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30年种菜记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目录:

一,菜市场和万元户

二,直通车和无公害

三,菜博会和乐义牌

四,贾思勰和种花家


​  

中国蔬菜的年总产量在7亿吨左右,若论占比,年产450万吨左右的寿光,占全国不到0.6%。但这并不影响寿光成为当之无愧的蔬菜之乡。

因为首先,占比虽小,仍为全国最高的县级市之一。中国蔬菜出产以山东最多,其次是河南和江苏。山东以潍坊最多,其次是菏泽和聊城。潍坊以寿光最多,其次是青州和诸城。

再者,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市场和最大的蔬菜博览会都在寿光。

回望70年代,依赖于土地和气候,寿光南部有种植作物的好条件,作物以粮为主,蔬菜限于自给自足。但寿光北部多盐碱地。以资源禀赋评估,寿光还谈不上蔬菜之乡的首选。30年后的成就,虽有偶然,偶然中更有必然。

 

 

一,菜市场和万元户

(80年代)

 

1980年,寿光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9元,比潍坊全市(182元)、山东全省(210元)和全国(191元)都低一半左右。

以1975年为基数,1980年,寿光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长了55%,远低于全省的131%。寿光的蔬菜产量甚至比1975年还略有减少,而山东全省增长了458%。

500

表:1975年/1980年,寿光和山东比较;蔬菜产量指瓜菜总产,下同

这一年,寿光县委的农业发展目标出现了些许变化。在此之前,目标总是集中在粮食亩产量的提高。1980年1月,时任县委书记王乐泉在全县有线广播大会的讲话里提出:

必须改变农业构成,调整作物布局。

新结构后来确立为南部种菜,中部种粮,北部开发盐、虾等。寿光中南部当时有一个口号,叫做“要想发展快,抓紧种蔬菜”。

至1984年,所有经济作物中,粮食的种植比例从80%降至60%,蔬菜的播种面积从9万亩增至18万亩,产量从1.26亿公斤增至4.7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这一年达到455元,首次超过山东全省水平。

500

表:经过连续5年调整作物结构,增加蔬菜产量,1984年,寿光农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注:80年代寿光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可以代表寿光全部居民的平均收入)

所以,接下来的1984年和1989年的两件事情,实际上发生在寿光踏对脚步之后。而今写寿光的文章中,常将1984年和1989年作为寿光蔬菜之路的起点,实际上这是加速点而不是起点。

机会落到了有准备的人的头上。

第一件事,是1984年在九巷村建立蔬菜批发市场。

1979年,中央实行“大管小活”的政策,对八成蔬菜继续保持计划性的收购,同时放开两成蔬菜的自由经营。农贸市场因而结束了文革之后的萧条,开始进入发展期。

80年代初,东营胜利油田的食堂和工人常驱车到寿光采购蔬菜。这是一个不小的需求量,油田有职工多达小几十万人(30万以上,具体数字未能确认),且收入颇丰。

自然而然,寿光形成了一个自发的集市,位置是西南部的九巷村。

四年间的粮转菜,他们是寿光农民最重要的外部客户。

1983年秋菜丰收,严重供过于求,寿光全县浪费了5000万公斤大白菜,很是可惜。此事在提醒寿光的领导干部,销路是一个大难题。1984年春节过后,潍博公路拓宽,需要占用九巷集市所在位置,趁此,寿光县委决定建立一个正式的平台,即九巷村蔬菜批发市场。

这个批发市场占地共4亩有余。当年,市场内蔬菜成交1.57亿公斤,交易额5509万元。

批发市场建立不到一年,1985年1月1日,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第一条就是改革统购制度,要求除了个别品种之外,政府不再下达农产品统购任务,而是以合同定购或市场收购代替。这意味着浩浩荡荡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开启了。

第二年,批发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交易需求,寿光在九巷另划出20亩地,搭了200平米的塑料简易棚,设公平秤,即九巷蔬菜批发市场2.0版。

