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超国民待遇的恶果
外国人超国民待遇后遗症非常严重:
1、外国人投资资金来去自由,本来是为了方便外国人投资,但是这里面存在的不公平就让国内的一些有钱人转换外国人身份,为了这个外国人身份,他们还得要给外国人多做贡献,结果有了这个外国人身份回国就享受外国人待遇,他们在国内挣了钱,不仅偷漏税,还能来去自由,而这个来去自由是牺牲了中国的利益。
2、由于教育部创双一流的错误政策,把个留学生占比作为一个指标,他们也不看看西方国家为什么定这个外国人占比指标,人家是为了挣钱,除非你优秀外国留学生才提供奖学金,人家是个生意。我们的教育部生搬硬套,有些大学为了一个指标,到国际上花钱买留学生,真是不够丢人的。这也给一些国内的看到了空子,一些人出口转内销,变换了国籍,回来就上国内名校。
3、国内大学招聘教师,必须有外国留学经历。没见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大学招聘敢有这么歧视国内人民的,而且是明目张胆的的歧视。屠呦呦没有外国留学经历,就不能当选科学院院士。清华北大的一堆学子,毕业了就要留学,因为你中国的一流学府需要留学经历啊,留学之后,当然找工作方便在毕业的城市啊,结果就是中国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培养的中国优秀人才,被逼要出国给外国人打工,然后中国再以超国民待遇请外国人,美其名曰引进人才,中国的知识精英,特别是教育部分的知识精英是该好好整顿整顿了,什么时候才能有民族自信呢?你们的脑子被驴子给踢了吗?
附: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乱象:
山东大学国际部“学伴门”事件!
2017年山东大学“学伴”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
日前,网友对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的质疑,让这一制度再次引发争议。
附图:2018年山东大学“学伴”结果公示
配对结果公示
山东大学回应“学伴”质疑
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7日发布说明,“学伴”通知来自2018年,现在才被拿出来热传,是有人炒作,别有用心。
这份说明还称,“学伴”活动是为了促进中外学生学习,全部为自由报名,很受欢迎,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哈工大、中山大学等都有类似活动。
网友评论:
7月12日,山东大学在官方微博回应称,由于审核把关不严,在相关报名表格中出现“结交外国异性友人”不当选项等问题,引发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专家观点:应对所有学生平等对待
对于“学伴”制度引发的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学伴”制度的意义不用赘述,但质疑者,也并不是质疑“学伴”制度,而是质疑给留学生当“学伴”。
熊丙奇表示,我国大学重视留学生招生,从办一流大学角度,这并没有错。评价一流大学有一项基本指标,是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所占比例,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比例大多超过20%,而在我国大学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比例还很低。
客观而言,我国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越来越高,可是,这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对国外一流生源的吸引力。虽然我国已经成为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从留学生的来源国,和攻读学位的情况来看,留学生质量还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留学生特殊对待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大学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包括执行一样的培养标准。
据统计,来华留学人员中,亚洲学生占59.95%,非洲学生占16.57%,攻读学位的占52.44%。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
最近,江苏徐州抓获19名吸毒者,其中16人是外籍,包括9名留学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情形的,可以处限期出境。外国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门可以处驱逐出境。公安部门的处罚决定为最终决定。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十年内不准入境。
网友评论:
福州一名外国男子骑电动车违规被纠正时推搡警察的视频,推搡警察的男子也是一名外籍留学生。
对抗拒执法的行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罚款、拘留等相应惩处办法。只要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都应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在校学生没有豁免权。
这件事最终的结果,福建农大给予该生留校察看处分。
当然,中国社会治理的各种杠杆必须对外国人一视同仁,确保他们不对中国的社会秩序造成扰乱。有些专属中国公民的权利和福利他们也是不能享受的。一旦外国人在中国犯案,该怎么处理应当诉诸当地、也就是中国法律。这些都是国际化程度高的社会对待外国人的通常做法,也成为了国际社会通行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