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肆虐,开发疫苗为什么却很难?

500作者:Pansesus

◎有能力开发疫苗的发达国家对于无切肤之痛的传染病,也就没有动力从事疫苗开发。这在疟疾的疫苗研发上可以看出一二。

疟疾与小儿麻痹症、天花很不一样,后两者中,人是唯一宿主,不会经过其他动物传染。但是疟疾会通过蚊子传播,防治也更加困难,因为不能直接把患者隔离、把带有病毒的蚊子都检测并灭杀掉。而且,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红细胞中。这种疾病本身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所以开发疫苗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这就使得预防疟疾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开发较为困难。但是,即便如此,最大问题还在于发达国家,没有动力开发疫苗和抗虐药物。

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开发疫苗或者药物是要核算成本、追求收益的。例如,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在新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过程中规定了多次临床测试,研发机构消耗的金钱、时间、物力、人脉非常巨大……如果回报不抵投入,这些美国乃至欧洲的药物公司自然就没有动力从事所谓的“热带病”疫苗或药物研发500 (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在全球的传播)

为什么研发“热带病”疫苗和药物回报不及投入呢?其实大家仔细一想就能转过弯来。

按照市场化的研发逻辑,医疗机构开发了一种新药物,上市之后一般都是天价,特别是像救命的抗癌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但是,“热带病”则有些许特殊。由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位于温带,不受“热带病”侵扰,国内百姓没有相关的需求,市场也不会买单。所以,哪怕研发出了相关的疫苗或者治疗药物,其主要客户就是联合国以及位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如果医药研发机构把这类药物卖给联合国,那么,按照联合国的采购规定,药物价格不可能太高,更别说天价了。这样一来,医疗机构没有利润可言,自然就不愿意开发。

现状就是,人们印象中非洲是各种瘟疫和疾病的温床,各种热带疾病泛滥,如疟疾,再如嗜睡症——这也是一种寄生虫感染人体造成的疾病,通过一种吸血的苍蝇传播,还有钩虫病、蛔虫病等等五花八门的疾病……

究其原因,一方面,的确是热带环境适宜物种繁殖滋生,疾病众多。

但更重要的是,具有人力、科研、经济实力开发疫苗和药物的发达国家没有动力去为这些(热带的)发展中国家开发药物。而这些发展中国家自身又没有经费、没有达标的技术团队,甚至有可能一些饱受疾病侵扰的国家的公共卫生团队还是涣散状态的。

举个例子,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泛滥。这是一种出血热,一种很恐怖的疾病,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确实,这些非洲国家公共卫生条件落后,当地医疗团队技术水平也非常差。这也是当代世界赤裸裸的现实,发达国家有最好的条件开发对抗疾病的药物和疫苗却没有动力;发展中国家有需求却没有能力,在恶性循环中挣扎——没有余力开发药物,就没办法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生命和健康都顾不上,人力资源和经济建设更不会好,更没有能力去开发药物,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这种恶性循环也是非洲公共卫生危机的现状和无奈……(待续)500 (在西非,医疗卫士在为阻止埃博拉病毒大规模扩散而努力)

(责编:夏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