1986年,寿光蔬菜总产量达到6亿公斤,品种仍以白菜为主。这年又一次发生白菜丰收而销路不足的现象。新任县委书记王伯祥要求全县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全部出去卖菜,总量是3000万公斤,具体指标按人头分派。

他们的办法无非是远近找熟人托关系,最后勉强完成任务。

只靠零售给油田工人,只靠油田的体量,显然养不大寿光的蔬菜种植业。当年11月,敏锐的王伯祥提出蔬菜销售方面的三个要求:

蔬菜产量大的乡镇建立蔬菜购销公司;

蔬菜生产集中的村建立蔬菜经销点;

商业、供销部门,确保完成分配的蔬菜销售任务。

同年年末,县委下发《关于培育和完善九巷蔬菜批发市场的意见》,决定把市场扩大到150亩。紧接着,硬化路面,铺设管道,加建交易棚;在市场内设立管理委员会、工商所、税务所、派出所;配套供销社和银行,招商饭店和旅馆。

又两年后(1988年),批发市场的蔬菜成交达到5.54亿公斤,交易额3.21亿元,分别是四年前的3.5倍和5.8倍。

也是在1988年,农业部首次提出“菜篮子工程”,要建立全国肉菜蛋奶生产和服务体系,旨在解决副食品市场供应短缺问题。在第一个五年里,要求基本解决城市的副食品需求,形成副食品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这就为王伯祥关于扩大蔬菜销售的想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

王伯祥在当年年末做了一个专题报告,叫做《全县都要参与蔬菜大流通》,提到说:

从县委书记到五大班子成员,从乡镇党委书记到所有的乡镇干部,从县直部门负责人到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全体农民群众……都要参与蔬菜大流通。

他本人则跑去500公里之遥的北京——而不是不到200公里的济南,与北京8个区的蔬菜公司和5个蔬菜批发市场建立联营关系,用长期合同取代此前不稳定的零买零卖的模式。寿光甚至要到了北京蔬菜公司500万的投资,在寿光建恒温库等基础设施,外加一个宾馆。

这就是80年代寿光蔬菜销售端的历史节点。

500

图:寿光蔬菜批发市场/1991年

第二件事是1989年三元朱村建起冬暖式大棚,点亮种植反季蔬菜的新技能。

80年代初,北方产菜品种主要是传统的白菜、大葱、萝卜、韭菜、芹菜、西红柿。到了冬天,最最主要的蔬菜品种就是白菜,因为白菜易种易产,耐运耐储。北方才有了各种花样的白菜菜品,比如北京人化平淡为神奇的芥末墩和乾隆白菜。

自然,就像1983年和1986年,丰年过剩而滞销的,也总是白菜。

1989年的秋天又是如此。北京政府为了保障冬菜供应,提前介入,支持大白菜种植,结果遇白菜特大丰收,多上加多,北京地区的白菜严重供过于求。当时为了缓解菜农的困难,北京政府出动了行政权力,要求机关单位和国企摊派购买,鼓励居民多买。自然,寿光的大白菜也再度烂在田间。

北方的冬天从主种白菜到出品丰富的转折点,正在这一年的寿光。

在孙家集镇三元朱村,支部书记王乐义种反季蔬菜的愿望由来已久。此前寿光也有冬暖蔬菜大棚,但需要在里面烧煤炉提温,总体上成本高而效率低。王乐义曾到北京考察人工调控大棚,但是高达100万的成本对于三元朱村根本是白日做梦。

1988年腊月二十八,王乐义的堂弟王新民从大连带回两斤新鲜黄瓜,也带来了王乐义的希望。紧接着,大年初六,王乐义、王新民和6名村干部或技术人员北上瓦房店,找到了种黄瓜的东北菜农韩永山。韩永山一开始并不买账,最终王乐义等人跑了东北共三次,韩永山被打动,给出了他的技术方案:一种借助日光提温的蔬菜大棚。

