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妈妈粥店,你的良心能安稳吗?
前注:本文复制自凯迪网,非本人所著,题目和图文一字未动,粘贴于此绝不代表本人认同该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参见 http://m.kdnet.net/share-13642290.html)
草门东 原创作者
2020.03.23 22:46 原创发表在 猫眼看人
3月23日,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一家名为“杨妈妈粥店”火了。这家店铺门口,摆放了一个充气拱形门,拱形门上挂着“热烈庆祝美国疫情 祝小日本疫帆风顺长长久久”的横幅。
从已有资料获悉,22日晚上,该店已将横幅自行撤下,23日上午,执法人员已将悬挂横幅的拱门拆除,目前警方已对此事介入调查。
“杨妈妈粥店”号称“中国粥文化品牌引领者”,但当地媒体分别在2014年、2019年曝光过“杨妈妈粥店”其他两家连锁店的卫生问题。
据6年前《辽沈晚报》报道,有杨妈妈粥店消费者曾在粥中吃出虫子,而且蒸菜上还有头发。不仅如此,还有工作人员煮粥不戴手套,拿完抹布就抓皮蛋和瘦肉、蒸食品的笼屉摆在蟑螂老鼠常出没的地上。更严重的是,出售剩菜,“没变味的就还能卖,外表没破损就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影响最大的当属餐饮行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18日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本次调查连锁餐饮集团企业71家,涵盖餐饮品牌201个,样本企业门店总数61593个,覆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其中直营店28149个。样本企业中14.1%为上市公司。
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1月份至2月份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大幅下滑。1月份销售额同比降幅集中在30%以内,有8%的样本企业实现正增长。2月份,大部分样本企业销售下降80%以上,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样本企业为零。其实80%以上是保守估计了,至今绝大部分餐饮店没有开门,营收下降就是100%。怎么生存下去、度过这个寒冬是所有餐饮行业经营者在思考的问题。杨妈妈粥店剑走偏锋、别出心裁,终于出名了,可惜出的不是好名。
该图片在日本社交媒体曝光后,也引起大量转发、评论,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国际影响。
大约两个月前,中国作为新冠肺炎首发地,疫情十分严重,而当时国外还只有少数国家陆续出现感染者,社会秩序还十分平静。全世界当时掀起了向中国募捐的竞赛,留下了很多美谈。以下是2月2日前各国向中国捐款情况——
中国疫情严重时,当时的日本街头是这样的——
日本女孩在街头鞠躬,为中国赈灾捐款。
日本在捐献给中国的赈灾物资上,留下的诗句如给中国开了个诗词大会,“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优美诗句,我们老祖宗留下了的,别人信手拈来,很多中国人反而显得有些陌生了。
多少年来,被斗争和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中国人,丢掉了多少传统美德?很多人沦落为离世界文明越来越远的井底之蛙。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并不是浪得虚名。现在,我们哪里能看到半点文明与礼仪的影子?两千多年前《礼记-曲礼上》记载:“邻有丧,春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歌,哭日不歌。”邻家有丧事,舂米的时候不唱送杵的号子;乡里人家有殡葬的事情,不在巷中歌唱。古人舂米,喜欢唱送杵的号子,当邻里有殡丧之事时,应该默舂,不在巷中歌唱,以示同哀之心。两千五百多年前,《论语》记载“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丧者之侧吃饭,从来就没有吃饱过,这是人性。孟子后来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没有恻隐之心的人就不配为人。现在,又有多少中国人配得上“人”这个简单而又神圣的称号?(草门东2020.03.23.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