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被母亲勒索100万:逃不开的“吸血式”寄生家庭,成为下一代的教育隐患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引发了网友们的诸多讨论。

500

图片来源自豆瓣

孙俪饰演的女主角房似锦是个工作能力超强的卖房中介,她做事雷厉风行、冷漠无情,为了赚钱费尽心机,口头禅就是:“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作为房地产金牌销售、年入百万的她,住着便宜的“凶宅”,吃着廉价的包子豆浆,驰骋职场却生活拮据。

原来房似锦原名叫房四井,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上面三个姐姐,出生时因为是女孩,差点被母亲丢进井里淹死,又在家里排行老四,因此取名房四井。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童年时期的房似锦,受尽家里人的欺负。一大家子人,只要有谁不顺心,都能揍她一顿出气。

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都十分优异,但家里穷,几个姐姐和母亲就齐齐上阵,几次三番逼迫十六七岁的她出门打工,赚钱供弟弟买房结婚。最后还是在爷爷的支持下,才断断续续、艰难坚持到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

500

为了工作,房似锦一天只吃一顿两人份的早餐

图片来源自豆瓣

在这个家里,她虽然有爸有妈,但却从没得到过一丝一毫的关爱。

房似锦花了5年时间,从普通销售爬到了金牌销售,但拼命工作的她依旧摆脱不了成为“寄生虫家庭”宿主的宿命。

妈妈潘贵雨得知女儿事业有成之后,隔三差五就向她讨债,缠着房似锦,让他给弟弟买房。付完首付,又要求她全款一次性付清余款。从几千、几万,再到百万,房似锦俨然成为了房家予取予求的人型 ATM 机。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一个物质与关爱双重缺失的原生家庭,不仅对房似锦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她成年后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征。

对于房似锦来说,原生家庭是不可规避的人生部分,她被其塑造,也被其束缚。

500

从樊胜美到苏明玉,

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女孩,并不都挺好

近几年的电视剧中,女强人加上“嗜血”原生家庭的人物设定并不少见,但凄惨程度却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同样出身在一个重男轻女的贫寒家庭,30岁的她是外资公司的资深HR。

父母偏心儿子,对樊胜美索求无度,赚来的钱全部贴补了家用。她也有委屈不甘,最后却也只能选择妥协,面对母亲的一再逼迫,她声嘶力竭:“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没有一分钱存款,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还贷也是我,连生孩子的钱都是我出的”。

她为了这个家疲于奔命,却得不到家里人的一丝谅解和疼惜,好好的人生被糟蹋地一塌糊涂。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同样,《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也有一个令人窒息的原生家庭。

苏明玉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从小到大,她都处于家庭“食物链”的最底端。两个哥哥的早餐是火腿加鸡蛋,身为小女儿的她却只能吃简单的汤泡饭。

苏明玉从小就梦想着要上清华,但苏母可以毫不犹豫地给儿子苏明成两千块钱去旅游,却对苏明玉提出的一千元补课费直接予以驳回。

为了支持大哥考上斯坦福名校,母亲没和苏明玉说上一声,就直接卖掉了她的房间。而爸爸苏大强,一直对女儿的遭遇装聋作哑,他懦弱无能,总在孩子需要他的时候避之不及。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从樊胜美到苏明玉,再到房似锦,她们的经历看似极端,却实实在在映射出千万个家庭的矛盾和痛苦。比如房似锦在现实中就有原型,扮演者孙俪也同样拥有一个艰难缺爱的童年。

孙俪只有12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孙俪妈妈只拿到2000元的赡养费,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处境艰难。为了养活女儿,只能白天做售货员,晚上去朋友的公司做清洁工。

