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网上出现“发哨人”被删文章的各种版本,老胡这样看
今天网上出现“发哨人”被删文章各种语言和文字、符号版的帖子。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表达不满情绪的一种“网上行为艺术”。这样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它们总要通过一些契机和方式释放出来。其实在社交媒体时代,形成这种瞬间的集中释放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因为几乎没什么成本,如此而已。
老胡还是主张多沟通。另外,体制的相关设计要给社会必然存在的一些不满情绪留出必要的释放出口和空间,而不要让一切都处于刚性的管理之下。这会有助于我们社会的整体和谐。
这次抗疫初期出了问题,但国家出手后很快翻转了局面,而且随后又有很多西方国家纷纷中招,人们对疫情的认识已经有了更广泛的坐标,除了“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一些共性弱点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国做得好的地方同样被看到,我认为围绕疫情的舆论大环境已经变化。
客观说,中国舆论场受到的政治重视程度远高于欧美国家。在欧美国家,大体“什么都能说”,但同时的情况又是“说什么都没用”。那里出一个提案,只要议会上的票够,强行通过就是了。中国这边反对意见一刷屏,外国人永居法草案就得进行修改了。中国互联网上只要是形成了集中意见的,大多都会在后来的政策中体现出来。有时候一些言论被删掉了,但是它们实际产生的政策性反思和影响并没有删掉。
所以呢,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玩法”,这当中不断有碰撞,磨合。老胡希望的是,这会是一个不断促进官民沟通和社会理解的过程,当发生摩擦时,大家都多一些耐心、理解和包容。别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给接下来的磨合多留一些空间。
很奇怪为什么大家都在争论什么“吹哨人是谁”,却没有人去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吹哨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吹哨?”
打个比方吧:夜深人静,众人入睡时,着火了。那么如果有人吹响哨子将熟睡中的众人唤醒,逃离火场。这是真吹哨人!
可是,病毒是什么?众人能看得到吗?有谁能知道谁带病毒,谁没带吗?既然没人知道,那么乱吹哨子的结果就是小灾难变成大灾难,大灾难变成不可收拾!
而事到如今,大家应该也看明白了,对付病毒,靠什么吹哨人是没有用的。我们中国人是依靠什么才能度过这次危难?方方面面,原因很多,但是绝对没有吹哨人什么事。
国家对几位医生的奖励大家也看到了。是奖励他们吹哨吗?不是。是对他们忠于职守、不畏生死、尽到医德医品的奖励!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但他们不是真吹哨人。
再问,那为什么有些人偏偏要把什么“吹哨人”的名头应按在他们头上呢?很简单,通过对比才会凸显差别,通过鼓吹什么吹哨人来显示政府无能嘛。这就是他们的真是目的!可谓是用心险恶!
再说说张医生到底是不是所谓“吹哨人”?其实也不是,因为这是她的职责所在。她除了恪尽职守之外,还知道怎样做才是最恰当、最合理、最能控制疫情!这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她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更加负责!她是真正的英雄!看看国家给她的奖励吧,恰如其分,毫不为过。我们都应该感谢她。
各位还是仔细看看国家的各种处理方案吧,仔细体会其中的深意,就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带节奏了。
顺便补一句,李文亮的消息来源就是官方下发的文件,那么为什么下发文件,就是因为不知道这病毒的情况,才让各医院注意
对于李医生个人来说,可以随口一说“像sars”,但对于官方来说,你不能随便去定义吧?怎么也得花些时间,研究出一点东西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