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先别急着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人打了,不打回去,难道让孩子忍着吗?

当然不是。

500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身边发生过的故事。

前阵子,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说,儿子过年回老家被亲戚家孩子打了,而且打了不止一次。她心疼孩子被打了还忍住不哭。于是回家后就告诉孩子:“下次那个哥哥再打你,你就打他!“,说完她还示范给孩子怎么做,怎么表现的凶狠一些。朋友说儿子听完后,像忽然有了劲,用非常强有力的声音说:“打,打哥哥“。

500

第二天,两个小朋友又一起玩,朋友儿子又被抢了玩具。于是呢,他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朝哥哥锤了一小拳头。结果被哥哥反击,用手拍了一下脑袋。这件事后,朋友儿子就越发地害怕那个哥哥了,同时在家也越发地喜欢打人。

要东西,没有马上得到就冲妈妈打;不喜欢玩的玩具就扔掉;抢大人手上的手机,不给就打人。整个人像是一个气鼓鼓的小球,不高兴就要打。

这个故事虽然是个例,但我为什么要拿出来说呢?

其实孩子被打时,作为妈妈,我们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该简单粗暴地教孩子以牙还牙。

500

为什么呢?

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

如果是内向的孩子,你让他打回去,他不见得能做到,那这种情况下反而会让他觉得自己弱小,产生气馁的想法。就好比朋友儿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打了一个棉花拳,结果被人反击,那他胆怯的情绪会更加严重。

其次一两岁的宝宝,不管是打人者还是被打者都是无心的,他们并不是想欺负比自己弱小的,而是打人的宝宝遇到了社交问题,他也知道怎么处理。

500

像一两岁的宝宝,这个阶段都有点自私,且没有物权意识(所谓物权意识,就是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所以看见喜欢的东西玩具就想占为己有,自己也无法区分分享和拿走的区别,这种时候只要自己的东西被动了,情绪就会很大,那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打人。

当然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会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有些孩子会闷在心里,还有些孩子会直接哇哇大哭。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孩子被打,还是自己的宝宝打人了,我们都不应该只关注“打“这个行为,而更多的是去引导孩子,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要如何做。

那要如何做呢?

其实孩子被打和孩子打人了,这个事是属于孩子社交的一部分。好比成人在日常交谈中会与人产生分歧矛盾。

孩子遇到了矛盾,我们应该先要试着去相信孩子会自己处理。事实证明,孩子间有很多的矛盾在大人看来是非常委屈的事,但在孩子那里经过小事化了,都不是什么事。

我记得外甥女5岁多时在老家走亲戚,遇到了很多亲戚家的小朋友,然而这些孩子平日里都很少见面,毕竟大人都在外面工作嘛,所以见面了各自也都有点生分。然而有几个孩子是易熟体质,玩了几分钟就玩到了一块。外甥女慢热,看着他们玩游戏玩的津津有味,也想参加,却被拒绝了“我们不跟你玩,你走开!“

500

一般家长看到这种情况,就会把自己孩子叫走,让他去找其他人。但是当时因为走亲戚,姐姐忙着和亲友们攀谈,所以没留意到这个事。我就观察了外甥女,她虽然是慢热性子,但非常懂得如何应对。

她被拒绝后,并没有觉得沮丧,而是用玩具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她说我带了小飞机,可以帮你们装很多东西,要不我我做你们的快递员好不好?其他小朋友见她手里的飞机很酷,开始松口了,说那你先给我飞起来看看。

就这样,一堆孩子玩了几分钟飞机,大家就都熟悉了,外甥女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队伍中。

500

当然这个也是个列。也有很多孩子遇到被排斥时,会觉得沮丧不知所措。那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介入适当的引导孩子如何面对的。

拿朋友儿子玩具被抢这个来说,我们其实可以领着孩子去跟打人的哥哥一起商量的。比如可以这样说:“我看见你刚刚抢了弟弟的玩具,你很喜欢那个玩具对吗?“

通常孩子会乐意回答的。只要对方愿意沟通那就好办了,接着你就可以跟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引导他其实不用打人,也可以玩到这个玩具。比如分工一起玩,或者轮流玩等等。

这么做可能是费心思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好处远比我们想象要多的多。

首先孩子会看到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会从中学到,原来除了哭还可以跟哥哥商量。

其次,这样做还消减孩子对打人者的胆怯心理。

再者,对方孩子也会学到一些应对社交矛盾的方法。

简单来说,当孩子被打了,我们并不仅仅只有教孩子“打回去”这个办法,其实还有更好的方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