有必要提及,王乐义还有两个身份,一是前任县委书记王乐泉的二哥,二是一个有多年病史、做过改道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韩永山在瓦房店的大棚靠山而建,以此避风保温,在平原上无法复制。5月,王乐义把韩永山请到三元朱村做大棚顾问。他们在原始方案上做了一系列改进,比如增加大棚坡度,增加膜的透光度,精细定位方向等,简单讲就是尽可能提高吸收日光的效率,就此研制出第一批冬暖式大棚。每个大棚内部长50米,有半亩的种植面积。

500

图:第一代冬暖式大棚

造这样一个大棚,首先需要砍掉灌浆期的玉米——玉米的人生有四个阶段,灌浆期是最后一个阶段,指玉米粒形成和长大,然后就能收成——这一步就挡住了大部分人的勇气。再者,每个大棚需要投入5000-7000元成本,相当于一家五六口人全年收入,显然没有人愿意冒险。

村支部决议,支部内年龄太大和身体不好除外,其他人带头做。王乐义、他的堂弟王新民、技术顾问韩永山,加上另外14个党员,一共17个人。

500

图:三元朱村黄瓜大棚的17位先行者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大棚耗掉了17个人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存款,他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6月2日,各方协调下,寿光农村信用联社给王乐义发放了一笔贷款。这是全国第一笔大棚设施贷款,金额是象征性的900元整。

8月,第一批大棚搭建完成。四个月后,也就是北京大白菜特大丰收而严重滞销的同时,三元朱村的新鲜黄瓜上市,卖到惊人的每公斤20元,而且供不应求。

17个人,平均每人收入2.7万,扣除成本,全部成为双万元户。其中27岁的徐少华的菜最好,他赚了3万多。

结束技术指导工作后,韩永山准备返乡。寿光为了留住他,经过县常委会决议,给韩永山一家四口办理寿光城市户口,奖励8万元和一套公寓房。此时,县委书记王伯祥的月工资是107元。韩永山后任寿光县蔬菜办公室的顾问,在全县各地指导技术,可惜于1993年因病早逝。

这就是80年代寿光蔬菜生产端的历史节点。

80年代还有第三件事情,虽然和蔬菜无关,但可加以验证,1984年及1989年的偶然绝对是一种必然。

寿北地区临海,有五分之三的土地是盐碱、滩涂、涝洼。这一带经济产出很少。1987年,寿光搞了一个寿北大开发行动。

试验证明,寿北的85万亩盐碱地可以改成条台田。条台田指把泥土一条一条堆高,盐碱下渗,那么土台上就能够种点东西,土堆之间的沟渠还可以养水生物;

40万亩潮间带可以改成标准盐田。潮间带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海岸,这个位置一会儿被淹没,一会儿露出来;

20万亩浅海滩涂可以改成养虾池。

所谓的开发就是搞基建,比如条台田,就要靠人去堆泥土,比如拦海大坝需要人去筑。制定方案后,寿光县委于1987年春天开始进行全民动员。县委做了16万份传单,分发到全县,介绍开发寿北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收益,希望大家有力出力。

当时寿光有100万人口,20万户家庭。寿北大开发于1987年10月启动,参与的农民多达20万人。去除老幼者,病弱者,去除寿南参与者必然相对少,可以想象寿北人的参与程度。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这样大规模的自我组织并不多见。

县委书记王伯祥本人身兼寿北大开发指挥部部长,而指挥部就是一个牛棚。王书记在现场待了45天没有回家,晚上睡在指挥部。这个细节说来倒不是颂功,而是见其实心用事,况且,县委书记不回家,领导干部谁又敢随便回家。多年后的2009年,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王伯祥先进事迹报告会。

500

图:寿北大开发

1987年底,寿北大开发完成60万亩条台田,40万亩盐田,20万亩养虾池。后来又增加了畜牧业和更多养殖品种。

人心所向,无往不利。

到1990年,寿光蔬菜产量是1980年的10倍,农民收入是1980年的9倍。曾经远远落后的农民收入,经过10年的种菜,卖菜,当然还有寿北大开发,已经比全省和全国高出34%,比潍坊全市高出19%。

