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水浒》-从水浒的时代背景谈起

作者:无斋主人 

引子 

    《水浒传》基本上是一部写黑社会的小说。写黑社会的小说一般总是比较畅销的。几年以前,曾借央视水浒电视连续剧的录象带看了一遍,觉得很有意思。比如说第一集鲁达拳打郑关西。鲁达按说也是个提辖,相当于个西北边防军营长的角色。碰上史进刚杀了官差,两人一起喝酒,谈起史进为了神机军师朱武一伙,杀官烧了史家庄。鲁营长竖起大拇指大赞史进好汉。要放在现在想想多恐怖,一解放军营长和一黑社会分子一起在饭店吃饭,黑社会分子说有几个兄弟犯事,兄弟帮他们把来逮捕他们的公安全干掉了,而该解放军营长还称赞该黑社会分子讲义气。

    而后金玉奴出现了,哭诉郑关西的不是,这鲁大营长也不调查一下是真是假,就去找郑关西的麻烦。瞧瞧鲁达买肉的架势,郑关西点头哈腰的样子,就可以知道这位鲁营长在地方上也不是个善种。末了,鲁大营长三拳将郑关西给打死了。其实,鲁大营长拳将郑关西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给金玉奴出头,而是郑关西的绰号惹了这位鲁营长,鲁大哥骂道:“老子身为堂堂西北边防军营长(提辖)都没叫镇关西,你他妈的一个卖肉的个体户,狗一样的人也配叫镇关西?”。说完就把人给打死了。看完了无斋主人就在想,结果要是郑关西把鲁达给打死了,那么郑关西也可以上梁山了。水浒中这样的情节很多,鲁智深还算是梁山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怪不得历朝历代都要禁水浒。这一个情节也是无斋主人开始写这部《“黑”话水浒》的契机。

    无斋主人以为水浒若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个“黑”字,整部水浒讲的就是一个黑社会故事。其实政府(朝廷)也是黑的。高俅的出身和本质,同梁山好汉的主流们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不过高俅运气好,会踢球,正好机缘巧合碰上爱踢球的核心宋徽宗,所以爬上了国防部长的高位。蔡京、童贯等人更不比黑社会好多少,不过是披着合法身份的外衣、正大光明地进行黑社会活动而已。反过来说如果换个位子,让梁山好汉们坐高俅、蔡京、童贯的位子,最多也就是个半斤八两。其实宋江的理想不就是这样嘛。水浒从高俅始,就暗含了一个“黑”,从朝廷到地方到黑道,只有按黑社会的潜规则办事,才能逢凶化吉。

    这部《“黑”话水浒》就是从黑社会的角度来演绎水浒故事和人物的。如果剥去施大爷对梁山好汉们的包装,梁山就是个黑社会。个别好汉的正义行为和替天行道的口号并不能掩盖这个暴力性团伙的反社会本质。双重标准是人的本性,而黑社会内部的勾心斗角,说穿了也不会比日常生活中的办公室里的政治(office politics) 更难于理解,无非是人与人的争斗,都不会超越基本人性。  

    《“黑”话水浒》这个系列是一系列游戏文章,主要是写下了我对《水浒》的理解。四大名著中我最爱读的就是水浒,其他几部读过几遍后就引不起兴趣续读,唯独《水浒》可以让我反复阅读,而且每次读都会有新的理解,我想这就是《水浒》这部书的魅力所在。

    我这一系列文章基本上是从黑社会的角度来看水浒的。在我眼里梁山组织是一个大型的黑帮组织,而不是一支用战无不胜的思想武装起来的义军。替天行道的玫瑰色彩只是为了掩盖好汉们的暴行。个别好汉的正义行为,并不能改变梁山组织整体上的掠夺性暴力团伙的本质。所谓的义气,也不比黑帮江湖义气高明多少。

