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穿不起防弹衣?豪掷百亿下单,为何只买插板?

各位小伙伴还记不记得小兵兵此前提到过一个神奇的网站,名字叫做“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

最近,这个网站上又发布了一条通告,小兵兵在里面又发现了个有趣的信息。

通告中提到,解放军将采购大量的防弹插板,其中通用型插板93万套、加强型46.7万套,合计139.7万套,每套含插板2片。

这笔订单可不是小数目。

如果按照陆军97.5万人(实际数字保密,此处引用百科数据)的员额计算,仅这批新购的防弹插板就足够每人装备1.43次。

况且,真正需要使用防弹背心的士兵也只是这97.5万人中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人均数量还要高出许多。

500

▲注意通用型和加强型两种防弹插板的采购是分开的,也就是允许不同企业分别供货

此次采购,陆军限定的单套最高报价分别为7953.76元和12897.92元,用于完成合同的资金预算约为134亿元人民币,买两艘055大驱都有富余。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问,为什么不采购整件防弹背心,而只有插板呢?

这和防弹衣的发展趋势有关。

500

▲解放军买的就是这个玩意儿

传统防弹衣可大致分为硬体、软体或软硬复合这三类,为了兼顾重量、行动和防弹性能,各国广泛装备的防弹衣主要以柔性的芳纶材质为主,也是的高韧性、耐拉伸的防火纤维,著名的美国凯夫拉纤维也是其中的一种。

但是在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指定的防弹衣防护等级标准(NIJ)中,一般的芳纶材料只能达到IIIA级防护水平,只能在一定距离上抵挡9毫米手枪弹、点44英寸马格南子弹或拥有同等杀伤力的手枪子弹,步枪弹还是可以在有效射程内轻易穿透。

500

▲NIJ防护评级

IIIA级防护水平的防弹衣对于普通警察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它的柔性材质不仅舒适度较高,而且重量轻,对人员行动造成的影响较小,可在日常执勤时长时间穿戴。

但这种防护等级对军队来说就远不够用了,想要防御步枪子弹,防弹衣的防护水平至少需要达到NIJ III级。

500

▲NIJ实际上为警用标准,因此在一些数据中并不包含III级以上的说明

该级防弹衣的评定标准为:能够抵挡六发初速不低于847米/秒的7.62x51毫米北约制式步枪弹,这个要求已经大大超出了柔性防弹材质的拉伸极限。

除了无法防御步枪子弹,美军还在大量试验和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传统凯夫拉材料的潜在缺陷。

500

▲美军于1985年装备的凯夫拉PASGT防弹系统,现已淘汰

即使高强度柔性纤维能够防止子弹穿透,也还是无法抵消破片和弹丸在高速运动时通过防弹衣将动能传递给人体,如果这种钝挫伤比较严重,一样可使人因脏器破裂而死。

刚好在千禧年前后,我国大量引进了寰宇地理、探索频道录制的科普纪录片,警察穿着防弹衣被子弹撞断肋骨的案例比比皆是。

而这,就是为什么早年间会有“穿着防弹衣被子弹撞死”的说法。

500

▲防弹衣也无法完全抵消冲击动能对人体的损害,严重的骨折和脏器损伤都有可能发生

为了解决这种缺陷,组合芳纶防弹衣使用的防弹插板被发明了出来。

防弹插板全称小型武器插入保护套件(Small Arms Protective Insert SAPI),是一种弥补柔性防弹材质短板的陶瓷制单兵防弹装备。

500

▲美制防弹插板

1918年,英国上校内韦尔·门罗·霍普金斯,发现陶瓷釉可以增加钢装甲的防护性能,其原理和海军战舰最先应用的渗碳技术(民间俗称表面碳硬化)有相似之处,都是通高硬度的最外层将弹丸撞碎,从而分散装甲受到的冲击应力。

