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
我们曾经那么热烈地拥护您担任领导人,是的,我们曾经盲目地相信过您,但是没想到,您看似平和的外表下竟暗藏着如此巨大的破坏力。我们还没来得及回头,便失去了曾经引以自豪的一切。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就是您改革失败的结果。
有人说,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摧毁整个国家的,但如果这个人是中央总书记,那么就有这个可能。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电视前发表讲话,正式宣布辞职。“我将要终止我担任苏联总统这一职位所履行的一切行为。”说完,他把讲稿猛地一扔,扔给了西方人一个最开心的圣诞节大礼包,也把苏联扔进了历史的旧纸堆。
战火与饥荒里成长的孩子
1931 年 3 月 2 日,戈尔巴乔夫出生在苏联南部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时,戈尔巴乔夫曾经历过1932年苏联大饥荒。他后来回忆时说:“在那个时候,我家乡的普利里沃利诺耶村有接近一半的人饿死,包括我父亲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1937年,“大清洗”波及到戈尔巴乔夫一家,外公被逮捕,罪名是和“托派”勾结,破坏集体农庄经济。祖父以“怠工者”的罪名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当了几年的伐木工 。虽然当时戈尔巴乔夫还小 ,但是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也烙上了一道恐惧的伤疤,也成为他对斯大林体制怀疑的起点。
小戈尔巴乔夫十岁时,苏德战争爆发了,他的父亲应征入伍。不久,村子就被德军占领了。因为他的外公是共产党员,所以小戈尔巴乔夫一家受到了盘问,听说对共产党员家属的屠杀要开始了,一家人连夜把孩子们藏在了村子外的一个农场里。屠杀本来应该在 1943 年 1 月 26 日进行,但苏联军队在 1 月 21 日解放了村庄。
这场战争对于像戈尔巴乔夫这一代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戈尔巴乔夫在回忆 录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谈到战争时,仍然往往回忆起一幅噩梦般的图画:1942年年夏他们在这里进行了自己最后一次战斗。这是无法描写的 ,完全腐烂和已被啃光的躯体,带着锈蚀钢盔的头骨… …我们惊呆了,回家的时候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通过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可见,戈尔巴乔夫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和自己的领导权,也要千方百计地阻止战争的原因所在。
十四岁时,他加入了共青团。1950年,他考上了当时被称作“苏联官员的摇篮”的莫斯科大学。这是年近20岁的他第一次出远门,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来到了灯红酒绿的莫斯科,这一切都令他倍感新奇。
大学期间,他认识了自己的终生伴侣,1953年他们结婚了。毕业后搬去了斯塔夫罗波尔,成为斯塔夫罗波尔市第一书记。
晋升之路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在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令戈尔巴乔夫倍感鼓舞,他多次下乡宣讲苏共二十大精神。
1961年,赫鲁晓夫提出,二十年内苏联要在人均产值上超越美国。在此期间,戈尔巴乔夫在地方共青团组织内迅速上升。 1968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二书记。两年后又当选为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时年 39 岁。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是当时苏联领导人最为喜爱的疗养胜地之一。戈尔巴乔夫无疑是幸运的,在这里,他认识了苏斯洛夫、柯西金、乌斯季诺夫、安德罗波夫、巴伊巴科夫等一系列苏共中央关键人物。
1978年戈尔巴乔夫替代因心脏病离世的库拉科夫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里的农业秘书处,两年后成为政治局委员。
戈尔巴乔夫与安德罗波夫的友谊对他的崛起尤为重要。他们是在安德罗波夫1969 年度假时相识的。在安德罗波夫统治期间(1982-1984),戈尔巴乔夫已然成为最活跃的政治局委员之一。1984年,苏共中央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与继任者契尔年科相继去世。20世纪下半叶,苏联领导人接连去世对苏联政策的持续性造成很大冲击,苏共很多人认为必须选择一个更为年轻的领导人。1985年3月11日,仅在契尔年科死后三个小时后,戈尔巴乔夫以54岁之龄,当选为苏联最年轻的最高领导人。
主政苏联
前面我们提到,童年时的战争给戈尔巴乔夫留下很大的阴影。1984年还未成为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访问英国时,戈尔巴乔夫表示:“苏联随时准备通过谈判来限制和削减军备,首先是核军备,西方对手走到哪一步,我们就奉陪到哪一步。”这让西方大感意外而又颇有好感。戈尔巴乔夫宣称:“无论是什么将我们分隔开来,地球却只有一个。欧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家园,而不是战区。”这句话被许多媒体引用,一家英国报纸说他“几乎像一位自由主义政治家”。这与动辄与美国叫板,拼命增加军备的前几任领导人截然不同,戈尔巴乔夫显得更加柔和。
戈尔巴乔夫主政后,开始推行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初期并没有进行大胆尝试,而是从社会生活方面入手。他上台伊始就搞了一个“反酗酒运动”。 戈尔巴乔夫决定逐年减少烈性酒生产,商店限量供应酒类。党员干部喝酒的处以党纪政纪处分。对这一社会痼疾,戈尔巴乔夫采取措施整治的初衷是正确的,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国家不仅损失了大量税收,苏共中央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抗议信,要求增加伏特加酒的供应量。“反酗酒运动”最终宣告失败。
1983 年 3 月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如果苏联应战,就意味着开始新的一轮军备竞赛,必将增加苏联经济的负担。加之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让戈尔巴乔夫感到战争的破坏性将会有多么大。
改革的触角伸向了军队,从削减军费开始,进而对其使命任务和体制编制进行调整,主动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为表现“新思维”,并树立改革形象,戈尔巴乔夫及部分苏共领导人刻意与军队保持距离。当苏军撤军阿富汗回国后,竟无一位中央领导人前来迎接。
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华盛顿,与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核裁军条约》。
接着,戈尔巴乔夫又以“公开性”正式地拉开政治体制改革的帷幕。