500

表:80年代,相对全国和全省,寿光的农民人均收入从远远落后做到远远超过

1984年和1989年两个节点,一个销售侧,一个生产侧,作为产业的任督二脉,为寿光日后成为中国蔬菜最大的集散平台和最重要的产地打通局面。

 

 

二,直通车和无公害

(90年代)

 

接下来的十年,寿光的发展围绕着这两个重点,一边是不断开辟的市场和不断扩大的平台,一边是飞速增加的冬暖式大棚和蔬菜品种。

1990年2月,寿光成立“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领导小组”。县委给王乐义配了一辆车,专门负责全县的技术指导。

有了第一批大棚的成功,村民的意愿已然不是问题。资金方面,寿光县委向银行贷款,给每个大棚补助2000元。这一年,全县建起蔬菜大棚5130个。其后大棚数量继续以倍数增长,1991年增加到2.8万个,1992年增加到7.5万个。

1990年,不止寿光,整个山东,最敏锐的地区和农民都在种大棚黄瓜;作为黄瓜传统产地的沂南县也在这一年增产,种植面积从1989年的1万亩增加到2万亩。诸此种种,导致该年山东的黄瓜产量暴增,占全国比重直接翻番。

500

表:1990年,山东产黄瓜占全国比重20%,比1989年翻番,从排行第四跃至第一

也是在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正值传递。火种在念青唐古拉山采集,分为四把火炬,分别运到覆盖中国最边界的四个省的省会(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哈尔滨),再向举办城市北京聚集。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宣传曲《亚洲雄风》横扫街头磁带店。

当时,寿光为亚运会供应了蔬菜300万公斤。这个特供的名声,成为寿光争取蔬菜进京绿色通道的铺垫之一。

但这个铺垫尚是其次。寿光得到进京绿色通道,一是蔬菜多品种多产量,二是完善的蔬菜供销系统,且早已和北京方面合作颇多,三是在推广冬暖式大棚的第三年,寿光开始挑战无公害蔬菜。

1991年,继续推广大棚的同时,寿光开始推行“十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为此特别设立了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各乡镇开设19个蔬菜质量速测室,定期抽检,对超标严重的蔬菜直接销毁。

无公害蔬菜的定义是蔬菜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有害农药)。90年代初,农民对种菜的要求是易活和多产,市场对买菜的要求是价廉和颜值,农药含量这个要素还排不上号。而寿光再度先人一步。1995年,寿光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为28万亩,是1991年的9.3倍。

天时再现,农产品“绿色通道”启动。绿色通道指在蔬菜的产销两地进行直通式运输。后来运输产品又扩大到鲜果和鲜活产品。体现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就是挂着“绿色通道”字牌的那个通行口,持有证件的车辆,享受不卸载和减免通行费等优惠政策。

1994年末,寿光无公害蔬菜进京直供直销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有寿光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副书记、北京副市长、国务委员到场。事情就此敲定。到北京的绿色通道,为寿光确保了一个特大市场。

1995年4月,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农业部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首批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寿光成为官宣的“中国蔬菜之乡”。

一个月后,全国第一条绿色通道(寿光-北京)开通。1999年,寿光-哈尔滨绿色通道开通。此时全国有4条绿色通道,寿光占一半。另外两条是海南-北京和海南-上海。

500

图:绿色通道时间线

九巷批发市场也在继续扩大和完善。

1994年,寿光制定《批发市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对市场内的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和统计,包括个体业主档案,雇员档案,合同档案,产品档案等。相当于在菜市场里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

第二年,寿光正式成立新机构:蔬菜批发市场管理处。同年,市委投入7000万,用于扩大市场面积,新建钢支架玻璃钢瓦大棚,翻新路面,铺设排污设施,以及新修三座大杆灯,便于市场实行24小时交易。