    把《水浒》作为中国最早的黑社会小说来看待,应该算是这个系列的特色,也是这部《“黑”话水浒》的基调。我毫不掩饰对梁山组织的负面观点,这个思想会贯穿全文。梁山的存在固然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大部分好汉希望过一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不劳而获的人上人的生活,而这个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梁山上真正因为社会黑暗、政府迫害,走投无路而走上这条路的不超过10个人。固然朝廷黑暗,高俅、蔡京是人渣,但是梁山这个组织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远大于建设性。而今天,我以为是一个不需要梁山好汉们的时代。

    这个系列的主要内容是以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的前82回为蓝本的,实际上严格来说是前71回。71回后还用了个招安的情节(集中在72回到82回),以及最后二回交待人物结局。招安情节是不能被忽略的,一方面有脉络可循,另一方面也是黑帮组织的必然归宿之一(另一条路就是被剿灭,没有第三条路)。我在处理上将71回后的具体战争场面弱化,这是因为,一来水浒上这些战争场面描写形同儿戏、破绽太多;二来这些内容与真实历史也相去甚远,纯粹是作者的意淫文字。固然小说不必完全符合历史,作者可以做一定艺术加工,但毕竟不能完全颠覆历史。原则上说,水浒的前82回是一本黑社会小说,其夸张部分尚可接受,而后面的将近四十回就完全蜕变成一部架空历史的意淫小说了。这个系列是从黑社会角度来演绎水浒人物和事件的,所以虽然保留了招安后的内容,但基本将其弱化处理,而将重点放在前82回。

    这部《“黑”话水浒》最初受黄仁宇先生和柏杨先生的风格影响比较大。一方面比较喜欢使用数字,而且喜欢将一些细节细致化,这个特点是从黄仁宇先生的《万里十五年》来的,另一方面叙事用现代白话(比如用现代官职代替宋代的官职等)来重新演绎水浒故事,并加上自己的评论(犹如“柏杨曰”),这基本是照柏杨先生的《白话资治通鉴》来的。后来读了吴思先生的书,读完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后来的风格又多少模仿了一些吴思先生的《潜规则》。在西西河和天涯上贴的时候,还受到一些写水浒高手的作品的影响,除前面提到的MP4外,还有十年砍柴、煮酒正熟、西柠、萨苏和孙勇进等。

    基于个人对《水浒》这本书的理解,我将其解构为十大代表人物和四大重要事件,主要是基于前82回到招安为止。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结构。

    十大代表人物分别是:宋江代表黑帮老大;吴用代表黑帮军师;卢俊义代表黑帮的二把手和被梁山自己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李逵代表老大的走狗、坏的黑帮小弟;燕青则是忠诚的部属、好的黑帮小弟;林冲是好的黑帮人物的典型,也代表了被黑暗社会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其实梁山上反而凤毛麟角);武松则反映了善良单纯、本质不坏的年轻人的黑社会之路;柴进代表了纨绔子弟、前太子党的黑社会之路;而关胜是进入黑帮的前政府高官的代表;石秀则代表了为摆脱自己宿命而走上黑道的底层劳动人民。这10个人基本上可以囊括黑帮组织主要有代表性的人物。

    四大事件是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曾头市和石碣受天文,基本上概括了梁山这个黑帮组织从发展、壮大到领导层和路线转换,及达到巅峰的整个过程。其实严格说来还有第5大事件就是“招安”,但是有关招安的情节都已经在人物故事中覆盖了,所以没有再单独拿出来。

      序从水浒的时代背景谈起(1)

    水浒的大致时代背景,应该是宋徽宗政和年间(1110年 – 1118年)到方腊之乱的宣和二年至四年(1120年 –1122年)。而水浒全传上,宋江平定方腊则是在宣和五年(1123年)。当然真实历史上方腊之乱并不是梁山好汉平定的,而是由大奸宦童贯平定的。宋江投降差不多是在方腊被俘的同时,甚至可能在其之后。(见附录)

