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宅家消费图鉴

文章来源丨网易数读

2020年已经快过去四分之一了,但疫情还没有结束。

普通人依旧响应着严格的隔离指令,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复工之余,依然以“宅”的方式战斗着。

然而,这种突然开启的抗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众日常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有的或许会随疫情消失而消失,有的习惯或许会改变日后我们打量生活的新眼神。

如果没有疫情,正常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每天在拥挤的交通中上下班,和朋友吃喝玩乐来放松自己。但如今,只要是需要外出的消费活动,都被迫减少。

尽管如此,但生活还要继续。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的人们,也玩出了一些新花样。

杀菌,我们是认真的

即使是在家出不来门,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

除了日常必须的食品饮料,以及其他杂货外,防疫物资成了许多人抢购的对象。像口罩、手套、消毒液之类的基础防疫用品,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早早都被抢购一空。

有人抢到了不少防疫产品,也有人后知后觉,去买的时候才发现到处都断货。不过,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能杀菌消毒,管它是什么用途的消毒用品,囤了再说。

500

从网易严选的数据来看,有99.9%抑菌率的口气清新喷雾销量暴涨了500%,96度伏特加的销量暴涨了800%,抑菌懒人抹布销量暴涨了600%。

就连能够高温灭菌的挂烫机和衣物杀菌用品销售量也暴涨,仅三天,挂烫机在网易严选平台的销量就超过了1000多台。

500

还有一些人已经不满足于基础的防疫了,开始购买进阶防疫用品,比如空气净化器、紫外线灭菌灯、消毒柜等,有70%的消费者表示增加了此类用品的购买。

为了安全和健康,大家真的很不容易。买不到酒精,就伏特加来凑;买不到口罩,抑菌懒人抹布改造下也能凑合凑合......只要能杀菌消毒,"管它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奶奶团“也加入了外卖买菜扫货大军

疫情依旧肆虐,但生活不能停摆,疫情期间的生活也是一部全新的消费图鉴。

民以食为天,对于爱好美食的中国人来说,吃好是必须的。这段时间,朋友圈的画风突变,宅在家吃不到美食,无图可发的网友们被逼得纷纷下厨,开始晒菜了,并由此练就了一身厨艺。

做饭得有菜,但买菜这件事,要出门总归是不方便,疫情将人们的买菜场景从菜市场转向了线上生鲜平台,订单量暴涨。为了能吃上最新鲜的绿叶菜,不少人甚至每天定好闹钟,半夜起来抢菜。

根据美团买菜上公布的数据,手机抢菜已经形成了早高峰。其中要数上海市民“抢”菜最积极,在早上7点到8点之间的订单占比高达30%。

90后是使用外卖买菜的主力军,另外,还有36%的消费者是80后,这群家庭的主力军外卖用户在过去一个月里增幅最大,达到了7%。

500

有趣的是,为了能买到菜,上了年龄的中老年人也很拼。美团数据显示,使用外卖购物囤货的,有1%的出生在1970年以前。疫情激发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潜力,他们也开始学着用智能手机在线上买菜。

抢到菜以后,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自己尝试做大餐。结果有时候看完菜谱才发现,自己只买了菜,还差很多调料和锅具,不得不再买一次。

500

集煮饭、熬粥、煲汤为一体,甚至还能做蛋糕的电压力锅在疫情期间是当之无愧的“C位”,需求同比上涨了235%。主打健康无油的网红“空气炸锅”也很火,不用油就能做出炸鸡,听着太诱人了,也成功俘获了万千在家无事可干“闲人”的心,销量同比上涨了221%。

生活物资备齐,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蔬菜水果买好,终于要开始做饭了。只是做饭的难度真的很大,明明自己是看着做菜APP上的菜谱一步一步来的,结果被自己做成了黑暗料理。

不过,厨艺这件事,逼一逼总会变好的。有些人从前只会煮泡面,现在甚至会做蛋糕了,就算是日常的家常小炒,都开始讲究起了摆盘。毕竟,做饭这么辛苦,不好好拍个照发朋友圈怎么行。


这届中老年人比年轻人还沉迷于刷视频

人们无法出门,朋友也无法相见,可以进行的娱乐活动大大减少,展览不能看了,KTV唱不了,更别说假期出游了。甚至男女朋友同在一城,因为无法见面,都只能过一个“云情人节”。

宅久了还真无聊,为此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居家消遣方式,比如在客厅里钓鱼、帮草莓去籽、给橘子做“剖腹产手术”、开视频云聚会.......