又两年后的1997年,再投资3600万,建设全封闭蔬菜交易大厅,面积3.2万平方米。

1998年,隶属于工商的批发市场管理处,划为寿光市人民政府直属单位。

到这一阶段,经过近10年的摸索,寿光的各个村庄都产生了自己的种菜强项,即当地所称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1998年,寿光选出其中16个,由政府出资5000万,加贴息贷款2亿,用于建设16个蔬菜基地:

弥河两岸拱棚西瓜、早熟甜瓜基地:主要是纪台镇的西瓜和多茬栽培蔬菜;

冬春茄子基地:留吕镇的早春长茄为中心,范围至五台乡、稻田镇、赵庙乡;

优质西红柿基地:古城乡万亩西红柿;

大棚菜、阳畦菜基地:阳畦可以粗暴理解成天然太阳能大棚,种黄瓜、青椒、芹菜、韭菜;

大路菜基地:意思是难度不高的普通蔬菜,指香菜、花菜、白菜、大葱、冬瓜;

稀有菜:蘑菇基地和香椿基地;

出口创汇菜:莴苣基地和萝卜基地;

马铃薯基地;

冬暖式大棚基地和大拱棚基地;

10万亩韭菜基地;

桂河两岸冬贮秋芹菜基地;

高效蔬菜基地和无农药残留放心菜基地。

至2000年,寿光报送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20类120个品种的蔬菜通过检验,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绿色食品比无公害产品的认证难一些。后者由省级农业部门认定,前者则由国家农业部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一审批和认证。

这个10年,又是生产和销售在相辅相成。

生产上是推广大棚和一乡一品种植,重在提高生产力;追求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重在提高质量和售价。三元朱村则持续研究冬暖式大棚,从第一代开发到第五代。

销售上是扩大和规范蔬菜市场,参与亚运会,获得绿色通道,以及1999年,寿光本地设立了海南瓜菜批发中心,此后,寿光批发市场将不仅出售寿光本地农产品,而是转型为全国蔬菜的集散中心。

2000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山东省为2659元,潍坊市为3437元,而寿光达到4010元,比之分别高76%、51%、17%。

500

表:90年代寿光农民收入保持领先于全国、全省、全市

本年,寿光有农村居民89.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5%。在89.4万个4010元里,每一个,都有2500元来自于种菜。

 

 

三,菜博会和乐义牌

(00年代)

 

2000年,经过商务部批准,寿光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蔬菜博览会。

据前三届菜博会组委会主任张嘉庆说,1999年沈阳召开果蔬节,阵势很大,带团参展的寿光干部羡慕嫉妒恨。当天晚上他们在宾馆开会,由时任市委书记刘命信拍板,决定寿光也要办展。寿光蔬菜节筹备办公室就此成立。

次年,首届菜博会开幕,日期定在4月20日。原因是2000年时,寿光方面怕办出一个空展,就把办展日期和潍坊风筝节重合,意思是参加风筝节的游客可以顺便到寿光捧个人场。这个日期沿用至今。

第一届菜博会由政府出资,展馆是临时租下的蔬菜批发市场的新交易厅,门票和展位全部免费。展会原计划开7天,结果展销两旺,又续了11天。最后共有参观者30万人次,签订合同总额超过10亿。

毕展后,寿光市委着手建设蔬菜会展中心。展会时长在后来增加到一个月,现已增加到40天(4月20日-5月30日)。

去年(2019年)的寿光菜博会正好是第二十届,主题是“绿色·科技·未来”。参展蔬菜品种有2000多个,参展人数3万,参观人次207万。除了需要推广和帮扶的特定展位之外,大部分展位以拍卖形式出售。门票价格是50元。

500

图:俯瞰菜博会会展中心;这是菜博会官网(sgcbh.com)的网上参观入口

几年后,老批发市场也拥有了新场地。2007年,由国发改委批复,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整体迁址并建为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这个项目后来又改为农产品物流园。2009年和2011,物流园一期和二期相继投用,为亚洲最大。

