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蜂农遭遇转场困境:当蜜蜂无法飞舞,这件事关乎你我

文章来源丨中国环境新闻

眼看四川的油菜花花期还有不到20天,远在云南临沧市云县茶房乡的养蜂人翟小龙却心急如焚。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不仅打乱了许多人正常的生活,也给蜂农这个特殊群体造成不小的影响。

疫情一来,没办法转场,也没有收入,还要买白糖喂蜜蜂,经济压力很大。

蜂农们的现实困境在网络上传播,呼声形成声势。2月15日,农业部等三部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通知中专门提到了要确保“转场蜜蜂”的运输畅通、切实落实绿色通道政策、确保“三不一优先”、便捷快速通行。

然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复工团队在调研了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地的蜂农情况后发现,因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同,政策落地执行存在地区差异,车辆通行难以保障。

“这不仅仅是蜂农的困难,如果蜜蜂授粉受到影响,今年农作物收成也必将会受到影响,季节性的蜜蜂授粉结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不能等人。”来自中国绿发会的援助接力全面铺开。

2月25日,中国绿发会发出急报,致信胡春华副总理:不误农时,呼吁各地让蜂农顺利转场。

500

焦急的北疆蜂农

疾呼背后,该如何解局蜂农面临的困境?那“甜蜜事业”的另一面,蕴藏几多不为人知的辛酸?那常被人们不经意间忽略的蜜蜂,对生态又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

转场困难,蜜蜂困在笼中奄奄一息

蜂农们都知道,采花追蜜,养蜂人必须赶着蜜源走。

季节不等人,随着气温转暖,我国南部、中西部等地区的花期将至。然而,因为防疫的特殊背景,国内大多地方的交通仍未完全通畅,加上部分村庄封锁等原因,导致云南、四川等地的蜂农无法转场,无数的蜜蜂困在笼中,奄奄一息。

养蜂人翟小龙的蜜蜂,就在其中。

500

500

蜂农翟小龙在蜂场

云南的采蜜期结束了,蜜蜂无法采花,只能用白糖喂食。囤积的白糖所剩不多,翟小龙一天比一天急。

在新疆,隔离在石河子、塔城、和田、伊犁、阿勒泰等地区的300多户蜂农同样焦急万分。马上就要迎来花期,却无法如期返回蜂场。据蜂农介绍,如果他们不能在2月底赶回蜂群所在的越冬地照管,蜜蜂将面临大量死亡。

“我们家养蜂30多年了,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情况,影响太大了。”按照翟小龙的说法,这两年的养蜂行情本来就不好,转场困难,让蜂农们雪上加霜。

人们对养蜂人的印象,或许是田园诗意,徜徉花海;可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并非只有这繁花彩蜂,更多的是成年累月转战南北的奔波与清苦。常年的风餐露宿,也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这份甜蜜,来之不易。

“我手里的钱,还能够支撑10来天,等到钱花没了,白糖买不上,那只能眼睁睁看着蜜蜂死掉了。”2月17日,翟小龙心里依然一片愁云。


奔走疾呼,“如期赶上了油菜花开”

求助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

在中国绿发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关注蜂农群体和蜜蜂这份“甜蜜的事业”。

从成立中华蜜蜂保护地,到聚焦农药惹祸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再到围绕农业生物多样性展开各种研讨,绿发会因此与大批蜂农和志愿者建立联系、保持沟通。

“此次疫情期间,与我们直接联系的蜂农几乎就有几百人,春繁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错过关键时期,将导致蜜蜂大量死亡,蜂农和当地农业均将严重受损。他们的困境亟待解决。”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同样感到迫切和焦虑。

不分白昼黑夜,中国绿发会迅速行动。他们专门为各地需要帮助的蜂农开通热线,为转场受阻的蜂农向蜂场落地方政府、交通部门寄发函件,请求给予紧急援助,给予通行和接收,协助蜂农顺利转场,不误农时。

“打了无数的电话,3天时间发了10余份函致各地政府及地方疫情指挥部。”中国绿发会负责蜂农工作的杨晓红介绍说,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为蜂农困境事件积极发声呼吁。

500

无法转场的蜜蜂开始死亡

2月26日,当本报记者拨通蜂农翟小龙的电话时,他言语中终于吐露出了一丝轻松:“我已经顺利转场了,现在就在四川简阳!”

