包括他的行为举止,包括声音、嗜好,都受到该义体的生活习惯影响。

换句话说,无论是《副本》原作小说,还是以此改编的真人剧和动画电影,Netflix在进行IP开发的过程中,都是让作品的主角以武·科瓦奇这个名字展开故事——即便这些武·科瓦奇看起来都不一样。

所以在《副本》真人剧第一季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成熟稳重的武·科瓦奇形象;在《副本》真人剧第二季,武·科瓦奇的肤色、个性,乃至演技(划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在动画电影《副本:义体置换》里,可能是导演、编剧都是日本人的缘故,武·科瓦奇的一言一行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日式中二味道……

500

实际上,这是美国文创行业,在世界观打造方面最典型的逻辑。

当我们回顾许多美国推出的经典IP时,就不难发现,美国的文创从业者往往更倾向于把某一种“精神”,利用名字、职业、符号等方式,作为IP世界观拓展的重要途径。

例如漫威漫画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蜘蛛侠”,除了很多人熟知的彼得·派克外,还有其继任者“小黑蛛”迈尔斯·莫拉莱斯,以及通过平行宇宙设定衍生出来的各种形态的“蜘蛛侠”,他们都通过不同的角度继承了“蜘蛛侠”这个名号所代表的信念与精神。

500

相比起来,日本文创行业在进行IP世界观创造的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围绕某几位固定的主角来展开故事,荒木飞吕彦创作的《JOJO的奇妙冒险》是为数不多的类似案例。从1987年漫画正式与读者见面时,无论是乔纳森·乔斯达,还是空条承太郎,亦或是乔尼·乔斯达,发生在这些继承了“JOJO”血脉角色身上的故事,才是让这部漫画形成庞大世界观的关键因素。

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这本书中,荒木飞吕彦提到,之所以新角色能够不断突破世界观造成的局限,主要是因为角色的精神世界可以不断发展,不断成长,永远都不会有成型的一天。

500

从这一点上看,Netflix在进行《副本》IP拓展的过程中,其实是借助了原作世界观设定的巧劲。在“人类意识可以随意进入某个肉体”的设定下,Netflix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不同的团队,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去讲述发生在武·科瓦奇身上的故事。

虽然这些作品的主角名义上都是同一个人,但这些故事可以是特别美式的,可以是非常日式的,甚至让这位“星际战士”(原作小说称为“特派探员”)强行性转也不是不可能。从内容创作的角度上看,这些角色本质上都起到了“新角色”、“新故事”的作用,整个《副本》IP自然就有了很强的拓展性。

在这样的框架下,《副本》衍生作品的内容形态和美术风格,于是就变得不受限制。做出《副本:义体置换》这种与原作小说和真人影视相对独立的动画,自然就不是什么难事。

500

当然,《副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真人剧第二季和衍生动画口碑都接连折戟的现在,武·科瓦奇的侦探冒险故事到底还能不能以影像的形式继续推进下去,恐怕只有看Netflix遍布全球的1.67亿订阅用户到底有多喜欢这个IP,才能知道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