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和“阿琼”的好消息,那真的是好消息?
印度军队这几天的国产武器装备计划算是连续取得了几个“好消息”:3月15日,印度陆军宣布将采购118辆经过改进的“阿琼”MK1A主战坦克;3月17日,印度第17架量产“光辉”MK1战斗机,也是第一架按照FOC标准生产,具备发射“德比”中程空空导弹,拥有BVR空战能力的量产“光辉”战机完成了首飞。
▲ 照片过于低清……施佬也看不清楚是不是就是这一架……
作为两件已经开始量产的武器装备,“阿琼”和“光辉”都算不上顺利。“阿琼”MK1A主战坦克宣称进行了大大小小14件升级,这其中既有在炮手瞄准镜上进行了加入了自动目标跟踪系统,使用更新的传动系统这样主流的设计,也有继续保留120毫米线膛炮这种英系奇葩火炮,同时为其配备碎甲弹这样的“中古”设计。要说它先进吧……在2020年这个当口上还真不至于,要说它不先进吧……作为一款标准的第三代坦克,它确实也够格了。
▲ 其实,印度媒体对于什么样的坦克是“阿琼MK1A”也是很迷,毕竟这车上分明写着自己是“阿琼”MK-2……
不过自2000年印度宣布批量采购124辆“阿琼”MK1坦克以来,虽然印度军方一直对这款国产坦克保有一丝“台面上的敬意”,以极大地耐心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接收了这124辆坦克兵组建了3个坦克团,这平均一年实际量的列装速度看着让人怀疑他们的生产计划是管日本陆自做的。
▲ 即使列装之后,“阿琼”更多露面的时候也是执行这类“仪仗”性质的活动
之后在2010年,印度军方还曾经表达过采购124辆“阿琼”MK2坦克的愿望——这个愿望在2014年又表达了一遍,但与此同时,印度陆军内心的向往也诚实无比——2001年至今,印度通过直接引进和本土组装的方式,相继采购了1640辆T-90系列主战坦克。
▲ 但是演习场上的情况说明了一切……
这也难怪,毕竟相比这边交钱就卖的俄罗斯坦克,“阿琼”的后续型号那是看起来越先进,研制进程就越没谱。按照今年1月印度陆军司令的说法,“阿琼”MK2坦克要到2026年甚至2027年才能完成所有的测试并达到可实用的程度……到那时候别说“阿琼”之类的标准第三代坦克了,就算中、俄、美几个大国的第四代坦克,估计就算没有列装服役,那起码也已经有了相关工程样车甚至小批量试验的车辆。到时候“阿琼”MK2有什么实战价值,要不要量产,反而不那么好说了。
▲ 到时候连15式轻型坦克也许都会被大家嫌弃了……
至于这FOC标准生产的“光辉”,施佬之前也有过文章胡诌过,对于“光辉”这样一款三代机来说,这能打中距空空弹(虽然是射程超小的“德比”)的能力那是至关重要。之前这16架“光辉”在真懂点什么的印度军事观察家手里,就好像咱们军迷当年看歼-8B/D因为A弹没有国产化,只能挂着4个霹雳-8到处晃悠的时候感受一样。如今终于在三代机(按美俄现在都叫四代机)上够分及格了,那确实是要庆祝一番的。
▲ “光辉”SP-21的配置基本上和2006年状态的歼-10A差不多了……
相比印度陆军对“阿琼”坦克的放置play,印度空军对这些“光辉”战机的态度还真的很难说。毕竟随着米格-21和米格-27机队全数退出印度空军的现役,印度空军的战术战斗机中队数量也跌至低谷。在中型战斗机项目从126架的计划缩水成两个中队36架“阵风”之后,任何能够获得的合格战术战斗机对于印度空军都相当重要。目前已经满编単座机(虽然是连米格-21Bison都未必比得上的“光辉”IOC机)的第45中队和从今年开始接收“光辉”FOC机的第18中队别的不说,至少飞机生产进程掌握在印度手中,而且性能肯定要比米格-21强,飞机状况也更新。如果HAL能在不断的量产中进一步增加“光辉”的产量,那对于未来的“光辉”MK1A或者MK2项目的推进,也许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 “光辉”战斗机中队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满编,也是很让人期待的……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印度军事工业而言,虽然他们面临基础不足,野心过大,军方支持“阳奉阴违”,但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印度军工产业确实还是一点点往前走的,主要的问题,在于这“跬步”积累得也太慢了。本来你就是后起国家,相关产品项目研制的启动时间就比较晚,还能获得国际上各种成熟的子系统,进度再慢慢吞吞,别说弯道超车了,连维持现有的技术差距都未必能做到。
▲ 2020年了,对于一款还在PPT上的三代半……
对于熟悉印度国产武器研制项目的朋友而言,无论是“阿琼”也好,“光辉”也好,一方面是听了几十年了,即使对于施佬这样的人来说,那也基本属于椰树椰汁一样,是从小听到大了。“光辉”战斗机最早的研发始于1984年,比施佬的年纪还大;“阿琼”是个1972年就启动的项目,施佬见到那也得叫声伯伯。这么多年的项目如今还没搞出个所以然来,多少是觉得有些腻烦。
▲ “阿琼”的历史悠久,也让它成了当代唯一还在坚守120毫米线膛炮的新型坦克
另一方面,虽然“怎么老是你”,但印度方面每次在宣告这两个武器项目有进展的时候还都能说个所以然的进展,再加上印度媒体和网友甭管咋样都那么热情,即使咱们每回都冷嘲热讽的,不过将心比心地想想,印度能取得这些成绩,在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里也是很不容易了。
▲ 中国的军事工业也是经历过早期很遭不住的一段时代的
毕竟在新中国早期的航空工业里,像歼-6系列这样反复改进,性能提升不大的型号,或者歼-8系列早期几个型号始终进展不明朗的状况也实实在在发生过。要不是这些型号的发展阶段都写到了书里,能够一口气读完,真要伴着型号发展熬上那么多年,换谁也很难持续维持积极的态度。
▲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军迷“绝望”的原因
这不前一阵印度海军又是签合同又是拨预算,科钦造船厂里还堂而皇之地做出大号展板宣示试航时间,说什么4月10日就要海试啦。结果没几天就又更新新闻,表示因为从俄罗斯订购的航空设备出现拖延,试航时间也要往后延迟,原本打算2021年竣工服役的工期也悄悄又双叒叕推迟到了2022年……仔细想想那展板上的试航时间是一个糊上去的白条,那最后真的打了白条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