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詹青云的此次言论?

【事件始末+逻辑分析】,全文共计2400字,建议先收藏后看!
1詹青云是谁?考虑到有些同学没看过奇葩说,还不认识谁是詹青云,我先来放一下介绍。
詹青云,出生于贵州,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2014年其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并夺取冠军,同时获最佳辩手。2018年代表哈佛耶鲁大学联队参加“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并且荣获总决赛“最佳辩手”。2019年参加网综《奇葩说第六季》,并获得BBking称号(最佳辩手)。
无论场内还是场外,优秀的詹青云都以学识、理性吸引了一大票粉丝;其早年的拒绝北大、贷款百万上哈佛的经历,也让她成为了新一代的正能量偶像。而这次被骂上热搜,起因是一条微博···

看到这,可能不少同学还是一脸懵逼,为了解惑,老吕给大家贴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2
事件始末疫情在我国爆发以后,逐渐向世界蔓延,而最近的种种证据表明,疫情发源地不一定在中国。

而不少西方媒体及政客却罔顾事实,指责是中国将病毒带给了全世界,还出现了诸如:“东亚病夫”、“中国病毒”等侮辱性论断。
比如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不仅将病毒称为“武汉冠状病毒”,还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与中国合作获取病毒信息时并不完美,“导致现在我们面临的很多挑战,这让我们落后了……”

美国福克斯新闻台的主持人杰西·沃特斯公然要求中国人为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道歉”。与他一起出镜的另一名女主持人质疑说,如果新冠病毒是起源于美国呢?

而杰西却在节目里进一步说:“因为中国人很饥饿,中国不能让人民吃饱,因此人民很绝望,吃未煮熟的不安全食物,这就是科学家认为的新冠病毒的来源。”
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于是就在推特上反击,可能是美国把疫情带来了中国。