500

▲硬体防弹衣在一战期间就已出现

苏联和美国都曾在冷战时期大力研究过陶瓷装甲,但因技术和成本问题,可用于单兵防护的陶瓷材料直到80年代末才出现。

90年代,美国研发出第一代由氧化铝或碳化硅陶瓷制成的防弹插板,它不仅达到了防御步枪子弹的NIJ Ⅲ级防护标准,还掀起了防弹衣的设计革命。

500

▲早期的氧化铝插板

在此之前,防弹衣的功能和构成都比较单一,要防护水平就必须牺牲重量和灵活度,而防弹插板的出现提供了不同防护等级的组合,士兵可以在柔性防弹衣的外面安装一层插板,以达到更加全面的防护效果。

早期的防弹插板重量并不轻,装在防弹衣上会有明显的拖坠感,美军也认为它的防弹性能还是不够理想,所以又开发出增强型保护套件(ESAPI)。

500

▲增强型保护套件

这种插板使用了所有防弹陶瓷材料中硬度最高的碳化硼,将防护水平提高到了惊人的NIJ IV级,可抵挡7.62毫米的钨钢穿甲弹头。

优异的性能自然意味着昂贵的造价,单片ESAPI的成本高达600美元,也只有美军这样的狗大户能给普通步兵配发,市场上最为常见的还是有性价比优势的氧化铝SAPI。

500

▲使用早期SAPI插板的美国陆军士兵

此次我们采购的防弹插板就是上述产物。

“信息采购网”在之前就公布过防弹背心的采购公告,这次订购的插板不出意外就是配套使用的。

中国最早开始应用防弹插板,是护神系列的TF95-79型防弹衣,不过它只能在胸前插入玻璃钢制的插板,也只有在装备插板的情况下才能在10米距离上抵御79式冲锋枪发射的51式子弹,如未安装插板就只能在5米距离防御54式手枪,性能有限。

500

▲这是一件使用豹斑迷彩的TF95-79型防弹衣,十分稀有,可能装备于驻守南沙群岛的海军陆战队

针对老式防弹衣存在的问题,设计概念更加先进的04式防弹衣应运而生。

它根据任务需求分为A、B、C三种防护等级,并以B级为基础发展出炮兵、特种兵专用的变体型号,以适应不同的兵种要求。

500

▲身穿04炮兵型防弹衣的炮班

在多种型号中,C级的防护性能最好,前后胸均可安装防弹插板,并配有护肩、护颈和护裆,提高了士兵在狙击手和乱枪之中的生存能力,大量装备于开赴非洲的维和部队。

04式后,我军又开发出06式重型防弹衣。

除了优化防护性能以外,06式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模块化战术背心(Modular Tactical Vest MTV)概念,将防弹背心和携行装具整合为一体,减少了配套层次与复杂性。

500

▲美军的战术背心已经开始用两正两侧四块插板,防护水平非常高

06式没有进行防护分级,而是将整套防弹衣的设计模块化,防弹衣本体为芳纶材料,耐磨尼龙衣层预留插板槽,并通过金属扣实现护肩、护颈和护裆部件的位置调节,以适应士兵的不同身形。

整体来看,我军已经将防弹衣这种昂贵的装备配发到单兵,这对于兵员规模世界第一的武装力量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500

▲06式重型防弹衣

而之所以大家会形成“解放军穿不起防弹衣”这样的印象,是因为防弹衣也属于消耗品,尤其柔性防弹材质这样的高分子材料,如果储存不当很容易老化。

要是在战场上出现过期失能就会威胁士兵的生命,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这句话很重要,大家要牢记)

不过,真正需要用的时候我们也从不吝啬,在前往非洲执行维和任务的部队中,防弹衣可是满员配发,从战士到军医再到后勤,妥妥的人手一件。

500

▲身穿国产防弹衣的维和部队战士

不过嘛,这次解放军要采购这么多防弹插板呢……大概维和部队的防弹衣不够用了吧。

不然你们以为要用在哪?

500

部分参考资料:[1] 特种陶瓷显神威——ESAPI防弹插板怎样防弹?——战甲装研菌[2] BULLET PROOF BLOG:What Do The NIJ Protection Levels Mean?——JUSTIN SMITH[3] 维基百科:Bulletproof vest、Small Arms Protective Insert、Modular Tactical Vest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