    是时,宋辽间的和平已愈百年,国内工商业非常发达。虽说徽宗宠信蔡京,高俅等奸佞,但国家却非常富足。查宋史食货志会计下一,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末年,总岁入是“一亿五千八十五万一百”贯(石、匹、两等,总岁入除钱以外还有粮食、布匹、金银等实物。食货志赋税志有“凡岁赋,谷以石计,钱以缗计,帛以匹计,金银、丝绵以两计”,这里粗略将其他单位以1:1转换为贯,实际上宋代后期通货膨胀,实物贵而铜钱便宜,1贯钱还换不了相等数量单位的实物),如果我们以一贯等于一两银子粗略换算为300元人民币的话(见花絮: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差不多就是45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总收入。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岁入“一亿二千六百二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四”贯,约合378亿元,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岁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贯,约合350亿元。到北宋末差不多1亿贯的收入还是有的,即300亿人民币,折合36亿多美金,可以说是当时天下第一富国。花石纲虽荼毒百姓,但也仅限于东南一隅。北方的公田虽然导致了大部分农民的破产,却为城市工商业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宋代的税基并不是完全依赖农业,这是和其他朝代所不同的。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认为宋代无论从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上来看,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整个中原地带,也就是梁山好汉的主要活动区域,可以说是人民安居乐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宣和年间东京开封的极度繁华。从水浒中的描述来看,虽然官员贪渎枉法是普遍的情形,但没有任何民不聊生的描写,倒有不少笔墨描写上元灯会的热闹和社会的安定。而此时距离金兵南侵的宣和七年(1125年)和靖康之耻的1127年,尚有年头,好似罗马帝国遭蛮族入侵的前夜。终北宋一朝,虽说历朝历代的毛病都有,且武功不胜对外屡战屡败,但虽有昏君,却无暴君,没有发生过历代皇朝末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烽烟四起的惨象。水浒电视剧里所描述的北宋末年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没有给人有什么活不下去、一定要造反的感觉。

    对梁山的好汉们来说,找一份正当职业安稳地过日子,是大多数好汉们所觉得不爽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的是不劳而获的“三大”生活方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好汉们几乎没有一个是受压迫最深的贫苦农民出身)。如同古往今来的黑道分子一样,好汉们上梁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犯了王法,按现在的说法来说就是有了案底,没法洗底重生就只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虽然徽宗时代,吏治腐败,奸臣当道,但好汉中真正称得上官逼民反的,实属凤毛麟角,林冲算一个,柴进勉强算一个,解珍、解宝兄弟可以算。剩下的大致分成四类:

    1、本身就是社会不安定分子、地痞流氓、黑道成员、长期从事犯罪活动的。这是好汉们的主流。比如开黑店的张青、孙二娘;劫生辰纲的晁盖等人;黑帮分子燕顺、王英等。

    2、本是善良百姓甚至政府官员,被梁山用各种手段胁迫或引诱上梁山的。如秦明、朱仝、李应、卢俊义等。

    3、因意外偶发事件触犯刑法,无路可走上梁山的,如宋江、武松等。

    4、作为政府军官镇压梁山失败,被俘后贪生怕死而投降的,如关胜,呼延灼等。

    序从水浒的时代背景谈起(2)

    堂堂大宋,人口亿万,像梁山好汉这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何止千万。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界限,就是108星宿上应天数的小圈子,只要你进了这个圈子里,你就是好汉,干什么坏事都可以算成好汉的壮举。你若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就活该被严打、被专政,甚至好汉们自己就可以替天行道把你宰了。比如开黑店做人肉包子,历朝历代都是令人发指的恶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放到好汉们身上就是小事一桩。再比如镇关西强娶金玉奴就被鲁营长给三拳打死了,同样的小霸王周通强抢刘太公的女儿,就幸运得多。虽然事情性质恶劣得多,但鲁营长不过让他不娶就算了。这样的双重标准在水浒里面比比皆是。其底线就是看干坏事的人是否是在108个天上星宿中,在的话最多就是个人民内部矛盾,不在的话就是敌我矛盾,若朝廷的狗官不处理,梁山好汉就要替天行道为民除害。施大爷不愧为写黑社会小说的第一人,这个套路几百年后给香港的黑帮电影学去了。香港那些描写黑道的电影,深得施大爷的精髓,一般都会有个好的黑道大哥,特别讲义气,照顾兄弟。然后一个反派的黑道大哥无恶不作。主角总是个跟好的黑道大哥有关系的人(也可以是他本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主角把坏的黑道大哥给灭了。至于“好”的黑道大哥是不是也干坏事,也作伤天害理的事,就不是重点了。