于是,就此出现了周玄毅反讽发言人逻辑错误,而詹青云转发并被骂的情况。
3逻辑分析老样子,我们先不谈对错,先来看一下整个事件中的涉及到的逻辑知识。
其一,某些西方媒体仅根据疫情首先爆发在中国,就得出结论,中国是疫情发源地。
这是典型的“强置因果”谬误。因果关系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但具有这两个性质的两个事物之间未必有因果关系。仅仅依据两个事物之间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就认为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强置因果的常见表现。举个例子:我放了一个屁,然后美国五角大楼就倒了,能说明是我崩的吗?
其二,杰西认为:“因为中国人很饥饿,中国不能让人民吃饱,因此人民很绝望,吃未煮熟的不安全食物,这就是科学家认为的新冠病毒的来源。”
这是典型的“虚假论据”+“诉诸权威”谬误。论证必须要求前提为真,才能推出可靠的结论,另外,仅根据科学家的看法就得出结论,有以“权威”而非事实作为论据的诉诸权威之嫌疑。举个例子:因为专家都说美国制度比较先进,所以美国肯定不会爆发疫情。(虚假论据+诉诸权威)
其三,周玄毅反讽新闻外交部发言人。
周玄毅的反讽,是认为发言人犯了“强置因果”的谬误。逻辑上来说,发言人所说确实有点问题,但是,周玄毅也忽略了发言人赵立坚所用的模态词“可能”,要想对于可能性的削弱,要指出“必然不”——即美国一定不是疫情的发源地。
其四,詹青云转发周的微博。
詹青云是用的“类比”+“归谬”的方式来支持周的说法的,
类比的基本结构为:事物1、2都具有某些性质A,事物1又具有性质B,所以,事物2也具有性质B。但是类比时必须要求,类比的两项本质属性一样,否则就有不当类比的错误。
举个例子:我有两个眼睛一个鼻子,王思聪也有两个眼睛一个鼻子,那他是国民老公,我也一定是。
而归谬则指的是,不直接对对方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式进行正面驳斥,而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和思路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
而詹青云在此的类比归谬却有点问题:
我们的外交官指出,美国至今遮遮掩掩,不肯公布零号病人,不愿意公布具体人数,因此质疑对方的动机。
而詹青云却是用手机与其进行类比,一则,疾病在现实情况中的传播情况与手机好坏本质属性不一,二则是将外交官的“可能性”的推断替换成了“一定”。此处犯了不当类比的谬误。
而青云妹妹被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忽略了大背景,而去纠结于单个发言的逻辑错误。
法律和逻辑上都要求“疑罪从无”,比如我们要说一个人是小偷,必须有充分的论据证明他盗窃了,但这个人没必要“自证清白”,否则,就犯了“举证倒置”的错误。但是,美国经常要求我国自证清白,这是错的;因此,赵立坚就以人之道还之彼身,才有了那条“不合逻辑”的微博。这是大背景。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被狗咬了无数次,忍不住终于用棒子打了一下狗,自己家的孩子给我们说:“别,太暴力了,这样很不decency。”
比较有意思的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耿爽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媒记者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12日晚在其推特上发文称,可能是美军把疫情带到了武汉。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他的言论是否代表中国政府立场?如果是,中国政府是否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正式交涉?”
而耿爽在反驳提问时,就用到了归谬的手法,他回答说:“你是在关心赵立坚的观点是不是代表中国政府的观点,而最近美国个别官员发表他们攻击抹黑中国的言论,是不是也代表美国政府的观点?”
耿爽逻辑满分回怼当然,他回应的第一句“赵立坚的观点是不是代表中国政府的观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部分西方媒体常用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的技巧。只能说这次回怼,耿爽有理有据有逻辑,回复得相当好!
4写在最后回过头来看,詹青云被怼的原因,主要是其只考虑了逻辑,但是没考虑赵当时发推时所面临的情境以及外部因素。
逻辑是个好东西,它能帮助我们识别错误,但是它不是全能的。
当我们想使用逻辑时,我们必须要确定两个前提:
第一,我们地位是相对平等的,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大概率只有压迫和剥削。比如和爸妈交流时,直接指出其逻辑错误。往往只会得到“我是你爸爸”的回复。
第二,对方最起码应该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你被疯狗咬了一口,你和它讲逻辑时没用的,它不会听,也听不懂。
民国时期的翻译官兼外交官陆征祥,1945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过去,我们国力积弱,没有机会发声。
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力有所增长,有关中国的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而面对这些流言,一次次的有逻辑的回复,并没有让我们中国的处境变好,那些以言论自由、民主为幌子的西方政府及媒体,根本不同你讲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回怼,我们会觉得大快人心。
这一次,逻辑上虽然有瑕疵,但是情感上我是支持的,这和我的立场有关。我希望大家能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的能力,也希望大家保有真挚且向上的情感。
以上。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环球时报、湖北卫视、新华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百度百科、知乎、微博等公开媒体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老吕删除)
虞舜只用记住一句话,知识分子的屁股坐在全部座位上。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书读的多了,就容易找不到自己姓什么,就容易脱离自己的现实。想想那些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工作的人员,当疫情爆发的时候,美国胡乱指责,而中国人尤其是武汉人也觉得很抱歉,仿佛自己捅了个大篓子,日本撤侨官员跳楼自杀的时候,一片哀嚎,我们憋着一口气,心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有湖北人出省去了,确诊新冠受到医治,对着镜头道歉,觉得愧疚,向全国人民道歉。
现在好了,事情发现有点不对劲了,正常质疑一下,这难道不是很正常?这事情不是什么对不对的问题,也不需要什么鸟理中客,就是单纯发泄发泄,那也有它的道理,更何况现在事实证明,并没有确凿证据说明是武汉人湖北人吃野味带来的,大家就争这一口气,争到了或者没争到又有什么问题。
如果到头来发现,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那之前受的委屈又怎么算?
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他们的屁股到处坐,至于普通民众想什么,有什么情绪,那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知识分子也很喜欢当理中客,一副众人皆醉他独醒的模样,别人被打了,他就叫别人先不要叫,先忍着,先听他讲。老百姓看到韩红很好,出了力,就支持韩红,有人在节骨眼上博眼球举报,知识分子理中客就出来说,大家别激愤,举报是好事,这不是更加证明了韩红是清白的嘛。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结果,并不需要理中客来讲,也不需要一个博眼球的人去实现这个结果,这些都是多余的人,多余的存在,如果真有问题,人民群众看得见,并不需要这些屁股到处坐的代言人。
我的妹妹,三姨,还有很多学生都在抗疫一线,她们也经常转发关于疫情发源地的新闻,虽然很多一看就是带节奏的,以及一些阴谋论,站不住脚,但是我绝对不会去嘲讽他们,也不会去在他们面前秀,去分析,哪个是假的,哪个是可能的,讲这些没有用,讲这些不是有病吗?你一没去抗疫,二没做鸡毛贡献,坐在家里吃着喝着睡,在这种节骨眼上,讲这些你就是知识分子,你就是活该被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知识分子的屁股到处坐,也就没有任何人会支持他。
你如果就是忍不住,非要讲话,那你就讲:希望可以尽快查明真相,搞清楚源头。
这就可以了。
恶少恶言习惯了逻辑分析以后别人的掌声。于是把这种习惯带到了生活中。
仔细看逻辑分析并没有问题,她和周玄毅的都没有问题。但问题是逻辑分析在这种时候重要吗?生活中有很多交流场景,有的场景下观点重要,有的场景下论证过程和逻辑重要。他们所熟悉的辩论这个场景下观点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很可能是抽签决定的,双方在辩论的时候也不会质疑对方为啥持这个观点,因为是抽签得的,我也不想啊,无论是攻击还是论述,都是围绕对方的论证过程和论点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但问题生活中还有一些沟通场景,你的论证逻辑关系不那么重要,你的观点是什么却很重要。比如一个男生追求一个女生,按逻辑分析,那个女生不喜欢你,那怎么办?你还是会去尝试,因为你喜欢她呀,这是你的观点和立场,逻辑上她应该喜欢王子不重要,即便逻辑上不应该你也会去努力尝试。比如说在法庭上身为一个律师,你一定是竭尽所能去帮助你的委托人,你不能说逻辑上该判你死刑你就该死。即便你心里认为如此,你还是会竭尽所能的去帮他找回一些细枝末节上可以挽回的利益。因为你的身份使然。比如说两个国家在竞争。
打压对手,在竞争中压人一头才是你的立场,逻辑完备没有那么重要。很明显在辩论以外的生活中,更多的场景下逻辑完备,并不是第一要务。不是吗?美国怀疑华为危害国家安全,在加拿大扣人的时候有非常完备的逻辑论证过程吗?美国主持人把病毒叫做中国病毒,华尔街日报把中国人叫做东亚病夫的时候,有过完备的论证过程吗?想问一下詹和周们那个时候你们为啥不说话?认为病毒首先在中国发现就是中国人给全世界惹了麻烦,中国人欠全世界一个道歉,这个论证过程很严密吗?众位辩手安在?我不知道放着这么多有明显逻辑瑕疵和逻辑漏洞的论证,他们为什么可以不闻不问?
而有一天当我们有了一些证据,我们“怀疑”病毒是来源于美国的时候,马上就有人像踩了尾巴一样跳起来。指出这种论证过程中的逻辑疏漏。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阅读功能性障碍。说白了有些话说的时候有一个“合不合时宜”的问题。就象你生病的时候我去看你我应该说“祝你早日康复”还是“隔壁墓地打折”?所以去争论客观上事实上如何如何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因为客观上事实上我祝你你也不会就因此而早日康复,而隔壁墓地可能真的打折)这个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往往乐于与权威唱反调,与公众言论不一致,以凸显自己品味的卓尔不群。但凡事分分场合。走出辩论场,你我都是普通的人。不要总谈着辩论的那一套东西,来解读你生活中看到的所有。你的生活中没有马东,你的对面也没有观众,你们自嗨的那套逻辑严谨,who cares?