看着含辛茹苦的母亲,孙俪从小就对缺席的父亲十分怨恨,幻想着有一天自己有钱了,一定开着车在父亲面前扬长而过,让父亲悔不当初。

也因为受到父亲的伤害,她对婚姻不报希望,曾经说:“永不结婚,只想陪妈妈一辈子”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电视剧里,苏明玉和父亲最终取得了和解,但在现实中,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来自家庭的伤害很难被抚平。哪怕长大后的她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修复自己情感的缺失,提到原生家庭,依旧是块难以磨灭的阴影。

长大,并不意味着伤痕消失,对她们而言,过去未来不是都挺好,而是意难平。

500

成年的痛苦来源自儿时的伤害

与恶龙缠斗,亦成为恶龙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就像是扎在骨头中的一根刺,你可能习惯它,忽视它,但只要一想起来,还是会隐隐作痛,甚至于,这些伤害会在经年累月中成为你自身性格的一部分,在暗处继续“妨碍”你的人生。

因为从小受到家里人的冷落,吃够了没有钱的苦,所以房似锦成长得目标坚定、坚强果敢。她可以为了争取到一个客户一声不吭爬 3 次 28 楼;常年包里放着伞,自己不撑,只为了客户不晒到太阳..... 这种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精神让她在职场上无往不利。

500

图片来源自豆瓣

但她并不合群、没什么朋友,小时候得不到爱,长大了也不会爱自己。她外表冷硬,但内里敏感脆弱,回忆起小时候,房似锦说:“慢慢的我练出了一种本领,就是每次一回到家,就能嗅出谁不高兴。”

长大后的她,情感经历一片空白,提到令人向往的爱情和婚姻,她的言语里面总是透露着些许的自卑,带着隐隐的恐惧和深刻的担忧。

500

图片来源自豆瓣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回以凝视。”可能房似锦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一心想要逃离的原生家庭,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她人生成败的一部分。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之间相处的模式成为了我们观察和学习的模版。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上提出了一个理论——“相似而又不同”效应,它指的是:人在处理某种东西时,会倾向于在熟悉的地方作出相似的选择,以增加安全感,导致大脑对新事物加工程度降低。

这一点放到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模式会在无形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在成年后,孩子会下意识地习惯和接受使用父辈的方式去处理家庭问题。这个过程缺乏理性思考,却达成了行为模式的传递。

500

图片来源自豆瓣

偶像剧女王陈乔恩的童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妈妈的严格养育之下,一言不合就呼巴掌,甚至遭受毒打,每次回忆起来都是如鲠在喉。

500

图片来源自采访视频截图

考试考的不好,回家就免不了一顿毒打,用枯树枝捆成一把,打在腿上就见血,也因此,陈乔恩的性格相对封闭,不喜欢跟人沟通交流,更多的时候喜欢独处。

好朋友安以轩都说陈乔恩是个怪胎,回到台北可以三个星期不出门。

500

图片来源自采访视频截图

陈乔恩说自己小时候并不怕坏人,但是她怕回家,每次听到妈妈上楼的脚步声都会害怕,总觉得妈妈下一秒就要来打自己了。

500

图片来源自采访视频截图

因为长期生活在恐惧的扭曲心理之下,陈乔恩不仅自我、内向、敏感,也沾染上了母亲的暴脾气,十分容易暴躁。原生家庭带来的匮乏感,在陈乔恩的身上得到了近一步的延续。

陈乔恩在刚刚出道的时候,就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臭脸女王”。

500

图片来源自采访视频截图


​在参加节目的时候,陈乔恩因为搞不定洗衣机,恼羞成怒,直接放弃用暴力踢门,声音之大吓了几个摄影师一大跳。

拍话剧时给她安排助理,结果因为助理受不了她的暴脾气,主动提出辞职,说自己跟陈乔恩待在一个屋子里就害怕。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即使现在陈乔恩自己独立生活,但她的内心对于妈妈这些年施加的伤害依旧不能释怀,这些负面情绪甚至驻留在她的内心,成为她自身的一部分......