当然,最普遍也最能打发时间的还是刷剧、看电影。复工以后,下班后也无处可去,每天就指望着靠手机、电脑和电视度日了。

500

在疫情中心湖北,人们刷视频来打发时间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不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二线城市居民的观看比例和2019年相比都比较高。另外,相比起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明显更喜欢刷短视频。

而且有趣的是,比起年轻人,中老年人更爱刷视频。

不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41岁及以上的比例都是最高。除了关注疫情进展,他们还喜欢看搞笑视频,看做饭教学,看萌萌的宠物,来舒缓自己复杂的心情。

为了能获取更多的视频资源,在这次疫情中,更多的人掏出腰包冲视频会员,付费观看慢慢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

500

开通了会员、观看了更多付费视频、愿意给视频评论甚至打赏、买了更多平台的会员比例均超过了20%。

其实,除了有各类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资源的视频平台,短视频的流行,让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平凡人为疫情尽一份力的故事。有自愿为医护提供餐饮的饭店老板、有为武汉同胞留一扇门的酒店经理、有每天为孤寡老人送菜的青年乡贤。

他们或没被流量媒体转载,以朴素的个人日记式的形式记录着自己的经历,但其中蕴含的善良与力量足以让每一个人动容。每一份互相守护,就是对病毒最有力的还击。英雄没来拯救的那部分世界,普通人坚持并记录着他们创造的故事。

给他们打赏,其实也是一种对他们的鼓励和云加油。

疫情之下,我们在游戏里“云串门”

在疫情期间,还有一样东西缓解着大众的焦虑,那就是游戏。对一些人来说,玩游戏本身就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并不一定是游戏里要发生什么事。

根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20年一月移动游戏报告》,2020年1月,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较之去年同期增加49.5%,环比增长37.5%。

500

人们在现实中按下暂停键的愿望,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自我投射的实现。换装类游戏增长迅速,平行世界里满足了新年新衣串门去的愿望。毕竟,现实中女孩们都在为做好睫毛、做好指甲却迎来了天天家里蹲的日子哭笑不得。

还有棋牌类游戏爆发式增长,就算不能出门打麻将,也要完成打麻将的任务。打麻将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仪式,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琐碎与烦恼中难得的放松,尤其对四川人来说,不让他们搓麻将,实在是太痛苦了,必须在线上厮杀几盘。

线下不能搓麻将,线上麻友相聚也能过番瘾。一定程度上,换装类和棋牌类游戏都可以看作是逛街、线下打牌等活动需求的替代品。

宅家,瑜伽垫成了减肉神器

吃饱喝足玩够了,该看看自己身上的小肚腩了。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即使是居家办公也很少活动身体,整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

不能出门,而且健身房也都闭馆,就连小区里跑跑步也成了一种奢侈,那就只能在家锻炼了。

但是在家要如何锻炼呢?其实只要收拾一番,家里总能腾出一点空间。没有健身器材,只做俯卧撑太单调,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根据凯度,18%的消费者第一次尝试了购买室内健身器材。

室内健身,既能加强免疫力又能保持好身材,已经成为了一股潮流。瑜伽垫是最受欢迎的室内健身器材,也不需要其他的器材,一张小小的瑜伽垫就能让你伸展双臂活动开全身,可以说,瑜伽垫就是专为室内而生的减肉神器。

500

在居家锻炼上,女性要比男性更活跃多了。根据运动科技平台Keep的调查,每天的20点-22点,是女性群体的运动高峰。瘦腿、减脂、燃脂、瘦肚子、瘦脸都是精致女性关注的焦点。

健身这事,不同年龄段各有偏好。因为疫情宅在家的这段时间,12-17岁、19-39岁的青年最爱瘦腿训练,拥有一双美腿是他们健身最大的动力。

年龄稍大一点,如40-59岁的中年人,就更想锻炼出“马甲线”。而60岁以上的群体,锻炼起来就更温柔很多,他们最青睐瑜伽课中的睡前舒缓课程。

除了这些常见的健身方式,又能体验游戏的快感又能健身,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健身环大冒险也火了。根据新京报,任天堂“健身环”目前的价格已经翻了四倍,可以说是”一环难求“。

无论年龄与性别,无论此前是否喜欢运动,喜欢什么运动,经过这次疫情,大家都开始重视健康了。人前虽然要吃要喝,但背后其实早就偷偷搞起了健身。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