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梨泰院class,餐餐都离不开“它”
为什么这颗栗子头会爆红?
🌰,真的挺上头的。
在此之前,我一直偏爱《我是大哥大》里伊藤的海胆头,怎么帅哥都爱食物的发型?理想的外表下,温柔且坚定,还有点铁憨憨。
还有堪称「首尔魏璎珞」的IQ162高智商少女,SNS网络大V,反社会个性,谁敢亲自己喜欢的男生,单手堵住你的嘴,谁要是惹了她,一巴掌送你。
就凭这套喜的动作,一口气连看了14集《梨泰院class》。
刚入学的朴世路看见同学被欺凌,忍不住向校霸张根源挥出了拳头。谁知张根源他爸是餐饮界财阀张大煕,张大煕是餐饮连锁企业「长家」的会长,是学校的赞助者,好巧不巧还是自己父亲的顶头上司,掌握着朴家的全部生计。
朴爸爸真好
最终,父亲失业,儿子失学,俩人一起喝酒,酒桌上的现场教学。
朴世路:“学生怎么能喝酒呢”
朴爸爸:“你已经不是学生了”
朴爸爸:“用右手拿酒品,左手稍微扶着,不要倒满,稍微超过一半,喝的时候头稍微别过去”
朴爸爸:“酒的味道怎么样”
朴世路:“很甜”
朴爸爸:“那表示今天让你印象深刻”
一场车祸,男主遭遇强权遂锒铛入狱。热血复仇的故事用15年实现逆袭。男女主与众伙伴开启了在梨泰院的创业之路,携手对抗饮食业巨头「长家」。
现实中的小店,栗子头现身
男主角朴世路的小店名为「甜夜Honey night」,因为想要人生甜一点。有赵以瑞这样出色的女孩子帮助栗子头开餐厅复仇的剧情,又沦陷在料理的滋味里。
总有朋友会觉得“韩国菜就那么几样”,但至少,我看到了那餐餐都不离的酱酱酱酱酱,各种酱。
酱油
韩剧在吃饭上贡献的演技早就习以为常,食物从端至桌板,从口腔经过咽喉入胃,露出心满意足的样子。
剧中朴世路最拿手的料理,就是嫩豆腐汤锅,虽然也没多少镜头渲染,但这种蛤蜊和鳀鱼熬制的汤中加入蛤蜊、猪肉等材料及调味料就足够令人垂涎,再有嫩豆腐的炖煮,一口汤泡一口饭,韩国人真的对汤锅百吃不厌。
在汤锅中,酱油是必不可少的酱料,用来代替盐巴,酱油看起来与中国的相似,但是品尝起来味道却有所不同。
韩国的酱油品类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是汤用酱油、浓酱油和酿造酱油这3种。
汤酱油就很适合各种汤汤水水的料理了。100%使用大豆制作而成的传统酱油,盐分含量很高,颜色较浅,料理时就无需再多放盐。
比起汤用酱油,浓酱油盐分较少,有甜味,颜色深。味道不会随着加热而改变,所以常被用于需要加热的炖菜、炒菜料理。剧中同样为招牌菜的豆芽炒五花肉,就可以用到浓酱油。
蘸了酱油等酱汁的腌渍螃蟹,酱蟹,是必吃的一样美食。挖米饭拌进满是蟹黄和酱汁的蟹壳内搅拌,一口蟹黄拌饭下肚。
经过微生物的长时间自然发酵而成的酿造酱油味道浓醇,香味独特,颜色和浓酱油相似,用于冷食,做凉拌菜、混合拌料、蘸生鱼片。
辣椒酱
吃最辣的菜,喝最冰的水。韩国人每人每年消费红辣椒和红辣椒粉3.8千克,是世界上辣椒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
韩国人吃辣椒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在辣椒普及流行之前,最重要的调味料是盐,至于为什么喜欢,其实有各种说法。
一个是因为李朝时期用大米作为货币的流通方式不仅增加了大米的需求,随之还有各种小菜,总不能干吃米饭,而辣椒是小菜的主要配料。
还有是儒家文化在韩国的发展,通过祭祀表达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报答,并用丰厚的祭品来供奉它们,祭品的选择上就是要用最好的东西。
在技术和生产力都不发达的时代,盐绝对是珍贵的好东西,普通人本来也难买到盐,何况有盐也都用来祭祀了,于是开始用辣椒调味。
剧中男主的爸爸在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用一道下酒菜【辣椒酱炒调味猪肉】将「长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可以说是靠着辣椒酱才走到今天的”。
石锅拌饭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韩式料理,就像名字一样,在拌饭里加入适量的辣椒酱拌匀。
据说吃“石锅拌饭”是爱情的象征,这种有趣的设定也就决定了偶像剧中必然抢镜的料理。
韩式的拌冷面同样加上辣椒酱。
街头的辣炒年糕热气腾腾,更有位于首尔新堂洞辣炒年糕美食街。
