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的土特产,啥时候变成《黄冈密卷》了?
来源: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前阵子,一位给孩子带黄冈“土特产”的山东援黄冈医疗队队员火了,原来这用以满足孩子心愿的礼物,竟是一份如假包换的《黄冈密卷》。
据说后来看到爸爸带回礼物的视频后,正在吃饭的儿子,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就在今天,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将延期一个月举行。
这意味着,今年的高三学生,可能还要再跟“黄冈密卷”多相处一段时日。
说起来,“黄冈密卷”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高中生梦魇的呢?
黄冈中学如何斩获“高考佳绩”?
《黄冈密卷》的火热,是“黄冈”+“密卷”一起造就的。而这里的“黄冈”,指的是20世纪风靡全国的黄冈高中。
历史上的黄冈县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却格外重视教育。过去,这里曾出过毕昇、李时珍等名人,近现代还有李四光、闻一多、陈潭秋、彭桓武等大批知名学者。1990年,黄冈撤县立市(此时为“黄州市”,1995年设立 “黄冈市”),下属蕲春县被誉为“新中国教授县”。让黄冈人骄傲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董必武、李先念,都是黄冈人。
黄冈市掠影,图源网络
黄冈高中,自然吸取了黄冈人文地理的滋养——经济的落后让本地人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子,重教的观念则在校园中深入人心。黄冈中学的前身为1904年建校的黄州府中学堂,在历史上虽没有过多么亮眼的成绩,但能在动荡年代做到不停学就已十分不容易。
1953年,黄冈中学被确定为湖北省五所重点中学之一,到20世纪60、70年代,黄冈中学的教学成绩只能算全省中等偏上。在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第一年,黄冈中学的升学率还比不上同处一城的县办中学。
黄冈中学校园一景,图源网络
1979年,在升学率的压力下,黄冈中学在全地区择优选拔了23名学生组成“尖子班”,提前一年考大学(当时全国各地学制不同,黄冈应是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的学制,提前一年即高中只读了一年),结果大获全胜。所有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同时囊括了当年湖北省高考总分前三名和第五、第六名。1980年,黄冈中学再接再厉,又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黄冈中学1979年高考班提前录取名单,25位同学里有8位被清华北大录取,图源网络
那时,黄冈中学可以面向全地区,甚至全省招生,在“神话”的光环下,学校聚集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各地农村家庭,秉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学习动力十足,迫切想要通过考上理想大学的方式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除了学生,黄冈中学的老师也很拼。曾任黄冈中学校长的曹衍清在专访时特别谈到:黄冈中学的老师责任心非常强,经常是下自习后改完学生作业,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分发下去,效率特别高。老师还会自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黄冈中学,图源网络
黄冈中学何以书写“奥赛神话”?
接二连三的“黄冈佳绩”让全国瞩目,而真正让黄冈高中坐实“神话”之名的,还是在后来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中。
从1985年起,我国开始选拔高中生参加奥赛。黄冈中学因为是第一次应战,缺乏经验,成绩并不理想。1986年1月,中国模仿苏联,在南开大学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奥赛冬令营。当年夏天的IMO中,中国队成绩大幅提升,获得了三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团体总分跻身第四。
在当年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一直想要通过各方面的出彩表现来证明自己,让世界看到中国。因此,凡是国际赛事,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
1989年出版的“奥赛”辅导书,图源网络
到1990年,北京争取到IMO的主办权,国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奥数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在冬令营前就开始陆续报道赛事筹备情况,其后更是跟进全程。
比赛中,中国队获得了五金一银,团体总分230分,卫冕第一。团队总分与第二名的苏联队总分拉开37分差距,而美国当年也只斩获174分名列第三,罗马尼亚171分名列第四。一时间,参赛选手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由新华社采写的队员故事被收入初中语文教材。
中国邮电部为1990年IMO发行的纪念明信片,图源网络
在这为国争光的“少年队”里,就有黄冈中学的学子。
对于黄冈中学,早在1985年国内选派同学参赛之前,就在全国率先举行高中数学联赛,积累了国内其他学校,甚至是一些中心城市先进中学所没有的经验。
1986年,全国选拔参加国际数学奥赛的90多名学生中,来自黄冈中学和南昌二中的入选学生最多。竞赛最终获得的“三金、一银、一铜”的成绩里,黄冈中学的同学争得两枚奖牌。1990年和1991年,黄冈中学学生又获得三枚奖牌,累积贡献“2金2银1铜”五枚奖牌,获奖总数高居全国中学第一。
《人民日报》特意在1990年6月发布特写报道,点名表扬黄冈中学的数学实力:
连续5年,该校理科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平均达90分以上,其中1986年人均达104分,高考数学平均成绩连年处在全省第一的位置。
——人民日报1990年6月20日第5版《人梯》
一时间,“黄冈中学”的名号响彻全国。
全国各地开始向黄冈中学输送考察队,以期获取竞赛经验。而当年指导学生参赛的一名黄高的数学老师,也被聘为全国数学奥赛集训队的班主任。
这样的局面,到1994年黄冈中学校庆,更是达到顶峰。
1994年,在黄冈中学90年校庆时,新闻联播破例在第五条位置播出了校庆消息,国内其他新闻媒体更是争相报道。这也成为了黄冈中学的高光时刻。
媒体报道黄冈中学校庆,图源网络
