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为什么需要读懂毛泽东

1.一个奇特的现象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古今中外,国家或个人获取极大成功后,往往会选择掩盖、包装整个奋斗历程,使其成功的关键变得扑朔迷离。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团队直接宣称刘邦是“赤帝子(炎帝之子)”、“斩白蛇起义”;《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朱元璋)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国家也是一样,19世纪英国人在通过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完成资金技术积累后,便开始宣扬“自由贸易”理论掩盖其发家史,《国富论》遂成为“经济学的圣经”。美国人现今也是经常自诩为“山巅之城”、“上帝选民”......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针对英国人虚伪的“自由贸易”理论有过精辟的论述:“当一个人已攀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攀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上来”。李斯特的巧妙比喻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国家或者个人取得巨大成功后都会掩盖其发迹史!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可见落后国家或者普通人改变命运是极其困难的。弱势群体想借鉴“成功经验”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所以很多亚非拉国家把宪法、国旗、体制都复制成欧美的国家样子,依然贫困落后;普通人把《巴菲特传》、《李嘉诚传》倒背如流也依然改变不了人生命运。因为这些成功人士早已把当年奋斗过程中的“足迹”清理的干干净净了,你再想从中“窥探”其中的奥妙必定是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500

       2、凡事都有例外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世界上居然就有这么一个人愿意把自己几十年奋斗的事实、逻辑、经验原原本本不加掩饰的公布出来——怎么建立完整的世界观、方法论(《矛盾论》《实践论》)、怎么正确开展学习工作(《改造我们的学习》)、刚参加工作怎么去除身上“学生腔”“幼稚病”(《反对本本主义》)、怎么开展调查研究(《寻乌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怎么在工作中写好文章材料(《反对党八股》)、怎么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怎么搞好宣传工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怎么在困难时树立信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怎么团结一切朋友打倒敌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怎么开展领导工作带领好一个团队(《整顿党的作风》《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怎么运用辩证法思想对事物发展做预判(《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等——总而言之他在教授你一整套怎么看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曾今成功指导他几十年社会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500

      可以说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个人能手把手教你如何处理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没有哪种理论思想能用这么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述极其深刻的社会道理,更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成功的世界观、方法论拿出来和普罗大众分享。

       3. 世界观、方法论决定命运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形成巨大差距的本源,它决定了每个人怎么看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也就决定了每个人思考角度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以解放战争为例,来分析为什么中共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彻底打败了处于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呢?我们先看看国共两党领袖在战争初期各自的战略指导思想——

         “因此我们作战的纲领可以说是先占领据点,掌握交通,由点来控制线,由线来控制面,使匪军没有立足的余地。”这是蒋介石在1947年5月向军官训练团第二期全体学员作《匪情之分析与剿匪作战纲要》报告时的讲话。按照这个战略思想蒋一步补充道:“大家要知道:过去时代的流寇,只有两种本领:一种是负隅,凭借险阻,顽强抗拒;其次是流窜。…… 但现在的情形却完全不同了。交通如此发达,武器如此进步,无论什么险阻,经不起飞机的轰炸,无论流窜如何迅速,赶不上火车汽车,所以流寇是无法存在的”。

       而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几乎是相反的,1946年9月毛泽东向全党全军作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其中明确到:“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为了贯彻这一战略方针,中共在必要条件下甚至主动放弃了“革命圣地”延安,当时相当多干部不能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说了那句极具辩证法思想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通过国共两党领袖战前思想动员的讲话可以看出,国共两党的战略方针存在极大差异——一方把天险、交通、武器(甚至列明了飞机火车)等因素作为胜负的关键,另一方仅仅抓住了一个因素——就是“人”。为什么两党的战略方针存在这么大差异呢?归根结底就是毛泽东为为首的共产党和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本不同:

       中共从井冈山革命开始就长期处于绝对优势敌人的围剿围困中,残酷的斗争让中共清醒认识到只有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干部、兵员、物资、情报等,才能生存发展壮大,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总结道:“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最后他总结道:“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而反观国民党从苏联援助“黄埔军校”起家,仅仅在北伐时短暂施行过“扶助农工”的政策,成功后便以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为统治据点,内以江浙财团代表的地主资本家作统治根基、外以英美列强势力做后盾,使之确信列强、财团、飞机大炮才是“力量源泉”——至于普通群众在国民政府中是何种地位,我想白修德在《探索历史》有很精准的描述:“我过了一年才发现,‘国民’政府中英语讲得十分流利的任何中国高级官员同他自己的人民是完全隔绝的,而且对本国人民、甚至对重庆这座古老城市一无所知,要向他们了解中国国内的事态完全是徒劳的。就是这样一批人,在日常生活、思考问题、互相交谈等各方面都使用英语——除蒋介石以外,人人都是如此。”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距离9.18事变发生已近十年、首都沦陷已四年的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因为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来自于美国,而不是人民。