500

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

我们每个人都从家庭中来。

我们身上所具备的一切特质,或好或坏,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如果儿时经历了太多父母的争吵,总是挨骂、惶恐不安,缺乏安全感,也许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心思敏感、内心脆弱的人;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总是无差别满足所有要求,也许我们长大后就会变成一个不懂满足、不知感恩的人;

如果童年时严重缺失父爱、母爱,也许我们长大后可能会不停寻找具备有“父性”或者“母性”的伴侣,陷入重复性情感的困境。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过去的时间消失了,但遗留的痕迹仍然存在,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譬如关爱、尊重、信任、鼓励... 长大后只会变本加厉渴望弥补和满足,因此,忽略那个在阴影中独自啜泣的孩子、隐藏那些曾经蒙受的伤害,并不能带领我们走向新生。

我们要学会坦然地接受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对那个曾经脆弱、渺小,渴望关爱的自己。了解曾经的痛苦,承认自己的偏执,不是为了“圣母”地说句原谅,而是让自己能够明白这份痛苦的来源在于畸形扭曲的家庭,而不是自己。

在《奇葩大会》上,武志红老师这样说过:“我们向自己的家庭寻找原因,不是为了归罪,不是为了甩锅,是为了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是为了改变。”

如果看不清“来时的路”,就找不到改变的希望。

500

张韶涵在参加吐槽大会时说道:

“我永远都不会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普通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因为沟通方式、教育方式等原因,往往掺杂着误会和不解,审视家庭的过程也是解开心结的过程。

在《奇葩大会》上,高晓松曾公开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他从小没有问过父亲任何一个问题,并在长达20多年的人生中,因为对原生家庭不自知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在年轻时有很多问题,比如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等等。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直到40岁之后,高晓松才承认说:以前因为父子关系太差,所以拒绝去看到父辈好的一面。

所以,坦诚地面对原生家庭,并不是单纯为了一边倒地讨伐和否认,而是让我们认识到这份伤害的产生,走出这份伤害的阴影,并不将这份悲剧传递下去。

500

图片来源自网络

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起点,但终点去向何方,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对于渴望逃离原生家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追求独立,这里的独立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上的独立,更是精神上的独立。

精英说曾写过一篇文章,点击链接查看:她17岁前从未上过学,没用过香皂,逃离原生家庭后登上时代周刊,拿下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故事讲述了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前半生的真实经历。

塔拉来自于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到的、十分扭曲的家庭。父亲是个宗教的狂热分子,在他的教导下,所有孩子不上学、不就医,坚称学校和医院都是政府的阴谋,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罪孽与邪恶。

她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多次暴力和反复的精神折磨,原生家庭带给她持续而漫长的影响,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信女性不该穿暴露的衣服;没有说话的权利;不能站在舞台上跳舞;更不能反抗父亲的意志。

稍大一些,她瞒着家里人挤出时间偷偷学习、报考大学,通过书本和教育,一点点感知到了外面世界的不同。当她去到大学、戴上剑桥的博士帽,最终逃离这个炼狱般的家时,回首往事,才发觉曾经经历的一切多么深刻而荒诞......

500

图片来源自Google

塔拉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或许深刻而绵长,但它并不能完全掌控你的人生,只要你愿意改变,疗愈就开始了。

500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出生后就被很好的善待,但好在,即便你经历过再糟糕的童年,受尽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过另一个环境,另一个人重塑人生。

原生家庭是外因,自我发展则是内因。

伴随着一个人阅历的成长和人格的独立,对自我人生的控制权会更多更深,就能够逐步摆脱曾经的坏环境的影响。而当一个人深陷沼泽的时候,只有走出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敢于发声、敢于舍弃,你的世界才会有所改变。

Reference:

壹心理:人真的会复制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吗?

精英说:明道回应哥哥自杀,“负债累累、残杀妻小”,原生家庭的痛真的会伴随一生

精英说:她17岁前从未上过学,没用过香皂,逃离原生家庭后登上时代周刊,拿下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知乎:如何评价苏明玉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