自从黄冈中学享誉全国后,前往黄高的考察队就络绎不绝,加上主流媒体的宣传造势,黄冈中学90周年校庆前后,大量师资在密集来访的考察团“游说”下逐渐流失。
与此同时,黄冈的优质生源也成为省内其他高中争夺的对象。当时,黄冈市下属的县级教育逐渐发展,为了提升当地县城高中的升学率,一些学校会在黄高预录考试之前提前组织一次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前进入县城重点高中的理科实验班学习,这一方式使黄冈中学的生源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来自武汉的几所重点高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二中等名校也会来抢夺生源。这些学校甚至会给出优厚的条件,例如减免学费,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补助等等。而彼时的黄冈中学并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因此也难以留住这些学生。
加上后来新课标改革、高考分省命题的打击,黄冈中学不复往日风采。但客观而言,从黄冈中学近些年的升学率上来看,成绩依然不俗。
从神话中走来的《黄冈密卷》
开篇提到,让《黄冈密卷》火热全国的,除了“黄冈”,还有“密卷”。
而这里的“密卷”,源自坊间流传的“押题传说”。
九十年代末的一次高考前夕,应届毕业生都已放假回家,进入自由复习阶段。7月5日晚,一位语文老师突然觉得:“高考已经连续几年没考过文学常识了,今年会不会考这方面的内容?有必要再巩固一下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于是,他和教研组几位老师连夜编了一份复习提纲。7月6日,学生们来校看考场,老师站在教室门口,见一个学生发一份。7月7日上午考语文,果然有这方面的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有7分题就是前一天学生们刚刚复习的内容。
“黄冈中学押中高考题”的消息大肆传开,对此,曾任黄冈中学副校长的董德松说:“这纯属巧合。但巧合也是一种智慧吧?”
黄冈中学新校区,图源网络
事实上,多年来被人们认为是“黄冈特产”的《黄冈密卷》和黄冈中学并没有多少关系,黄冈中学自己的学生也没做过什么《黄冈密卷》。唯一的联系在于,这套密卷的总主编为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考试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后雄。王后雄来自湖北黄冈,曾任黄冈县一中的化学老师,还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并多次参加高考命题工作。
黄冈密卷,图源网络
许多黄冈中学毕业的人多年来一直在澄清,称《黄冈密卷》与他们没什么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系列习题的畅销反过来也为“黄冈神话”罩上了一道炫目的光环。
《黄冈密卷》之外,还有呢?
近几年来,《黄冈密卷》在考生中逐渐沉寂,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课外练习逐渐取代了当年“黄冈类”试题的位置,成为高中生几乎人人都有的“流行读本”。
考生中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如果生命还剩8年,我们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如果生命还剩5年,我们做《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如果生命还剩1个月,我们做《考前一个月》;
如果生命还剩1天,我们做《突破天天练》;
如果生命还剩45分钟,我们做《一课三练》;
如果生命还剩10秒,我们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除了盛极一时的黄冈教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还有“海淀派”教辅书,当年的高考试卷并没有如今各省依据省情制定,而是全国卷一统江湖,大部分地区都使用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因此出自北京的“情报”自然更有吸引力。
但由于当时的黄冈中学的名声太响,加上后来一些高考状元们对“黄冈兵法”的认同与推介,直到21世纪初期,黄冈仍是悬在高考考生头上的一把利剑。
同一时期,“京城派”主打“六成习题+四成讲解”模式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在问世后畅销多年。
诚然,教辅书除作为课内知识的重要辅助外,也是一种商业化产物,其发展过程离不开商业模式的运作。市场中冠以名校头衔并以学校自身作为中心的教辅无法取得“五三”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学校缺乏能系统运行教辅产业的经验和精力。此外,一些后进的学生都认为“五三”习题偏难,但“五三”却在多年间持续畅销,这无疑揭示了:参考书的大火并不取决于占考生总体大多数的群体的评价,而在于占总体少数的主流人群的评价。这大概类似于,高中班聚时,班主任永远都记得当年最好的或最捣蛋的学生名字,却很难回忆起中间的学生叫啥名。道理虽然残酷,却符合市场运作逻辑。
无论是黄冈高中的辉煌过往,还是让人颤抖的《黄冈密卷》,真正戳中我们痛点的,还是高中、高考和一大堆的青春回忆。很多年后再回看,那些年说是压力山大的岁月,留在记忆里的,却更多是同窗单纯的笑脸和老师宽厚的微笑;那些年做过的试卷吃过的苦,如今铺垫为我们脚下的路;而那些年令我们闻风丧胆的,如今都付笑谈。谈起那些经历,一句“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可以说是对学子们最体己的交代,也是对自己最真挚的宽慰了。
参考资料:
齐鲁晚报:《“他肯定是当成吃的了!”黄冈密卷竟是儿子主动求带?孩子最后的表情亮了》,2020年3月21日。
李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你做完了吗?》载《课外语文·中》,2019年第6期。
知乎问题:曾经的黄冈中学为什么那么牛?作者:甲子光年,2019年7月8日,参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082701/answer/741519902
知乎问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什么那么火?作者:佩子临,2019年4月29日,参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46360/answer/667408305
中国网:《解密“黄冈神话”——缘何高考状元辈出》,2001年8月10日,参见: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1-08/10/content_5050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