    古往今来,任何组织要存在和维持下去,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梁山组织也不例外。梁山好汉们所追求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生活方式,没有庞大的资金来源更是万万不可的。而梁山组织本身又不是盈利性的机构,好汉们及下面的喽罗们也几乎都不事生产。那么钱从哪儿来呢?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知道黑帮组织的财源无外乎两个途径,一从事白道生意如酒楼饭店,建筑公司等,二是黑道生意,下等的抢劫,收保护费,中等的开赌场妓院,上等则是走私、贩毒、制伪钞。一般白道的生意都是幌子,黑道生意能顺利做下去,则需要跟白道(官府)勾结,并找到后台。对梁山组织来说,毕竟发生在将近1000年前,黑社会的始祖和雏形阶段,虽也开些酒楼等白道生意,但主要是打探情报用的,而好汉们大都得罪了政府才上的梁山,所以后世的那些黑道生意当时很难做。当然不少好汉在上梁山前,这样的黑道生意还是或多或少做一些的。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黑社会组织最古老的办法了,那就是劫掠。梁山组织从王伦时代开始,其主要的财源就是靠劫掠客商。初期组织规模比较小,只要抢劫过路客商就可以了。但后期到了宋江时代,好汉们增多,光靠劫客商也无法维持了,所以就只能攻州掠府了,比如收双枪将董平的那一次,就是攻打的东平府。当然期间偶尔新的头领的加盟会带来一部分资金,如晁盖、李应、卢俊义等入伙,不过每加入一批新的头领,维持梁山的消耗同时也增加了。当规模大到必须要攻打州县这个程度,政府也就不能不管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了。梁山最终的宿命其实是任何一个黑社会组织的最终结局,当规模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被政府镇压。

    上面说到梁山的主要财源是靠劫掠,也就可以想象得到,梁山对邻近地区的荼毒了。当一个地方治安不好,客商老被抢劫,自然客商就会远离这个地区,从而百业不兴,民生凋敝。不仅严重恶化了梁山附近地区的投资环境,也使得当地人民负担增加。当地人民不仅要向宋政府交税,还要供养梁山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梁山好汉们所劫掠的财富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平民百姓身上的。客商们本身就是百姓,而被梁山所攻打的州县,并不会因为被好汉们洗劫过一次,人民群众就可以不用缴税了,官府的一切用度还是要从老百姓身上出。梁山好汉以“劫富济贫”的口号为其劫掠行为描绘上一层正义的色彩。但是纵观水浒全书,“劫富”是一定的,否则梁山好汉的“三大”生活方式如何维持?“济贫”则未必,单个好汉的个人济贫行为抑或有之,但作为梁山一个整体组织, 无斋主人则觉得实在勉强。梁山对待劫到的财物,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分成两分,一份由上应108天星的有一把交椅的好汉们平分,另一半则分给大小喽罗们。其间几次将府库洗劫一空,个把次偶尔会分点残羹冷炙给当地人民,但不过是个副产品,比如三打祝家庄,梁山从祝家庄光粮食就劫了50万石,而分给人民多少呢,每家一石,还是因为钟理老人提供了祝家庄的地形情况,宋代一个县不过几千户人家,祝家庄不过是个小村落又能分掉梁山多少粮食?这与李闯王那样以济贫为目的,将获得的钱粮财物大部分分给贫苦人民的善举,有天壤之别。所以前者只能算个黑社会组织,后者才是真正的义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