怎么看……网络"公知"的传统艺能……不新鲜了。
看奇葩说一直挺喜欢她的,虽然被很多人说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但年纪轻轻有学识,有深度,怎么看也是很优秀的一个女生。勤奋好学用内涵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例子总好过激励年轻人当什么偶像明星。
隐约觉得不太喜欢这个人,正是奇葩说中很多人喜欢的那一段"为什么,我要在最好的年纪离开你……"
为了上哈佛,和在香港一起读大学的男友分手,等到上节目,又感慨,在美国美丽的落叶中,身边没有你……以詹青云这种理性,目的明确的人来说,她有多珍惜这段恋情,我实在无法理解,更多的感觉是为了赢,消费了一颗自己人生中的弃子。
联系到这次的事,可以说并不意外。客观的说,我国目前距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从科技水平,到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多地方还差的很远。再加上欧美国家宣传上推崇普世价值"自由、民主、人权"。选择不会说谎,国内很多上层阶级的人士,官员、有钱人,都是选择在中国挣钱,享受权力和财富带来的红利,然后让下一代以及自己移民欧美。
平心而论,这次全球的疫情,起源和最终结果还都没有定论,目前看来对各个国家的影响还是未知,就算中国政府对人民更负责,更重视,做的更好。对于有能力、有财力的"上等人"来说,并无差别,等疫情过去,中国还是中国,欧美还是欧美。短期内中国国力、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无法赶超欧美,对这些人来说,国外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詹青云只是这些万千现在在中国挣钱,未来在欧美生活的人之一而已,所以对美国骂中国的时候默不作声,中国反击的时候和周玄毅一起出言讽刺,并不意外,"公知"的老传统了。只不过现在人民群众不是当年跟着一起"逢中必反"的人民了,说穿了,还是生活变得比以前好了,对国家未来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