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会说德语吗?从川皇聊聊美国的德裔

最近看到观网的一则特朗普怼记者“滚”,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8_01_17_443537.shtml,有读者说他语言很多时候比较粗鄙;而且观察者网刊载了刘小枫给康托洛维茨《国王的两个身体》中译本的序言,还连载了。

结合起来老夫想到一个问题,即美国德裔的生存状况问题,尤其是二战期间跑到美国去的那批。当然特朗普的爷爷不是那一批的,他去的更早。

不过这涉及到一个问题是,特朗普作为德裔第三代还会不会说德语?确切证据证明他不会,不但不会说德语,他法语西班牙语都不会,只会说英语。不过可能因为几个媳妇都是东欧人,会说点捷克语或者南斯拉夫某语也有可能。

500

特朗普的祖父弗雷德里克·特朗普的全家福

19世纪中后期才崛起的德语一改“狗肉上不了酒席”的尴尬局面,晚发的德意志人对自己的母语很自豪很高傲。

不过二战前夕纳粹上台,导致大批的德国精英知识分子外逃,其中大批人逃到了美帝。50万德国犹太难民,美帝一个国家就接纳了13万呐。

美国这个国家大家都知道,人送外号“鬼难拿”,赔本的买卖不做(后来猴精的传统丢了,也开始做了),这13万人加上不是犹太难民的很多德裔都是精英,同化之后可以我为我所用,当初美国建国直到南北战争期间,就有不少日耳曼人跑过来,同化的很好。

但30年末跑出来的这批德国人,尤其是文科知识分子,搞文学搞历史的这批,人遭罪,嘴也遭罪。因为高贵的德语不能说了,在圈里混,要说粗鄙低俗不堪的英语。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了。一般日常交流还行,但是用英语书写对话搞学术,就很痛苦了。

美国40年代学术委员会教授评级,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程序走一个月。11个月磨刀,1个月宰羊,谁是羊?就是这批难民知识分子。

以斯特凡·茨威格(Stefan Zweig),瓦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瓦尔特·哈森克勒弗尔(Walter Hasenclever)、库尔特·图霍尔斯基(Kurt Tucholsky)、恩斯特·托勒(Ernst Toller)为代表的大批一流德语作家被迫与自己的母语隔离,而且共同表达了心声:不能说德语,在美帝活的跟狗似的。于是他们走向了同样的令人遗憾的结局:自杀。

500

茨威格

前面提到的康托洛维茨就是被美国的历史学术委员会认定“英语太差”,导致长期评不上教授,郁郁寡欢。

相比之下,理工科的,还有搞建筑的,画画的,搞音乐的就很吃得开,基本面没有自杀的。建筑和音乐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嘛。

特朗普说自己的精神很好,身体很健康,而且是个天才,但是确切证据证明他爹还是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怎么到了他这一代,德语完全荒废了?他自己不觉得这是个事吗?什么原因自己心里没点儿x数吗?

500

特朗普和默克尔会谈的时候,俩人用英语交谈,默克尔被迫说英语。特朗普对默大妈和德国的态度极为傲慢,说德国坏透了。老夫分析,本质上确实心理上有祖上带来的一种阴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