1988年6月,在苏共中央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首次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实质内容是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同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导致东欧国家发生一系列政治地震,史称“东欧剧变”。为此,戈尔巴乔夫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同时,苏联放开了媒体审查机制和禁忌,到1988年底,数千部以前被称为特殊作品的著作同读者见面。戈尔巴乔夫大声疾呼:“人们有权了解有关过去的全部真相。必须废除关于档案的禁令,使任何文献都成为公开性的财富,如实地恢复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的本来面目。”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废除了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1990年7月,苏联正式宣布“结束政治垄断”,实行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与公开性的推行,造成苏联社会的极度混乱,一些加盟共和国的民主派开始与苏共争夺权力。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共产党公开与苏共分裂,共和国的权力落到了民主分子和分裂主义分子的手上。整个苏联社会严重动荡,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有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曾经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我老婆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叶利钦夺权
戈尔巴乔夫在任时,提拔了许多具有改革精神的人。叶利钦就是其中一个。
不同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雷厉风行,有一点值得注意,叶利钦从没干过副职,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
1987年10月,在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公开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得力,因此被戈尔巴乔夫解除了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职务。
心灰意冷的叶利钦本觉得政治生涯几近结束,但戈尔巴乔夫的推行的议会制,多党制让他看到了希望。
1990年,叶利钦退出苏共,以反对派候选人的身份,在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中获得 60%以上的选票。这个被戈尔巴乔夫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在戈尔巴乔夫眼皮子底下拿到了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的领导权。
1991年8月19日,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和一部分军人趁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时发动了“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了三天,被释放后发现他的声望已被时任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盖过,叶利钦实质取代他成为全国的领袖。八一九事件后,苏联中央部门基本瘫痪,军队也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丧失了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8月23日,叶利钦强烈要求苏联总统在进行任何人事变动的时候必须要与俄罗斯总统(即叶利钦)协商,与此同时,他还将一份新的苏联强力部门和外交部领导人的候选人名单强加给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被迫接受了他的要求。
应叶利钦等人的邀请,戈尔巴乔夫到克里姆林宫参加于前一天在此开幕的俄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戈尔巴乔夫在主席台上发表了讲话,还进行了电视直播,但他的发言缺乏连贯性,时断时续,随后演变成由叶利钦发起的带有侮辱性的质询。叶利钦逼迫戈尔巴乔夫公开批准俄罗斯总统于 8 月 19 至 21 日签署的所有命令,而戈尔巴乔夫当时甚至还没来得及看到这些命令。随后叶利钦又塞给他一份 8 月 19 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记录”,指着他的鼻子“命令”他当众宣读。几分钟后叶利钦签署了停止俄罗斯共产党活动的文件。
当时的媒体这样写道:“与叶利钦会面之后,我们看到的戈尔巴乔夫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看起来就像跟随在训斥它的主人后面的一条灰溜溜的走狗。”
1991年12月25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他被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再来看看苏联解体的最后场景。戈尔巴乔夫用12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读到最后,他的眼睛湿润,嗓子嘶哑。戈尔巴乔夫交出了决定世界末日的核按钮——一只装有发射原苏联 2.7 万枚核弹头密码的黑色公事包。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矗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突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 15 块碎片。”这是一位中国学者对当时情景的描写。
晚年生活
戈尔巴乔夫下台后,由于通货膨胀严重,仅有的八万美元随着银行破产付之东流。又因为公开批评叶利钦而被大幅削减了退休待遇,为了生计,戈尔巴乔夫无所不用其极。
他曾为LV和必胜客做代言广告,还受雇于《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法国自由报》等多家西方媒体,他写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得到 1000 美元左右的报酬。此外,到大学演讲也是他最热衷的事,“现身说法”讲述苏联解体时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是他永恒的话题。
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在西方迅速蹿红。
美国的 9 所大学也向并不擅长英语的戈尔巴乔夫发出邀请,准备聘请他出任教授,有的还答应给他的妻子赖莎也安排工作。最为夸张的是拉斯维加斯的一些赌场,诚心邀请戈尔巴乔夫去担任赌场经理人,并开出百万美元的年薪。还有一个宗教组织曾向他发出盛情邀请,希望他能去印度坐禅修行,并声称只要 6 个月的时间,便能让他大彻大悟,彻底对政治失去兴趣。
曾今和叱咤风云的人物,晚年却频频当作笑料。
1999 年,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就“20 世纪的俄罗斯领导人谁对国家发展给予最坏的影响”为题对俄罗斯民众进行问卷调查,戈尔巴乔夫以 34%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成为俄罗斯领导人中的“头号坏蛋”;而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紧随其后,得票率为 30%,是“二号坏蛋”。
那是在一个温暖夏夜,普京开诚布公的谈论起国家的命运。他问那些身边的人,谁才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叛国贼。但他并没有等待属下们回答。他说,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
而他,永远不会重蹈覆辙。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白羽摘雕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