物流园的交易量后来稳定在每年100亿公斤。

寿光本地所产蔬菜倒是自有销路,走物流园的只有5亿公斤,占寿光总量的八分之一。这是因为,寿光的许多农村都成立了集体合作社,进行本村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管理得当、家底厚实的村集体,实现了合作社花钱投入基建和缴纳新农合等福利。典型案例有东斟灌村和屯西村。

500

图:寿光农产品物流园

除了现场交易,2002年,寿光建立蔬菜电子拍卖系统。2006年,建成国内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中国首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目前交易量在每年10亿公斤。

2011年,寿光创立“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是国内农业方面的首个国家级指数系统。

500

图: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系统的每日涨跌榜

产品方面,前文说的一乡一品和一村一品,在2000年后纷纷品牌化。

田马镇专注种瓜,拥有香瓜基地和香瓜批发市场。1999年,在寿光工商局的协助下,田马镇申请注册“王婆”商标,后来由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田马镇还有桂河芹菜,赵庙萝卜,都在2010年左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同样获得地理标志的还有浮桥萝卜,寿光羊角黄辣椒,化龙胡萝卜,寿光大葱等。不过,山东那种动不动身高2米的大葱,最富盛名的产地不是寿光而是章丘,品种叫做大梧桐。

中南部的蔬菜,加上寿北的海鲜产品,寿光至今一共有1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寿光蔬菜”则成为地理集体商标。“乐义”商标的蔬菜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个乐义牌,由王乐义本人注册于2001年。

新世纪的十年,寿光蔬菜进阶的另一个领域是科技。

2000年,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寿光挂牌,直属于省科技厅,专攻蔬菜种子;2002年,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农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参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设寿光蔬菜研究院的牌子;2008年,蔬菜育种基地设立。

前几年网上有一批文章,指寿光蔬菜的进口种子比例高达80%,推以证明中国蔬菜种子被海外垄断。但这是又一个谣言。

2017年,中国蔬菜种子的产量和销量都在6亿吨以上。据海关信息,进口蔬菜种子0.45亿吨,占比不超过8%。据农业部信息,进口种子加上外企在国内选育和销售的“洋种子”,总体非自主比例为13%。

至于寿光蔬菜种子进口和自主比例,我没有找到源头确切可靠的信息。但不论多少,既有事实是,寿光一方面是蔬菜之乡,另一方面,其蔬菜产量占全国也仅0.6%,寿光所用蔬菜种子的自主比例,并不能代表全国。毕竟,寿光率先走上种菜致富之路后,各地都跟了上来。

至2010年,寿光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495元,比全国、山东省、潍坊市分别高51%、36%、7%。寿光的领先程度相比10年前有所减弱,但也依然高出一截。

500

表:2010年寿光农民收入保持较高水平

 

 

四,贾思勰和种花家

 

《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成书于北魏(533-544)。根据目前考证,编著者贾思勰的祖籍大概率在武威,移民到齐国,是青州齐郡益都县人。到了今天,这个地方恰恰是寿光。

《齐民要术》讲授农业为主,涉及农林渔牧,酿造烹饪,还包括经济与贸易,文史哲等方面。其中最为细致的是农业,有种植各类农作物的详细流程。最好玩的是各种菜谱。

不过,实在是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寿光和贾思勰同志有更多实质性联系。但这阻止不了寿光为贾思勰立各种抱菜像,一来寿光在蔬菜界的地位确有这个资格;二来有助于建设文化和拉动旅游。1993年撤县设市的当年,寿光市委通过决议,把贾思勰雕像作为“市雕”。

500

图:寿光及青州的贾思勰各种抱菜

虽然对圣农贾思勰这一门有点强行认亲的意思,但寿光对全国的贡献不可抹灭。1989年冬暖式大棚在三元朱村试验成功后,寿光就开始外派技术员,到全国各地指导大棚的建设。

第一个是17人之一的王福民,1990年6月,他被派到河北做技术员;