春川炒鸡排正是将鸡肉和蔬菜加入辣椒酱炒制的料理。
生鱼片除了蘸酱油,蘸辣椒酱也好吃,在辣椒酱里加入食醋和白糖混合可以在辣味的基础上变得酸甜,包在苏子叶里吃一起吃极富口感。
在辣椒酱中加入其他材料制成的辣椒酱调味品同样占据了超市的货架,牛肉、鳀鱼、蛤蜊等等不同味道。
清麴酱
清麴酱是将大豆发酵后制成的一种酱,用它做成的汤叫清麴酱汤。发酵之后大豆表面看起来黏黏的样子跟日本的纳豆非常相似,但是比纳豆气味更强烈,主要用来做清麴酱汤。
剧中「长家」和「甜夜」在《最强酒馆》的节目录制中,有提到它。
大酱
大酱是继辣椒酱、酱油之外,另一个韩国料理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外观上还能看得到豆粒的形状,散发出独特气味,去超市找土黄色包装。
“大酱汤”顾名思义是大酱制成的汤味料理,豆腐和蔬菜是必不可少的食材,其他并不固定,可以在里面加上肉啊,海鲜之类自己喜欢的,煮的时间越久,酱香味就会更加浓郁。
将大酱汤、米饭、蔬菜加在一起拌着吃的“大酱拌饭”是一道快手料理。
看韩剧会经常看到“된장녀大酱女”的词,源于韩国对爱慕虚荣女性的一种讽刺。所谓的“大酱女”是指那些:经济不独立,向往奢侈品,专门过度消费的女性。
包饭酱
吃烤肉一定要蘸的酱料,其实就是大酱混入了辣椒酱和蒜末、香油跟糖调制成的综合酱料-包饭酱,绿色包装。
芥末酱
说到芥末,多半会想起绿色,味辛,而说到芥末酱,却是黄色,味甜。两种都被成为芥末的东西却不是同一种东西。
在日料店蘸生鱼辅食的芥末,真正的身份是山葵,山葵的茎研磨成为山葵酱,辛辣味直冲鼻窦。但一些商家也会用辣根加绿色的食用色素制成日式芥末酱,因为价格更便宜,产量更大,毕竟大家也不会真的计较这些。
韩式的芥末酱,是用芥菜的种子芥菜籽研磨成粉末之后做成的黄芥末,本身是不辣的,研磨之后因酶促反应而发生改变。而且这东西还起源于中国,雪里蕻、榨菜、大头菜、油芥菜都属于芥菜的变种。
蜂蜜芥末酱是最受欢迎的,脆皮炸鸡块蘸这个酱绝了,涂抹在刚烤好的土司片上,和很辣很辣的火鸡面拌在一起,最适合烧烤炸物类的。
说到鱼露,还是东南亚菜系印象最深,尤其越南菜,没有鱼露都感觉不正宗。
韩国料理也爱用鱼露,喜欢用来腌渍泡菜,也作为蚝油一样的调味品做热食料理,吃火锅可以用鱼露、辣椒、葱花、蒜末调制成蘸水,本质上都是来增鲜提味,味道和跟泰式魚露风味类似。
不过,鱼露其实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调味料,早在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鱼酱,鲜鱼不去内脏,直接码盐腌制,腌渍的汁液则为鱼露,跟现在的差别不大,只是以鱼酱称呼鱼露。
只不过使用主要在沿海地区,所以有很多一辈子炒菜从来不知道鱼露是个啥的煮夫煮妇们并不稀奇。
在鱼露走出中国流向西方的过程中,它一直被称作Ke-tchup,意思是“腌制鱼酱”,这个词是闽南话的音译。
从东南亚到欧洲,鱼露一直被模仿,再创造,慢慢地发酵海鲜的成分越来越少,其他成分越来越多鱼露到番茄酱的衍化,是欧洲的厨师不断仿造鱼露的结果,慢慢地发酵海鲜的成分越来越少,其他成分越来越多,各种Ketchup配方越来越多,最后变成薯条的亲密伙伴tomato ketchup番茄酱了。
与鱼露捆绑在一起的还有虾酱,用是用小虾加入盐经发酵而成的,闻着酸腥臭,樱花色的小虾浮在盐水面还挺好看,既能下饭,也能调味,如虾酱豆腐、虾酱空心菜。
梅汁
还有梅汁,这种料理专用的浓缩汁可以拌小菜,腌泡菜、炖海鲜之类,梅汁和辣椒酱调和的酱料很适合蘸生鱼片。同样还有用大米或者玉米做的料理糖浆,80%的料理都会用到。
紫苏油
可以代替麻油的紫苏油可以代替麻油食用,据说比较健康?
海鲜速食汤包
海鲜速食汤包,丢进水里煮15分钟左右就可以放食材进去,做泡菜汤、豆腐汤、萝卜汤,任何汤底都可以。
有了以上10种调味料,基本可以假装韩国人在厨房大展身手了。
虽然有料理的设定,但导演没能多给几个镜头,反复出现的食物也只是一句台词带过,参加厨艺比拼的节目也只限于人物的脸部特写,评审们对食物的评价仅由主持人宣布最后的结果。
记忆比较深的反而是张大熙逼迫自己拖后腿的儿子亲手拧断鸡脖子,借此告诉他,弱肉强食,成大事者必须心狠。结果张根源这辈子对鸡产生了阴影。
当然,这只是一个嘴馋的人在看剧时一点微不足道的遗憾。我比较着捉急的还是韩剧中的韩国人谈恋爱磨磨唧唧,说话吞吞吐吐,非要搞点幺蛾子,求在一起好吗!
今日互动
你有什么喜欢的酱料可以推荐吗
文/编丨岛。
图片 | 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