翟小龙告诉记者,来自媒体的关注报道以及云南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安排,2月21号路就通了。22日他和父亲两人从云南出发,一天一夜的时间,回到了简阳市江源镇的老家。

“走得时候非常顺利,村里、县里等农业部门和政府领导都来关心我,而一路回四川,路上看到我们是蜂农的车,也都顺利放行。”

都已回到老家,翟小龙还接到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打来的电话,询问一路上有无遇到麻烦和困难,“挺暖心的。”翟小龙说。

如期赶上了油菜花开,翟小龙没有太大的损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两地分居”,通过视频也能看看蜜蜂

跨省蜂农转场的道路交通问题,如今似乎有了初步的解决。

而来自中国绿发会的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因抗疫需要,不同省市对交通的管控措施存在差异,有的地区仍比较严格,特别是乡镇一级还存在封阻断路情况,蜂农转场需大型货车运输蜂箱,车辆通行难以保障。

翟小龙告诉记者,云南方面给自己出具了疫情期间的居住地证明,他也给家乡的村里提供了路线证明,才得以顺利“进村”。“这其中,也是因为我是‘本地人’的缘故吧。隔壁村就还是封路,依然有蜂农隔离在外,还是希望基层都能响应政府号召吧。”

据翟小龙透露,留守在云南还是有一部分蜂农,他们还没有离开,还在观望中。如果再晚走10天,花已到中期,今年的损失就比较大了。

在新疆,2月25日深夜,一份由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下发的红头文件也传播开来。文件要求做好乌鲁木齐市蜜蜂养殖户出行转运工作,由市农牧局负责,协调确定分批次出行时间和地点,对接协调吐鲁番等地区。

记者从新疆石河子的一位蜂农老师傅处了解到,很多蜂农的蜜蜂养在吐鲁番地区,而人在外市,目前无法回到吐鲁番进行蜜蜂的春繁工作。

“这样的蜂农得有好几百人吧。”这位老师傅对记者说。

“新疆地区的养蜂人这期间不转场,主要是进行蜜蜂繁殖。而与内陆地区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在村庄以外的郊外养殖,而是在村里,又因为养蜂本身比较分散,如果一下子都回去村里,也确实不好管理。”老师傅表达了自己对于疫情管控的理解。

和翟小龙一样,短短几天之内,新疆的蜂农老师傅也接到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打来的关心、询问电话,还有自治区主管养蜂业的部门,也送来问候和指导。

“有个电话,甚至是半夜2点接到的。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农业局的书记。没想到,那么人都在关注我们蜂农,为我们操心。”

尽管与蜜蜂“两地分居”已有2、3个月,石河子的老师傅还是通过视频看到了蜜蜂的现状。那是吐鲁番当地政府部门组织工作人员,专门来到养蜂地,查看蜜蜂情况,给他们拍的视频。

“视频里他们翻了两箱,蜜蜂好着呢。”老师傅质朴地说道,“政府部门都在想尽办法做各种努力,我更感到高兴的是,养蜂人的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心里特别安慰。”

来自吐鲁番地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老师傅,当地正在积极协调蜂农回归的事,再耐心等上个三五天,兴许就有消息了。

连锁效应,蜜蜂虽小影响巨大

如果蜜蜂受损死亡,可不仅仅牵扯到蜂农的生计,它更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密切相关,“小小蜜蜂关系到民生、脱贫、绿水青山,哪一件都不是小事情。”采访中,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如是说。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各种农作物传粉增产。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在占全球粮食总量90%以上的100余种农作物中,有71种需要蜜蜂传粉。

此外,蜜蜂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员,对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它们的存在,使得各种植物尤其是野生植物在花期得以顺利授粉,维持繁衍,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在我国,蜜蜂的存在还有另一个重要意义——因其经济价值,蜜蜂养殖也被作为扶贫项目,在多地给予推广,是很多养蜂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蜜蜂总量在下降,蜜蜂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粮食作物、水果和鲜花的产量将随之下降,还会影响整个与之相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

保护蜜蜂,本身已是刻不容缓。

针对疫情以及眼下的困局,中国绿发会建议,探索建立省市级沟通机制和绿色通行措施,保障蜂农转场和采蜜跨地域流动顺畅。“蜜蜂既是保障农作物授粉增产的主要授粉昆虫,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繁育还是助力蜂农实现脱贫致富的绿色发展项目,值得优先给予绿色通道和保障支持。”在公开信中,绿发会这样写道。

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在互联网上,快手平台也联手四川省绿化基金会SGF、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邀请养蜂专家在线直播,指导蜂农应对疫情;接下来,绿发会也将筹集资金,对蜂农展开救助以及资金上的支持。

“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相信困难的局面很快就会缓解,在各界的齐心努力下,全力保障不误农时,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周晋峰语气坚定。

遥远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与蜂农肩并肩,“给蜜蜂一个家,给人类一个未来”,显然,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