      《剑桥中华民国史》在“南京政权的意识形态、结构和职能的行使”这一章节中有过深度剖析:

       “南京政权之虚弱,还因为它在社会上缺乏稳固的基础。所有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点是,人口相当大的部分被动员起来支持政府的政治目标。而国民党人在重视政治控制和社会秩序的同时,不信任民众运动和个人的首创精神;所以他们不能创造出那类基础广泛的民众拥护,在20世纪,民众拥护才能导致真正的政治权力。

       由于存在这些固有的弱点,南京政权有时不得不勉强地迁就现存社会秩序的领袖,最显著的是地主和资本家.....事实上,资本家和地主的利益有时的确与这个统治政权的利益颇为一致。例如,由于地主的反对,南京政权甚至对温和的减租法令也不予执行。而且,南京的领导人有时竭尽全力维持地主制度。例如,收复了共产党人曾实行土地重新分配的那些地方以后,国民党人的惯常做法是剥夺耕种者,把土地归还原地主.....

      南京政权也与国内更有实力的银行家关系密切。在把重要的土地税征收权交给各省之后,中央政府从未设计出一种以税收或国营企业支持财政的办法。因此,它就借款,政府岁入约有1/5来自公债或银行贷款和透支。所以,南京政权一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和银行家。而银行则从这种关系中获得巨大的利益,特别是因为政府通常以低于面值价——往往仅为面值的60%至75%——把公债出售给他们。这样,银行给政府贷款往往可得12%到25%的年利润。许多同时代人,从而断定国民党政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的确,资产阶级及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南京政权的利益是部分一致的。它们都反对社会革命,都害怕共产党,都对动员农工表示怀疑。”

500

(图为拴着“铁链”的壮丁运输队)

      所以从上述可以清晰看出:

      (1)为什么毛泽东确信“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因为“资本家和地主的利益有时的确与这个统治政权的利益颇为一致”,国民党从没有对占中国80%以上人口的农村、农民进行过丝毫变革,更谈不上信任人民群众。所以失去中国广大群众的支持,国民党的兵员只能打掉一点少一点(兵员补充甚至靠“抓壮丁”)、列强援助的物资消耗一些就少一些(需要不断出卖国家利益获取)。

     (2)为什么毛泽东又坚信“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因为广大农村是共产党的天下、人民群众支持共产党,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普及教育、改善群众生活等完全把中国最大多数的民众动员组织起来了,国民党统治势力对于小城市、乡村根本无法触及,共产党暂时放弃一些城市,但是仍然可以从农村源源不断获取干部、兵员、物资、情报等无限量补给。

      但是蒋介石长期依靠浙江财团、英美列强获取“成功”的社会实践使他坚信列强、飞机、大炮这些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今天很多学者“理性看待”历史时,抛出所谓“苏援论”、“美援迟缓论”、“共党间谍论”、“中共金融战”,何尝不是和我们的委员长一样?

      尔后三年的军事斗争实践充分验证了毛泽东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所以你看,国共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产生不同的战略方针主要因为各自的统治基础不同,各自的统治基础源于两党长期的社会实践认识(方法论),两党的社会实践认识源自于建党的宗旨(世界观)

        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了国共两党的命运和前途,也决定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前途。

        4.一座精神富矿

        抛开政治军事这样的宏大叙事主题,他的这一套理论、方法对普通人真的有借鉴作用吗?

        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的众多成功企业家如任正非、马云、宗庆后、张瑞敏、陈天桥、雷军等,无不承认自己从毛泽东奋斗历程和理论思想上汲取了极丰富的精神营养(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从逻辑上说,这些人奋斗发展的阶段多在八九十年代,那时正是“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正“热火朝天”的阶段,加上“苏东剧变”,伤痕文学和反思共产主义运动是当时社会思潮主流,社会上甚至体制内庸俗化妖魔化毛泽东正是“巅峰时期”。这些人根本不需要为了企业发展“装点门面”来说自己从毛泽东理论思想中汲取了营养。在这里,有必要着重说下任正非。

       我个人认为任正非应该是最深得毛泽东理论思想精髓的中国企业家,也是把毛泽东一系列理论成功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大师,其语言风格和行为方式都深深打上了毛氏风格的烙印

       部队“学毛标兵”出身的任正非,将华为的管理思想,战略方法等,都打上了“毛泽东思想的深深印记”,1995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任正非在公司大会上发表了《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题目直接拿来用);1998年任正非写了一篇《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题目稍微改动了下)回应当时公司的发展危机;同年,在华为举行的“产品研发反幼稚大会”上,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为题发表讲话,还用毛泽东对留苏学生讲的名言,鼓励华为的年轻研发人员对未来充满信心。尤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任正非多次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批评与自我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等毛泽东的经典理论运用在企业经营战略上,可以说华为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中共当年的创业史、奋斗史。对此任正非直言:

      “我对毛泽东的理解和传承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从毛泽东身上更多吸收到的是哲学思想方面的传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的意识。有人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华为20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弱者转变为强者、以弱胜强的传奇历史剧。华为创业的阶段谈不上有公认的企业文化,毛泽东思想就是公司的思想。

      2018年,举国在为美国贸易战的“大棒”深感震惊和恐惧的时候,任正非运用其高超的“外交艺术”、“语言艺术”,把毛泽东经典战略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关键时刻给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任正非一年多的时间里频繁接受BBC、CNN、《洛杉矶报》等多家权威外媒采访,集中展现了一位冷静、自信、智慧并富有感染力的“外交家”风采,下面让我们领略以下他的“语言艺术”——

       当BBC记者问道,如果美国成功施压其他国家,让他们抵制华为,那会有什么影响?

       他未表现出丝毫慌乱和惶恐,并流露出对美国霸权的藐视:“西方不亮还有东方亮啊。北方不亮还有南方亮。美国不能代表世界。美国只代表世界的一部分。”并对记者笑称:“很感谢美国政府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我们这么一个小小的公司和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PK,觉得无上光荣”。

      他义无反顾的把“红旗”早早打出来,表示就是要“造美国的反”:

     “其实我们牺牲了个人、家庭,牺牲了陪伴父母……,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站到世界最高点。今天大家憋不住了,就喊出口号,要争雄世界世界第一以前我们是不允许喊的,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与美国迟早有冲突。”

      他不忘利用多家媒体做美国人民的“统战工作”:

    “媒体不要老骂美国企业,大家多为美国企业说话,要骂就骂美国政客。我觉得有时候不分青红皂白,一竿子打过去打的都是矮的人,其实高的人打不着。媒体应该要理解,美国企业和我们是共命运的,我们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他告诫“战友”们要在危机中看到希望:

     “我今天最兴奋的是美国对我们的打压。美国这样一打压,我们内部受到挤压以后,就更团结,密度更强,更万众一心,下决心一定要把产品做好。”并幽默不失风度的说:“如果特朗普想来华为看一看,我会拥抱特朗普的。”

      当“孟晚舟受到美国和加拿大的政治迫害”时(任正非语),他丝毫没有退缩:

     “其实我个人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并不觉得我的生命有那么重要”,并不忘嘲讽对手:“如果我同时被抓,孟晚舟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英国天空新闻电视台记者质疑他“入党誓言”时(任是中共党员),他理直气壮的回应:“华为的理想和使命也是为全人类服务,比如,在非洲很艰苦、很荒凉的条件下,为非洲人民奋斗,不是为了挣钱,体现的就是为人类在奋斗,而不是像华尔街为金钱奋斗。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奋斗很有成效。这就履行了党的委托。”

      任正非绝非“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随着美国逐渐收紧了“绞索”,华为上演了绝地反击的精彩一幕——华为“B计划”:华为宣布自主研发芯片全部转正,尤其是“雪藏”十几年的操作系统“鸿蒙”高调问世,对于美国的震撼不亚于引爆一颗原子弹。任正非一系列避实就虚、虚实结合的战略战术让美国陷入进退两难、无比尴尬的境地——像极了舞台上只知拿着大棒威逼恫吓的小丑!

500

      “中兴事件”发生后,互联网上可谓一片哀鸿,“美国(皇军)不可战胜”的论调尘嚣之上(是不是像极了37年的抗战)。正是任正非及其“战友”们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用实际行动打破了“美国科技不可战胜”的“神话”,可以说偶然性中有必然性。任正非充满毛氏辩证法的“斗争艺术”——理性乐观又机智幽默、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尤其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沉着、冷看惊涛骇浪的勇毅以及富有忧患意识的宏大格局,无不彰显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革命大家风范——

       这些不正是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曾经面对困难时的一贯姿态吗?这些对工作学习有极大指导意义的精神、方法、经验难道不值得学习吗?华为从深圳一家修理电器的“路边摊”起家,不甘做欧美企业的“代工厂”,依靠“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精神,敢与全球强者争雄、敢有征服世界的远见和情怀,短短30年间成长为让一个超级大国都 “如鲠在喉”的“科技帝国”,“华为精神”俨然成了民族脊梁的象征,这本身就彰显出毛泽东思想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要是再有100家华为这样的公司,何愁民族工业不能立于世界巅峰?何愁民族伟大复兴不能实现?

      但反观当下,部分人只要一谈毛泽东,就只剩下文革大跃进这样的刻板印象,谈论毛泽东仿佛是沾染了什么病毒一样,这种病毒极左红卫兵小红粉”...其浅薄无知、逻辑混乱像是香港大街上的那些年轻人(我不情愿用废青这样标签式语言)

       缺乏辩证法和独立思考精神的价值观教育是极不正常的,也是令人忧虑和警惕的现象。

       希望处于奋斗中的有志青年珍惜这座思想的富矿,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站务

全部专栏