17人中的王文瑛、王光新和王友德后来在全国各地当技术员,王建民在昆明,朱明昌在河南太康县;

那位1980年提出改变农作物结构的寿光县委书记王乐泉,后任山东副省长,于1991年赴新疆,1995年升任新疆一把手。这一层关系,加上建设兵团的实际需求,寿光技术员去到最多的地方就是新疆。

1993年王乐义带队6人去过,1994年王乐义再次带队42人去过;17人里最年轻、赚了3万多的徐少华,在全国各地做技术员20年,后常驻新疆,获得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1990年至今,寿光外派技术员达到5000人次以上。

冬暖式大棚的普及,对中国蔬菜产地格局产生了影响。1990年,产量前三是四川、山东、江苏,产量占比都在5%-6%之间。到2005年,头三家是山东、河北、河南,合计占37%。目前山东保持铁打的第一,其后是河南和江苏。

500

表:1990年和2005年蔬菜大省

全国的蔬菜种植水平提高了,蔬菜供需也日渐平衡,寿光的优势反而不再那么明显。这样的背景下,寿光的发展重心转向工业。

2001年,寿光提出“工业立市”。持续多年增加的蔬菜播种面积,在2003年左右达到最高的95万亩,其后缓慢下降,一部分农地被征作工业用。至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降至85万亩。当然,由于技术持续改进,单位产量一直在提高,所以播种面积渐减的同时,寿光的蔬菜产量是渐增的。

在寿光,被征地的农民收入并不低,征地补偿是一个挑战。2004年,寿光社保局组织了对全市失地农民情况的全面调查,7月出台相关文件,启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

2009年,寿光进而提出“工业强市”。目前当地最大企业是晨鸣纸业(SZ.000488),次之是巨能集团,联盟化工,鲁清石化;本地还有山东墨龙(SZ.002490)和康跃科技(SZ.300391)在A股上市。寿光的行业格局和山东整体的行业格局相同,大企业多在产业链最上游。

以横向来看,寿光的相对位置落后了。90年代,寿光跻身全国百强县,一度在山东省内县/县级市名单上数一数二。但最近几年,在几个主要版本的百强县列表里,山东龙口、肥城、胶州、荣成、滕州、招远等多个县级市,已经超越或正在追赶寿光。

回到蔬菜这一题,也并不能说寿光蔬菜已无增长空间。目前寿光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比例是70%,有机蔬菜种植面积比例只有7%;在蔬菜深加工方面,主要是小型企业和低端产品,少有大型品牌和高端产品。

走高端这方面,三元朱村仍是寿光的先行者。

79岁的王乐义依然在那里当支部书记。他的“乐义”品牌走高端路线,对菜农统一指导技术,然后统一检测,统一收购。其农残指标高于国内检测标准。

“乐义”蔬菜种植的过程中,菜农每一次施肥和用药,都需要把情况通过手机上报。这些信息,以及其他所有相关信息,都会进入该产品的追溯系统。直到终端买这颗菜,都能通过二维码回顾全程。

高标准带来更好的销售渠道和更高的售价,带给三元朱村的菜农更高的收入。

2018年,寿光总人口110万,其中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各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2万元,在潍坊全市,仅低于主城区和奎文区;寿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6万元,是潍坊所有区县里最高,比全国、山东全省、潍坊全市分别高41%、27%、11%。

其中,三元朱村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和昆山、浏阳等头部县级市接近。

500

500

表:2018年寿光收入情况(2010年和2014年统计为纯收入,2018年统计为可支配收入)

在军事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里,中国被Q化为“种花家”,既是中华的谐音,也寓意着农业文明。从农业国家走向工业大国的多年间,在众多优秀的小城里,搭棚种地卖菜的寿光显得有些土,这个“土”字,正是中国人的根本之一。

《齐民要术》卷一引《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贾思勰用以强调耕种不可违背天时。但另一方面,寿光人推行反季蔬菜,恰恰超越天时而种之,恰如《孟子》亦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全文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